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延恩 謝 文 吳革群
(韶關市翁源縣人民醫(yī)院 韶關 512600)
慢性胃炎是常見的消化系統(tǒng)疾病[1],常見的慢性胃炎包括慢性萎縮性胃炎、慢性淺表性胃炎、慢性糜爛性胃炎等,常見的引起慢性胃炎的原因很多[2],幽門螺桿菌感染屬于其中最為常見的因素之一,所以應加強對于幽門螺桿菌的根除治療。有報道稱[3],采用瑞巴派特聯(lián)合嗎丁啉能夠提高幽門螺桿菌清除率,為探索瑞巴派特聯(lián)合嗎丁啉的效果,我院對部分慢性胃炎患者進行臨床對比分析研究,現(xiàn)報道如下。
選取120例2014年6月~2016年6月期間于我院門診治療的慢性胃炎患者,所有患者均經(jīng)過胃粘膜活檢確診為慢性胃炎,其中慢性淺表性胃炎患者45例,慢性萎縮性胃炎患者25例,慢性糜爛性胃炎患者50例,所有患者幽門桿菌檢查均為陽性,需進行根除幽門螺桿菌治療?;颊咧心行?0例,女性50例,患者年齡25~69歲,平均年齡(47.93±5.37)歲,患者病程1~7年,平均病程(2.31±1.23)年。按就診治療時間隨機分組,其中觀察組患者60例,男性患者35例,女性患者25例,患者年齡25~69歲,平均年齡(46.63±4.95)歲,患者病程1~7年,平均病程(2.17±1.18)年,疾病分類中慢性淺表性胃炎患者20例,慢性萎縮性胃炎患者13例,慢性糜爛性胃炎患者27例;對照組患者60例,其中男性患者35例,女性患者25例,患者年齡25~69歲,平均年齡(48.38±4.23)歲,患者病程1~7年,平均病程(2.45±1.32)年,患者疾病類型中慢性淺表性胃炎患者25例,慢性萎縮性胃炎患者12例,慢性糜爛性胃炎患者23例。對兩組上述資料行組間比較,差異較小(P>0.05),具有研究比較價值。
兩組患者治療前完善相關檢查,對患者進行抗酸、根除幽門螺桿菌等治療作為基礎治療,其中觀察組患者在基礎治療的基礎上采用嗎丁啉(批準文號:國藥準字3011009H0;生產(chǎn)企業(yè):西安楊森制藥有限公司;規(guī)格:10mg×30片/板/盒)聯(lián)合瑞巴派特(批準文號:國藥準字10042H50;生產(chǎn)企業(yè):浙江大冢制藥有限公司;規(guī)格:0.1g×12片×2板/盒)治療,用法用量:嗎丁啉每日3次,每次10mg于飯前15~30分鐘口服;瑞巴派特每日早晚及睡前各一次,每次0.1g口服。對照組患者在基礎治療基礎上口服嗎丁啉治療,用法:每日3次,每次10mg于飯前15~30min口服。對兩組患者進行為期4周治療,治療結束后對兩組患者進行檢查,并于治療結束后6周對患者進行隨訪。
本次研究主要對患者臨床治療效果、治療后幽門螺桿菌清除率、治療滿意度等進行對比,其中臨床效果根據(jù)患者治療后癥狀緩解情況以及胃鏡檢查結果進行判斷。其中患者臨床癥狀完全消失,胃鏡下檢查提示患者胃粘膜恢復正常,無明顯潰瘍、腺體萎縮等視為痊愈;患者臨床癥狀較治療前明顯好轉,胃鏡下檢查患者胃粘膜無炎癥,腺體萎縮、潰瘍等較治療前明顯好轉視為有效;患者臨床癥狀未見好轉甚至加重,胃鏡下提示患者胃粘膜表面存在炎癥,且有明顯的潰瘍、腺體萎縮等較治療前無明顯改善視為治療無效。采用C14呼氣試驗監(jiān)測患者治療后幽門桿菌根除情況。治療滿意度根據(jù)自制量表進行評估,采用百分制計分,其中以60分以上視為滿意,80分以上視為非常滿意,低于60分視為不滿意。
兩組患者均完成相關治療,治療后兩組患者治療效果進行對比,觀察組總有效率與對照組比較,明顯前者的76.67%相對較高,組間比較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治療效果比較[例(%)]
組別例數(shù)痊愈有效無效總有效率觀察組6020(33.33)26(43.33)14(23.33)46(76.67)?對照組6013(21.67)24(40.00)23(38.33)37(61.67)
注:*與對照組相比,P<0.05。
