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社區(qū)居委會選舉中的回答DK與回答DK者的投票行為
——以杭州市YS社區(qū)居委會選舉為例

2018-07-16 10:26張云武嚴霄云
中共寧波市委黨校學報 2018年4期
關鍵詞:棄權票學歷者反對票

張云武 嚴霄云

(浙江工商大學 公共管理學院,浙江 杭州 310018)

一、研究背景與研究問題

國外學者將政治選舉的心理調查中,選民對于候選人的當選資本(能力、目標、政策等)回答“不知道”的現(xiàn)象,稱為“DK”(即don't know)問題,并且調查發(fā)現(xiàn),這一問題在政治選舉中較為突出(Rapoport,1979;神林博史,2005)。為此,自20世紀70年代,國外學者就圍繞該問題進行了系統(tǒng)分析,并產生兩種觀點:(1)在統(tǒng)計分析時,可以將回答DK者視作無效樣本,做缺失值處理;(2)回答DK者對于政治選舉也具有某種心理傾向,并可能產生實際的政治行為。

在國外學術界,更多學者支持上面(2)的觀點,并主要分析政治選舉中回答DK者的狀況、回答DK產生的原因以及回答DK者的投票行為。主要觀點是:在政治選舉中,(1)回答DK者較多;(2)導致回答DK產生的因素復雜多樣;(3)回答DK者大多產生消極的政治行為(具體詳見后面的文獻回顧)。

在我國城市,具有民主意義的政治選舉可見于社區(qū)居委會、人大代表和政協(xié)委員的選舉。但是,迄今為止,國內學者主要分析了具有選舉權的社區(qū)居民對于社區(qū)居委會選舉的參與狀況、影響因素以及選舉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其中,在參與狀況方面,發(fā)現(xiàn)居民主動參與選舉的意愿相當缺乏,參與率僅處于50%~60%之間(陳宇,2006;梁瑩,2011),而且以中老年人為主(敬義嘉、劉春榮,2007)。在影響因素方面,發(fā)現(xiàn)公民意識中的公共性與參與選舉不具有顯著關聯(lián),而公民意識中的私人性、利益相關性、社區(qū)歸屬感與參與選舉具有顯著的正向關系(王捷、裴冰,2012);對于政府的信任度越高,參與選舉的主動性越強(梁瑩,2011)。在問題方面,發(fā)現(xiàn)選舉過程違法違規(guī)現(xiàn)象嚴重(周美艷,2008)、選舉過程中存在失范問題(吳猛、王智漢,2011)、黨和行政干預過多以及選舉程序不夠規(guī)范(張平、谷艷芝,2012)。

由此可見,國內學術界對現(xiàn)階段社區(qū)居民參與社區(qū)居委會選舉的狀況、影響因素以及存在問題已經(jīng)有了相當?shù)陌盐?。但是,參與了社區(qū)居委會選舉的選民以怎樣的心理參與選舉?以及參與了社區(qū)居委會選舉的選民是否在熟知候選人的當選資本情況下,忠實地履行了投票義務?即以參與了社區(qū)居委會選舉的選民為對象,有關參與者的心理傾向及投票行為,卻是尚未探討的問題。而要明確上述問題,如前述國外學者的研究所示,分析選民在社區(qū)居委會選舉中回答DK的狀況、回答DK的影響因素以及回答DK者的投票行為,便成為重要的切入點。

基于上述背景,本研究將參與了社區(qū)居委會選舉的選民對于候選人的當選資本回答DK的狀況、影響因素以及回答DK者的投票行為作為研究問題。在我國,社區(qū)居委會作為城市最為基層的政治性組織,居委會成員于1998年即開始由擁有選舉權的社區(qū)居民投票選舉產生。社區(qū)居委會由書記(副書記)、主任(副主任)和委員(宣傳委員、組織委員、計劃生育委員)五至九人組成,其中主任無疑是社區(qū)的“當家人”,對于社區(qū)的建設起著重要作用。因此,本研究具體通過分析社區(qū)居委會主任的選舉中,對于主任候選人的當選資本回答DK的狀況、回答DK的影響因素以及回答DK與投票行為的關系,明確研究問題。

二、文獻回顧

如前所述,早在20世紀70年代,國外學者就已經(jīng)注意到政治選舉中回答DK的問題,并且調查發(fā)現(xiàn):這一問題在政治選舉中較為突出。比如:神林博史于2005年分析了1993年日本的眾議院議員選舉時回答DK者的狀況,調查項目分為:(1)對于政治家及其所屬政黨的好感度;(2)對于各個政黨的政治主張的認知;(3)對于內閣的評價、各種政策的意見、政治信任度等方面的政治心理,分析發(fā)現(xiàn):對于上述(1)的調查項目,回答DK者的比例為12.7%,對于上述(2)的調查項目,回答DK者的比例為44.1%,對于上述(3)的調查項目,回答DK者的比例為7.9%(神林博史,2005)。但是,綜觀國外學者的研究,多數(shù)學者在明確回答DK者的狀況基礎上,著重分析了回答DK的原因以及政治選舉時回答DK者的投票行為。

