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基于文獻計量學與社會網(wǎng)絡分析的中藥治療卒中學術團隊研究

2018-09-10 05:15李友巍孫玲李欣蔣茵婕
中國藥房 2018年21期
關鍵詞:社會網(wǎng)絡分析文獻計量中藥

李友巍 孫玲 李欣 蔣茵婕

摘 要 目的:為臨床研究中藥治療卒中提供參考。方法:通過文獻計量學理論與社會網(wǎng)絡分析方法,在中國知網(wǎng)、萬方數(shù)據(jù)、維普網(wǎng)等數(shù)據(jù)庫中檢索2008年1月-2018年7月中藥治療卒中的相關文獻,導出文獻題錄,利用文獻題錄信息統(tǒng)計分析工具SATI 3.2提取作者信息。根據(jù)普賴斯定律確定核心作者候選人,采用社會網(wǎng)絡分析軟件Ucinet 6.0及Netdraw繪制核心作者關系圖,挖掘國內中藥治療卒中的核心學術團隊,總結學術團隊的學術思想及在該領域的研究方向。在PubMed中檢索2008年1月-2018年7月中藥治療卒中的外文文獻,總結其研究方向,并與國內情況進行對比。結果與結論:檢索獲得符合要求的中文文獻1 752篇,外文文獻516篇。從作者發(fā)文量與H指數(shù)的角度以及作者之間的合作關系,篩選出78個候選核心作者,其中54個作者有合作關系,最后確定了6個國內具有較高影響力的學術團隊,這些團隊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學術思想與研究方向,與國際期刊上發(fā)表的同一領域文獻具有一定的共通性。 其中,謝雁鳴團隊關注于中藥對缺血性腦卒中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影響;胡永善團隊關注于針刺、中藥治療卒中后抑郁癥;閆詠梅團隊采用中西醫(yī)結合的方法治療卒中后抑郁癥;劉海蘭團隊研究在常規(guī)治療護理的基礎上結合中藥燙療患肢肌群治療中風并發(fā)癥;劉永琦團隊利用統(tǒng)計學的方法研究中藥治療腦卒中的用藥規(guī)律;王芳團隊研究中藥熏蒸與穴位盒灸對中風患者恢復期的影響。

關鍵詞 卒中;中藥;文獻計量;社會網(wǎng)絡分析;學術團隊

中圖分類號 R743.3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1001-0408(2018)21-2991-05

DOI 10.6039/j.issn.1001-0408.2018.21.25

ABSTRACT OBJECTIVE: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 the treatment of stroke in clinical study. METHODS: Through bibliometrics theory and social network analysis methods, related literatures about TCM in the treatment of stroke were retrieved from CNKI, Wanfang, VIP database during Jan. 2008-Jul. 2018. After exporting bibliography, the bibliographic information statistical analysis tool SATI3.2 was used to extract the authors information. The candidates of the core authors were determined according to the Prices law. The social network analysis software Ucinet 6.0 and Netdraw were adopted to draw the core authors diagram, mine core academic team about TCM in the treatment of stroke and summarize academic thought and research direction of academic team in this field. The foreign literatures on TCM in the treatment of stroke were retrieved from PubMed during Jan. 2008-Jul. 2018, and its research direction were summarized and compared with the domestic situation. RESULTS & CONCLUSIONS: A total of 1 752 Chinese literatures and 516 foreign literatures were retrieved in accordance with the requirements.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the authors contribution quantity and the H index as well a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authors, a total of 78 candidate core authors were selected, 54 of the authors were co-authors, six domestic influential academic teams were identified finally, they had formed various academic ideas and research directions in this field, which had certain commonality with the same field of literatures published in the international journals. Xie Yanmings team was concerned about the effect of TCM on the ability of daily living in ischemic stroke patients; Hu Yongshans team focused on acupuncture and TCM for post-stroke depression; Yan Yongmeis team used integrated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to treat post-stroke depression; Liu Hailans team studied the treatment of apoplexy complications on the basis of routine treatment and nursing combined with TCM scalding therapy of muscle group in affected limb; Liu Yongqis team used statistical methods to study the medication rule of TCM for stroke. Wang Fangs team studied the influence of herbal fumigation and acupoint box moxibustion on the recovery period of stroke patients.

