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非連續(xù)性文本”是相對于敘事性強的“連續(xù)性文本”而言的閱讀材料。它基本上由數(shù)據(jù)表格、圖表和曲線圖、圖解文字、憑證單、使用說明書、廣告、地圖、索引等組成,具有直觀、簡明、概括性強等特點?!胺沁B續(xù)性文本”在現(xiàn)代社會運用廣泛,生活中隨處可見,其實用性特征十分明顯。學會從非連續(xù)文本中獲取我們所需要的信息,得出有價值的結論,是現(xiàn)代公民應具有的閱讀能力。
關鍵詞:非連續(xù)性;閱讀;多樣化
“非連續(xù)性文本”在現(xiàn)代社會運用廣泛,生活中隨處可見,其實用性特征十分明顯。學會從非連續(xù)文本中獲取我們所需要的信息,得出有價值的結論,是現(xiàn)代公民應具有的閱讀能力。比如,我們買到一種藥品,會配有藥品說明書,不能讀懂這份說明書,輕則貽誤病情,重則關乎生命安全;我們出門旅游,讀懂手中的地圖才不會迷路;正因為非連續(xù)性文本的多樣性和復雜性,強化對它的閱讀方法的訓練就非常重要。
一、 碎片化閱讀的“美麗”與“憂愁”
近年來,通過手機、電子書、網(wǎng)絡等工具進行的不完整的、斷斷續(xù)續(xù)的閱讀逐漸盛行。不超過140字的微博、手機、平板電腦等掌上閱讀成為時尚,這種閱讀方式被稱為碎片化閱讀。
不少人覺得碎片化閱讀是“美麗”的。無論是天文地理還是娛樂八卦,無論是耳熟能詳?shù)慕?jīng)典名作還是冷門生僻的知識,都可以通過碎片化閱讀迅速獲取。同時,比起價格不菲的大部頭的紙質書,它的閱讀成本更低。
也有人對此表示擔憂。碎片化閱讀帶來海量信息的同時也導致了知識來源的隨意性和不可靠性。零碎的閱讀根本無法讓讀者走進大部頭書籍和主題嚴肅的文本,人們習慣于簡單的口述和拼接后,就很難主動閱讀,容易形成思維惰性,成為碎片化信息的奴隸。
任何事物都有其兩面性。碎片化閱讀的“美麗”和“憂愁”是共生關系。但有一點毋庸置疑:不管任何人,都要想辦法去構筑自己的精神家園,否則便是這個世界上無根的流浪兒。要做到這一點,有效的方法便是深度閱讀。
4月20日,“左岸書店”店主發(fā)微博宣布:鄞州萬達的左岸書店將于五一節(jié)后關門謝幕。近年來,由于書店入不敷出,席殊書屋、新世界書店相繼關門,如今左岸書店也即將和寧波市民說再見。民營書店從“詩意地棲居”到在夾縫中艱難地生存,書店文化在寧波逐漸衰弱。英國詩人多恩說:“一個書店倒閉畢竟跟一個飯館倒閉不一樣,如果沒有人買書,也沒有人賣書,這個國家的文化就完了?!钡福谌鐣年P心下,我們的實體書店能夠興旺起來。
在加拿大,人們喜歡全家逛書店,喜歡全家出動去圖書館,喜歡飯后一起圍坐在暖烘烘的壁爐前讀書。加拿大幾乎每座圖書館都有兒童讀書區(qū),家長可以把孩子放在那里,自己放心地去閱讀感興趣的書籍。喜愛閱讀的不僅只有加拿大人,據(jù)調查,以色列人均紙質書年閱讀量達到64本,日本為40本,韓國也有11本。
有資料顯示,加拿大、澳大利亞、英國、新加坡等國,對小書店的稅率為零,瑞士、意大利的稅率也只有2%。法國政府長期免征書店所得稅,日本和韓國則由政府制定圖書最低折扣以保證實體書店與網(wǎng)絡書店處于平等的競爭舞臺。此外,西方不少城市還有各類文化基金,為一些有地標景觀性質的書店提供資助,用以保護城市文化的多樣性。
二、 讀懂文本
非連續(xù)性文本的閱讀本質上是一種多重閱讀,它是各種材料的集中展示,在內容上有內在聯(lián)系,共同組成閱讀文本。既需要較強的閱讀能力,也需要多種閱讀技巧。
讀內容,了解文本的主要內容和范圍,體現(xiàn)學生對語言文字的理解運用,因此,較強的閱讀能力是解讀文本的關鍵。文本中第一題就是關于說明對象的定義,此題考查學生語言概括能力。
圖表閱讀是學生的弱項,針對圖表,要了解圖表特點,如首先讀懂圖表的標題,知道圖表的內容,了解圖表數(shù)據(jù)的傾向和規(guī)律,并在答題時要把數(shù)據(jù)轉化為文字描寫。在文本圖表中,關于國民閱讀調查。通過閱讀圖表數(shù)據(jù)變化,得出紙質閱讀量下降,點至閱讀量大幅上升,同時紙質閱讀時間減少和電子閱讀上升較快的結論。
三、 確定答題重點區(qū)域
非連文本的閱讀由于材料多,內容繁雜,容易混淆,在閱讀中,應該要求和訓練學生對重點區(qū)域的確定,了解文本主要內容和問題,縮小閱讀范圍,使閱讀范圍減小,更易于把握。引用西方國家閱讀現(xiàn)狀,看到我國與發(fā)達國家的差距,達到“它山之石,可以攻玉”的目的。
四、 了解信息的正確性
對于材料真假的甄別,學生由于粗心,往往容易弄錯。因此,教會學生閱讀方法和技巧,就需要教師認真對待。在文本第二題則考查學生獲取信息是否準確。教師應要求學生在材料上進行勾畫,抓住重點和關鍵,和原文進行比較,找出原文和試題的異同并組織答案。
五、 如何提合理化建議
現(xiàn)代教育重視知識傳授之外,也重視學生的思維拓展和認知能力,學生不單是知識的載體,更是知識的運用者,擁有獨立的思考能力和對客觀事物的判斷也是必不可少的,了解材料的內容特點,掌握其特點和發(fā)展方向,有指向性和合理性。答題要符合科學,高效原則。
在“我們怎樣閱讀”中,對于新閱讀的出現(xiàn),應該有清醒的認識,同時要抓住閱讀的本質,民營書店的倒閉,折射現(xiàn)代社會浮躁的風氣,引發(fā)學生對社會現(xiàn)實的思考。
六、 總結
本文針對非連續(xù)性文本的認識可能掛一漏萬,但也可引發(fā)對非連續(xù)性文本教學的思考。總之,掌握非連續(xù)性文本的特點和規(guī)律,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和技巧,當學生遇到困難時,方可迎刃而解。
參考文獻:
[1]龐令玲.初中語文“非連續(xù)性文本”閱讀教學研究[D].沈陽師范大學,2017.
[2]任福娟.語文“非連續(xù)性文本”閱讀的教學策略[J].考試周刊,2014(75):25-26.
[3]邱辰.“非連續(xù)性文本”的閱讀現(xiàn)狀及教學策略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4.
作者簡介:
林朝陽,貴州省遵義市,貴州省遵義市第十六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