費海燕
[摘 要]著名教育家陳鶴琴先生提出:“凡是兒童自己能做的,應當讓他自己做”?!?-6歲兒童學習與發(fā)展指南》指出:“要培養(yǎng)幼兒具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所謂生活自理能力是指孩子在日常生活中照料自己生活的自我服務性勞動的能力,它是一個人應具備的最基本的生活技能,包括自己穿脫衣服、鞋襪、收拾整理衣服、獨立進餐、自己洗臉等”。 生活自理能力的形成,有助于培養(yǎng)幼兒的責任感、自信心以及自己處理問題的能力,對幼兒今后的生活也會產生深遠的影響。但現(xiàn)在的大部分孩子,依賴性強,生活自理能力差,以至于不能很好地適應新的環(huán)境。所以,培養(yǎng)幼兒的生活自理能力至關重要。
[關鍵詞]自理能力;培養(yǎng);探索;實踐
一、小班幼兒自理能力的現(xiàn)狀分析
在我們小班25名幼兒中,我對幼兒的簡單勞動能力的情況作了調查,結果如下:
從調查中可以看出,在現(xiàn)在的社會中,大部分孩子都是獨生子,經常出現(xiàn)六人圍著一人轉的現(xiàn)象。這些孩子自幼受寵,依賴性強,獨立意識差。隨著家庭經濟條件的整體上升,家長對自己子女愛護倍增,要什么有什么,衣來伸手飯來張口,什么事都不用自己動手,特別是一些爺爺奶奶,愛孫心切,就更加溺愛了。要喝水了,爺爺奶奶會端水來;要起床了,爺爺奶奶會給穿衣服;要吃飯了,爺爺奶奶會喂;要解小便了,爺爺奶奶會幫著脫褲子;就連走路,也是爺爺奶奶抱著走的。由于這類現(xiàn)象,導致現(xiàn)在的孩子自理能力特別差,什么事都依賴家長。成人們都剝奪了幼兒動手的機會,限制了幼兒自我服務能力的發(fā)展,養(yǎng)成了幼兒過分依賴的性格,使孩子們成人后,缺乏相應的生活能力、動手能力,以至于不能很好地適應新的環(huán)境,難以適應社會發(fā)展的要求。
二、培養(yǎng)小班幼兒自理能力的重要意義
有專家指出:幼兒能力與習慣的培養(yǎng)是在學前期。?!吨改稀分赋觥鞍驯Wo幼兒的生命和促進幼兒的健康放在首位,”“健康”第一。由此可見,培養(yǎng)幼兒生活自理能力的重要性。小班幼兒雖然年齡小,但可塑性強,是自理能力培養(yǎng)的關鍵期。幼兒生活自理能力的形成有助于培養(yǎng)幼兒的責任感、自信心以及自己處理問題的能力,對幼兒今后的生活也會產生深遠的影響。所以,培養(yǎng)幼兒的生活自理能力至關重要,我們要把這項能力的培養(yǎng)作為教育活動的重要內容之一。生活中良好習慣的培養(yǎng)是幼兒主動參與的過程,通過《指南》也使我們更深得一步地認識到幼兒是一個主動發(fā)展的主體,要使幼兒養(yǎng)成一個良好的行為習慣,沒有幼兒的積極主動是難以實現(xiàn)的。
三、培養(yǎng)小班幼兒自理能力的探索與實踐
1.對幼兒進行正面教育,增強幼兒的生活自理意識。如:通過談話“我是乖寶寶”、“我長大了”、“我學會了……”等活動,利用提問、討論、行為練習等形式,讓幼兒意識到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為自己會干力所能及的事情感到高興。再如在語言活動(詩歌、故事、看圖講述等)中,幫助幼兒充分理解故事中所達標的意思,通過作品中角色的行為,使幼兒受到感染、教育。
2.利用多種活動和教育手段,培養(yǎng)幼兒自我服務的能力。《指南》中指出,“幼兒教師組織教育活動應根據不同的教育內容,充分利用環(huán)境的有利條件,以積極運用感官為原則,為幼兒提供充分的活動機會”。自我服務的能力也可以通過教育活動來培養(yǎng)。如:組織幼兒認識橘子,我改變以往的教學方法,而是把橘子分給孩子們。一邊讓孩子們看、摸、聞。然后,我和孩子們一起剝去橘子、品嘗橘子。這樣,幼兒既認識、了解了橘子的外形特征,又在剝橘子的過程中掌握了勞動技能。當幼兒把橘子剝完后的高興勁,使我感到讓幼兒自己來勞動的重要性。午睡起床時,按照自理標準盡量讓他們自己穿衣服,可以比一比誰穿的快。要孩子收拾好玩具時,可以這樣說:“誰把玩具扔地上去了,他們多可憐啊,誰愿意把它們送回家呢?”這樣讓孩子們做事就避免了簡單的命令。利用故事《自己的事情自己做》、音樂欣賞“不再麻煩好媽媽”、“我有一雙勤勞的手”等活動,幫助幼兒充分理解作品內涵,通過作品中角色的行為,使幼兒受到感染、教育,懂得自己的事應該自己做?!毙蜗笊鷦拥膬焊瑁層變簩W得輕松、愉快,樂于學習。小朋友學習穿衣服時,我利用穿衣歌“大洞洞,小洞洞,大頭套大洞洞,小手套小洞洞”。
3.但是,僅僅依靠教育活動是不夠的,我們教師還要善于掌握學習的時機,在多種活動中培養(yǎng)幼兒自我服務的能力。如:中午讓幼兒自己吃飯,課間讓幼兒自己解小便,午睡前后讓幼兒自己穿脫衣褲,自己穿鞋子等。
經過一學期的培訓,我班幼兒在自理方面有了一定的提高。具體如下:
從兒童教育來說,幼兒園是一個人養(yǎng)成習慣的關鍵時期,最佳時期。我們教育的核心不是傳授知識,而是培養(yǎng)的健康人格,而良好的生活習慣正是健康人格的牢固基礎。當然,“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幼兒生活自理能力的培養(yǎng)不是一兩次教育就能奏效的,這是一個漫長的過程。教師要充分給他們創(chuàng)造條件,教他們正確的自理方法,多指導、多鼓勵、少指責,要多一些耐心和等待,相信我們的孩子有能力進行自我服務。
參考文獻:
[1]教育部基礎教育司組織編寫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解讀。江蘇教育出版社,2002年9月第2版,第107、113頁.
[2]胡杰容,馬德峰。獨生子女社會化研究述評。青年研究,2000,(12).
[3]陳會昌。1~10歲兒童父母的教育觀念。心理發(fā)展與教育,1997,(3).
[4]徐勇,周克克。36歲兒童母親鼓勵話語分析。幼兒教育科學版,2007,(3).
[5]孫云曉。習慣決定命運。新世紀出版社,2006年3月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