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航航 李 繼
1994年6月24日,由羅杰·艾勒斯、蘿伯·明可夫聯(lián)合執(zhí)導,華特·迪士尼出品的《獅子王》在美國上映,隨之在全球掀起了追捧熱潮,并于1995年7月在中國正式上映。該片講述了小獅子王Simba在眾多熱情忠心朋友的陪伴下不但經歷了生命中最光榮的時刻,也遭遇了最艱難的挑戰(zhàn),最后成為森林之王自我救贖的故事。主人公Simba與獅子王Mufasa和母親Sarabi的親情,與Timon和Pumba之間的友情,以及與Nala之間的愛情讓人為之動容。主人公Simba歷經了生、死、愛、責任等生命中種種的考驗,展示了這部經典巨作中的人物形象特點和后現(xiàn)代主義主題[1]。從人類思想層面上解讀“人物形象”,影片通過善惡對比的動人故事表現(xiàn)出藝術美感[2]。一些學者嘗試從文化和技術角度解析《獅子王》這部影片[3~6],但很少有學者從語用學角度分析《獅子王》中的對白在人物形象塑造、性格刻畫、主題展現(xiàn)中的作用。本文從兩個方面對《獅子王》進行語言學剖析,包括:1)解讀人物形象塑造,2)解讀電影深層次主題。
Grice于1967年提出的會話合作原則認為,言語交際中人們總是相互合作的,談話雙方的話語都能相互理解,共同配合;另一方面Grice指出,人們在會話過程中不一定完全遵守會話原則,經常會違反會話原則,當說話人蓄意違反會話原則時就會產生會話含義[7]。Grice的合作原則的四條準則具體為[8]:(1)數量準則,說的話應包含交流所需的信息,不應超出所需要的信息;(2)質量準則,不說自知是虛假的話及缺乏足夠證據的話;(3)關系準則,說話要貼切,與說話的目的有關聯(lián);(4)方式準則,避免晦澀、歧義,要簡練,說話要有條理。
話輪轉換理論描述了日常會話中會話參與者如何來完成發(fā)話人的交替[9]。話輪是會話中一個重要單位,每一個說話者從開口說話到停止發(fā)言為一個話輪并指出話輪可以由不同的語言單位構成—單詞、短語、分句、句子都能充當話輪[10]。話輪作為話語分析的重要范疇常常被用來解釋人物間的權勢關系及人物的性格[11]。話輪分析框架大體可以由以下五個方面構成[12]:(1)話題的提出和控制;(2)話輪的長度(說話者所說的單詞的數量);(4)話輪類型,包括發(fā)話(initiative)、反應(corresponsive)、話語打斷(interruption)和獨白(monologue);(4)話輪控制策略:包括預示序列(pre-sequence) 和空間創(chuàng)造策略(space-making strategies)。
本文按劇情發(fā)展順序選取了《獅子王》中四個經典的對白鏡頭,試圖從蓄意違反Grice合作準則而產生的會話含義的角度分析對白背后Simba和Scar角色的塑造;通過分析Simba和Scar話輪的交替和話題控制來解讀影片蘊涵的深層次主題。
人物對白是塑造人物形象的重要手段之一,通過分析對白中蓄意違背合作原則所體現(xiàn)出的會話含義,透漏出人物的性格特點。
鏡頭一:Mufasa質問Scar為什么沒有來為Simba慶生
T1: Zazu: I’m here to announce that King Mufasa is on his way.So you’d better have a good excuse for missing the ceremony this morning.
T2: Scar: Oh,now,look,Zazu.You’ve made me lose my lunch.
……
T9: Mufasa: Sarabi and I didn’t see you at the presentation of Simba.
T10: Scar: That was today? Oh,I feel simply awful! Must’ve slipped my mind.
T11: Zazu: Yes,well,as slippery as your mind is as the king’s brother you should’ve been first in line!
T12: Scar: Well,I was first in line until the little hairball was born.
非洲沙漠中綠洲大世界里,獅子王Mufasa的兒子Simba出生了,所有的動物都去朝拜,慶祝小王子的誕生,唯獨Mufasa的弟弟Scar沒有去,Mufasa決定親自去質問Scar。在此背景下發(fā)生了鏡頭一的對話,當Zazu表明來意是宣布獅子王Mufasa正在來的路上,并告訴Scar你最好找個借口為什么沒來為Simba慶生時(T1),Scar只關心自己的午餐沒了并沒有回答問題(T2)違反了關聯(lián)準則,可見Scar并不尊重國王Mufasa,也不喜歡自己的親侄子Simba。甚至當Mufasa親自質問Scar為什么沒來為Simba慶生的時候(T9),Scar的回答竟然是他忘記了(T10),Scar違反了質的原則。榮耀王國所有的動物都知道并且都來為Simba慶生了,Scar不可能不知道。當Zazu再一次責備Scar應該在慶祝的最前列時(T11),Scar再一次違反了關聯(lián)的準則,回答直到那個小毛孩出生前我確實是繼承王位的首選。
電影開場,通過鏡頭一的對白,角色Scar屢次蓄意違反合作原則從而產生了特殊會話含義。我們不難看出a)Scar冷酷無情的角色特點;b)角色間隱藏著利益沖突,獅子王Mufasa的兒子Simba的出生,讓本來在王位第一順位的Scar心生不滿。這樣的角色關系為后續(xù)情節(jié)中Scar連續(xù)兩次設計陷害Simba 和Mufasa做了鋪墊,使情節(jié)發(fā)展順理成章。
鏡頭二:Scar誘導Simba去大象冢
T1: Scar: So,your father showed you the whole kingdom,did he?
