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璐
【摘要】在新課標中提出的語文綜合學習,適應了語文現(xiàn)代化教學的需要,綜合性學習作為語文課堂集中授課形式的補充與延伸,與學生的生活實際緊密結合,特別是與其它學科的整合,打破了學科圍城,是一種開放性的學習。在這里,平時所謂的優(yōu)生與后進生,一樣地有表現(xiàn)的機會,學生是在平等的環(huán)境中探究、交流,在活動中體現(xiàn)自己的價值,在這里,學生像鳥兒一樣都能展翅飛翔。那么怎樣組織語文實踐性活動呢,筆者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闡述了小學語文中的生活化教學。
【關鍵詞】小學語文;生活化教學;目標教學
一、制訂方案
語文實踐活動在組織管理上與課堂教學有所區(qū)別,在課堂教學中,學生更多的是在聽,是在老師的一個接一個問題中,逐步完成知識的接受過程。而實踐活動與學生生活更加接近,學生更樂于參加,主動性更強,因此在活動中每個人都會顯得很活躍,但因為其開放程度比較高,學生的吸引力、注意力很容易發(fā)生轉移,研究重點發(fā)生偏差,因此每次活動認真制訂方案是很有必要的。
首先是要確定目標。本次活動的目的是什么,要達到什么樣的目標,作為組織者教師來說要做到心中有數(shù),還要讓學生明白,這樣才能保證活動的效果?;顒幽繕说拇_定,最好是由師生共同討論完成,這樣學生感覺到目標是自己訂出來的,會以極大的熱情投入到活動中去。比如《說名道姓》語文綜合性學習活動,我先給學生發(fā)了一本《百家姓》書,讓學生自己讀書,然后問學生:讀了書以后,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你有什么問題嗎?經(jīng)過師生討論,歸納為以下幾個探究目標:1、名字的由來,2、姓氏的比例,3、姓名的民族差異,4、稱號的變化。
其次是確定步驟,明確分工。目標確定后,還要和學生圍繞主題,討論解決問題的辦法,確定活動的步驟,根據(jù)學生的興趣愛好,能力差異,組建活動小組,再引導學生討論研究方法,以及活動所需要的時間,制定計劃,這樣既尊重了學生的需求,又在小組內做到優(yōu)勢互補,活動過程做到有條不紊,提高研究實效。
二、自主探究
綜合實踐活動的主要形式是小組合作,主要內容是自主探究,在這里,真正地體現(xiàn)了學生是學習的主人。
學生的熱情很高,積極參與,在這里,沒有“差生”,全是優(yōu)生,在活動過程中,不斷地獲得新知識,又不斷地產(chǎn)生新的疑問,在他們的腦袋中又有了許多新的問題,這些問題像一塊塊小磁鐵,深深地吸引住了學生,引著他們走向科學的深處。在這里,學生的探究面非常廣,有研究鳥的,有研究海洋的,有研究魚類的,還有研究植物的……
有的根據(jù)花兒開放的特點,編出了四季花譜,根據(jù)花兒每天開放的時間特點,繪出了鮮花時鐘,根據(jù)花的藥用價值,寫出了花茶經(jīng)……在活動過程中,組織小組相互交流,對第一手資料進行整理、補充,進行加工,提高信息處理能力、分辨能力和反思能力,教師給予適當?shù)膮f(xié)調和指導。
三、注重體驗
學生探究的過程,也是一個自我體驗的過程。綜合實踐活動關注結果,但更關注的是過程,學生親歷了探究過程中的苦與樂,對一個個疑問的解決所帶來的欣喜,是別人所不能體會到,特別是對那些語數(shù)成績不太理想的學生來說,看到了自身的價值,增強了自信。學生通過“走進大自然”的活動,也明白了我們的許多知識是和大自然密不可分的,是人類以大自然為師的結果。
學生在活動過程中,大量地翻閱資料,認真觀察,仔細比較,對所收集的資料進行整理,相互交流,發(fā)揮小組的集體作用,互相補充,互相糾錯,形成了科學的態(tài)度。
有個小組對河流進行了研究,了解我國有哪些河流,我國的水資源情況怎么樣,他們在活動過程中發(fā)現(xiàn)我國人均可用水資源非常少,在全世界排在了后面,在我國特別是中西部地區(qū)水很少,常常面臨干旱的情況。后來學生觀察了我們周圍的河流,被這種嚴重的污染現(xiàn)狀震驚了,到處是垃圾,工業(yè)廢水任意注入河中,還有農(nóng)田里有殘余農(nóng)藥和化學肥料的水的排放,幾乎沒有什么干凈的河流了。
學生還邀請我和他們一起去數(shù)我們周圍有多少河,大約測算了污染面積,寫成了水污染報告寄給了相關政府部門,寄給了有關工廠,上街散發(fā)傳單,呼吁社會愛護水資源,在班級里發(fā)起了珍愛每一滴水的征文活動。這項活動,雖然水的凈化不能一蹴而就,但學生的心靈得到了凈化。
四、科學評價
科學的評價能促進學生的發(fā)展,而且對學生的實踐活動能起到指導作用,學生能根據(jù)評價要求去規(guī)范自己的活動。評價我認為要做好兩點:
1.在評價內容上要科學,主要評價學生在活動過程中的表現(xiàn)??梢苑譃閰⑴c態(tài)度、探究能力、合作精神、溝通能力、反思能力等。
2.要進行正面評價。綜合實踐學習活動是讓學生在活動過程中去觀察、走訪、查閱,自主尋求答案,這種答案也具有不唯一性,對于學生所取得的每一點成績,都應給予鼓勵,對于探究過程中出現(xiàn)的偏差,也要采取寬容的態(tài)度,引導學生自己發(fā)現(xiàn),自己改正。
3.開展自評與互評。綜合實踐活動有學生的個體鉆研,更多的是小組成員之間的合作,成員之間要經(jīng)常地進行交流,對活動成果也要不斷地補充完善,成員之間是比較了解的,所以老師對學生的評價權盡量地放給學生自己,更多地讓學生進行自我評價和相互評價,讓學生在展示成果的同時,也反思自己的不足,整理自己的學習方法,通過相互評價,能相互幫助,共同提高,增強學生的參與意識和合作意識。
實踐性學習,不但能夠培養(yǎng)探究、全作能力,在交流過程中,語言能力得到了提高,在實踐報告形成過程中,寫作能力也得到了加強,總之,這種學習形式讓學生回到一種自然的學習狀態(tài),既是我們的學習途經(jīng),也是我們的學習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