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文學場視域下的當代紙媒舊體詩詞傳播媒介透視

2018-09-10 19:32:32戴勇

戴勇

[摘要]新時期舊體詩詞創(chuàng)作的勃興與舊體詩詞傳播媒介的大力推廣密不可分,其中,中華詩詞學會與《中華詩詞》雜志為重中之重。作為權(quán)威紙媒舊體詩詞的傳播媒介,《中華詩詞》雜志對新時期舊體詩詞的創(chuàng)作發(fā)表及改革創(chuàng)新居功至偉。對中華詩詞學會與《中華詩詞》雜志誕生的歷史敘述,可以為重寫新時期詩歌發(fā)展史提供翔實的史料參考。

[關(guān)鍵詞]中華詩詞學會;中華詩詞;史料敘述;歷史語境

[中圖分類號]I206.7[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36121(2017)06000003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舊體詩詞文體曾在1956年的“雙百方針”影響下有過短暫的復興,如《東風》雜志就曾刊載大量的舊體詩詞。此外,《人民日報》《光明日報》《文藝報》《文匯報》《人民文學》《詩刊》等主流文學媒介也紛紛為舊體詩詞的發(fā)表提供過寬松環(huán)境,從而使舊體詩詞創(chuàng)作成為當時文壇矚目的詩歌現(xiàn)象。然而,“文革”時期,無論是舊體詩詞發(fā)表的數(shù)量,還是舊體詩詞傳播媒介都驟然萎縮,舊體詩詞文體在文學權(quán)力的遮蔽下,以一種潛在寫作的方式存于各大詩人的日記中。直至1980年代,隨著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中國的政治、經(jīng)濟、文化等領域都開始發(fā)生翻天覆地的變化。在此背景下,一直與新詩糾纏不清的舊體詩詞也迎來了巨大發(fā)展空間。各種詩詞學會和詩社、雜志層出不窮,其中,中華詩詞學會與《中華詩詞》雜志的創(chuàng)立,對舊體詩詞在新時期的發(fā)展的作用可謂首當其沖。收集、梳理中華詩詞學會及《中華詩詞》雜志的史料敘述,可以為重寫新時期詩歌發(fā)展史提供獨特的研究視角。

一、創(chuàng)立:新時期文學場視域下的中華詩詞學會

民國時期,舊體詩詞愛好者常常結(jié)社雅集,如著名的“南社”“舂音詩社”“漚社”等等,這些社團是文人們相聚切磋學問的平臺,對于舊體詩詞的發(fā)展功不可沒。進入新時期,文人之間的結(jié)社雅集的情形依然盛行。然而,需要指出的是,此時期的結(jié)社活動不僅有私人趣味相同的成分,更多的是官方領導下的各地作家學會的協(xié)辦。目前,很難確認新時期以來的第一家詩詞學會,不過中華詩詞學會的成立無疑是最為重要的。中華詩詞學會成立于1987年5月31日,正好是舊歷的端午節(jié),以發(fā)揚傳統(tǒng)文學為己任的中華詩詞學會成立于此天,也暗含紀念傳統(tǒng)的意味。中華詩詞學會不是進入新時期以來成立最早的,之前全國各地已涌現(xiàn)出不少地方詩詞學會。具體如下:洞庭詩社(1980)、蘭州詩詞學會(1981)、廣州詩社、吉林長白山詩社、湖北東陂赤壁詩社、湖南岳麓詩社、江南詩詞學會(1983)、山西詩詞學會、山東歷山詩社(1984)、安徽太白樓詩詞學會、江西詩社(1985)、江蘇詩詞協(xié)會、云南老干部詩詞協(xié)會、新疆昆侖詩社、天津詩詞社、內(nèi)蒙古塞上詩詞社(1986)、上海詩詞學會、甘肅詩詞學會、黑龍江詩詞協(xié)會暨龍吟詩社、湖南詩詞協(xié)會、河南詩詞學會(1987年5月31前)。(1)660-673

