琚婷
摘 要:班主任將心理健康教育引入班會課,對解決學生心理問題、促進學生心理健康的發(fā)展有重要作用。心理班會課的內容主要包括學習指導、情緒情感指導和人際交往指導。班主任應在分析學生情況的基礎上,科學確定輔導目標及內容。
關鍵詞:心理健康教育;心理班會課;學習指導;情緒情感指導;人際交往指導
中圖分類號:G444;G451.6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8-3561(2018)23-0011-02
如今很多學校都非常重視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開設心理輔導活動課,由專職的心理教師負責課程的實施。然而,心理健康教育僅依靠心理課堂是不夠的,不能全面、徹底解決學生的心理問題。而班主任利用班會課,將心理健康教育引入班會課,對解決學生心理問題、促進學生心理健康的發(fā)展有重要作用。因此,班主任應科學開展心理班會課,使其發(fā)揮最大的教育功效。
一、心理班會課的特點
1.與傳統(tǒng)班會課的區(qū)別
傳統(tǒng)班會課主要是班主任針對班級出現(xiàn)的問題確定主題,并圍繞主題開展教育活動。班會課通常由班主任進行指導,學生負責主持,師生之間缺少互動,比較程序化。而在心理班會課上,學生完全處于開放狀態(tài),可以自由表達想法,班主任就像學生的朋友一樣敞開心扉,與學生平等對話,不必一定給學生以正確完美的答案。在這樣的班會課上,學生可以更輕松、充滿活力。同時,班主任還可以把心理知識、心理咨詢技術融入班會課,如傾聽、關注、理解、共情等。班主任能根據(jù)學生的特點,通過活動體驗和情感交流,幫助學生進行認知的構建以及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的塑造與提升。
2.對班級發(fā)展的作用
在心理班會課上,在心理學理論的指導下,全班同學通過共同參與和體驗,可以使學習能力、人際交往能力、團隊合作以及愛的能力得到提升。班主任在心理班會課上給學生滲透心理知識,能解決學生的心理困惑,有助于健全學生的人格,而且可以促進班級良好班風的形成。
二、心理班會課的內容
當前,學生的心理問題主要體現(xiàn)在學習、情緒情感以及人際交往等方面。所以,心理班會課的內容包括:其一,學習指導。即幫助學生適應中學階段的學習節(jié)奏和要求,形成正確的學習觀念,發(fā)展學習能力,改善學習方法,提高學習效率。其二,情緒情感指導。即鼓勵學生進行積極的情緒體驗與表達,教會學生管理自己的情緒、擺脫厭學心理、抑制沖動行為等。其三,人際交往指導。即鼓勵學生與老師、父母、同學進行溝通,把握好與異性交往的尺度,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
三、心理班會課的實施
1.新生適應輔導
(1)情況分析。初一新生面對新的校園環(huán)境、老師、同學以及新的知識,會感到既新鮮又緊張。新生的適應情況會直接影響他們的自我肯定、學習熱情、學習和生活的信心。有的學生能很快適應中學生活,有的學生則會遇到很多問題,難以適應校園生活。(2)輔導目標及內容。環(huán)境適應——幫助學生盡快熟悉校園環(huán)境,獲得安全感和集體歸屬感;人際適應——幫助學生盡快認識和了解新同學,讓他們建立彼此信任的關系;學習適應——幫助學生調整學習方法,讓他們盡快適應初中學習的節(jié)奏和要求。以“我們是一家人”心理班會課為例,班主任可把團體心理輔導引入班會課,把全班40名學生分為5組,每組各選一位組長,由組長帶領組員完成如下任務:為本小組取一個名字、設計一個logo、想一句口號以及共唱一首歌。然后,全組學生走上講臺展示任務完成情況??偨Y:此活動讓原本陌生的學生們盡快熟悉了起來,既有助于學生適應初中生活,又能增強班級凝聚力。
2.人際溝通輔導
(1)情況分析。良好的人際關系對于促進學生健康成長至關重要,充滿關愛和溫馨的集體環(huán)境,可以讓學生們相處融洽,給人以安全感,令人保持良好的情緒狀態(tài)。反之,就會讓人感到孤獨和壓抑,從而影響心理健康。(2)輔導目標及內容。其一,認識人際交往的重要性。要正確認識和對待同學之間的友誼,人際交往不僅是交流信息、獲取知識的途徑,還是學生認識自我、完善自我、保持心理健康的重要手段,更是班集體健康和諧發(fā)展的需要。其二,培養(yǎng)主動交往能力。針對在人際交往方面有自卑感的學生,班主任要指導他們積極參加集體活動,與同學、老師多交流和溝通,多與性格開朗的同學交朋友。其三,掌握人際溝通技巧。要掌握人際溝通的技巧與方法,如學會傾聽、換位思考、禮貌待人以及運用恰當?shù)恼Z言贊揚別人等。以“我說你畫”心理班會課為例,班主任可讓學生通過游戲學習人際溝通技巧。首先,班主任把全班同學分為兩人一組。小組中的一個人充當傳達者,另一個人充當傾聽者。然后,主持人給傳達者看一幅圖,傳達者將自己看到的內容講給戴眼罩的傾聽者,傾聽者再將聽到的內容畫下來。第一輪傾聽者不能提問,第二輪可以提問,并讓傳遞者和傾聽者談感受。最后,比較兩輪過程與結果的差異,看哪組在規(guī)定時間畫的內容與原圖最相符。總結:溝通是一門需要表達、傾聽與互動的藝術。溝通必須建立在會傾聽、會表達的基礎上。要進行有效溝通,就必須學會傾聽和表達。
3.情緒管理輔導
(1)情況分析。情緒是影響學生生活、學習和人際交往的重要因素,良好的情緒管理有助于學生保持良好的情緒狀態(tài),有利于學生的身心健康。因此,班主任應培養(yǎng)學生的情緒管理能力,尤其要重視培養(yǎng)學生的認知調控能力、情緒宣泄能力、對象轉移能力等。(2)輔導目標及內容。其一,認識情緒。認識人有哪些基本情緒,體驗不同的情緒,知道情緒對身心健康的影響和作用。其二,管理情緒。一要合理表達情緒,二要恰當宣泄不良情緒。以“認識情緒ABC”心理班會課為例,首先,班主任講述一個故事:有兩個人(甲和乙)在沙漠中穿行,已經很久沒有喝到水了。一天,他們路過一個帳篷,便去討水喝。主人慷慨地從自己不多的水中給他們倒了一杯,他們小心翼翼地捧著這杯水繼續(xù)趕路??墒?,捧水人突然摔了一跤,杯中的水只剩了半杯。甲沮喪地說:“哎呀,真倒霉,只剩半杯水了?!?乙卻興高采烈地說:“哎呀,太好了,還有半杯水!”然后,班主任讓各小組討論以下問題:“甲沮喪的情緒的依據(jù)是什么?乙慶幸的情緒的依據(jù)是什么?通過兩人的話語,你能悟出什么道理?”總結:通過對故事的討論,學生能夠明白,同樣的事情會引發(fā)不同的情緒感受,其主要取決于每個人看待問題的角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