袁和林
【摘 要】STEM課程研究來源于生活和現(xiàn)實世界的問題,在學生動手實踐的過程中培養(yǎng)他們的創(chuàng)新意識、合作精神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在品德學習中融入STEM教育理念,對于轉變學習理念,創(chuàng)新學習方式,提高學習效率,都將產生積極作用?;赟TEM教育理念下的品德學習特色、學習流程及學習要點都具有鮮明的特點,運用和落實好這些特點對于真正落實“學為中心”,實現(xiàn)從“他育”到“自育”的轉變以及知行統(tǒng)一會產生積極影響。
【關鍵詞】STEM教育;品德學習;實證研究
近年來,STEM教育成了教育界最熱門的話題之一。“STEM”取自科學(Science)、技術(Technology)、工程(Engineering)、數學(Mathematics)這四門課程的英文首字母,它是融合了科學、技術、工程、數學的綜合式教育,注重跨學科的整合,可以幫助學生在現(xiàn)實生活中靈活運用多種知識解決問題。品德與社會課程是以學生生活為基礎、以學生良好品德形成為核心、促進學生社會性發(fā)展的綜合課程。培養(yǎng)具有良好品德的公民是課程的終極目標。
STEM課程屬于理科范疇,品德與社會課程則屬于文科范疇??此仆耆煌瑢傩缘膬砷T課程,卻有著天然的互補作用。如果在品德學習時,教師能有機地融入理科性質的STEM教育思想和方法,對于轉變學習理念,創(chuàng)新學習方式,提高學習效率,都將產生積極而深遠的影響。
一、基于STEM教育理念的品德學習特色
(一)拓寬品德學習內容
STEM是融合了科學、技術、工程、數學的綜合式教育,跨學科融合是其最大特色之一。品德學習也能像STEM教育一樣,圍繞一個問題或項目,運用多學科知識去學習和研究,直至形成更符合倫理、科學、令人信服的道德知識,這對于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道德品質和道德行為是必要和有效的。
(二)創(chuàng)新品德學習方法
STEM教育倡導實證研究,學生不僅要知道“是什么”,更要理解“為什么”。品德學習中,每個道德知識都有其產生的原因,或者是存在的價值。如果學生不清楚原因或價值,學習就只是囫圇吞棗,依樣畫葫蘆,極大地影響學習效果。如果直接讓學生閱讀和識記道德知識,他們會難以接受或理解。例如“20支煙的尼古丁可以毒死一頭?!保瑢Υ舜蠖鄬W生持懷疑態(tài)度。因為自己的親人中就有人每天抽一包煙(20支),抽了好多年還活著。為什么那么大一頭牛卻被毒死了呢?如果我們借助于實證研究,這樣的難題就會迎刃而解。
(三)增強品德學習韌度
STEM教育踐行的是快樂學習,且這種快樂是建立在自主探究的基礎上的。在傳統(tǒng)的品德學習中,為了達成學習目標,教師會有意識地創(chuàng)設一些類生活情境,讓學生體驗感悟。但這種活動學生是被動參與的,且很多活動本身是帶有功利性質的。因此,通過這樣的學習獲得道德知識,培育道德情感,總覺得有些缺憾。如果借助于STEM教育的理念加強品德快樂學習的研究,設計出符合學生特點的具有新時代氣息的品德學習方法,讓學生喜歡品德課,喜歡品德學習,就可以大大增強品德學習的韌度。
二、基于STEM教育理念的品德學習流程
根據STEM教育的流程,結合品德學科的特點,可以把一節(jié)品德課分成四個板塊,板塊與板塊之間呈遞進關系,每個板塊解決一兩個重點問題。以浙教版《品德與社會》五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的第1課《我是小小安全員》為例,學習“家中不慎起火或發(fā)生火災,我們如何逃生”這一重點內容時,教師可以進行如下設計,以說明基于STEM教育理念的品德學習流程。
(一)呈現(xiàn)主題,引發(fā)疑問