(一)回答DK的原因

回答DK者多,起因于調查者方面的原因和回答者方面的原因。其中,前者主要表現(xiàn)為:抽樣偏差、問卷設計的合理性、調查方法以及調查時間的選擇等。而后者表現(xiàn)在以下四個方面。

1.客觀因素,即:選民對于政治選舉問題的知識缺乏。對于所調查的政治選舉問題擁有的知識越少,則回答DK者越多(Faulkenberry and Mason,1978;Grichitng,1994)。

2.主觀因素,即:選民對于政治選舉缺乏關心。對于政治選舉的關心度越低,則回答DK者越多(Faulkenberry and Mason,1978;神林博史,2005)。

3.個人特征因素,具體體現(xiàn)為:女性比男性回答 DK的比率高(杉山,1983;神林博史,2005);年齡越大,則回答DK的比例越高(神林博史,2005);低學歷者回答DK的比率高于高學歷者(Durand and Lambert,1988;神林博史,2005)。

4.自我控制因素,即:選民有意識地控制自己的行為,對于政治選舉具有抵制情緒。具體有以下四個發(fā)現(xiàn):(1)性別差異?;卮餌K者中,女性遠遠多于男性(杉山,1983;神林博史,2005)。這除了女性對于政治選舉缺乏應有的知識和關心之外,還有“由于自己主要負責家庭內部事務,沒有必要對政治選舉表達意見”的自我控制因素。女性之所以產生自我控制,原因在于“處理、解決政治性問題是男人的事情”這種性別角色的分工觀念。因此,越是具有性別角色分工觀念的女性,回答DK者越多(Rapoport,1982);(2)利益沖突,即:在某種特定情境下,如果對于政治選舉表達明確心理,有時會與選民的所屬群體的利益產生沖突,因而選擇回答DK(Bourdieu,1979);(3)無效果意識,即:即使對于政治選舉表達明確心理,也不會對于解決政治選舉產生積極效果,具有此種意識的選民不愿明確表達自己的心理傾向(Krosnick and Milburn,1990);(4)利己主義,即:政治選舉不會對于選民的利益產生較大影響的情況下,選民往往不想表達明確意見,而回答DK(Schuman and Presser,1980)。

(二)回答DK者的投票行為

在現(xiàn)實生活中,回答DK者會產生怎樣的投票行為呢?Rubin等學者分析斯洛文尼亞的政治選舉時,對于候選人的當選資本回答DK者的投票行為,發(fā)現(xiàn)回答DK者中,雖然也有回答DK者選擇“贊成”或者“反對”,但更多的回答DK者并沒有表達任何意見(即空白票)(Rubinetal,1995)。神林博史專門分析了日本眾議院議員選舉時回答DK與投棄權票、投空白票的關系,發(fā)現(xiàn)回答DK與投棄權票、投空白票的數(shù)量均存在顯著的正向關系(神林博史,2005)。

由此可見,有關政治選舉中回答DK的問題,國外學者的主要觀點是:(1)回答DK的影響因素復雜多樣,既有調查者方面的原因,也有回答者方面的原因,其中回答者方面的原因是主要因素;(2)在實際的政治選舉中,回答DK者一般會放棄自己的政治選擇。但是,國外學者的研究存在明顯不足,并沒有充分明確回答DK者的投票行為以及心理變化。比如:Rubin等學者的研究顯示,因為對于候選人的當選資本回答DK,因此多數(shù)回答DK者沒有表達任何意見(Rubinetal,1995),但為什么還有一少部分回答DK者表達了“贊成”或者“反對”?該問題涉及回答DK者投票前后的心理變化,而心理變化的問題是難以通過問卷調查數(shù)據(jù)進行定量分析明確的,只能根據(jù)訪談調查的結果進行定性分析,而Rubin等學者恰恰忽略了這一點。再比如:神林博史僅僅分析了回答DK與投棄權票、投空白票的關系(神林博史,2005),但他的研究中并沒有分析回答DK者中,是所有的回答DK者均投了棄權票或者空白票?還是有一部分回答DK者也投了贊成票或者反對票?

