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讓“核心素養(yǎng)”走進課堂,是深化課程改革的現(xiàn)實命題,也是今后學科建設與發(fā)展的切實需要。上海市教委教研室于2017年啟動各學科單元教學設計指南的研制,旨在運用相應技術規(guī)格,引導教師將“課標意識”融入教學設計與實施的全過程,導向基于課程標準教學的課改行動,讓課堂成為“核心素養(yǎng)”落地的主要途徑。
2018年上海市中小學中青年教師教學評選活動中小學音樂學科的主題設計,主要聚焦單元教學設計中“把握內容重點”的單元教材教法分析和“凸顯目標導向”的教學活動兩個關鍵環(huán)節(jié)。評選主題既是對上述課改背景的主動回應,也是學科力求突破課堂改進難點、尋求問題解決的需要。
針對音樂教材“人文主題”意涵寬泛帶來的實踐困惑,以及教師日常教學中“就作品論作品,所見即所教”帶來的教學內容與進度比較隨意,難以在課程方案規(guī)定的有限課時內保障學科教學基礎質量的問題,旨在以下兩方面形成導向。
第一,在課程層面,引導教師在開展教材教法分析時,將課程標準中的學科主題內容融入教材“人文主題”單元,建立兩者的內在關聯(lián),從而在教學設計中體現(xiàn)“基于課程標準”。
第二,在教學層面,引導教師通過教材教法分析,聚焦教材單元中符合課程標準規(guī)定和相應年段學生認知水平的音樂作品表現(xiàn)特點,把握單元內容重點,并建立起教學內容的結構關聯(lián),從而在有限的課時中“通過作品教音樂”,幫助學生形成重要的音樂學習經歷,積累關鍵的音樂實踐經驗。
針對日常教學中教師過于關注教學方法、手段和資源運用的細節(jié)而忽略目標達成的現(xiàn)象,以及“就方法論方法,就形式講形式”的傾向問題,旨在以下兩方面形成導向。
第一,在教學設計層面,引導教師在把握單元內容重點的基礎上,預設清晰、明確的教學目標,從而以目標為導向,整體布局教學環(huán)節(jié),有針對性地設計音樂學習活動、組織學習資源、規(guī)劃學習過程,并將評價自然地融入活動,促進學生改進學習、達成目標。
第二,在教學實施層面,引導教師基于目標導向,依據音樂學科體驗性、表現(xiàn)性和創(chuàng)造性三類核心活動的本質規(guī)律與關鍵特征,合理制定教學策略。同時,依據學生的年齡、認知、心理特點及學習基礎,遵循音樂學習規(guī)律,有針對性設計和運用教學方法,使教學過程更具針對性,體現(xiàn)實效性。
表1 ?單元教材作品分析的關注要素
做好單元教材教法分析,有利于從整體上把握單元教學的內容重點及其結構關聯(lián),確保在有限的課時內,突出重點、把握關鍵,進而為確立教學目標、組織教學資源、設計教學活動、實施學習評價奠定良好基礎。(針對本部分要點將提供完整的參考案例)
1. 聚焦單元教材作品的主要特點
為避免“就作品論作品”,教師在開展具體教材作品分析時,可參考表1中的5項要素,對單元教學中所需落實的教材主要特點進行聚焦和梳理,從而凸顯單元教材的“內容特征”。
2. 把握單元內容重點,形成教學內容的關聯(lián)結構
為避免出現(xiàn)“教到哪里算哪里”的現(xiàn)象,保障課程實施的基礎質量,教師應在聚焦教材主要特點的基礎上,從整體上把握單元內容重點并建立其結構關聯(lián),以發(fā)揮單元教學的效益和價值。
教師可通過提煉“單元內容主旨”的方式呈現(xiàn)單元內容重點,并通過在限定的課時量中合理分配內容重點,形成課時教學之間的關聯(lián)。
3.確定單元教學基本要求
在分析教材作品、提煉單元內容重點及其結構的基礎上,教師可參照表2明確單元教學的基本要求。基本要求的表述,應根據實際需要兼顧“音樂感受與欣賞”“音樂表現(xiàn)”和“音樂創(chuàng)造”3個課程實踐領域。具體描述單元教學基本要求,體現(xiàn)了對教材“目標特征”把握。
