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是一門藝術,有很深的學問。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是一種教學理念,是指以最少的物力和精力的投入,在小學課堂40分鐘的教學之中,盡可能地取得最佳教學效果,以實現教學目標,完成教學任務為目的。精彩的課堂是學生所期待的,更是教師們所期待的,因為它能夠使課堂教學更具有有效性。
關鍵詞:有效性;備課;預設;預習;生成資源
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是語文教學的靈魂,教學過程中需要兼顧傳授語文知識,交流自身感悟,充分與文本對話等問題,是發(fā)展學生智力,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的重要途徑。
一、教師有效備課是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前提
備好一堂課語文課才能保證課堂教學的有效性,預設課堂教學情境,提高學生課堂的參與度與學習熱情,以新穎的教學方式,有趣的對話形式,引導學生自主學習,主動探究。
(1)轉變教師觀念,備好教材。傳統(tǒng)的教學極為重視單純的知識教學,學生學習是學習語文知識,教師是教知識,考試也是考知識,知識代表了一切,而當前的教育理念是培養(yǎng)學生主動學習,自主探究,創(chuàng)新能力為己任。在新課程改革的過程中,教師要轉變觀念,由“傳授型”向“研究型”的角色轉變,不再是教師一本書,一支筆,教師講學生聽,教師板書內容,學生抄寫板書的簡單傳授過程,而是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在主動探究中解決問題,掌握語文技能。教師只有深入地鉆研教材,熟悉教材的編排理念,編排目的,單元訓練重點,做到心中有數,才能用好教材,創(chuàng)造性地使用教材,可以進行單元組備課,也可以以群文閱讀的形式備課,為課堂教學做好充足的準備。
(2)與時俱進,備好教法與學法。語文課堂教學中不能只是單純的授受關系,不是教師對學生的單向傳遞知識的過程,而是教師與學生共同為了一個主題在共同與交流中實現師生雙方互動的過程,是教學活動的參與者與合作者,交流彼此的思考,見解,經驗,分享彼此的智慧與情感的過程。皮亞杰認為,發(fā)展就是個體在活動中不斷同化,順應環(huán)境,將外部活動內化,在心里結果的過程。沒有個體積極的參與學習,就不會有個體的成長與發(fā)展,教法得法,事半功倍。教師在備課的過程中要充分考慮到學生的因素,在了解學情的基礎上,恰當地選擇教學,做到有的放矢,不能將學生的學習能力估計得過高或者過低,過高估計,完成不了教學任務,估計太低,學生能力得不到充分地訓練與展示,從而影響了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在學生學法的創(chuàng)設中,教師要充分利用師生互動,在學生自主探究中明確探究的目的、方向和內容,聯(lián)系學生生活實際,運用已經有的知識,在知識的遷移中順利地完成學習任務。
二、學生的預習是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性的保障
精彩的課堂是學生所期待的,更是教師們所期待的,因為它能夠使課堂教學更具有有效性。精彩的課堂是教師的夢想與追求,是實現教師價值觀的重要體現,也能夠給學生帶來美的享受,在互動中愉快地完成知識學習的任務。然而,精彩的課堂不僅需要教師對教案的精心準備,課堂教學中靈活機智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引導學生展開對問題的思考與創(chuàng)新,還需要學生對文本的深入思考,這就要求學生在課前做好充分的預習工作。中國有句古話:“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边@句話強調不管做什么事,要事先有充分的準備。那么如何做好語文課前的預習呢?教師要提出教學要求,布置好預習任務,因為小學生的自主學習與思考的能力還比較弱,需要教師的安排與引導。小學生學習語文知識,課前的預習對他們來說既是上新課的心理準備,也是理解感悟具體的文本內容的準備。預習是提高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性的保障。比如,教師要求學生通讀文本,讀懂文章大意,弄清生字詞,寫出自己對文本的感悟。而對文中不明白的地方,可以查資料解決,解決不了的,在書本上做好標記,帶著問題進入課堂,在課堂教學中與老師、同學相互交流,互換對問題的思考與分析,還要提出一些需要學生富有挑戰(zhàn)性的問題,這些問題需要學生整合、分析已有的記憶中的知識,需要學生創(chuàng)造性的思考才能解決。
對于語文老師來說,小學生在課前預習充分,搜索與文本相關的資料,教師上起課來就感覺很輕松,更加容易把握重點,突破難點,課堂氣氛也就更加活躍。因此,很多的教學內容也可以放在課前去完成,課堂交流中就有了課前的預習,學生在課堂上的交流就會更充分,思考會更深入,會提出更多有價值的問題,就會在課堂上擁有更多的“生成性”內容,讓探究學習更深入、更有效。
三、教師善于利用語文課堂生成資源是課堂有效性的機智
教材中的每一行字,每一個人物,每一個作品的時代背景,以及畫面中的每一個構件均是可以進行進一步挖掘,并與課外資源有效地結合起來,成為課堂中強有力的教學資源,將學生引入一種新的境界中,激發(fā)學生內在的學習興趣,為學生開辟一片新天地,然讓教學更加充實,更加豐滿。
善于利用課堂生成教學資源的人,往往能使語文課堂教學中獲得意想不到的教學效果?,F代的教師應該具備有較強的生成資源的利用資源的意識,資源開發(fā)的能力,并且善于有效地利用課堂生成教學資源。課堂生成的教學資源具有不可預見性,這就需要教師的教學機智和教學智慧,才能在語文課堂中有效地把握住它,充分地利用它。然而,由于小學生的知識局限性,能力認識的差異,有時候提出的問題毫無價值,有的卻是天馬行空,教師要機智地預設與生成資源之間的關系,緊緊圍繞教學內容,教學目標,利用課堂教學組織者的特殊手腕,讓偏離主題的生成資源及時回歸課堂。
總之,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是一門藝術,有很深的學問,如何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必須以強有力的理論知識作為支撐,在不斷的實踐中總結經驗,反思效果,嘗試創(chuàng)新,保障課堂教學的有效性,真正提高小學語文課堂的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王梅娟.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實踐與探索J.學周刊2017年4月(11期)147-148.2005.04.
[2]周瑾.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性研究J.語文學刊.2016(06)175-176.
[3]莫莉,鄒開喬.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性與學生行為分析J.考試周刊.2012(51),49-50.
作者簡介:吳麗萍,福建省三明市沙縣夏茂第一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