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瓊
【摘 要】20世紀70年代以來,隨著布雷頓體系的崩潰,現(xiàn)代意義上的金融衍生產(chǎn)品在過去三十多年來得到了非常迅速的發(fā)展。本文采用文字論述的方式從明確金融衍生品中零和博弈的概念入手,就其延伸的三個思考點——個人普通投資者應如何擺好自身位置、零和是否意味著毫無社會價值以及股票是否是零和博弈等進行思維拓展,最后作出總結。
【關鍵詞】金融衍生品;零和博弈;社會價值
一、金融衍生品和零和博弈的概念
金融衍生品,是一種金融合約,是一種或多種基礎標的資產(chǎn)或指數(shù)衍生出來的各種合約的總稱。金融衍生品的標的資產(chǎn)范圍廣泛,既包括貴金屬、大宗商品、股票債權等基礎金融資產(chǎn),也包括在期貨、期權等基礎衍生品上再衍生出的各種復雜的衍生產(chǎn)品。金融衍生產(chǎn)品交易的對象并不是基礎標的資產(chǎn)的本身,而是要在現(xiàn)在交易取得能夠在未來約定某個時點處置某項標的資產(chǎn)的權利和義務。交易者既可以是買方,也可以是賣方。基礎的金融衍生品可以分為期貨、期權、遠期、互換四大類。主要的特點可分為五個:跨期性、聯(lián)動性、高杠桿性、高風險性及零和博弈。其中,何為零和博弈?就是指合約交易的雙方盈虧完全負相關,并且凈損益為零,因此稱“零和”。以買賣雙方為主體的金融衍生品市場上,一方的盈利或虧損以另一方的損失或盈利為代價,二者盈虧相反,互為補償。因此整個市場沒有絕對的價值凈增長,利益只存在于市場內部交易者之間的博弈,可謂“幾家歡喜就有幾家愁”。
在金融衍生品市場上,這種零和的概念和傳統(tǒng)意義上的“有輸必有贏”完全不一樣。首先,在金融衍生品的定價中,有一種技術叫做“在市校準”(mark to Market calibration),其目的就是讓我們對衍生品的定價是“零和”的,從而不會在定價上出現(xiàn)套利者,此時這樣的價格才是公平的。其次,衍生品交易中的賣方為了保證自己在一個給定的資金賬戶下的風險可控,他們的定價必須要求在那個視角下就是“零和”的,否則,就無法控制衍生品的交割風險。最后,在一些特定的衍生品中,買賣雙方的需求就是“零和”。比如期權,雙方必須公允一個定價在雙方看來是“零和”的,才能保證交易的進行。
二、對金融衍生品中零和博弈的思考
(一)個人普通投資者如何在零和博弈中擺好位置?
在衍生品市場這個零和市場上,毫無疑問,你賺的錢就是別人口袋里的錢,而這絕不僅僅是碰運氣,也涵蓋了一定的能力。當今,金融衍生品市場上的主要投資者還是機構投資者,且以銀行為主,但是我覺得個人投資者對于這種創(chuàng)新的金融產(chǎn)品還是可以參與的,不僅僅因為開戶方便,交易手續(xù)費低,更為關鍵的我覺得是個人普通投資者會在操盤期貨現(xiàn)貨的過程中,了解什么是金融衍生品,什么是期貨,什么是現(xiàn)貨。金融產(chǎn)業(yè)也好,金融衍生品也罷,自然有其存在的道理。金融產(chǎn)業(yè)帶來了高額的GDP增長和就業(yè)數(shù)據(jù),這就已經(jīng)是財富增長的提現(xiàn),甚至還是國家層面的。而對普通投資者言,學習基本的金融常識,對了解經(jīng)濟規(guī)律,對金融行業(yè)入門還是有極大幫助的,如果連門都沒有入,當然是金融騙子的口中之羊。因為零和游戲就完全拒絕,不去參與,絕非正確之舉,適當控制自己的投入和倉位,以及練就良好心態(tài),才是任何投資、投機的關鍵。而以下是我對進入市場的一些小建議:
首先,作為新的投資者,應對衍生品的特性和功能有一定了解。如,了解期貨和現(xiàn)貨的區(qū)別,清楚交易現(xiàn)貨的標的,相應的品種由哪些權重構成以及它的行業(yè)特征,還需要關注宏觀經(jīng)濟基本面等,衍生品市場高杠桿,高風險,具備相應的專業(yè)知識是必須的。其次,相對于機構投資者,個人投資者的資金量少,專業(yè)知識、投資技術、收集和分析信息、風險控制能力較弱等,可在商品期貨、金融期貨等狹義的衍生品市場分得一杯羹。最后,要對杠桿市場的止盈止損特別熟悉。衍生品市場的定位就是用來做風險管理的避險工具,目前市場上的主力還是一些機構投資者,但是人性都是貪婪的,個人投資者總是會被這個市場上的高杠桿所吸引而進行投機操作,無底線的投機,投機活動用某位線上專家的話說就是:早死晚死都得死。對單個投資者而言,如果其手中持有大規(guī)模的股票時,可以通過期貨或者期權去避險,但是要設置好止盈止損線。比如,現(xiàn)在一級權限投資者運用較多的“備兌開倉”就相當于止盈策略,一支股票現(xiàn)在持有價格是七塊五,那么賣出一個看漲期權是八塊到期,賣出期權的一開始就賺得了期權費,當價格達到八塊的時候就以八塊止盈了。就止損方面,放低杠桿當然是可以實現(xiàn)的,響應十九大的去杠桿,做個穩(wěn)健小投資者。
(二)“零和”是否意味著只增加個人財富而毫無社會價值?