觀察比較兩組治療后6周幽門螺桿菌根除情況,通過復發(fā)結果顯示,觀察組49例陰性,幽門螺桿菌清除率81.67%;對照組38例陰性,清除率63.33%。組間比較明顯觀察組清除率較高,對比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觀察組患者滿意率93.33%,對照組滿意率68.33%,組間比較前者滿意度較高,對比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滿意度對比[例(%)]
組別例數(shù)非常滿意滿意不滿意總滿意率觀察組6023(38.33)33(55.00)4(6.67)56(93.33)?對照組6018(30.00)23(38.33)19(31.67)41(68.33)
注:*與對照組相比,P<0.05。
慢性胃炎是臨床中常見的消化系統(tǒng)疾病,根據(jù)患者胃粘膜表現(xiàn)可以將慢性胃炎分為慢性淺表性胃炎、慢性萎縮性胃炎、慢性糜爛性胃炎[4]。慢性胃炎起病較為隱匿,患者通常無明顯特異性癥狀,患者臨床癥狀與胃粘膜改變程度無明顯相關性[5],通常以上腹隱痛、食欲減退、餐后飽脹等為主要臨床表現(xiàn)。引起慢性胃炎的原因很多,比如幽門螺桿菌感染、長期進食刺激性物質(如長期飲酒、濃茶、濃咖啡等)、口服非甾體藥物等,臨床中以幽門螺桿菌感染引起的慢性胃炎多見[6]。因此,根治幽門螺桿菌是治療慢性胃炎的重要措施。嗎丁啉又稱為多潘立酮,為外周多巴胺受體阻滯劑,能夠增強胃腸壁括約肌張力,提高胃蠕動,促進胃排空,減少食物對胃粘膜的刺激[7]。瑞巴派特是胃粘膜保護劑,能夠減輕食物、膽汁、胃酸等對胃粘膜的刺激,從而起到保護胃粘膜,促進潰瘍愈合的作用。相關研究顯示[8],瑞巴派特能夠促進實驗性潰瘍的愈合,抑制胃粘膜炎癥反應,促進胃液中前列腺素E2、前列腺素I2的水平,能夠對乙醇負荷造成的潰瘍產(chǎn)生抑制作用。
本次研究中觀察組患者在根除幽門螺桿菌基礎治療基礎上采用嗎丁啉聯(lián)合瑞巴派特治療,觀察組幽門螺桿菌清除率為81.67%,對照組僅為63.33%,前者幽門螺桿菌清除情況較好,對比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說明采用嗎丁啉聯(lián)合瑞巴派特治療能夠明顯提高幽門螺桿菌清除率。觀察組患者癥狀緩解情況以及胃粘膜恢復情況,均優(yōu)于對照組,說明聯(lián)合用藥能夠對胃粘膜起到保護作用,利于胃粘膜潰瘍、炎癥等的恢復,對治療產(chǎn)生積極作用。觀察組患者治療滿意度高于對照組,有利于良好醫(yī)患關系的建立。
綜上所述,采用嗎丁啉聯(lián)合瑞巴派特能夠提高幽門螺桿菌的清除率,提高慢性胃炎治療效果,值得在臨床中推廣使用。
1 李敏,銀騰達,林彬彬,等.瑞巴派特治療慢性胃炎:Meta分析.胃腸病學和肝病學雜志,2015,24(6):667~673.
2 羅曉霞.莫沙比利聯(lián)合瑞巴派特治療慢性萎縮性胃炎124例臨床研究.實用醫(yī)學雜志,2012,28(20):3452~3453.
3 田笑笑,杜浩,鄭玉峰,等.埃索美拉唑與瑞巴派特聯(lián)合使用在預防非甾體抗炎藥相關性胃黏膜損傷中的療效研究.中國全科醫(yī)學,2013,16(20):2407~2409.
4 段兆濤,張振玉,吳海露,等.瑞巴派特對阿司匹林所致人胃黏膜上皮細胞損傷的保護作用及其機制.中華消化雜志,2014,34(7):453~457.
5 張少君,董小林.PPI聯(lián)合瑞巴派特促進內(nèi)鏡黏膜下剝離術術后潰瘍愈合的療效分析.胃腸病學和肝病學雜志,2016,25(6):686~690.
6 周文斌,李志英.上消化道疾病患者幽門螺桿菌感染情況分析.中華醫(yī)院感染學雜志,2012,22(5):962~963.
7 張寧.東亞型CagA+幽門螺桿菌感染與慢性胃炎患者病理表現(xiàn)及炎癥活動的相關性.中國醫(yī)學前沿雜志(電子版),2016,8(7):95~98.
8 汪楠,王垂杰,李玉鋒,等.抗幽合劑聯(lián)合四聯(lián)療法治療慢性胃炎合并幽門螺桿菌陽性患者25例臨床觀察.中醫(yī)雜志,2016,57(2):136~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