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子鋒
【摘要】英語是從小學就開始授課的語言類學科。要想使小學生能夠掌握好這一門課程,教師一定要注意考慮課程的可理解性,必須確保小學生能夠將其準確理解、吸收并運用到日常交流中。故事通常富含趣味,如果可以把故事很好地融入到英語教學中,可以確保小學生更準確的運用語言來表述自己的想法,從而提高綜合語言運用能力。想要將故事更好地融入到教學中,教師必須準確把握大綱要求以及小學生的認知能力和知識體系,只有這樣才能發(fā)揮故事教學的優(yōu)勢。
【關鍵詞】故事教學 培養(yǎng) 閱讀能力
當前階段,小學英語課堂授課可謂是豐富充實,教師運用多種方法使學生感受到英語學習的樂趣。然而很多時候,小學生學英語面臨的問題就是容易學,但記不住。這主要是由于小孩子遇到不認識的單詞,只要在老師的帶領下讀幾次就可以記住,可是因為學習的知識點都比較孤立,同時缺乏實踐機會,因此掌握之后會忘記。這使得小學生面對詞匯的時候,感覺更為吃力,也使得一些學生無法保持學習英語的熱情。但是在過去的教學實踐中我們可以看出,如果教師能夠積極主動的將“故事”運用在平時的英語教學中,可以有效確保學生進一步鞏固已經學習過的知識,并加強其語言運用能力。
一、“故事”教學的優(yōu)勢
不管是什么年齡段的學生,都比較喜歡故事。這主要是因為:首先故事通常有吸引人的情節(jié),可以成功獲取學生的注意力;其次,故事往往描繪了一個孩子憧憬的童話世界,學生可以在故事的主人公身上找到自己的影子,可以在有趣的故事中獲取愉悅感,可以對故事的內涵進行思考并產生感悟,最后使學習英語的興趣大大增加;再次,故事教學還可以給學生更多運用語言的機會。因為學生想要聽懂故事情節(jié),就必須聚精會神的去理解和把握故事中的要點,同時還要開動腦筋進行推理及判斷,這樣潛意識中也增強了學生的理解能力。同時,閱讀之后如果再讓學生試著復述聽到的故事,還可以進一步培養(yǎng)他們的口語表達能力;而如果引導學生嘗試改寫故事,則可以增強他們的創(chuàng)新意識,提升其靈活運用語言的能力。所以通過故事教學可以確保學生英語學習的各方面能力得到訓練和提高。在進行故事教學的時候可以采用“討論交流,適當練習,讀寫結合”來展開。
二、選擇故事,給予恰當?shù)拈喿x資料
安排恰當?shù)墓适?,才能切實發(fā)揮故事教學的優(yōu)勢。因為只有學生對故事感興趣,才能確保實現(xiàn)“快樂閱讀”。成功的故事往往都具備一個基本特征,就是能讓人讀懂。只有讀懂了,才能感受閱讀的魅力,才會想繼續(xù)讀下去,并在閱讀中不斷提高自己的能力。
(一)選擇故事的原則
一是故事的趣味性。蘇霍姆林斯基認為,教師必須想方設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和智力潛能,如果只是沒有感情的腦力勞動,只會增加學生的疲倦感。故事一定要有趣,才能吸引孩子。因此教師挑選故事的過程中必須綜合分析主角的形象及故事內容。
二是故事的難易程度。挑選故事時首先要避免語言要求程度太高。這會導致學生無法順利完成閱讀,從而出現(xiàn)畏難情緒。這不但無法培養(yǎng)學生閱讀能力,還會使學生失去閱讀興趣。其次,還要防止語言太過簡單,內容沒有吸引力。教師必須結合學生的年齡特征、興趣愛好以及已掌握的知識體系來進行選擇。
三是故事的后續(xù)活動。挑選故事的同時,教師還要注意看其內容有沒有進一步拓展的可能性。比如說是不是可以組織學生進行繪畫、模仿、表演、填表等拓展活動。如果具備這些特征,故事就不單單是學習任務,而能使學生通過參與各項活動得到全方位的鍛煉,從而更吸引學生。
(三)選擇故事的類型
一是選擇一些學生在母語中熟悉的故事。比如《三只小豬》《小紅帽》等,故事情節(jié)學生都比較了解,使得他們更容易掌握和理解英語的內容。
二是選擇含有有趣角色的故事。通常來說以小動物、卡通人物等為主人公的內容更能引起學生興趣。
三是選擇有多次重復句子的故事。這使得第一次接觸故事的學生能夠對自己的閱讀保持信心。
四是選擇內容長短適當?shù)墓适?。要充分考慮學生的英語水平和知識體系從而確定故事的長短。
三、開展英語故事教學的策略
本文主要是針對英語故事教學進行分析,旨在加強學生的基礎英語閱讀能力,根據(jù)自己的教學實踐,我認為應當把握以下幾點:
(一)看故事,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意識
通常來說,圖文并茂的動畫更能引起學生的注意。教師組織學生一起看動畫、聽原生英語、接觸到大量英文文字,不僅可以確保學生的聽讀水平不斷加強,還能進一步增強他們的說和寫的能力,從而確保他們的語言水平得到全方位提高。