KEYWORDS Strok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Bibliometrics; Social network analysis; Academic team

廣義的卒中是指血供異常所引起的任何腦或脊髓的損失,包括大血管破裂所致的腦內出血,也包括小動脈閉塞所致的局灶性腦軟化灶[1]。中醫(yī)認為,卒中屬于“中風”的范疇,病機是在內傷積損的基礎上,因外邪、情志、飲食等而誘發(fā),導致氣血逆亂[2]。近年來,我國卒中的發(fā)病率呈上升趨勢,全國20歲以上成年人(首次)腦卒中發(fā)病率為345.1/100 000,死亡率為159.2/100 000[3],致殘率為86.5%,其中75%喪失勞動力、43.2%生活不能自理[4],其高致殘率和高致死率,給患者家庭及社會帶來了嚴重的影響。本研究對國內2008年1月-2018年7月有關中藥治療卒中的文獻進行計量分析,利用社會網(wǎng)絡分析法梳理國內這一研究領域的學術團隊,總結核心團隊的學術思想及研究方向,為臨床研究提供參考。

1 資料與方法

1.1 收集文獻數(shù)據(jù)

以中國知網(wǎng)、萬方數(shù)據(jù)、維普網(wǎng)等數(shù)據(jù)庫為數(shù)據(jù)源,檢索式:(卒中 OR 中風)AND(中藥 OR 中草藥 OR 中成藥),檢索年限:2008年1月-2018年7月,檢索日期:2018年7月18日。共檢索到文獻 2 977篇,利用文獻管理軟件NoteExpress查重,去除651篇重復文獻,經(jīng)過逐篇瀏覽文獻題名與摘要,排除動物實驗65篇、綜述321篇及其他與中藥治療卒中不相關的文獻188篇,最后得到符合要求的文獻1 752篇。同時,在PubMed中檢索2008年1月-2018年7月有關中藥治療卒中的外文文獻,檢索式: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ND stroke,類別:Humans。共檢索到符合要求的外文文獻516篇。

1.2 處理文獻數(shù)據(jù)

利用浙江大學信息管理學系劉啟元開發(fā)的文獻題錄信息統(tǒng)計分析工具SATI 3.2[5],將檢索到的文獻題錄以EndNote格式導入到軟件中,然后進行數(shù)據(jù)格式的轉換、字段信息的抽取、詞條頻次的統(tǒng)計和知識單元共現(xiàn)矩陣。本研究將檢索得到的1 752 篇文獻題錄中的作者信息提取之后,共得到2 502 位作者。

1.3 測評核心作者候選人

根據(jù)文獻計量學中的普賴斯定律:杰出科學家中最低產(chǎn)的那位科學家所發(fā)表的論文數(shù),等于最高產(chǎn)科學家發(fā)表論文數(shù)的平方根的0.749倍[6],即核心作者的發(fā)表文獻篇數(shù)(Mp)與發(fā)表文獻數(shù)最多的作者發(fā)文數(shù)(Npmax)之間的關系為:Mp=0.749×[√Npmax] [7]。利用SATI 3.2軟件對作者發(fā)文量的頻次進行統(tǒng)計,發(fā)現(xiàn)本研究中發(fā)表文獻數(shù)最多的作者是陳紅霞,其發(fā)表文獻有10篇,即Npmax=10,計算出Mp≈2.37,得出發(fā)表3篇及以上文獻的作者共78位可作為該領域的核心作者候選人。

1.4 構建核心作者合作網(wǎng)絡

利用SATI 3.2軟件,將發(fā)文篇數(shù)在3篇及以上的78位作者信息生成78*78的矩陣,然后導入到社會網(wǎng)絡分析軟件Ucinet 6.0中,通過其凝聚子群分析中的“N-cliques(N-派系) ”功能生成“2-派系”聚類圖[8],見圖1。合并派系,形成候選團隊,并通過其自帶的Netdraw軟件進行可視化展示[9],形成核心作者的合作脈絡圖。經(jīng)過中心度分析,并且刪除獨立作者與中心度為1的作者,得出初步的10個核心作者合作脈絡圖,見圖2。

