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秦玉 郭睿暢 施麗萍 梅宇虹 徐燁輝
【摘要】在互聯網金融快速發(fā)展的背景下,互聯網消費信貸在高校大學生群體中得到廣泛應用,開展大學生校園貸款業(yè)務的網貸平臺風靡一時。但是由于行業(yè)監(jiān)管力度的缺失以及大學生自身金融知識與自制力的匱乏由此造成大學生過度負債的局面引發(fā)了一系列惡性極端事件。本文將立足大學生消費行為習慣、消費心理以及網貸平臺自身特點闡述大學生過度負債的成因。
【關鍵詞】高校大學生;過度負債;網絡借貸平臺
一、互聯網背景下大學生過度負債的現狀
大學生過度負債問題形勢嚴峻。近年來,互聯網環(huán)境下大學生過度負債引起社會強烈關注。諸如某裸條貸款大肆傳播、河南小伙鄭德幸校園借貸無力償還跳樓自殺的典型惡性極端事件屢屢發(fā)生,一時間廣大人民群眾人心惶惶,影響了原本較為安定有序的社會秩序。
由網貸引發(fā)的大學生過度負債問題隨即引起了相關部門的關注,教育部、銀監(jiān)會等部門先后出臺政策力求解決問題、緩解矛盾,雖然地方政府積極相應,配合國家進行整頓,但這些以通知、征求意見為主要形式的文件沒有一定的法律效力,無法彌補網絡借貸平臺這一目前法律領域的空白,也無法做到有效約束網貸平臺全盤停止校園貸款業(yè)務。大學生過度負債問題目前尚且沒有得到有效解決。
二、大學生過度負債成因復雜
(一)網貸平臺的迅速發(fā)展為大學生過度負債提供沃土
通過對近年來發(fā)生的由大學生過度負債而引發(fā)的極端事件進行深入研究,我們發(fā)現這一系列惡性事件的發(fā)生都跟網絡借貸平臺的快速發(fā)展有著密切的關系。
大學生旺盛的消費欲望和資金不足之間的矛盾日益突出,銀行向大學生發(fā)行信用卡但導致銀行壞賬屢屢發(fā)生,因此央行幾乎全盤禁止了銀行向大學生發(fā)放信用卡,致使大學生信用卡市場受到了嚴重的打擊。因此銀行逐步暫停該業(yè)務,相繼退出大學生信用卡市場。
緊接著,伴隨著互聯網金融火熱化的發(fā)展趨勢,2007年互聯網消費信貸模式引入中國,電商平臺、p2p網絡借貸平臺看準了大學生群體這一消費市場,相繼推出校園借貸業(yè)務迎合大學生旺盛的消費欲望。分期消費作為消費金融領域一種重要的、常規(guī)的業(yè)務形態(tài),不僅從形式上規(guī)避了信用卡禁令,而且在互聯網消費金融版圖的爭奪,尤其是大學生消費信貸市場的爭奪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以“花唄”、“京東白條”為代表的消費信貸產品和以分期樂、趣分期、優(yōu)分期和愛學貸為代表的一批大學生網絡分期購物平臺逐漸成為大學生網絡消費信貸的主要途徑。
市場的潛在需求和大學生自身群體特征為大學生網絡消費信貸市場的出現埋下了伏筆。除此之外,網絡借貸平臺擴張難度普遍較小。以大學生為主要目標群體而開展網絡借貸業(yè)務的P2P平臺了解到名牌大學學生預期消費能力更強,就先以“名校貸”的方式在985高校試點,接著向211高校推廣,但是,為了快速融資,這些平臺不得不設法迅速擴大客戶群,向全國高校推廣。
通過尋找城市經理、校園經理這無異于使得這些網絡借貸平臺的擴張難度大大降低,2014年—2017年間網貸平臺的數量形成了井噴式的增長,網貸平臺的迅速發(fā)展為大學生校園借貸提供了豐富的機會,大學生網絡借貸平臺得到大學生的廣泛應用,為大學生過度負債提供了沃土。
(二)網貸平臺粗放式經營以及監(jiān)管方面的缺失為不良網貸平臺誘發(fā)大學生過度負債提供空間
網貸平臺針對校園借貸業(yè)務進行粗放式經營,使得部分大學生背負大額債務,再加上原本就沒有固定收入,后期無法及時全額還清貸款,最終后果只能是一步步走向過度負債的困境。目前針對大學生的網絡借貸平臺存在兩個嚴重問題。
第一,通過宣稱無需任何手續(xù)費、當日放貸、利息低、無抵押、期限長等內容吸引大學生,無需本人到場,只需通過手機將學生證、身份證拍照上傳即可。貸款門檻過低,可見對注冊者的身份審核非常寬松甚至形同虛設。由此可以看出開展校園貸業(yè)務的網貸平臺在風險控制方面明顯不足。