從以上統(tǒng)計可知,在中華詩詞學會成立之前至少有21家地方性的詩詞學會成立,這些地方性詩詞學會匯集了當?shù)嘏f體詩詞寫作的精英,如江西詩社的石天行、呂曉薇;安徽太白樓詩詞學會的冒效魯、馬依群等。各地方詩詞學會常常舉辦詩詞座談會、吟頌會。例如,1987年4月23日,“甘肅詩詞學會約集省政協(xié)中的會員,在黃河母親雕像前舉行了‘黃河母親吟頌會。會上,30余人賦詩作畫,抒發(fā)情愫?!盵1]662在地方詩詞學會的努力下,舊體詩詞慢慢從遮蔽狀態(tài)浮現(xiàn)出來,開始走進公眾的視野。不過各地方性詩詞學會的所在平臺畢竟是在地方,傳播、交流的廣度和空間難免受限,很難形成全國范圍的影響力。在此背景下,聯(lián)絡各地方性詩詞學會,成立全國范圍內(nèi)即國家級的詩詞學會的意愿就成為廣大舊體詩詞研究者的共同意愿了。

據(jù)《中華詩詞年鑒》資料記載,最早提出組建全國范圍詩詞學會意見的是蕭華。1983年,“蕭華和甘肅省以及其它各地的一部分同志提出了組建中華詩詞學會的倡議?!保?)6701985年9月,中華詩詞學會在京的發(fā)起人于21日在京舉行座談,決定在北京成立中華詩詞學會籌備組,籌備組由姜椿芳、周一萍、齊光、張報、唐伯康、荒蕪、汪普慶、楊柄、王澎組成,推舉姜椿芳、周一萍為正、副組長,張報、唐伯康為聯(lián)絡人。同年10月,“中華詩詞學會籌備組向各地詩詞組織和知名詩詞家發(fā)出《籌建中華詩詞學會倡議書》?!保?)671倡議書如是說,“為使詩詞更好地為人民服務,在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中發(fā)揮更大的作用,我們認為,有必要將國內(nèi)外詩人、詞家的智慧與力量匯集起來,互相學習,共同提高,朝著繁榮中華詩詞的目標并肩前進。為此,我們倡議:在各地已經(jīng)建立起來的詩詞組織的基礎上,成立全國性的中華詩詞學會。”(1)20此倡議書明確指出,成立中華詩詞學會的目的即在于繁榮中華詩詞,為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貢獻力量。在倡議書發(fā)起的第二年,“已有發(fā)起單位95個詩社,發(fā)起人400余位?;I備組已向全國文聯(lián)、國務院文化部作了匯報,并申請成立‘中華詩詞學會。趙樸初、楚圖南、夏承燾三位同志同意擔任協(xié)會名譽會長?!保?)6721986年9月20日,國務院文化部批準了中華詩詞學會籌備組提出的申請,同年11月14日,“中華詩詞學會在京籌委舉行擴大會議,宣布中華詩詞學會經(jīng)文化部批準成立,并正式成立了中華詩詞學會籌委會,推選趙樸初、楚圖南、錢昌照為籌委會名譽會長,蔡若虹、陳雷、胡子昂、賈芝、連貫、劉瑞龍、柳倩、蕭軍、蕭勞、沈從文、孫軼青、陶鈍、魏傳統(tǒng)、魏文伯、熊復、姚雪垠、葉嘉瑩(女)、臧克家、曾濤、鐘敬文、周振甫、周有光、黃樹則為顧問,姜椿芳同志為籌委會主任,周一萍、林林、齊光、張報、畢朔望、張璋為副主任,汪普慶為秘書長,王禹時、王澎、江樹峰、高野夫、李野(女)、楊柄、李白麟、王蓮芬(女)為副秘書長。會議通過了《中華詩詞學會章程(草案)》?!保?)673從中華詩詞籌備組發(fā)展到籌委會,歷經(jīng)一年多,其變化有二。其一,邀請了一大批文化名流、政壇精英、學界泰斗來擔任中華詩詞籌委會的名譽會長或顧問。這些人有佛教領袖書法家趙樸初,曾任國家政協(xié)副主席、民革副主席的錢昌照,時任全國人大副委員長、民盟主席的楚圖南,詞學泰斗葉嘉瑩,以及新文學著名作家蕭軍、臧克家、沈從文、姚雪垠、鐘敬文等。有了這些文化名流學術(shù)精英的參與,中華詩詞學會的含金量及號召力可見一斑了。其二,比起中華詩詞籌備組而言,中華詩詞籌委會的發(fā)起單位增加了一個,達到96個,發(fā)起人增加了一百余名達到了575名。(1)673