1.5 測評合作團隊

H指數(shù)是2005年由美國科學家Hirsch JE提出,用來測評核心科學家,H指數(shù)越高的科學家在其學科領域的影響力越大;H指數(shù)為5的研究者可被認為是成功的研究者,H指數(shù)超過13就可被認為是一位相當成功的研究者[10]。筆者先在原始數(shù)據(jù)中根據(jù)作者所在機構確定本研究中的作者,從而排除同名同姓的作者;然后在萬方數(shù)據(jù)知識服務平臺的學術圈中逐一查詢核心作者合作團隊的每一位成員的H指數(shù)。在篩選出的78位候選核心作者中,54位作者有合作關系。將這54位作者按作者發(fā)文量進行排序,中藥治療卒中的核心作者發(fā)文量及綜合H指數(shù)見表1。

計算每個團隊的平均H指數(shù),將團隊中H指數(shù)最高的作者作為其核心成員,并列出其所在機構。將初步得到的10個合作團隊,按團隊平均H指數(shù)進行排序,中藥治療卒中的合作團隊概況見表2。

2 核心團隊的學術思想與研究方向

排除平均H指數(shù)小于5的團隊,最后得出6個核心團隊,這些團隊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學術思想與研究方向。

2.1 謝雁鳴團隊

以謝雁鳴為核心的團隊主要關注中藥對缺血性腦卒中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影響。該團隊認為,腦卒中屬

中醫(yī)學“中風”的范疇,中風恢復期中醫(yī)辨證屬本虛標實,病因為氣虛血瘀、痰濁阻絡、肝腎虧虛,治療以益氣活血、息風化痰、補益肝腎為主[11]。中藥,尤其是益氣活血類中藥,除可調整人整體機能、增強抗病能力外,對缺血性腦卒中患者還能改善腦功能,促進神經(jīng)功能的恢復,從而利于患肢運動功能的康復[12]。他們還認為,針刺和推拿及中藥外用泡洗等療法,可調理臟腑、疏通經(jīng)絡,有助于神經(jīng)功能的康復[13]。

2.2 胡永善團隊

以胡永善為核心的團隊主要關注針刺、中藥治療腦卒中后抑郁癥。該團隊認為,腦卒中后抑郁癥病機為脾虛肝郁,脾虛為本,肝郁為標,治宜益氣健脾、疏肝解郁、活血通絡[14]。腦卒中后抑郁癥的發(fā)生及其嚴重程度明顯影響患者康復鍛煉的主動性,進而影響其神經(jīng)功能恢復,造成康復困難。因此,治療腦卒中后抑郁癥是促進患者康復的關鍵環(huán)節(jié)之一[15]。該團隊研究表明,利用針刺、中藥(柴胡疏肝散合六君子湯加減)聯(lián)合相應康復治療均能改善患者的抑郁癥狀,提高綜合功能[16]。

2.3 閆詠梅團隊

以閆詠梅為核心的團隊主要采用中西醫(yī)結合的方法治療腦卒中后抑郁癥,如聯(lián)合醒腦解郁膠囊與西酞普蘭,研究表明既能有效減輕患者精神癥狀,又有利于患者神經(jīng)功能恢復,同時還能減少西酞普蘭的使用劑量,減少副作用,中西藥結合療效優(yōu)于單純中藥治療和單純鹽酸氟西汀治療[17]。通過醒腦解郁膠囊配合認知行為療法,發(fā)現(xiàn)中藥配合認知行為療法的療效明顯優(yōu)于單純中藥治療及單純西藥治療[18]。團隊還發(fā)現(xiàn),醒腦解郁方配合心理輔導療法能夠明顯改善患者的抑郁狀態(tài),減輕患者神經(jīng)功能缺損,對其運動功能的恢復及生活自理能力的提高比單純口服藥物治療效果更好[19]。

2.4 劉海蘭團隊

以劉海蘭為核心的團隊主要研究在常規(guī)治療護理的基礎上結合中藥燙療患肢肌群治療中風并發(fā)癥。該團隊認為,中風的病機特點可歸納為本虛標實,利用中藥特色方湯劑配合場效應治療儀對偏癱肢體肌肉張力增高的肌群進行燙療,作用范圍大且直接[20],能疏經(jīng)通絡,使凝滯之氣血得以消散、氣血運行通暢、肢體復得濡養(yǎng)、肌張力下降、肌痙攣緩解、痙攣性疼痛減輕,對卒中后偏癱肢體的麻木、筋脈拘攣、關節(jié)屈伸不利、風濕痹痛的療效更明顯[21]。