三、研究設計

(一)數(shù)據(jù)來源與樣本抽取

研究數(shù)據(jù)來自于2016年11月在杭州市下沙高教園區(qū)白楊街道YS社區(qū)的居民委員會主任選舉時,進行“居民委員會選舉中選民的心理傾向與投票行為”的問卷調查,調查樣本為具有選舉權的年滿十八周歲的公民。2016年YS社區(qū)的居民總量約為1.23萬人,其中擁有選舉權的年滿十八周歲的公民為0.85萬人,對于主任候選人的投票方式是選民集中投票。

運用等距抽樣的方式從0.85萬人的選民中抽取30%的樣本,共抽取樣本2550個。對于每一個樣本以入戶訪談的形式進行了問卷調查,在回收的2550份問卷中,有效問卷為2478份,問卷有效率約為97.2%。在2478個有效樣本中,男性與女性分別占樣本總體的 54.2%和45.8%。18周歲~30周歲、31周歲~40周歲、41周歲~50周歲、51周歲~60周歲、61周歲及以上的樣本分別占樣本總體的 20.1%、24.2%、27.8%、13.4%和14.5%。另外,低學歷者(高中學歷及以下)、中等學歷者(大專與本科)、高學歷者(研究生)分別占樣本總體的 53.4%、35.9%、10.7%。不同性別、年齡、學歷的樣本比例與YS社區(qū)居委會的統(tǒng)計數(shù)據(jù)基本一致,說明抽取的樣本具有相當?shù)拇硇浴?/p>

(二)變量設計與研究方法

自變量是回答DK的影響因素。根據(jù)前述國外學者的研究,影響因素分為投票選舉知識的擁有程度、投票選舉的關心程度和個人特征。

1.投票選舉知識的擁有程度,具體設計為對于投票選舉的重要性、投票注意事項、投票遵守紀律、選票規(guī)范性(是否有公章、選項是否完備、字跡是否清晰等)的了解程度。了解程度分為“非常了解、比較了解、一般、不太了解、不了解”五個選項,并依此賦值 1、2、3、4、5。分值越大,說明對于投票選舉擁有的知識越少。

2.投票選舉的關心程度,即選民對于主任選舉的關心程度,選項分為“非常關心、比較關心、一般、不太關心、不關心”,并依此賦值1、2、3、4、5。分值越大,說明對于投票選舉的關心程度越低。

3.個人特征包括選民的性別、年齡、學歷。其中,性別為虛擬變量,女性為1,男性為0;年齡為數(shù)值型變量;學歷分為低學歷者(高中及以下)、中等學歷者(大專與本科)和高學歷者(研究生),并將它們編碼為虛擬變量。個人特征中,沒有職業(yè)和收入,是因為在我國現(xiàn)階段,學歷與職業(yè)地位、收入的相關性較強,并且共線性診斷后發(fā)現(xiàn),三者存在較大的共線性。

因變量即主任選舉中回答DK的狀況與回答DK者的投票行為。其中,回答DK的狀況是指選民對于主任候選人的當選資本的回答DK狀況,當選資本具體通過四個指標進行了測量,即:主任候選人的人品性格、工作能力、工作計劃和工作目標,四個問題的選項共有五個,分別為“不知道、非常認可、比較認可、不太認可、不認可”,并依次賦值0、1、2、3、4。其中“非常認可、比較認可、不太認可、不認可”四個選項表示選民對于主任候選人當選資本的認可程度,分值越大,表明對于主任候選人的人品性格、工作能力、工作計劃、工作目標的認可度越低,而“不知道”即選民不了解主任候選人的當選資本,也即是本研究所指的回答DK。五個選項體現(xiàn)了選民不同的心理傾向,統(tǒng)計分析時,將“非常認可、比較認可、不太認可、不認可”合并為一個變量,命名為“認可與不認可”,并與“DK”編碼為虛擬變量,其中“DK”編碼為1,而“認可與不認可”編碼為0?;卮餌K者對于主任候選人的投票行為,分為四個選項,分別是“贊成、反對、棄權、空白”,其中的空白,即在選票中沒有選擇贊成、反對、棄權任何一項的空白票。另外統(tǒng)計分析時,將四個選項均編碼為虛擬變量。

調查方法分為問卷調查法和訪談調查法。通過問卷調查法考察選民對于主任候選人的當選資本回答DK的具體狀況、回答DK的影響因素以及回答DK與投票行為的關系。具體運用百分比的形式明確選民對于主任候選人的當選資本回答DK的狀況,運用Logistic回歸分析的統(tǒng)計方法考察回答DK的影響因素以及回答DK與投票行為的關系。通過訪談調查法考察問卷調查難以掌握的信息,包括回答DK者投票前的心理傾向以及投票時的心理變化情況。

四、問卷調查的研究發(fā)現(xiàn)