迪斯尼神奇英語非常適合教學。特別是其中的主題化情節(jié),以及精美的圖片都能夠深深吸引學生。因此,我在課堂中引入了這項教學資源,不僅安排時間和學生一起觀看,還鼓勵學生一邊聽一邊大聲閱讀提供的文字資料,并找到問題答案。這樣,在看、聽、讀三者結合之下,學生能夠加深對文字資料的印象。因此,看動畫不僅能為學生營造生動的場景,還可以確保他們培養(yǎng)閱讀的習慣和興趣,從而不斷在情境中加強語言運用能力。
(二)閱讀故事,提升學生的感悟力
讀通、讀順故事是故事教學的基礎。把握故事的語言結構必不可少,然而故事所傳達的內涵也不容忽視。教師應當引導學生準確把握故事內涵。所以,考慮到小學生的特點,教學中應當尤其注意引導其進行朗讀感悟。
舉例來說,學完故事的小片段后,可以安排學生進行整體、小組、接龍或者角色扮演等多形式的朗讀,要告訴學生準確把握語氣、聲調的變化,必須飽含感情。這樣能更準確的理解主人公的內心情感,是高興或者難過等,同時還可以深入體會故事所傳達的思想,是教育孩子團結友愛、文明禮貌還是鼓勵他們善于思考等。這樣以來,學生不僅通過閱讀得到了更多信息,還增加了閱讀興趣和情感體驗,所以他們會對閱讀保持熱情。
(三)講述故事,提升學生自信心
充分考慮學生的興趣,選擇他們感興趣的故事。如果學生能夠熟練朗讀,就可以引導他們嘗試加上準確的表情、動作和聲音效果再次復述故事。還可以通過舉辦講故事比賽等鼓勵學生勇于挑戰(zhàn)自我、展示自己的才能。因為講故事比賽對語言水平要求較高,所以應當倡導重在參與的精神。從形式上來說,最好是選擇兩人或多人合作等,這樣可以有效控制講故事的難度。除此之外,在設置獎項的時候可以進行一些創(chuàng)新,比如可以設立故事大王、故事小行家等。
除此之外,教師還應當培養(yǎng)學生講故事的能力:1.講故事時,說話要自然;2.利用自然的語調使故事更真實;3.準確的語調變化能夠加強人物個性表現(xiàn),并突出其個人形象;4.善于通過神態(tài)表現(xiàn)和肢體語言來增強故事的生動性和吸引力;5.事先做好充分準備;6.即使出錯也不用太在意,其他同學也不一定關注到。筆者曾經有一次在高年級學生中組織了一次英語講故事比賽,其中有兩位同學通過旁白和主講分工的方式精彩地演繹了《The hare and the tortoise》的故事,最終獲得了故事大王的光榮稱號。學生能夠踴躍參與并取得成功,會因此增加信心和學習的熱情。
(四)演故事,展現(xiàn)學生的閱讀成果
要想加強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應確保他們能將新舊知識結合在一起,創(chuàng)造性地在實踐中運用語言,全方位提高自己的英語水平。教師不僅要組織學生進行閱讀,還要安排他們進行分角色表演。表演必須要建立在學生能夠熟練閱讀和準確理解故事內容的基礎上,此外也是讓學生將新學到的語言知識運用到表達和表演中,因此學生對英語的掌握必須較為全面。要想確保學生能夠成功進行故事表演,并在此過程中不斷提高閱讀水平及語言運用能力,教師必須充分考慮每個孩子的英語能力,幫助他們選擇難度合適的故事資料。如果是英語能力較弱的學生,應當選擇簡單一點的故事,或進行必要的改編。如果是英語能力較強的學生,可以引導他們組成小組進行自主改編和創(chuàng)新。在這樣的安排下,每一個學生都可以積極加入到故事表演中,并再原有水平上不斷進行提高。如此一來,學生能夠準確運用自己所學的知識,通過內化加強輸出,使得學習到的知識真正成為自己的東西。
參與故事表演,除了在語言層面能熟練掌握,還必須結合表情、肢體動作的表達。此外還要在服裝道具等方面進行安排。因此每個小組成員都要在一起通過多次練習培養(yǎng)默契,如此故事表演才能按照預期進行。在進行故事表演的時候,學生肯定需要有更多投入。然而正是通過這些努力才使學生更準確把握故事的思想和內容,也能夠增強他們的參與感和熱情,最終不斷增強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
故事教學,可以說是提高小學生閱讀水平的基礎。而提高閱讀水平需要經過相對漫長的一段時期。所以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必須注意反思、及時總結經驗,準確把握小學生的特點,才能確保學生的閱讀水平不斷提高。
參考文獻:
[1]基于教材的小學英語閱讀教學[J]. 王英. 學周刊. 2016(02)
[2]淺談用小故事進行英語閱讀教學[J]. 李琦. 課程教育研究. 2013(34)
[3]角色體驗在小學英語故事教學中的實踐[J]. 劉向軍. 課程教育研究. 2013(34)
[4]淺談小學英語課外閱讀面臨的問題與優(yōu)化對策[J]. 王英. 教育教學論壇. 201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