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廷旭 王曉輝 李茜 馬燕 薛寶鳳
【摘 要】乙型肝炎肝硬化是一種常見的慢性消化系統(tǒng)疾病,病程久,遷延不愈,而患者及其家屬缺乏對相關疾病認識和自我護理方面的相關知識。微信能通過手機網(wǎng)絡向患者發(fā)送一些語音、文字、圖片、視頻等疾病知識,加強健康教育,鼓勵患者參與疾病自我管理的方便、快捷的交流方式。
【關鍵詞】乙型肝硬化;微信:指導
【中圖分類號】R519.4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2095-6851(2018)04--01
乙型肝炎肝硬化病程久,遷延不愈,缺乏特效的治療方法,且治療費用高,長期住院治療困難且不現(xiàn)實。給患者身心造成極大痛苦,嚴重影響其治療的依從性和生活質量,也給社會和家庭帶來了沉重的負擔。微信能通過手機網(wǎng)絡向患者發(fā)送一些語音、文字、圖片、視頻等疾病知識,加強健康教育,鼓勵患者參與疾病自我管理的方便、快捷的交流方式。2015年6~2017年6月,我們對35例乙肝肝硬化失代償期患者使用微信開展健康宣教,效果滿意?,F(xiàn)報道如下。
1 材料和方法:
1.1 材料
我院收住的70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均接受抗病毒治療,納入標準:(1)年齡20~60歲,小學以上文化程度;(2)均符合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5更新版)的診斷標準[1];(3)意識清楚,溝通無障礙; (4)會使用微信者;(5)均知情同意者。排除標準:(1)肝性腦病患者;(2)肝功能處于 Child 評分 C 級患者;(3)有嚴重精神障礙或重大疾病者;(4)不使用微信或不經(jīng)常使用者;(5)依從性差者。將患者按照入院時間先后順序分為對照組和干預組,各35例。對照組男20例,女15例,年齡20~60歲,平均45.88±7.44歲;其中乙型肝炎病史3~10年,平均病史6.9年±4.2年;干預組男18例,女17例,年齡20~60歲,平均47.01±7.96歲;其中乙型肝炎病史3~9年,平均病史6.8年±4.2年。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文化程度及病程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2 干預治療
兩組患者住院期間均行常規(guī)健康教育指導及出院后的注意事項,包括用藥種類、方法和劑量、飲食指導、運動計劃、心理指導計劃、家庭成員干預等全方位健康指導,定期進行隨訪(包括門診預約、電話隨訪);干預組在上述方案的同時,與患者及家屬建立微信平臺,隨時在微信平臺上給予健康教育指導(包括在微信平臺定時以視頻加圖片形式發(fā)乙肝肝硬化病因、臨床癥狀、傳播途徑、日常防護、治療方法及預后等,常見并發(fā)癥種類、發(fā)生征兆及應對措施,相關藥物信息(包括常用抗病毒藥物的藥理作用及不良反應,服藥時間及用藥劑量,不可擅自停藥或加大劑量)、健康飲食信息、心理疏導信息等,并及時回復患者在微信上提出的問題及語音交流)。兩組患者均干預治療6個月。
1.3 觀察指標
1.2.1 觀察指標:檢測并記錄兩組患者干預前后焦慮、抑郁評分和生活質量評分變化情況.(1)焦慮、抑郁評分采用Zung焦慮自評量表(SAS)和抑郁自評量表(SDS)評定; (2)生活質量評分采用采用 SF-36生活質量改良評價量表從患者生理功能(PF)、總體健康(GH)、軀體疼痛(BP)、生理職能(RP)、精神健康(MH)、活力(VT)、情感職能(RE)、社會功能(SF)8個維度對兩組患者干預前后生活質量進行評價,并進行對比分析。
1.2.2 統(tǒng)計學處理應用 SPSS21.0統(tǒng)計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表示,兩樣本均數(shù)比較采用t檢驗,率的比較采用檢驗,以P<0.05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患者抑郁及焦慮精神狀態(tài) 干預前兩組患者的SDS評分、SAS評分均無顯著性差異(P>0.05),干預后兩組患者的SDS評分、SAS評分均較治療前有下降(P<0.05),但干預組均低于對照組,兩組比較有顯著差異(P<0.05)。見表1。
2.2 兩組患者干預前后的生活質量比較 兩組患者干預前 8 個維度的 SF-36 量表評分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經(jīng)上述干預,觀察組評分均優(yōu)于對照組 (P<0.05),見表2。
3 討論
微信操作簡單,具有直觀性、共享性及廣泛性等特點,無時間、空間和人力等限制,讓患者遠距離就能享受到優(yōu)質的醫(yī)療護理服務。微信服務是對傳統(tǒng)“面對面”醫(yī)療服務的創(chuàng)新拓展,可通過微信隨時隨地“點對點”與醫(yī)護人員交流,打破醫(yī)療服務的時空限制[2,3]。微信傳播的信息具有多樣化的特點:語音、文字、圖片、視頻、表情等一應俱全,通過上述方式與患者進行交流、答疑,指導患者康復治療。明顯減少患者門診就診的往返次數(shù),節(jié)約時間,經(jīng)濟方便,很好改善了醫(yī)患關系,提高了患者的遵醫(yī)行為。鑒于傳統(tǒng)醫(yī)患溝通模式的局限性,我們利用微信建立起醫(yī)患溝通的橋梁。我們研究結果顯示:經(jīng)過微信平臺干預,干預組患者SF-36量表評分均顯著優(yōu)于對照組(P<0.05),生活質量有很大提高;且能有效降低患者SAS、SDS評分(P<0.05)。也就是說,經(jīng)過微信干預,患者改變了生活習慣、生活方式、提高乙肝肝硬化患者對疾病健康知識知曉率,提高患者用藥的依從性,減少并發(fā)癥的產生,從而使得生活質量有了明顯提高。
將微信平臺應用于乙肝肝硬化失代償期患者的宣傳教育,可彌補醫(yī)生相對不足,時間受限等缺陷,增進醫(yī)患溝通,改善了醫(yī)患關系,提高治療效果,提升其生活質量。讓更多的患者及家屬方便地學習,個性化地了解疾病,提高公眾的意識,值得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中華醫(yī)學會肝病學分會,中華醫(yī)學會感染病學分會.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5 更新版)[J].中華臨床感染病雜志,2015,8(6):481-503.
馬尊重,謝暉 .基于微信、微博等微媒體的醫(yī)療服務模式發(fā)展芻議[J].中國衛(wèi)生事業(yè)管理,2014(3):238-239.
俸用紅,陳希.全程健康教育護理臨床路徑對降低冠心病患者并發(fā)癥發(fā)生的影響[J].現(xiàn)代預防醫(yī)學,2012,39(10):2506-2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