2.5 劉永琦團隊

以劉永琦為核心的團隊主要利用統(tǒng)計學方法研究中藥治療腦卒中的用藥規(guī)律。該團隊認為,腎氣虧虛、元氣不足、陰陽失調、瘀血阻絡是腦卒中的重要病機[22]。利用計算機技術進行藥物的核心系數(shù)(H)、歸經(jīng)、功效和藥對的頻率進行統(tǒng)計,能較好地發(fā)現(xiàn)補腎益氣、活血化瘀法治療中風恢復期的用藥規(guī)律,能為臨床提供理論指導[23]。

2.6 王芳團隊

以王芳為核心的團隊主要研究中藥熏蒸與盒灸穴位對中風患者恢復期的影響。該團隊認為,中風患者出現(xiàn)神經(jīng)功能缺損,運動、言語、視力、感覺等功能下降,是致殘的主要原因,為了防止殘疾的發(fā)生,神經(jīng)功能的康復尤為重要[24]。該團隊以調臟腑、通經(jīng)絡、行氣血的治則為指導選擇盒灸穴位和中藥熏蒸,具有很好的溫經(jīng)通絡、行氣活血的療效[25]。他們認為腦卒中的康復是一個連續(xù)性的過程,許多病情穩(wěn)定的腦卒中患者需要回家或到社區(qū)繼續(xù)治療。且盒灸穴位和中藥熏蒸的方法操作簡單、便于推廣,不僅適用于臨床,也適用于家庭和社區(qū)康復[26]。

3 討論

本研究在中國知網(wǎng)、萬方數(shù)據(jù)、維普網(wǎng)等數(shù)據(jù)庫中檢索2008年1月-2018年7月中藥治療卒中的文獻共 1 752篇,涉及到2 502位作者,利用文獻計量學理論,篩選出了核心作者候選人78位。利用社會網(wǎng)絡分析軟件Ucinet 6.0分析核心作者之間的合作關系,通過可視化軟件Netdraw對其進行歸納總結,發(fā)現(xiàn)了6個具有較高影響力的核心團隊,他們對中藥治療卒中的研究側重點不盡相同,揭示了其主要研究方向。其中,謝雁鳴團隊關注于缺血性腦卒中,利用口服益氣活血類中藥,研究其對患者日常生活能力、運動功能的影響;胡永善團隊關注于卒中后抑郁癥,利用針刺結合中藥的方式,改善患者的抑郁癥狀;閆詠梅團隊利用中西藥結合并且配合心理輔導的方式治療卒中后抑郁癥;劉海蘭團隊利用中藥特色方湯劑配合場效應治療儀,對卒中患者偏癱肢體的肌群進行燙療;劉永琦團隊利用統(tǒng)計學方法研究中藥治療腦卒中的用藥規(guī)律;王芳團隊研究中藥熏蒸與盒灸穴位對中風患者恢復期的影響。這6個核心團隊形成了各自的理論體系,其治療卒中的方法各具特色。胡永善團隊與閆詠梅團隊用不同方法治療卒中后抑郁癥,這也說明在卒中的并發(fā)癥中,卒中后抑郁癥受到了國內醫(yī)務人員的重點關注,也是患者及其家屬需要防范的問題。

通過逐一瀏覽在PubMed中檢索到的2008年1月-2018年7月中藥治療卒中的文獻題名和摘要,筆者發(fā)現(xiàn)在國際期刊上發(fā)表的此類文章主要關注點集中在以下三個方面:(1)使用中藥方劑治療卒中,如用溫膽湯治療出血性腦卒中和缺血性腦卒中,對腦卒中后患者神經(jīng)功能的改善和整體療效有一定的作用[27]。用小續(xù)命湯治療急性缺血性腦卒中,評估其有效性和安全性[28]。(2)使用中藥注射劑治療缺血性腦卒中,通過比較丹紅注射液和丹參注射液治療腦梗死的臨床療效和安全性,證實了丹紅注射液聯(lián)合常規(guī)治療對提高臨床總有效率和神經(jīng)功能損害更有效[29]。(3)從藥理學的角度探討中藥對腦卒中的干預作用,如補陽還五湯對卒中的干預具有多重靶點,研究證實了其治療腦血管疾病的物質基礎[30]。