1987年5月31日,中華詩詞學會在全國政協(xié)禮堂隆重開幕。與會代表、顧問及來賓共計440人。習仲勛、趙樸初分別與會發(fā)表講話,葉圣陶、賀敬之寄來賀信,錢昌照和周一萍分別致開幕詞和閉幕詞。學會制定了章程,公布了第一屆理事成員共計229位,顧問125位。首屆中華詩詞學會的名譽會長為趙樸初、楚圖南、周谷城、葉圣陶、唐圭璋;會長錢昌照、常務副會長姜椿芳、周一萍;副會長有馬識途、許士杰、齊光、張報、張璋、張愷帆、陳雷、陳昊蘇、畢朔望、汪海粟、吳丈蜀、鐘敬文、林林、林克武、談立人、夏征農(nóng)、楊第甫、楊植霖、霍松林,秘書長為汪普慶。從中華詩詞學會籌委會名單到中華詩詞學會首屆領導名單并沒有發(fā)生太大變化,不過是邀請了更多的文化名人擔任要職。如,新增加的名譽會長有歷史學家、曾任全國人大副委員長的周谷城;教育家小說家葉圣陶,以及詞學專家唐圭璋。由此可知,更多的文化名流和學術(shù)精英的加入進一步擴大了中華詩詞學會的影響力。

中華詩詞學會成立之初就制定了學會章程,在總則中,中華詩詞學會明確規(guī)定了主要工作,即“(一)鼓勵會員提高思想水平和藝術(shù)修養(yǎng),致力于詩詞創(chuàng)作和理論研究。(二)編輯出版會刊《中華詩詞》,詩詞著作和叢書等。(三)從事有關(guān)詩詞的各種活動,如舉辦詩會和詩詞講座、開辦詩詞函授學院、舉行學術(shù)研究交流會、詩詞評獎等。(四)加強與臺灣、港澳以及海外華人、華裔詩詞界的聯(lián)系,開展國際間詩詞界的交流?!保?)15正如中華詩詞學會制定的章程所示,其成立意義主要有三:其一,中華詩詞學會的成立,昭示著在全國范圍內(nèi)詩詞學會聯(lián)絡平臺的確立,更有效地團結(jié)了各地方詩詞學會組織,同時,進一步加大了各地方性詩詞學會的聯(lián)絡。在中華詩詞學會的領導下,加大了詩會、詩詞評獎、學術(shù)交流的空間,對于舊體詩詞的傳播起到了關(guān)鍵作用。其二,中華詩詞學會的成立,直接催生了《中華詩詞》雜志的創(chuàng)辦。正是在這一國家級詩詞學會的努力下,作為國家級權(quán)威地位的舊體詩詞雜志《中華詩詞》得以產(chǎn)生。其三,作為國家級的詩詞學會,依托中華詩詞學會為平臺,加強了與港澳臺暨海外華人詩詞界的聯(lián)系,對于舊體詩詞在海外的傳播與交流作出了貢獻。