(一)回答DK的狀況

表1顯示,在2478個樣本中,對于主任候選人的人品性格、工作能力、工作計劃、工作目標回答DK者分別為815人、830人、1212人和1254人,分別占樣本總體的32.9%、33.5%、48.9%和50.6%。據(jù)此可以說,樣本總體中,對于主任候選人的當選資本回答DK者較為普遍,其中在工作計劃和工作目標兩個方面,接近甚至超過一半的樣本回答DK。對于上述兩個問題表達明確的意見,需要對于主任候選人所闡述的工作計劃的可行性以及工作目標實現(xiàn)的可能性,擁有廣泛的知識、正確的判斷力。對于工作計劃和工作目標回答DK者多,說明了回答DK者這幾個方面的知識有所欠缺。而在人品性格和工作能力兩個方面,也有三分之一左右的樣本回答DK。對于上述兩個問題表達明確的意見,不需要過多的知識和信息,而需要與主任候選人有過較多的接觸。因此,該發(fā)現(xiàn)說明:社區(qū)居委會與社區(qū)居民的交流存在一定問題,就社區(qū)居民而言,與社區(qū)居委會的接觸較少,對于社區(qū)居委會主任的選舉缺乏關心;而就社區(qū)居委會而言,缺乏與社區(qū)居民接觸的主動性①。

表1 回答DK的描述性統(tǒng)計

(二)回答DK的影響因素

表2表示的是,以回答DK者為對象,以投票選舉知識的擁有程度、投票選舉的關心程度、個人特征為自變量,人品性格DK、工作能力DK、工作計劃DK、工作目標DK為因變量進行的Logistic回歸分析。其中,模型1、模型2分別顯示:投票選舉知識的擁有程度、投票選舉的關心程度、個人特征與人品性格DK、工作能力DK的關系,而模型3和模型4分別顯示:投票選舉知識的擁有程度、投票選舉的關心程度、個人特征與工作計劃DK、工作目標DK的關系。

1.投票選舉知識的擁有程度中,投票選舉的重要性、投票注意事項、投票遵守紀律、選票規(guī)范性的了解程度與人品性格DK、工作能力DK、工作計劃DK、工作目標DK的非標準化回歸系數(shù)(B)均為正數(shù),且均在5%、1%或者0.1%的水平上呈現(xiàn)統(tǒng)計顯著性。該結果說明:樣本對投票選舉的重要性、投票注意事項、投票遵守紀律、選票規(guī)范性的了解程度越低,對主任候選人的人品性格、工作能力、工作計劃、工作目標的回答DK者越多。

2.投票選舉的關心程度與人品性格DK、工作能力DK、工作計劃DK、工作目標DK的非標準化回歸系數(shù)也均為正數(shù),且在1%或者0.1%的水平上呈現(xiàn)統(tǒng)計顯著性。該結果說明:樣本對投票選舉的關心程度越低,對主任候選人的人品性格、工作能力、工作計劃、工作目標回答DK者越多。

3.個人特征中,女性在人品性格DK、工作能力DK、工作計劃DK、工作目標DK四個方面的非標準化回歸系數(shù)均高于男性,且在5%或者1%的水平上呈現(xiàn)統(tǒng)計顯著性。該結果說明:在上述四個方面,女性多于男性。年齡與人品性格DK、工作能力DK、工作計劃DK、工作目標DK的非標準化回歸系數(shù)均為負數(shù),且在5%或者1%的水平上呈現(xiàn)統(tǒng)計顯著性。該結果說明:年齡與人品性格DK、工作能力DK、工作計劃DK、工作目標DK均存在顯著的負向關系。另外,在人品性格DK、工作能力DK、工作計劃DK、工作目標DK四個方面,高學歷者、中等學歷者的標準化回歸系數(shù)均低于低學歷者,且均呈現(xiàn)不同程度的統(tǒng)計顯著性。該結果說明:學歷與人品性格DK、工作能力DK、工作計劃DK、工作目標DK存在顯著的負向關系。

表2 回答DK影響因素的Logistic回歸分析

另外,模型1、模型2調整后的判定系數(shù)(Nagelkerke R2)分別為0.295和0.304,而模型3和模型4調整后的判定系數(shù)分別為0.217和0.282。四個模型調整后的判定系數(shù)均較高,說明上述統(tǒng)計結果具有很強的解釋力。

(三)回答DK與投票行為的關系

表3表示的是,以回答DK者為對象,以對主任候選人的人品性格、工作能力、工作計劃、工作目標回答DK與個人特征為自變量,投票行為為因變量進行的Logistic回歸分析的結果。

模型1顯示,在贊成方面,人品性格回答DK者與工作能力回答DK者的非標準化回歸系數(shù)(B)分別比回答“認可與不認可”者低1.561和1.185,并且均在0.1%的水平上呈現(xiàn)統(tǒng)計顯著性,說明前兩者投贊成票的數(shù)量顯著少于后者。工作計劃回答DK者與工作目標回答DK者的非標準化回歸系數(shù)分別比回答“認可與不認可”者低0.338和高0.026,但均不具有統(tǒng)計顯著性,說明前兩者與后者在投贊成票的數(shù)量方面不存在顯著差異。