T2: Simba: Everything!
T3: Scar: He didn’t show you what’s beyond that rise at the northern border?
……
T11: Scar: All the more reason for me be protective.An elephant graveyard is no place for a young prince.Oops!
T12:Simba:An elephant what? Whoa!
在鏡頭二中Scar一直掌握著話題的控制權,通過T1,T3的詢問將話題引向北邊境以外的地方,其目的是引起Simba的興趣(T6)。Scar假裝遵守合作原則,在對話T11中違反了數量準則,用近乎諂媚的態(tài)度假裝不經意將北邊境以外的地方是大象冢信息透漏給Simba,其奸計是引誘Smiba到大象冢,然后利用土狼殺掉Simba。
通過Scar一次次違反合作原則的回答,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其性情陰險、無情、孤僻,也不難發(fā)現(xiàn)這個反面角色下的野心。此時的Simba對自己的叔叔的陰謀卻毫無察覺(T12),一個單純、貪玩、不諳世事的小王子形象就展現(xiàn)在了我們面前。
電影對白是一種特殊的會話形式,它遵循話輪轉換規(guī)則,即無論會話由多少會話參與者,在一定時間里總是有人在講話,表面上輕松的閑聊的背后也蘊含著由話輪機制運轉所帶來的競爭。話輪的交替和話題控制所揭示的是會話的動態(tài)特點。本文嘗試通過話輪轉換理論,量化分析Scar和Simba兩個角色的話輪數量和話題掌控的動態(tài)情況,然后通過這一動態(tài)情況分析Simba的角色的發(fā)展和影片蘊含的深層次主題。
鏡頭三:Simba被放逐后初次回到榮耀之國
T1: Scar: Simba? Simba,Oh,I’m a little surprised to see you …alive
……
T22: Scar: Oh,Simba you’re in trouble again … but this time,daddy isn’t here to save you…and now everyone knows why!
鏡頭四:Simba知道真相后與Scar的對峙
T1:Simba: Murderer.
……
T10: Scar: Yes.Of course,as you wish,your majesty!
表1 對鏡頭四和五話輪轉換分析結果
鏡頭三Simba終于勇于承擔自己的使命,回到榮耀之國后初次和Scar對峙,對話開頭Simba發(fā)話讓Scar退位,掌握著話題控制權(T4),但Scar通過發(fā)話,反應后發(fā)話提出子話題Mufasa之死,搶回了話題控制權,又通過打斷Simba的解釋和獨白的形式延續(xù)自己的話題,步步緊逼逐漸讓Simba陷入被動。在此過程中Scar連續(xù)三次違反了質量準則a)Mufasa之死是Scar一手策劃實施的但Scar卻暗示Simba應該為此負責(T8,T2);b)Simba想要解釋Mufasa的死是個意外,但是Scar打斷了他并且一直強調Simba就是兇手,其真實目的是掩蓋真相。此時的矛盾沖突已被激化到高潮,主角Simba已無路可退。從對話輪的控制上(參見表1)我們可看出Scar的陰險狡詐,屢次通過爭奪話語權,在權勢上占優(yōu)勢從而操控Simba。
鏡頭四Simba在得知Scar才是謀害自己父親的真兇后,十分氣憤,勇氣大增再次和Scar進行對峙發(fā)話,真正掌握了話語的控制權,Scar的話輪長度比Simba長出兩倍之多(參見表1),Scar首先通過違反關系準則請求Simba的原諒(T2),緊接著又連續(xù)兩次違反質量準則應允可以做任何事彌補Simba(T8)并再也不回榮耀王國(T10),任其如何試圖轉移話題,Simba都牢牢地掌握著話題的控制權和鏡頭三相比Simba勇敢果斷,體現(xiàn)了一個國王應有的品質。Simba從掌握話題權到逐漸失去再到完全掌握話題權的過程,Simba從不敢面對磨難到認清自己的責任而去勇敢的挑戰(zhàn)Scar,最終戰(zhàn)勝Scar并擔負起“王”這個位置賦予他的使命和責任。我們不難得出“如何面對責任”是影片中最為重要的精神內核之一,是該影片所蘊含的更深層次主題。
本文分析了《獅子王》中四個經典的對白鏡頭,通過分析角色對白中蓄意違反合作原則所產生的會話含義,使我們對角色的塑造有了更深的認識,使影片的人物形象豐滿起來。通過電影對白中角色話輪交替和話題控制的動態(tài)情況分析人物性格發(fā)展和情節(jié)的發(fā)展,有助于揭示影片所蘊含的深層次主題。語用學的觀點和方法,尤其是話語分析理論是分析電影及其他文學作品中人物形象和主題的有效途徑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