表2? 單元教學基本要求的表述方式
4. 分析單元學習要點
要保障音樂學習在有限的課時內“抓住關鍵,突出重點”,教師須圍繞單元內容重點中的理解線索,分析單元學習要點,從而為學生規(guī)劃、設計音樂學習的重要經歷和關鍵方法,并體現(xiàn)對持續(xù)培養(yǎng)音樂學習習慣的關注。
明確單元教學基本要求及學習要點,有助于保障單元教學不偏離整體規(guī)劃與設計。這兩方面也是設計單元教學目標的依據之一。
落實凸顯目標導向的教學,須重視以下幾個方面。
1. 聚焦目標與重難點,整體架構、設計教學過程
教學過程的整體架構與設計策略,體現(xiàn)在從課時“關鍵問題”的提煉到環(huán)節(jié)“關鍵設問”的分解過程中。課時“關鍵問題”折射的是教學目標達成和重難點落實與突破的需要,環(huán)節(jié)“關鍵設問”則反映了目標與重難點在各主要教學環(huán)節(jié)中的有序分解和分步落實。因此,通過問題的提煉、設計和分解,能體現(xiàn)教學過程的整體性架構。
2. 圍繞目標與重難點,遵循不同活動特性,有針對性地設計教學方法
無論哪種課型的教學,體現(xiàn)其有效性的不是某種既定、固化的“流程步驟”,而是把握住教學中不同類型活動的本質特點(見表3)。教師應在目標導向下,明確具體教學環(huán)節(jié)的活動類型及特定屬性,遵循不同音樂活動的內在規(guī)律和本質特點,設計教學過程中的學習要點(例如在音樂聆聽感知環(huán)節(jié)應強調聽覺反應的學習要領,而避免提出過度的唱、奏等表現(xiàn)性要求),并依據實際學情做出有針對性的指導與反饋,才能使教學過程更好地落實重點和突破難點,進而達成目標。
3. 依據目標設計評價,融入教學過程,促進學習達標
評價是為了更好地促進學生改進學習并達成目標。因此,評價設計應注意幾點:一是依據目標達成的需要,提前、整體性地預設評價內容及其要點;二是確定評價分布的主要教學環(huán)節(jié)及針對哪些目標達成的需要;三是評價的設計與分布要合理、適度,避免“面面俱到、為了評價而評價”。
表3? 音樂學科三類核心活動及設計關注點
本次教學評選涉及三項主要內容:教學設計與說明、課堂教學和反思答辯。
第一,單元教學設計。含:單元教材教法分析、單元課時安排和單元教學目標。
第二,課時教學設計。含:①課題(年級+學期+單元+課題名);②執(zhí)教信息(執(zhí)教者+學校);③教學設計說明(簡述結合學情的教學內容與任務、方法與策略及教學技術與資源應用);④教學目標;⑤教學重點與難點;⑥評價要點設計;⑦課時關鍵問題;⑧教學過程(流程步驟+關鍵設問+教學意圖說明);⑨課后測評(測評的內容、標準)。
評選當天,連同整個單元的教材(含調整的教學素材)復印件等(一式五份),一并提交給評委。同時,將教學設計文本和課件刻錄在光盤中(一式五份)也遞交給評委小組。
正式鈴聲響后方可開始上課,不拖堂。教學要體現(xiàn)“基于標準、以人為本、立德樹人”,教學設計應符合大部分學生的學習基礎,不拔高教學要求,教學活動能面向全體學生。
答辯于課后進行,連測評一起約30分鐘。包括:
第一,課后測評。評委按教師提供的測評內容與標準,隨機抽取10—20人測評并記錄,如合格率低于60%,或評委對課堂中的學習過程與測評結果的匹配性存在明顯質疑,可能會影響選手成績。
第二,反思。圍繞目標與重難點達成情況,反思方法策略效度與學生學習成效。
第三,答辯。評委將結合評選主題,圍繞以下方面展開:①本課教學內容結構、方法策略的合理性及其與目標達成的關系;②本課教學內容與單元內容及結構的關系;③本單元內容重點分析、提煉的適切性,以及單元結構在課時中的分配、設計意圖;④評委將要求選手就本單元結構中其他“理解線索”(可由選手自定),進行作品演繹和設計意圖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