模型2顯示,在反對方面,人品性格回答DK者與工作能力回答DK者的非標準化回歸系數(shù)分別比回答“認可與不認可”者高1.027和0.968,且均在0.1%的水平上呈現(xiàn)統(tǒng)計顯著性,說明前兩者投反對票的數(shù)量顯著多于后者。工作計劃回答DK者與工作目標回答DK者的非標準化回歸系數(shù)分別比回答“認可與不認可”者高0.206和0.134,但均不具有統(tǒng)計顯著性,說明前兩者與后者在投反對票的數(shù)量方面不存在顯著差異。

表3 回答DK與投票行為的Logistic回歸分析

模型3顯示,在棄權方面,人品性格回答DK者與工作計劃回答DK者的非標準化回歸系數(shù)分別比回答“認可與不認可”者高1.362和0.832,并且分別在0.1%和1%的水平上呈現(xiàn)統(tǒng)計顯著性,說明前兩者投棄權票的數(shù)量顯著多于后者。工作能力回答DK者與工作目標DK回答者的非標準化回歸系數(shù)分別比回答“認可與不認可”者高0.627和0.353,并且均在5%的水平上呈現(xiàn)統(tǒng)計顯著性,說明前兩者投棄權票的數(shù)量顯著多于后者。

模型4顯示,在空白方面,人品性格回答DK者、工作能力回答DK者、工作計劃回答DK者與工作目標回答DK者的非標準化回歸系數(shù)分別比回答“認可與不認可”者分別高1.193、1.011、0.889和0.361,并且在0.1%或者5%的水平上具有統(tǒng)計顯著性,說明在投空白票的數(shù)量方面,前四者顯著多于后者。

上述結果說明,與對主任候選人的人品性格、工作能力、工作計劃、工作目標明確表達“認可與不認可”的樣本相比,(1)對主任候選人的人品性格回答DK者與工作能力回答DK者中,投贊成票者少,而投反對票者、投棄權票者以及投空白票者多。(2)對主任候選人的工作計劃回答DK者與工作目標回答DK者中,雖然也有一部分投了贊成票和反對票,但多數(shù)的回答DK者投了棄權票和空白票。

另外,個人特征中,女性贊成的非標準化回歸系數(shù)比男性高0.029,而反對、棄權、空白三個方面的非標準化回歸系數(shù)分別比男性低0.036、0.045和0.023,并且均在0.1%的水平上呈現(xiàn)統(tǒng)計顯著性,說明女性投贊成票的數(shù)量顯著多于男性,而投反對票、投棄權票和投空白票的數(shù)量顯著少于男性。

年齡與贊成的非標準化回歸系數(shù)為-0.002,且不具有統(tǒng)計顯著性,說明年齡與投贊成票的數(shù)量不存在顯著關聯(lián),但在反對、棄權、空白三個方面,年齡的非標準化回歸系數(shù)分別為0.021、0.265和0.131,并且均在5%的水平上具有統(tǒng)計顯著性,說明年齡與投反對票、投棄權票以及投空白票均存在顯著的正向關系。

另外,在贊成方面,高學歷者、中等學歷者的非標準化回歸系數(shù)分別比低學歷者低0.788和高0.422,且分別在0.1%和5%的水平上呈現(xiàn)統(tǒng)計顯著性,說明高學歷者中投贊成票的數(shù)量顯著少于低學歷者,而中等學歷者中投贊成票的數(shù)量顯著多于低學歷者。在反對方面,雖然高學歷者、中等學歷者的非標準化回歸系數(shù)分別比低學歷者高0.206和0.134,但均不具有統(tǒng)計顯著性,說明三個學歷階層在投反對票的數(shù)量方面不存在顯著差異。在棄權方面,高學歷者、中等學歷者的非標準化回歸系數(shù)分別比低學歷者高0.889和0.495,且分別在0.1%和5%的水平上具有統(tǒng)計顯著性,該結果說明:高學歷者、中等學歷者投棄權票的數(shù)量顯著多于低學歷者。最后在投空白票方面,高學歷者、中等學歷者的非標準化回歸系數(shù)分別比低學歷者高0.636和0.624,且均在0.1%的水平上具有統(tǒng)計顯著性,該結果說明:高學歷者、中等學歷者投空白票的數(shù)量顯著多于低學歷者。

另外,模型1、模型2、模型3、模型4調整后的判定系數(shù)(Nagelkerke R2)分別為 0.128、0.120、0.111和0.141,系數(shù)均較高,說明上述統(tǒng)計發(fā)現(xiàn)均具有較強的解釋力。