二、誕生與意義:新時期文學場視域下的《中華詩詞》雜志

(一)《中華詩詞》雜志的誕生背景

1976年1月《詩刊》復刊,在復刊號上毛澤東的兩首舊體詞赫然在列,舊體詩詞自此迎來了新的發(fā)展空間。自20世紀80年代起,不少專門刊載舊體詩詞的雜志橫空出世。如前所提,《詩詞集刊》(1981)、《當代詩詞》(1981)、《詩詞》(1984)、《東坡赤壁詩詞》(1985)、《江西詩詞》(1986)、《上海詩詞》(1988),以及《難老泉聲》(1985)、《燕趙詩詞》(1988)、《湖南詩詞》(1988)、《江海詩刊》(1988)、《江海詩詞》(1992)等。以上的雜志有刊號的是《當代詩詞》《詩詞》《東坡赤壁詩詞》《江西詩詞》(2)《湖南詩詞》《江海詩詞》《難老泉聲》(3)313-314。事實上,據(jù)1990年7月召開的中華詩詞學會首屆第三次常務理事擴大會議紀要記錄,“現(xiàn)全國已有27個省、市、自治區(qū)成立了詩詞學(協(xié))會,地市縣詩詞組織超過一千個,全國各詩詞團體會員累計達五萬余人。全國詩詞刊物,包括個人詩集,已有近八百種?!保?)9換言之,即1980-1990年代中國涌現(xiàn)的舊體詩詞刊物包括個人詩集有近800種。盡管很難推算出準確數(shù)目,不過有一點可以肯定,就是當時全國舊體詩詞雜志的數(shù)目要比以上所提有刊號的7家雜志數(shù)目要多得多。由于受刊號限制,眾多的舊體詩詞雜志只能以內(nèi)部發(fā)行的方式運營,其極大地限制了舊體詩詞雜志的發(fā)展和舊體詩詞的傳播。另外,以上所提的眾多雜志的級別都是省市級的,受地域及所主管單位級別所限,影響力也很有限。由此,成立一家國家權(quán)威級別的詩詞雜志就勢在必行了。

(二)《中華詩詞》雜志誕生的過程

中華詩詞學會在成立之初,就明確了其主要工作之一是創(chuàng)辦《中華詩詞》雜志。在此后的系列活動中,關(guān)于敦促這項工作的聲音不斷,如1988年5月26日,中華詩詞學會首屆第二次常務理事會審議通過了籌劃《中華詩詞》季刊和書院的方案。(5)151989年9月23日,中華詩詞學會在北京舉行國慶詩會,與會代表就如何繁榮舊體詩詞獻言獻策,“尚前同志提議迅速籌辦中華詩詞刊物,以便繁榮詩詞創(chuàng)作?!保?)5從1987年中華詩詞學會提出籌辦《中華詩詞》雜志,到1994年7月《中華詩詞》季刊創(chuàng)刊,歷經(jīng)6載,《中華詩詞》雜志從中也經(jīng)歷了從集刊到季刊乃至后來月刊的過程。

在《中華詩詞》雜志正式創(chuàng)刊之前,就有集刊和試刊問世。具體而言,從1990年 1月到1994年7月,中華詩詞學會以以書代刊的形式發(fā)行了四輯《中華詩詞》。(6)在這四輯雜志中,第一、二輯混合收錄了詩詞作品及詩詞評論文章,而第三、四輯收錄的全部都是中華詩詞會員的詩詞作品。(7)考察第一、二輯《中華詩詞》雜志的欄目編排,我們發(fā)現(xiàn)其與創(chuàng)刊后的《中華詩詞》雜志相比,顯得比較粗糙,尤其是第一輯的欄目,僅設有《詩詞曲》一個總欄目,沒有按內(nèi)容細分子欄目,較籠統(tǒng)。而到了《中華詩詞》第二輯,其欄目設置和編排有了明顯的變化,即按照詩詞內(nèi)容及題材細分了《詩詞曲》、《馀音逸響》、《序跋書札》、《人物春秋》、《詩話詞話》欄目,如此編排比第一輯更具條理性。《中華詩詞》集刊在詩、詞篇幅的設置上相當,與后來的《中華詩詞》以詩為主的編排有很大不同?!吨腥A詩詞》四輯集刊分別由四家出版社出版,由這種出版形式也看出其臨時刊印的色彩。