STEM課程理念推崇的學習是一種基于問題的學習。古人云:學起于思,思源于疑。當學生對所要學的知識持“疑”時,問題就產生了,深入的思考學習也就開始了。這樣獲得的道德知識是毋庸置疑的。因為疑問來自于學生,且結果是通過自己實驗探究得來的,比教師講、書上寫的要可信得多。
1. 呈現(xiàn)材料,激發(fā)情感
導課環(huán)節(jié),教師播放了某酒店高樓發(fā)生火災的視頻,視頻中介紹了人員傷亡情況??春蠼處熖岢鰡栴}:“造成人員傷亡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火災發(fā)生時,怎樣逃生更安全?”學生通過單獨思考或小組討論完成。接著,根據學生的發(fā)言,課件出示專家提出的逃生建議:(1)從安全通道走;(2)人要彎著腰前行;(3)用濕毛巾捂住鼻子走……
2. 引導質疑,明確主題
組織學生思考專家的逃生建議:如果那天你剛好入住在這家酒店,用這些逃生建議逃生,有困難嗎?每組學生選擇其中一個逃生建議進行思考討論,羅列出可能會遇到的困難,然后在班級里交流。通常,學生列出的問題會有:(1)從安全通道走:為什么要從安全通道走,而不乘坐電梯逃生?從安全通道逃生應注意什么?(2)人要彎著腰前行:為什么要彎腰?是不是一直都要這樣彎著?腰部要彎到怎樣的程度?(3)用濕毛巾捂住鼻子走:什么情況下需要用濕毛巾捂住?用怎樣的濕毛巾捂,需要絞干嗎?捂幾層?根據學生的回答,教師隨機出示研究主題——怎樣逃生更安全。
(二)實驗求證,豐富感知
STEM課程的學習是一種探究性學習。為了解決問題,學生將借助實驗器材開展研究,用以證明知識的前因后果。這樣的課堂,學生不再是被動地聽教師說,而是主動將學習權掌握在自己手中。通過自己動手實驗,用眼觀察,動腦思考,用一個完整的探究過程來驗證知識的內涵。這樣的學習方式,與學習金字塔理論是相吻合的。
要解決學生的這些問題,就要設法讓他們直觀地看到不同的處理方法所造成的不同結果。為了使活動有效開展,教師需要為學生準備必要的活動器材,或者提前讓學生自備器材。如煙餅(模擬煙霧)、玻璃通道(模擬酒店通道,也可用紙盒代替,但有一個面要改用透明的塑料,便于觀察到里面的情況)、干毛巾、自來水等。具體的活動如下。
1.過渡。怎樣逃生才最安全呢?我們可以通過兩個實驗來探究。
2.出示要求,明確方法。活動要求為:(1)將煙餅點燃放在玻璃通道中,觀察煙霧擴散特點;(2)嘗試用干毛巾、不絞干的濕毛巾、絞干的濕毛巾捂住鼻子呼吸,體驗呼吸的變化;(3)根據自己的觀察體驗,嘗試解答先前的疑問?;顒右罂梢杂谜n件出示,也可以制作成紙質活動提示,每組一份。
3.實驗探究,尋找證據。各學習小組領取活動器材,進行探究實驗,收集證據,解答自己的疑問。
(三)分享體驗,價值趨同
俗話說“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在大多數情況下,眾人的發(fā)現(xiàn)會比個人的發(fā)現(xiàn)要多。為了讓全體學生對所學知識有一個全面正確的認識,教師需要安排一個信息分享環(huán)節(jié)。根據實踐,信息分享環(huán)節(jié)可以分兩步走,即組內分享和全班分享。如《我是小小安全員》這節(jié)課,有關信息分享的環(huán)節(jié)設計如下。
1.組內交流。首先,組內學生逐一交流自己的發(fā)現(xiàn),并對疑惑之處深入分析。接著,根據組內學生的發(fā)現(xiàn),補充完善自己的結論(如有時間,可以畫出思維導圖)。
2.班內交流。每個小組派代表交流本組的發(fā)現(xiàn)和結論,在聽取他組代表發(fā)言后,對自己小組的結論進行補充完善(或對思維導圖進行修改)。
3.得出結論。經過實驗探究,學生發(fā)現(xiàn)專家的逃生建議有的直接可以用,有的要根據實際情況進行判斷,適時選用。一切以生命安全為第一!
