暨南大學附屬第一醫(yī)院 由 田,梁俊杰,胡友主
患者女,24歲,未婚,因“腹痛1周”入院?;颊?周前無明顯誘因出現(xiàn)腹部疼痛,以中下腹部為主,呈陣發(fā)性絞痛,每次持續(xù)約3 min,有時伴有嘔吐,嘔吐物為胃內容物,伴腹脹,無發(fā)熱、黃染,可自行緩解,但仍反復發(fā)作,且疼痛發(fā)作頻率及疼痛程度逐漸加重,遂至當?shù)蒯t(yī)院就診,具體不詳,癥狀無明顯好轉,于2017年5月26日入住我院消化內科。入院查體:生命體征平穩(wěn),心肺查體無特殊,腹肌稍緊,中下腹部隆起,可捫及12 cm×12 cm的腫塊,邊界尚清,活動度可,皮溫未見升高,質軟,伴壓痛,無反跳痛,肝脾肋下未觸及。Murphy征(-),腹部叩診呈鼓音,移動性濁音(-),肝區(qū)、腎區(qū)無叩擊痛,腸鳴音3~5次/min。血清學檢查肝腎功能正常,CA125:118.78 U/ml,CA19-9:4.74 U/ml,AFP:1.73 ng/ml, CEA:0.52 ng/ml。全腹CT示:左側腹腔內見巨大不規(guī)則囊性腫塊,約8 cm×15 cm×22 cm大,考慮淋巴管瘤可能性大(圖1、圖2)。消化內科行彩超引導腹腔囊腫置管引流術,共抽出淡紅色囊液約450 ml。引流液送細胞學檢查示:涂片可見較多淋巴細胞、紅細胞、少量組織細胞,未見癌細胞。經我科會診后,轉入普通外科,復查腹部CT:左側腹腔內見巨大不規(guī)則囊性腫塊,6.9 cm×12.7 cm×19.6 cm大,較前縮小,盆腔積液較前增多?;颊邇纱蜟T檢查均提示囊性病變,性質待定,淋巴瘤可能性大,不排除惡性可能,遂于2017年6月2日在氣管插管全麻下行腹腔鏡探查+胃壁腫物切除術?;颊呷〈笞治?,術者立于患者兩腿間,扶鏡手立于患者右側。術中見左側腹腔巨大不規(guī)則囊性腫塊,分離松解腹腔粘連,游離腫塊,見其基底部可能來源于胃壁,質軟,約20 cm×15 cm大,呈多房分隔,鄰近腸管、胰腺受壓,胃受壓前移,見腫物內引流管留置狀態(tài)(圖3)。術中分離松解腹腔粘連,切開胃結腸韌帶,將胃向右上方上挑,確定腫物基底部來源于胃后壁,沿腫物邊緣分離周圍粘連,剝離腫物,超聲刀于胃后壁距腫物基底部約2 cm處切開胃壁,以腫物基底部為中心,完整切除距腫物基底部約2 cm的胃后壁一圈(包含腫物在內)(圖4)。標本裝入標本袋內。用可吸收倒刺線全層縫合關閉胃前壁,并予漿肌層包埋。經胃管注入美藍溶液測漏。撤除腹腔鏡器械,延長臍部切口,至約6 cm,切口保護套保護切口,取出標本,再次置入腹腔鏡器械,蒸餾水沖洗手術創(chuàng)面,見無活動性出血及胃腸副損傷,吸盡沖洗液。分別于左上腹、盆腔留置多側孔引流管。清點手術器械、用品無誤,縫合臍部切口及腹部各穿刺孔,結束手術。標本送術中快速冰凍切片病理檢查,結果回報:(胃壁腫物)脈管源性腫瘤,傾向良性。手術順利,手術時間約210 min。術后石蠟切片病理提示:(胃壁腫物約12 cm×9 cm×2 cm大)鏡下見腫物位于胃漿膜,由大小不一的囊腔構成,襯覆扁平上皮,呈海綿狀淋巴管圖像,伴有巨大囊腔形成,間質見灶性的淋巴細胞聚集與厚壁血管。免疫組化:CD31(+),D2-40(+),HMA-45(-),CD117(-),DOG-1(-),Calretinin(-);符合:淋巴管瘤(海綿狀與囊性混合)?;颊咝g后第7天痊愈出院,隨診6個月未見明顯腫瘤復發(fā)、轉移征象。