1991年10月,《中華詩詞》雜志試刊號發(fā)行,在試刊號的《試刊的話》中,編者一再強調(diào)已故中華詩詞學會會長錢昌照所提的《中華詩詞》雜志的宗旨:“繼承發(fā)揚中華詩詞的優(yōu)良傳統(tǒng),在學習傳統(tǒng)的基礎上發(fā)展創(chuàng)新。我們主張流派紛呈,兼容并包。關(guān)于音韻、格律、對仗、用典等,百家爭鳴,百花齊放,但是主要的是內(nèi)容要具有時代氣息?!保?)1從試刊號的欄目編排上,其辦刊宗旨可見一斑?!吨腥A詩詞》試刊號的欄目主要有:《詩詞論壇》《序跋題記》《詩友通訊》《詩詞評析》《名作欣賞》《詩話詞話》《詩壇掌故》《讀書札記》《詩苑尋芳》《當代詩詞點評》《韻律探索》《以詩論詩》《歌謠采風》《海外詩廊》《海峽吟詠》《百年詩詞記事》《詩詞曲選刊》,等。以上所列欄目中,既有傳統(tǒng)文學色彩濃厚的欄目,如《序跋題記》《韻律探索》《詩苑尋芳》,又有新時代氣息的《海峽吟詠》《海外詩廊》。這些欄目內(nèi)容豐富,詩詞評論與詩詞作品并重,內(nèi)中無任何廣告插頁,顯示出試刊號文學雜志的純粹。

在出版了四輯《中華詩詞》集刊和一期試刊之后,1994年7月,《中華詩詞》創(chuàng)刊號問世。與試刊號相比,《中華詩詞》創(chuàng)刊號無論在欄目編排上還是印刷排版上都更加細致和精良。在《發(fā)刊詞》中,《中華詩詞》明確規(guī)定了其編輯方針,“詩詞作品與理論文章并重,普及與提高結(jié)合,在繼承的基礎上進行改革創(chuàng)新。我們力求把《中華詩詞》辦得情文并茂,雅俗共賞,成為優(yōu)秀詩詞的園地,學術(shù)研討的論壇,聯(lián)系群眾的紐帶,和促進海峽兩岸人民以及國際間詩藝交流的橋梁?!保?)而其欄目設置秉承了其詩詞作品與理論文章并重的原則。具體而言,在創(chuàng)刊號的《中華詩詞》上評論類欄目主要有:《詩詞新論》《百家論壇》《毛澤東詩詞研究》《詩話詞話》《序跋書札》《史料鉤沉》《學術(shù)動態(tài)》《詩詞趣談》和《詩詞點評》。在這些欄目中,《詩詞新論》《學術(shù)動態(tài)》《詩詞點評》成為了以后《中華詩詞》較為固定的欄目。創(chuàng)刊號詩詞類作品按內(nèi)容欄目有:《盛世新聲》《樂府采風》《海峽情思》《域外詩鴻》《俯仰今昔》《嚶鳴友聲》《人生百態(tài)》《江山勝概》《詠物寄懷》《雛鳳清音》《別體新裁》《耆舊遺音》。這些欄目中,《盛世新聲》《耆舊遺音》《別體新裁》成為了以后《中華詩詞》的固定及特色欄目?!吨腥A詩詞》雜志從創(chuàng)刊起始就一直以刊載舊體詩詞發(fā)揚傳統(tǒng)文學為己任,而到了1995年第4期上,特辟有《新詩之頁》欄目刊載新詩,該欄目的編者按言,“在中國詩壇上,新詩和舊體詩詞兩大品種應是同氣連枝的好姐妹,應互相憐愛,互相學習,同芳競爭,各呈異彩。特辟有‘新詩之頁這個不定期欄目,發(fā)表一些講究格律,有濃郁詩味的新詩。嘗試借鑒傳統(tǒng)詩藝的新詩尤所歡迎。”(10)53《中華詩詞》開辟新詩欄目,一方面顯示出該雜志海納百川的包容氣度,另一方面也投射出其嘗試用傳統(tǒng)格律詩的詩藝嫁接新詩的愿望。