在兩輪信息分享過程中,學生對重點研究的三條建議有了較為全面的理解。比如第一條“從安全通道走”,學生認為安全門防火,只要關緊安全門,火或煙霧就不易進入安全通道,相對來說比較安全。電梯井是上下貫通的,煙霧容易進入,且擴散迅速,人在電梯內容易窒息;火災發(fā)生時,觸電保護裝置容易跳閘停電,導致人被困電梯內無法逃離。所以發(fā)生火災時不能乘電梯,而應從安全通道撤離,且要關緊安全門。外出住宿時,一定要實地走一走安全通道。對于第二條“人要彎著腰前行”,學生發(fā)現(xiàn)起火后煙霧會往上冒,在碰到通道頂部時,會沿著頂部向通道的兩端迅速蔓延,開始時這些煙霧和地面之間會有一定的空隙,過一會兒就充滿整個通道。逃生時,人彎著腰前行就不易吸入煙霧。當然,如果煙霧還沒到來,逃生人員就不必彎腰前行。對于第三條“用濕毛巾捂住鼻子走”,大家一致認為絞干的濕毛巾比干毛巾或不絞干的濕毛巾效果好,而且毛巾對折三次(即八層),阻擋有毒物質效果更好,同時對呼吸的影響也不大。如果煙霧還沒過來,逃生人員可以不捂住鼻子直接逃離。經過實驗探究,學生對于如何逃生有了更深刻的認識,“生命第一”的理念得到了落實。
(四)拓展延伸,指導行為
火災逃生的建議有許多,在有限的時間里,不可能對每一條建議都進行實驗探究。課堂上,教師只能選擇其中一條或幾條特別重要的,學生存在較大疑惑的內容進行研究,剩下的可以建議學生,通過閱讀文字材料、觀看視頻、閱讀繪本等方式進行學習。
經歷這樣的學習過程,學生學到的不再是冷冰冰的一段文字或一句話,展現(xiàn)在他們面前的是一幅幅有畫面感的、充滿人性和智慧的、可以和自己對話的活知識。在遇到突發(fā)火災時,他不會簡單地回憶該怎么做,而是會迅速地進行觀察,做出符合實際情況的最佳選擇,從而最大限度地保障自身及同伴安全。
三、基于STEM教育理念的品德學習要點
(一)把準融入的“點”
STEM課程雖然有諸多的優(yōu)點,但也有其局限性。品德學習可以共享STEM課程理念,但畢竟也有差異之處。在運用STEM理念進行品德學習時,建議教師選擇一些偏“理科”的內容,那樣共性會多一點,使用起來也會得心應手。
(二)巧選活動的“材”
活動材料的選擇,需要考慮以下三點:一是方便易得,減少教師的工作量;二是經濟實惠,追求低碳,避免過多的經費投入;三是注意安全,任何實驗器材或活動的設計,永遠要把安全放在第一位。
(三)緊扣德育的“心”
培養(yǎng)具有“良好品德行為的人”是德育課程的目標,一切活動的設計和開展,都必須圍繞這個目標展開。因為有探究活動,所以學生有可能會變得異常興奮,高聲談話、尖叫、不與他人合作等壞習慣會不經意間出現(xiàn),教師務必抓住契機,從培養(yǎng)良好行為習慣的角度給予教育。
基于STEM理念的品德學習,真正落實了“學為中心”,實現(xiàn)了從“他育”到“自育”的轉變,有利于知行統(tǒng)一。
參考文獻:
[1]哈蘭德,STEM項目學生研究手冊[M].中國科協(xié)青少年科技中心,譯.北京:科學普及出版社,2013.
[2]高峽. 義務教育品德與社會課程標準(2011年版)解讀[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浙江省湖州市安吉縣教育科學研究中心 313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