第二,作為在校大學生,大部分人并沒有穩(wěn)定收入,網貸平臺在放貸之前本應對其貸款資格進行嚴格審核。目前相關監(jiān)管部門并沒有及時出臺相關政策對校園貸身份審核方式以及第三方書面擔保進行規(guī)范,由于缺乏政府部門對該領域的規(guī)范監(jiān)管,一些對大學生放貸的不良網貸平臺隱藏或模糊實際資費標準及逾期滯納金、違約金等條款,導致年利息高達30%以上,對負債大學生造成巨大壓力,利滾利陷入惡性循環(huán),最后導致背上巨額債務一步步走向過度負債的困境。
(三)大學生存在對自身的錯誤認知
他們認為此類貸款平臺是專門為大學生這類沒有固定收入,但渴望超前消費的人群而設計的互聯網金融創(chuàng)新產品。不僅可以提高他們的生活質量,而且他們對未來足夠有信心,認為把未來掙到的錢放到今天用,是一個不錯的買賣。但是這里存在認知誤區(qū),首先他們誤以為網貸產品利率要比民間利率低,而且還會對他們有所優(yōu)惠。實際上如果后期出現資金缺口,無法及時彌補,便會形成利滾利惡性循環(huán)的局面,造成過度負債。其次,他們對未來盲目樂觀,相信還款不是問題。但是在大學生就業(yè)競爭壓力如此大的背景下,未來是否可以及時還清高額貸款金額尚且沒有定論。最后,他們認為自己已長大成人,不能再伸手向父母要錢,所以當面臨資金不足問題時,他們較少求助于父母或親朋好友,而是想其他辦法,如通過信貸機構,網絡借貸平臺進行借貸。他們迫切擺脫父母的監(jiān)管束縛,希望可以獨立,包括財務上的獨立。不愿讓家長知曉資金的財務狀況,消費情況。所以在遇到困境時,他們寧愿選擇自己承擔,也不想讓父母為其分擔。
(四)大學生過度負債多因事前沒有仔細閱讀借貸條款,或事后沒有留意還款日期而導致的逾期還款
通過調查我們發(fā)現,大學生之所以會產生過度負債,首先是在簽訂貸款合同時沒有注意到所有費用項目的收費標準,同時放貸方也沒有履行其告知義務,導致出現了后期高額的利息手續(xù)費等。其次是通過網貸平臺進行貸款的大學生在還款時發(fā)現借貸金額超出自己的還款能力,無法及時在到期之前籌到資金還款。或因為網貸公司擅自變更還款條件,并未履行告知并與貸款人協商的義務等導致目標人群產生了逾期還款的情形。逾期產生的滯納金等額外的費用,更是使得部分校園借貸沒能按時償還的大學生無喘息的空間,致使他們一步步被迫走向過度負債的道路。
(五)大學生基本金融知識匱乏且對網貸平臺缺乏深入了解是過度負債的重要原因
大學生對金融常識的匱乏主要體現在對年化利率、月利率、日利率這些概念混淆不清,對網貸平臺提供給他們的貸款利率沒有一個清晰的認知,沒有認識到日利率轉化成年利率后將會轉變?yōu)槭畮妆兜母哳~利率。一些不法網貸平臺正是鉆了這個空子,后導致負債大學生最后需要還款的金額是當初貸款金額的幾十倍,以至于大學生陷入過度負債的惡性循環(huán)。這些產生過度負債大學生很大一部分是通過網絡借貸平臺借貸進而背負巨額債務。他們申請注冊開通這些校園貸業(yè)務之前,都認為自己非常了解,或對網絡借貸平臺有一定的了解。但是這種認知很淺顯,只停留在表面的認識,缺乏深入了解便通過網貸平臺進行借貸來滿足資金需求,這是一種對自身不負責任的行為,最后導致過度負債也是有跡可循的。
三、結語
綜上所述,我們可以將大學生過度負債的成因歸納為內外兩方面,針對大學生開展校園貸款業(yè)務的網貸平臺屬于外因,大學生自身屬于內因。一方面,網貸平臺由于抓住互聯網金融快速興起這一機遇而得到迅速發(fā)展,但由于領域內監(jiān)管普遍缺乏,加上平臺對于大學生提供的貸款業(yè)務的粗放式經營,使得網貸平臺本身為大學生過度負債提供沃土,易引發(fā)大學生過度負債。另一方面大學生存在錯誤的消費消費觀,且易被電商平臺影響進行娛樂分期消費如購買高端電子設備以及高檔奢侈品等,由于自身對網貸平臺缺乏深入認知,基本金融知識匱乏,對未來盲目樂觀、較少求助于父母或親朋好友等,再加上借貸之前沒有充分閱讀借貸條款或者沒有留意還款日期這些細節(jié),容易導致自身陷入過度負債的境地。正是在兩方面原因共同作用下,致使大學生過度負債問題日益突出。
所以我們可以由此找到相對應的一系列措施來應對互聯網環(huán)境下大學生過度負債的問題。通過家庭、學校、政府以及各金融機構等相關部門的相互配合,加強對大學生群體的管理教育,加強對各網絡借貸平臺的規(guī)制監(jiān)管,充分維護每一個人以及每一個機構的合法權益,相信必能快速而有效地解決大學生過度負債這一系列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