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國是一個統(tǒng)一的多民族國家,很多民族都具有自身獨特的民族聲樂演唱風格,這就構成了我國豐富多彩的民族聲樂寶庫。分析民族聲樂演唱的風格特點,可以幫助演唱者把握演唱精髓,也可幫助欣賞者在欣賞的過程中更加有的放矢。本文分析了幾種民族聲樂演唱的顯著特點和風格,以期對民族聲樂演唱的發(fā)展有所幫助。
關鍵詞:民族聲樂 演唱 風格特點
我國各民族都有體現(xiàn)自身民族特色的聲樂風格,這使得我國民族聲樂風格豐富多彩,民族聲樂中飽含著各個民族的情感,是各族人民千百年來辛勤努力和文化傳承的結晶,分析民族聲樂的演唱風格和特點可以對我國民族聲樂的發(fā)展起到良好的促進作用。
一、民族聲樂演唱中的語言地域風格
民族聲樂演唱的一個重要風格特征就是根據(jù)不同的民族語言以及不同的民族地域會有不同風格的呈現(xiàn)。我國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各民族實行大雜居小聚居的分布布局,這樣的民族現(xiàn)狀導致了我國不同民族之間具有不同的民族語言以及居住區(qū)域,從而形成不同的民族聲樂風格,我們以幾種比較有代表性的民族聲樂演唱為例進行說明。漢族的民族聲樂風格跟漢語的特點有關,漢語是比較偏單音節(jié)的語系,使得漢族的民族聲樂風格聲音優(yōu)美,字正腔圓。而蒙古族的民族聲樂風格比較注重結尾語句和字的抑揚頓挫,這使得蒙古族的民族聲樂聽起來節(jié)奏感很強,給聽眾很強的代入感。山東民歌的一個顯著聲樂特色就是有很多卷舌音的出現(xiàn)和使用。比較典型的代表作品就是山東民歌《沂蒙山小調》,這首民歌中的“風吹(那個)草低(哎)見牛羊”“高粱(那個)紅來(哎)稻花香”等等,從中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大量卷舌音的運用。不同的民族以及不同區(qū)域所產(chǎn)生的民族聲樂風格各異,共同構成了豐富多彩的中華民族聲樂寶庫。
二、民族聲樂演唱中的生活提煉風格
我國各民族的聲樂天生具有多元化的特征,也具有一些共同的特征。民族聲樂跟其他音樂形式相同的一個特征就是來源于生活,是各族人民在長期生活實踐中總結提煉而來的。民族聲樂都非常講究用聲方法,其主要是抒情性質的,聽起來比較婉轉柔和。還有一種風格比較明顯的就是適合歌劇表現(xiàn)形式的聲樂特色,這種風格音域非常寬闊,聲音洪亮,極富感染力和表現(xiàn)力。比如經(jīng)典作品《清粼粼的水來藍瑩瑩的天》,這首歌劇性質的聲樂作品在音準、節(jié)奏以及氣息的運用上都可以凸顯出一種氣勢恢宏的感覺,特別是在高音區(qū)時聲音卻還是清脆輕柔的,這對演唱者有很高的技術要求。民族聲樂的各個演唱形式之間并非有明確的界限,各個風格的民族聲樂形式之間是可以互相溝通交流的,各民族經(jīng)過不斷的傳承和創(chuàng)新,互相借鑒,互相補充,豐富了民族聲樂的內容。
三、民族聲樂演唱的藝術表現(xiàn)風格
要真正發(fā)揮民族聲樂演唱的魅力,就要求演唱者在表演過程中充分體會作品的情感,演唱者要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走進作品中去體會和揣摩。各民族的聲樂作品都有一個顯著的特點就是豐富的情感,同一個作品由不同的演唱者演唱可以傳達給聽眾不同的感受。民族聲樂演唱過程中,欣賞者不僅看演唱者演唱技術的高超與否,還要去體會和感受演唱者傳達出來的情感。在當前民族聲樂的表演中,很多初學者都忽視了思想感情的培養(yǎng),這對于表現(xiàn)民族聲樂的魅力是不利的。對于聲樂作品的演唱者來說,聲音和情感是不能忽視的,是相輔相成的,沒有好的聲音,情感的傳達是不可能實現(xiàn)的,具備高超的演唱技巧而缺乏演唱的情感也是美中不足的,這就是我們經(jīng)常講的聲樂演唱中的“以情帶聲”“以聲傳情”。所以,一名合格的民族聲樂演唱者必須具備扎實的基本功,必須細心揣摩和體會作品的情感。結合我國民族聲樂的特色,我們追求在演唱過程中傳達作品的韻味,也就是要讓聽眾感受到作品的靈魂所在。每個民族聲樂作品中節(jié)奏的變化、唱腔的轉變、抑揚頓挫各種技巧的運用都是為傳達作品的韻味而服務。我國民族聲樂多停留在對發(fā)音發(fā)聲技巧的研究上,追求一種“字正腔圓”的效果,而對于發(fā)聲、呼吸和演唱的基本原理等還是比較欠缺的,這是我們需要重點彌補的地方。
我國是一個具有悠久歷史的多民族團結統(tǒng)一的國家,民族聲樂可以說是各民族長期生活所形成的自身獨特的文化結晶,民族聲樂中凝聚了各民族真誠的情感,是各民族人們生活的反映和升華。作為民族聲樂學習者和教學研究者,我們要認真分析和總結不同民族聲樂的不同特征,在教學和研究的過程中認真地分析,充分挖掘中華民族聲樂寶庫的無窮潛力。
參考文獻:
[1]王欣.對中國民族聲樂演唱風格的思考[J].江西科技示范學院學報,2017(02).
[2]羅娟.我國民族聲樂風格特點及表現(xiàn)手法研究[J].音樂大舞臺,2016(04).
(作者簡介:張穎,女,大專,河北省歌舞劇院培訓中心,國家二級,研究方向:民族聲樂)(責任編輯 葛星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