《中華詩詞》雜志創(chuàng)刊號為季刊,至1997年第一期開始改為雙月刊,2003年《中華詩詞》發(fā)行月刊,從該刊的發(fā)行周期變化,可以看出《中華詩詞》雜志在全國傳播地位的重要性及受到人們關(guān)注的程度。此外,在《中華詩詞》的發(fā)行中,會不定期出版增刊,這就形成了其雜志獨特的增刊現(xiàn)象。迄今為止,《中華詩詞》雜志社只出版了一期增刊,即2008年的玉溪???008年10月,《中華詩詞》雜志社與云南省玉溪市文聯(lián)、玉溪市老干部詩書畫協(xié)會聯(lián)合舉辦了“2008《中華詩詞》金秋采風筆會”。玉溪專刊即是此次玉溪金秋筆會詩詞作品的結(jié)晶。在這期增刊上辟有專欄《玉溪風采》《玉溪七賦》《滇中采風》,玉溪??浴吨腥A詩詞》增刊的形式出版發(fā)行,不僅為玉溪當?shù)卦娙颂峁┝嗽谌珖鴻?quán)威媒體雜志發(fā)表詩詞作品的平臺,而且很好地宣傳了玉溪的本土文化,取得了雙贏的效果。

(三)《中華詩詞》雜志的編輯群體考察

一本雜志的定位及其編輯方針與編輯群體的知識結(jié)構(gòu)和學術(shù)背景是密不可分的,編輯群體特別是主編們的興趣旨歸決定了雜志的品格。下面簡要介紹《中華詩詞》雜志的編輯群體的學術(shù)背景經(jīng)歷。(11)(見表1)

由上可以看出,《中華詩詞》創(chuàng)刊20年以來,歷經(jīng)了三個主編時期,即劉征時期(創(chuàng)刊年-2001.1),楊金亭、張結(jié)合編時期(2001.2-2010.7),鄭伯農(nóng)時期(2010.8-)。縱觀以上四位在《中華詩詞》雜志的任職經(jīng)歷,劉征、楊金亭和張結(jié)三位元老可謂居功至偉,劉征是《中華詩詞》創(chuàng)刊號的主編,其任主編有7年,而楊金亭

表1《中華詩詞》雜志主要編輯群體任期考察

姓名職務任職時間學術(shù)背景及經(jīng)歷

劉征主編1994(1)-2001(1) 原名劉國正,1926年生于北京,1948年畢業(yè)于北京大學西語系,歷任北京第八中學語文教師、北京教師進修學院講師、人民教育出版社副總編輯,編審。代表作:《春風燕語》《劉征寓言詩》等。

楊金亭編委1994(1)-1999(6)

常務副主編1999(1)-2001(1)

主編2001(2)-2010(7)1931年出生于山東寧津,1958年畢業(yè)于河北天津師院,歷任北京師范大學中文系教師,《詩刊》編輯、作品組副組長及組長、一編室主任、副主編、副編審。代表作《村歌唱晚》等。

張結(jié)編委1994(1)-2000(3)

常務副主編2000(4)-2001(1)

主編2001(2)-2010(7)