不是??赡茉S多人會覺得衍生品作為純粹的零和博弈市場,毫無意義,這顯然是不對的。衍生品市場本質上就是屬于金融市場的一部分,它同樣具備資源配置、跨期選擇、風險交易這些金融市場核心功能,僅從財富積累的角度看問題未免顯得過于片面。比如,在兩人社會里,你有四瓶飲料,每喝一瓶的效用都在遞減,但是你喝兩瓶,給朋友兩瓶,這時整個社會的財富并沒有增加,但是這時兩人社會的福利水平和資源利用效率就高于你一人喝下四瓶,這就是資源配置。又比如,你今天給朋友兩瓶飲料,明天要求他還你兩瓶半,這樣你以犧牲今天的消費為代價,保證了明天的消費,潤滑了你的消費曲線,你一生(兩天)的效用就提高了,這就是跨期選擇。同樣的,你預測未來飲料的價格會跌,為了防止由此帶來的損失,買個看跌期權,但是你的朋友認為飲料價格會漲,他就會愿意賣給你這個期權,賺期權費,這時就是在交易和轉移風險,避免了不確定性對經(jīng)濟生活的擾亂。因此,討論社會價值時聚焦點不應只放在財富上,金融市場當然包括衍生品市場其最大的作用應該體現(xiàn)在經(jīng)濟效率上,只有這樣,金融市場才是有效的,對經(jīng)濟有益處的。
(三)股票是不是零和博弈?
不是。與大多數(shù)金融產(chǎn)品不同,股票背后的內在價值,也就是企業(yè)價值是可以變化和增長的。購買并持有一個公司的股票,就相當于擁有了它背后的資產(chǎn)和每年產(chǎn)生的現(xiàn)金流回報,而一支股票所對應的公司完全有可能在幾年之間成長成為行業(yè)內的龍頭,這時,同樣的一支股票,內在價值完全可能翻了幾百番,輕易就能讓所有投資者都賺到錢。更深一層地說,股票投資可以讓投資者分享實體經(jīng)濟和企業(yè)的增長,而不僅僅是從其他投資者身上轉移走財富,所以股票當然不是零和博弈。
三、總結
衍生品的使用者主要是投機者、對沖者、套利者,正是為了滿足這三方的需求才有了衍生品的出現(xiàn),現(xiàn)階段,它仍主要是一種分散風險,達到資源配置的手段,零和博弈的背后在我看來還是很大程度上起著正面的社會作用。然而從人的本性來講,它的博弈特性又迎合了人的貪念和賭性,不免帶來負面作用。很小的時候我就聽著一句話:人有多大膽,地有多大產(chǎn),對這句話的接受程度我想是見仁見智,對于普通個人投資者的話,衍生品的博弈可以用來小怡情小開胃,投資還是需理性啊。
【參考文獻】
[1]古晨.劉晶晶《金融衍生工具市場的經(jīng)濟功能》[J]商場現(xiàn)代化.2017(7):256-257
[2]楊名楊.孫紫葳《從博弈論角度分析金融衍生品投資追求高風險的原因--以美國次貸危機為例》[J]全國商情.2016(32):69-70
[3]蘇紅宇《如何玩轉金融衍生品》[J]]經(jīng)濟.2015(7):2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