表4表示的是,對主任候選人的當選資本回答DK者的投贊成票、反對票、棄權票以及空白票的實際數(shù)量及所占百分比??梢园l(fā)現(xiàn):(1)在對主任候選人的人品性格回答DK的815個樣本中,投空白票的回答DK者最多,270個回答DK者投了空白票,在樣本總體中占33.1%。其次是投棄權票的回答DK者,有247個回答DK者投了棄權票,在樣本總體中占30.3%。再次是投反對票的回答DK者,有175個回答DK者投了反對票,在樣本總體中占21.5%。最后是投贊成票的回答DK者,有123個回答DK者投了贊成票,在樣本總體中占15.1%。(2)對主任候選人的工作能力、工作計劃、工作目標回答DK者,在投贊成票、投反對票、投棄權票以及投空白票四個方面表現(xiàn)出相同的傾向,即:投棄權票的回答DK者占多數(shù),在樣本總體中,有32.9%至34.2%的回答 DK者投了棄權票。其次是投空白票的回答DK者,在樣本總體中,有23.3%至30.7%的回答 DK者投了空白票。再次是投反對票的回答DK者,在樣本總體中,有21.1%至25.6%的回答 DK者投反對票。最后是投贊成票的回答 DK者,在樣本總體中有15.3%至19.6%的回答DK者投了贊成票。

表4 回答DK者投贊成票、反對票、棄權票及空白票的實際數(shù)量及百分比

由此可見,盡管投贊成票、投反對票的回答DK者少于投棄權票以及投空白票的回答 DK者,但是在對主任候選人的人品性格、工作能力和工作計劃回答DK者中,也有十分之一至五分之一的回答DK者投了贊成票,尤其是投反對票的回答DK者,有五分之一、甚至四分之一的回答DK者投了反對票。

因此,表4的結果總體上可以說明,在對主任候選人的當選資本回答DK者中,包括棄權票在內,放棄自己政治選擇的回答DK者占絕對多數(shù),但也有相當一部分回答DK者明確表達了自己的政治選擇,但投反對票者多于投贊成票者。

五、訪談調查的研究發(fā)現(xiàn)

對主任候選人的當選資本回答DK,即意味著對主任候選人的當選資本無法表示“認可或者不認可”,只能回答DK,因此相當多的回答DK者投了棄權票、空白票。但是,既然對主任候選人的人品性格、工作能力、工作計劃和工作目標回答DK,為什么回答DK者在投票時,還有一部分甚至相當多的一部分投了反對票、甚至贊成票呢?為了明確該問題,本課題組以入戶訪問的形式,專門對主任候選人的當選資本回答DK者進行了訪談調查,目的在于進一步探究回答DK者對主任候選人投棄權票、空白票以及投反對票和投贊成票在心理層面的真正原因。主要圍繞五個問題進行了訪談:(1)居住時間;(2)與社區(qū)居委會的聯(lián)系;(3)投棄權票、空白票的心理原因;(4)投票前的投票意向;(5)投票前的投票意向與投票后的投票意向不同的原因。另外,并不是對每一個回答DK者進行了訪談調查,而僅僅選取了100個訪談對象,由于篇幅關系,在此僅舉出具有代表性的六個訪談對象的訪談結果。

訪談對象一:男性,46歲,企業(yè)工人。

在這個社區(qū)生活了十五年,但與社區(qū)居委會沒什么聯(lián)系,也沒有發(fā)現(xiàn)社區(qū)做過什么事情。有什么事情主要與小區(qū)的物業(yè)聯(lián)系。根本不關心居委會主任的選舉,什么人當主任,與我沒什么關系。投票是被人叫去的,因為不知道候選人的情況,所以在選票的棄權地方,隨便畫個勾,就回來了。

訪談對象二:男性,51歲,企業(yè)中層管理者。

在這個社區(qū)居住了二十多年,平時工作很忙,與社區(qū)基本沒有聯(lián)系。有人通知我去參加居委會主任選舉的投票,那時正好家有事,什么也沒有寫,把票扔到箱子里后,就回家了。

訪談對象三:男性,45歲,企業(yè)工人。

雖然在這個社區(qū)生活了十年,但與居委會基本沒有接觸,更不知道居委會成員的情況。對于新的主任候選人各方面的情況更是一無所知,因此本來打算投棄權票。投票是在居委會門前的小廣場進行的,當時大家三五成群,對于主任候選人議論紛紛,有的說好,有的說壞。當時,我與十多個人在一起,說這個人沒什么工作能力,人品也不太好,就改變了想法,和其他人一樣,投了反對票。

訪談對象四:女性,58歲,家庭主婦。

在這個社區(qū)生活近二十年,但平時與居委會很少接觸,也不太知道居委會的情況。主任候選人是個年輕的,據(jù)說才36歲,因此并不了解各方面的情況。我認為,居委會主任還是年紀大一點好,工作會踏實些,對于社區(qū)情況也更了解些。本來打算投反對票,但投票時,大家說這個年輕人還不錯,可以為社區(qū)居民辦實事,因此就投了贊成票。