(1929—2012)河南開封人,歷任新華通訊社副總編輯、對外部主任、高級記者。代表作長詩《最前沿的戰(zhàn)士》,短篇小說集《梁敏》等。

鄭伯農(nóng)主編2010(8)至今1937年出生于福建長樂,1962年畢業(yè)于中央音樂學院音樂系,畢業(yè)后留校工作。歷任文化部政策研究室、文聯(lián)研究室干部,《文藝理論與批評》副主編,中國作家協(xié)會黨組成員,《文藝報》主編。

王亞平編委2002(1)-2009(2)

副主編2009(3)-2010(7)

執(zhí)行主編2010(8)-2011(5)

1949年出生于川北鹽亭,1982年畢業(yè)于山東曲阜師范學院,任云南紅河學院教授、石河子大學客座教授,代表作:《當代詩詞研究》、《說劍樓詩詞》、《劉征詞注》等。

高昌執(zhí)行主編2011(6)至今又名高新昌,1967年生于河北辛集,1989年畢業(yè)于河北大學作家班,著有《兩只鳥》、《帶一本書去北京》、《白話格律詩》(與劉章合著)等。

周篤文副主編1994(1)—2001(1)

輪值主編1997(3)(6)1998(3)(6)

1999(3)(4)(6)2000(2)(6)

1934年出生,湖南汨羅人,1960年畢業(yè)于北京師范大學中文系,歷任北京中醫(yī)學院、中國新聞學院教授,中外文化研究所所長,早年師從夏承燾、張伯駒諸先生,于宋詞研究、敦煌文獻及醫(yī)學古籍、文字訓詁有專門研究。代表作:《宋詞》、《金元明清詞》、《影珠書屋吟稿》、《婉約詞典評》、《豪放詞典評》等。

林從龍副主編1994(1)—2005(2)

輪值主編1997(4)1998(1)(4)1999(3)(4)(6)2000(3)

1928年生,湖南寧鄉(xiāng)人,1949參軍,1958年轉(zhuǎn)業(yè),歷任河南省文史研究館館員,《中原文史》主編,《中州詩詞》主編,代表作:《林從龍詩文集》、《元好問和他的詩》

洪錫祺副主編1994(1)—1998(6)

輪值主編1997(6)1998(3)(6)

湖南益陽人,1949年畢業(yè)于清華大學中文系,為《北京青年報》創(chuàng)始人之一,《中國旅游報》總編。

王澎副主編1994(1)—1998(6)

輪值主編1998(1)(4)

曾任職于中央編譯局。

和張結(jié)亦是《中華詩詞》的元老,他們自《中華詩詞》創(chuàng)刊以來歷任編委、副主編及主編。楊金亭和張結(jié)共同任主編長達9年。到了鄭伯農(nóng)任主編時期,《中華詩詞》雜志實行了執(zhí)行主編制度,王亞平和高昌任此職務,輔助鄭伯農(nóng)編輯《中華詩詞》雜志。除了實行執(zhí)行主編制度,《中華詩詞》還先后實驗了輪值主編和輪值終審編輯策略?!吨腥A詩詞》實施輪值主編實驗是在1997年第3期至2000年第6期期間不定期執(zhí)行,周篤文、林從龍、洪錫祺及王澎分別擔任此職?!吨腥A詩詞》實施輪值終審制度是在2007—2009年期間,周篤文、張結(jié)、歐陽鶴不定期任此職務。輪值主編及輪值終審責編制度,不僅為主編分擔編輯刊物的重擔,還可以充分發(fā)揮輪值主編們的特長。以上擔任《中華詩詞》雜志主編職務的編輯人員,大部分有編輯出版刊物的經(jīng)歷,如劉征曾任人民教育出版社副總編審,楊金亭曾任《詩刊》編輯,鄭伯農(nóng)曾任《文藝報》主編等,這些經(jīng)歷為他們編輯《中華詩詞》雜志提供了豐富的經(jīng)驗。此外,這些主編們大部分是學院派出身,古典文化底蘊豐厚,如劉征畢業(yè)于北大西語系,楊金亭畢業(yè)于天津師院后任職于北師大中文系,周篤文畢業(yè)于北師大中文系,特別要指出的,是他早年師從夏承燾、張伯駒諸先生,對宋詞有專門研究。正是因為有此豐富的學院派經(jīng)歷及古典文學學術(shù)背景,使得以周篤文為代表的《中華詩詞》主編群體編輯風格呈現(xiàn)濃郁的傳統(tǒng)文學色彩。