將國內與國際研究中藥治療腦卒中的文獻進行比較,筆者發(fā)現(xiàn)兩者的研究方向有一定的共通性,但是在研究方法上,在國際期刊上發(fā)表的文獻更加注重循證醫(yī)學,而國內期刊上發(fā)表的文獻在評價中藥治療卒中有效性方面,采用國際社會承認的綜合標準和評價方法進行研究的很少[31]。這也說明,國內在研究中藥治療卒中這一領域應更多關注于研究方法的改進。

社會網(wǎng)絡分析方法對于學術團隊的劃分和確定提供了較為客觀的標準,能直觀反映核心作者之間的關系,從而較全面地了解某一研究領域核心團隊的研究現(xiàn)狀及其學術思想。但是本研究發(fā)現(xiàn)團隊中的大多數(shù)成員都來自于同一機構,缺少不同地區(qū)、不同機構之間的合作。由于各地區(qū)經(jīng)濟發(fā)展不一,醫(yī)療條件和科研能力也存在著較大差異,需要加強不同地區(qū)機構的合作,交流學術思想,指導臨床實踐。另外,在本研究中,可能基于文獻的研究結果與實際的團隊合作關系存在著一定的偏差,如核心成員的確定、成員之間的實際關系,應該需要通過問卷調查、電話訪問等方式來進一步證實。

參考文獻

[ 1 ] CAPLAN LR. Caplan卒中臨床實踐[M].王擁軍,譯.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17:19-20.

[ 2 ] 張津瑋.中醫(yī)藥治療卒中后抑郁癥臨床研究進展[J].河北中醫(yī),2017,39(5):777-781.

[ 3 ] 孫海欣,王文志.我國腦卒中流行狀況及其防控策略[J].中華神經(jīng)科雜志,2017,50(12):881-884.

[ 4 ] 謝鎮(zhèn)良,曹全榮,關穗蓮,等.探討早期康復宣教對腦卒中后功能恢復的影響及成本-療效研究[J].按摩與康復醫(yī)學,2018,9(16):86-88.

[ 5 ] 劉啟元,葉鷹.文獻題錄信息挖掘技術方法及其軟件SATI的實現(xiàn):以中外圖書情報學為例[J].信息資源管理學報,2012(1):50-58.

[ 6 ] 邱均平.文獻計量學[M].北京: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1988:188-190.

[ 7 ] 肖明.知識圖譜工具使用指南[M].北京:中國鐵道出版社,2014:58-84.

[ 8 ] 許根榮,王志飛,謝雁鳴,等.基于文獻計量學及社會網(wǎng)絡分析的老年性癡呆當代中醫(yī)學術團隊研究[J].中華中醫(yī)藥雜志,2014,29(11):3531-3535.

[ 9 ] 李蒙,吳玖斌,徐鵬翔,等.基于文獻計量學和社會網(wǎng)絡分析的哮喘當代中醫(yī)學術團隊研究[J].世界中醫(yī)藥,2017,12(8):1954-1958.

[10] 賀柳,馬曉昌,王志飛.基于文獻計量學及社會網(wǎng)絡分析的冠心病心絞痛當代中醫(yī)學術團隊研究[J].中華中醫(yī)藥雜志,2017,32(11):5171-5175.

[11] 陳紅霞,楊志敬,潘銳煥,等.中西醫(yī)結合康復方案對腦卒中后偏癱患者運動功能、日常生活活動能力和生活質量的影響[J].中國中西醫(yī)結合雜志,2016,36(4):395-398.

[12] 陳紅霞,郭友華,謝仁明,等.康復合益氣法對氣虛型缺血中風患者神經(jīng)功能、運動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動能力的影響[J].新中醫(yī),2010,42(10):13-15.

[13] 謝仁明,陳紅霞,謝雁鳴,等.中西醫(yī)結合治療方案對急性缺血性腦卒中患者神經(jīng)功能缺損和致殘結局的影響[J].中國中西醫(yī)結合雜志,2011,31(9):1175-1180.