訪談對象五:女性,24歲,超市營業(yè)員。

我在這個社區(qū)生活時間不長,與居委會沒什么接觸,對于主任候選人根本不認識,更談不上了解。本來打算投棄權票,但當時大家聚在一起,對這個人各方面的評價不好,說這個人自私,工作目標脫離實際,就與其他人一樣,改投了反對票。

訪談對象六:女性,35歲,專職太太。

我在這個社區(qū)生活將近五年,自從去年有了寶寶,便辭去了原來的工作。平時只顧照看寶寶,家務活由保姆處理。與居委會根本沒有什么接觸,對于社區(qū)居委會的主任選舉也根本不關心,那是男人們的事情。通知我去投票,本想投棄權票,但大家都說這個人不牢靠,就改投了反對票。

訪談結果可以歸納為三點:(1)在當前,社區(qū)居民與社區(qū)居委會的交流相當缺乏,從而導致社區(qū)居民對社區(qū)居委會的成員狀況不甚了解;(2)個人事情重于社區(qū)事情,對于社區(qū)居委會主任的選舉缺乏關心;(3)回答DK者的投票行為受選舉投票時投票方式的影響,更受選舉投票時選民的輿論傾向影響,從而使得投票行為產生從眾現(xiàn)象(隨大流)。由此可見,(1)和(2)說明了社區(qū)居委會主任選舉中回答DK者多的原因,而(3)則說明了回答DK者投反對票、甚至贊成票的原因。選舉投票的方式可以分為集中投票和分散投票。集中投票是指將選民集中在某一場地,在同一時間進行投票,這樣的投票方式必然導致投票前選民對主任候選人產生一定的正向或者負向評價,從而在投票前產生一定的輿論傾向,影響(甚至改變)回答DK者的投票行為;而分散投票是指在不同的時間點讓每一個選民投票,這樣的投票方式使得選民不會集中在一起,不會在投票前產生輿論傾向,因此回答DK者會根據(jù)自己的意愿決定投票行為。

六、結論與啟示

(一)研究結論

1.社區(qū)居委會選舉中回答DK者較多,有三分之一、甚至二分之一的選民對社區(qū)居委會成員的選舉不持有明確的心理傾向,選擇回答DK。該發(fā)現(xiàn)可謂與國外學者的調查發(fā)現(xiàn)一致,即使在我國,城市社區(qū)居委會選舉中回答DK的現(xiàn)象也相當突出,甚至可以說,回答DK者比國外更為普遍一些。

2.在回答DK的影響因素方面,對于社區(qū)居委會選舉問題知識的缺乏、關心度的降低以及個人特征均可導致回答DK的產生。具體體現(xiàn)為:(1)在對于社區(qū)居委會選舉問題擁有的知識和關心度方面,對社區(qū)居委會選舉問題擁有的知識越缺乏,關心度越低,回答DK者越多。(2)在個人特征方面,女性多于男性;年齡越大,回答DK者越少;學歷越高,回答DK者越少。該發(fā)現(xiàn)也同樣與國外學者的研究發(fā)現(xiàn)一致,即使在我國,對于社區(qū)居委會選舉問題知識的擁有程度、關心程度、個人特征同樣影響著回答DK的產生,但具體的影響效果與國外學者的調查發(fā)現(xiàn)存在異同。其中,相同之處在于:(1)對于社區(qū)居委會選舉問題擁有的知識缺乏,關心度的降低將會導致回答DK的現(xiàn)象趨于顯著;(2)女性多于男性;(3)低學歷者多于高學歷者。而不同之處在于:在我國,年齡越大的居民,在社區(qū)居委會選舉中越能夠表達明確的心理傾向,而國外則正好相反,年齡越大的居民,政治性選舉中回答DK者越多。

那么,為什么在我國,社區(qū)居委會選舉中回答DK的現(xiàn)象如此突出?以及回答DK者中,女性多于男性、低齡者多于高齡者、低學歷者多于高學歷者呢?其中原因主要有三個:(1)人們擁有的有關社區(qū)居委會選舉問題的知識較少,對社區(qū)居委會選舉問題缺乏關心。(2)相對而言,男性比女性、高齡者比低齡者、高學歷者比低學歷者對社區(qū)居委會選舉問題擁有較多的知識并且更為關心社區(qū)居委會選舉問題。(3)國外學者所說的自我控制因素(Rapoport,1982;Bourdieu,1979)在起一定作用。