圖1 水平面CT見左側腹腔內見巨大不規(guī)則囊性腫塊圖2 水平面CT見左側腹腔內巨大不規(guī)則囊性腫塊
圖3 術中引流管頭端位于病灶囊性成分內圖4 完整切除距腫物基底部約2 cm的胃后壁一圈
討 論 淋巴管瘤是發(fā)生在淋巴系統(tǒng)較少見的腫瘤,以前曾稱“濕瘤”、“囊狀水瘤”等,多見于兒童,成人少見[1],它可發(fā)生在人體任何包含淋巴管道的部位[2-4],多為顱面與頸部、胸部、腋窩與腹腔[5],成人腹腔內的淋巴管瘤發(fā)病率更是少于1%[6],其主要表現(xiàn)為腫塊、周圍器官受壓迫產生的癥狀,術前確診比較困難,常依靠術后病理檢查確診[7]。淋巴管瘤的發(fā)生原因目前尚不明確,手術、外傷、感染、癌腫、放療及慢性非特異性炎癥等均能引起淋巴管瘤的發(fā)生[8-10],多數(shù)學者認為淋巴管瘤由于淋巴管先天發(fā)育畸形或某些原因引起發(fā)病部位淋巴液排出障礙,造成淋巴液潴留導致淋巴管擴張、增生而形成[11-13],也有學者提出此病可能因淋巴管異常發(fā)展或炎癥、發(fā)達淋巴管阻塞所致[14]。多數(shù)學者按Wegener分類方法[15]將淋巴管瘤分為三類:單純性淋巴管瘤、海綿狀淋巴管瘤、囊狀淋巴管瘤。1989年Kennedy[16]在Wegener的基礎上建議將其分為4類:海綿狀淋巴管瘤、囊性淋巴管瘤(又稱囊性水囊瘤)、彌漫性多發(fā)性淋巴管瘤或淋巴管瘤病、表皮皮膚淋巴管瘤(包括單純性淋巴管瘤、曲張性淋巴管瘤)。
腹部淋巴管瘤屬于良性病變,生長較緩慢,早期體積較小,常無臨床癥狀,當其長大并壓迫鄰近神經、血管、臟器時,可出現(xiàn)嘔吐、難以用其他疾病解釋的短暫腹痛、腹部腫塊、腸梗阻、血便等消化道癥狀,甚至長期呼吸困難等呼吸系統(tǒng)癥狀。本例患者也是因腹痛、腹脹、嘔吐等消化道癥狀就診。術前影像學檢查是診斷此病的重要方法[17-18]。本例通過CT檢查明確腹部囊性腫物,內科通過B超定位下穿刺抽液細胞學化驗檢查輔助診斷。腹部淋巴管瘤絕大多數(shù)為良性腫瘤,手術切除是主要方案,此外,還可酌情使用硬化劑注射、放射治療、穿刺抽液及切開引流等治療[19]。也有報道指出,較小的消化道淋巴管瘤可在消化道內鏡下切除[15],但由于本例患者腫瘤體積較大,且位于消化道腔外,呈外生性生長,手術完整切除可有效減少復發(fā)[20-23]。
成人腹腔內淋巴瘤十分少見,其發(fā)病率小于1%[6],且腫瘤多位于腸系膜,來源于胃壁更為罕見[24]。1996年Kenney等[25]報道了第一例腹腔鏡下腹腔內淋巴管瘤切除術。國外有學者[20]指出淋巴瘤的治療首選手術切除,腹腔鏡手術是較好的選擇。Trcoveanu等[5]進行的一項回顧性研究表明,對于腹腔內淋巴管瘤,腹腔鏡是診斷與治療的最佳選擇,不僅可明確診斷腹腔內腫物,還能安全地完整切除,有效減少了腫瘤復發(fā)。作者閱讀相關文獻,國內外學者對于胃壁淋巴管瘤切除術鮮有報道[24,26],且多采用開腹手術切除[22-23,27]或內鏡下切除[15],腹腔鏡胃淋巴管瘤切除術尚未見報道。此例患者,我們采用腹腔鏡探查明確病灶來源,并徹底清除病灶,手術過程順利,術后患者預后良好,術后6個月隨訪,復查胃鏡未見腫瘤復發(fā)、轉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