(四)《中華詩詞》雜志誕生的意義

作為中國作家協(xié)會主管的國家級刊物,《中華詩詞》雜志在1994年的正式創(chuàng)刊,其意義不亞于《詩刊》的創(chuàng)刊。由此,新時期文學中新詩與舊體詩詞的核心陣地正式形成,《詩刊》與《中華詩詞》雜志頡頏互競,為繁榮中國詩歌提供了前沿的平臺。與此同時,《中華詩詞》雜志在編輯體例中曾稱要把這本雜志辦成國際詩歌交流的橋梁,誠如其言,其為大陸舊體詩詞界及海外華文舊體詩詞界提供了聯(lián)系的紐帶,對海外華文舊體詩詞向大陸的傳播及大陸舊體詩詞向海外的傳播作用很大。

綜上,作為民族文體的舊體詩詞在新時期的勃興是中國詩歌發(fā)展史上引人矚目的文學現(xiàn)象。在這一文學現(xiàn)象誕生的過程中,中華詩詞學會與《中華詩詞》雜志扮演了極其重要的角色。了解這段文學歷史,可以為學界同行重寫當代詩歌史提供另類的研究視角,從而促使舊體詩詞文體在當代迎來更好的發(fā)展時機與空間。

[注釋]

(1)《中華詩詞年鑒》編輯部.中華詩詞年鑒(首卷)[M].北京:中國民間文藝出版社,1988.

(2)1998年,全國期刊整頓,該刊由于發(fā)行量未超過三千,主管部門非處級單位而被撤銷刊號,改為省級內(nèi)刊.半年刊.

(3)《中華詩詞年鑒》編輯部.中華詩詞年鑒(第五卷)[M].上海:學林出版社,1996.

(4)《中華詩詞年鑒》編輯部.中華詩詞年鑒(第三卷)[M].上海:學林出版社,1992.

(5)《中華詩詞年鑒》編輯部.中華詩詞年鑒(第二卷)[M].北京:中國民間文藝出版社,1989.

(6)中華詩詞(第一輯)[M].北京:中國民間文藝出版社,1990.中華詩詞(第二輯)[M].北京:中國文史出版社,1991.中華詩詞(第三輯)[M].北京:燕山出版社,1992.中華詩詞(第四輯)[M].北京:華文出版社,1994.

(7)《中華詩詞》第三輯共收錄815位會員815篇作品,《中華詩詞》第四輯收錄834位會員作品.

(8)《中華詩詞》試刊號.《詩刊的話》.

(9)《中華詩詞》創(chuàng)刊號.《發(fā)刊詞》.

(10)中華詩詞[J].1995(4):53.

(11)由于《中華詩詞》雜志編輯群體人員眾多,此處只羅列分析有主編經(jīng)歷的編輯成員.

[責任編輯]李獻英

阿勒泰市| 炉霍县| 双柏县| 河北省| 景谷| 和政县| 丘北县| 南阳市| 固安县| 中宁县| 尤溪县| 大关县| 泸州市| 二连浩特市| 秦安县| 甘南县| 夏邑县| 台山市| 天等县| 碌曲县| 水富县| 亚东县| 马山县| 宝兴县| 绥江县| 沾益县| 嘉禾县| 鄱阳县| 喀喇沁旗| 彩票| 潮安县| 涞水县| 天峨县| 怀来县| 巴南区| 万荣县| 张北县| 朝阳市| 卢龙县| 酉阳| 东乌珠穆沁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