[14] 周翠俠,崔曉,胡永善,等.針藥并用干預中風后抑郁癥對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的影響[J].上海針灸雜志,2012,31(4):228-230.

[15] 周翠俠,崔曉,李曉琦,等.針藥合用治療中風后抑郁癥臨床研究[J].上海中醫(yī)藥雜志,2010,44(5):46-48.

[16] 周翠俠,崔曉,胡永善,等.針藥合用對卒中后抑郁患者綜合功能的影響[J].神經(jīng)病學與神經(jīng)康復學雜志,2009,6(4):255-258.

[17] 范文濤,王倩.醒腦解郁膠囊配合西酞普蘭治療卒中后抑郁癥30例[J].河南中醫(yī),2013,33(12):2086-2088.

[18] 范文濤,王倩.醒腦解郁膠囊配合認知行為療法治療腦卒中后抑郁癥臨床研究[J].中醫(yī)學報,2014,29(1):101- 103.

[19] 范文濤,王倩.醒腦解郁方配合心理輔導治療卒中后抑郁癥30例臨床觀察[J].新中醫(yī),2009,41(4):62-63.

[20] 劉海蘭,周曉燕,包艷,等.腦卒中后肢體痙攣病人應用中藥穴位燙療與肌群燙療效果觀察[J].護理研究,2012,26(4):322-323.

[21] 唐春妮,劉海蘭,包艷.中藥燙療肌群輔助治療中風后偏癱30例[J].廣西中醫(yī)學院學報,2011,14(4):8-9.

[22] 劉永琦,張斌,張毅,等.補腎法治療腦卒中患者恢復期的療效及用藥規(guī)律[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0,30(11):3058-3061.

[23] 張斌,張文亮,趙耀武,等.補腎益氣活血化瘀法治療中風恢復期的用藥規(guī)律及研究[J].中國中藥雜志,2010,35(8):1082-1085.

[24] 吳炳玉,王芳,趙丹,等.穴位盒灸結合中藥熏蒸對中風恢復期患者的影響[J].四川中醫(yī),2015,33(6):152-154.

[25] 趙丹,王芳,張敏,等.中藥熏蒸結合穴位盒灸對中風病人運動功能的影響[J].護理研究,2014,28(10):3643-3644.

[26] 趙丹,王芳,張敏,等.中藥熏蒸結合盒灸治療對腦卒中患者生活能力和生存質量的影響研究[J].護理學報,2014,21(13):67-69.

[27] XU JH,HUANG YM,LING W,et al. Wen dan decoction for hemorrhagic stroke and ischemic stroke[J]. Complement Ther Med,2015,23(2):298-308.

[28] FU DL,LU L,ZHU W,et al. Xiaoxuming decoction for acute ischemic stroke: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J]. J Ethnopharmacol,2013,148(1):1-13.

[29] WANG K,ZHANG D,WU J,et al. A comparative study of Danhong injection and Salvia miltiorrhiza injec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cerebral infarction: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J]. Medicine (Baltimore),2017,96(22):e7079.

[30] ZHANG W,GAO K,LIU J,et al. A review of the pharmacological mechanism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 the intervention of coronary heart disease and stroke[J]. Afr J Tradit Complement Altern Med,2013,10(6):532- 537.

[31] HE J,KWON Y,LI C,et al. Several considerations in using traditional Chinese patent medicine for cerebral infar- ction[J]. Chin J Integr Med,2012,18(8):571-574.

(收稿日期:2018-05-04 修回日期:2018-08-06)

(編輯:余慶華)

猜你喜歡
社會網(wǎng)絡分析文獻計量中藥
中藥治療糖尿病及其并發(fā)癥的應用分析
我國醫(yī)學數(shù)字圖書館研究的文獻計量分析
國內外智庫研究態(tài)勢知識圖譜對比分析
國內外政府信息公開研究的脈絡、流派與趨勢
境外公益旅游研究進展與啟示
新浪微博娛樂明星的社會網(wǎng)絡分析
基于文獻計量分析我國生物科學素養(yǎng)研究狀況(2001~2016年)
基于社會網(wǎng)絡分析的我國微課研究探析
給中藥配上圖,萌翻了
中藥夾心面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