3.在回答DK者的投票行為方面,雖然放棄自己政治選擇的傾向十分突出,但也有一部分回答DK者明確表達了自己的政治選擇。其中,在明確表達自己的政治選擇方面,既有表示贊成者,也有表示反對者,但表示反對者多于表示贊成者。該發(fā)現(xiàn)并不完全支持前述國外學者的——在實際的政治選舉中,回答DK者一般會放棄自己的政治選擇,不愿意參與政治選舉——的觀點(Rubinetal,1995;神林博史,2005),在我國,雖然回答DK者中,有絕對多數(shù)的回答DK者不愿參與社區(qū)居委會選舉(投棄權票或空白票),但也有為數(shù)不少的回答DK者明確表達了自己的政治選擇,但表示反對者多于表示贊成者。從訪談結果中可知,導致該發(fā)現(xiàn)產生的原因在于:社區(qū)居委會選舉時的投票方式和輿論傾向。本來,社區(qū)居委會選舉中對主任候選人的當選資本回答DK者是不應當對主任候選人表示反對或者贊成的,因為回答DK,即說明對于主任候選人的當選資本無法表示“認可或者不認可”,也就意味著對主任候選人表示反對或者贊成的資格喪失。但是,在人們對于社區(qū)居委會選舉問題的知識缺乏、關心度低下的現(xiàn)實下,社區(qū)居委會選舉的集中投票方式以及由此產生的輿論傾向影響著回答DK者的政治選擇,從而產生“隨大流”或者“搭便車”的現(xiàn)象。因此,該發(fā)現(xiàn)的理論意義在于:彌補了Rubin等學者以及神林博史的研究不足(Rubinetal,1995;神林博史,2005),而現(xiàn)實意義在于:在我國,城市社區(qū)居委會的民主選舉在選舉方式上不宜采用集中投票方式,而應采用分散投票方式。

(二)研究啟示

從研究結論中可以獲得三點啟示,在研究我國的政治選舉問題以及在現(xiàn)實生活中處理政治選舉問題時,需要加以思考。

1.研究結論支持 Rapoport等學者的觀點(Rapoport,1979),進一步說明:不可輕易地將政治選舉的心理調查中回答DK者視作無效樣本,做缺失值處理。尤其是當回答DK者較多時,需要對于回答DK者的心理傾向以及實際行為進行較為深入的分析。

2.雖然明確的問題是城市最為基層的政治組織——社區(qū)居委會選舉中回答DK者的狀況、影響因素與投票行為,但是在更為宏觀的層面,并不僅僅局限于此,而是可能存在于城市的人大代表選舉、政協(xié)委員選舉,甚至可以推測,回答DK者可能在人大代表選舉、政協(xié)委員選舉中更為普遍。

3.政治心理決定政治行為是政治學界最為基本的理論觀點,但是在人們的生活逐漸脫離社區(qū),對于社區(qū)選舉缺乏關心的當代城市,選民對于社區(qū)居委會選舉的心理傾向與投票行為未必完全一致。因此,研究選民在社區(qū)居委會選舉中的心理傾向與投票行為時,僅僅依靠問卷數(shù)據(jù)進行定量分析是不充分的,還應該依靠訪談調查進行更為深入的定性分析,進一步挖掘選民的心理變化。

4.參與社區(qū)居委會選舉,并忠實地履行投票義務,是社區(qū)居民政治參與的具體體現(xiàn)。在中央政府鼓勵人們有序政治參與的背景下,人們對于政治選舉中的候選人表達明確心理,并產生有序的政治行為,本是民主進步的表現(xiàn)。但是,在現(xiàn)階段的我國城市,一個基本事實是:社區(qū)居委會選舉中,人們既不表達明確心理,也不作明確政治選擇。因此在現(xiàn)階段,我國城市的政治選舉只能局限于最為基層的社區(qū)居委會,而不應擴大到更高層次的政治性組織。

[注 釋]

① 訪談調查的結果也可說明這一點。訪談得知,當前有相當一部分社區(qū)居民,沒有到社區(qū)居委會辦過事,甚至根本不知道社區(qū)居委會在什么地方。

猜你喜歡
棄權票學歷者反對票
本期導讀
又見“讀書無用論”
富有者更長壽?
獨董反對票:要得,要不得?
德國:低學歷者就業(yè)改善
獨董別輕易投反對票?
釋放反對票的正能量
日本限高學歷者“低就”
新巴尔虎左旗| 绵竹市| 湟中县| 尤溪县| 阳城县| 疏勒县| 漳浦县| 泊头市| 汉川市| 陆良县| 寿阳县| 将乐县| 卢氏县| 泾阳县| 乌兰浩特市| 武汉市| 澄江县| 玉溪市| 清徐县| 凤阳县| 静安区| 通许县| 武鸣县| 大新县| 余干县| 建德市| 沧州市| 镇巴县| 兴山县| 平山县| 洪雅县| 合水县| 江西省| 福贡县| 建宁县| 江门市| 宁夏| 诏安县| 安宁市| 隆昌县| 福泉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