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建龍
(同濟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上海 200092)
馬克思主義政黨歷來重視黨的作風建設,它把是否具有批評和自我批評的精神作為自身區(qū)別于其他政黨的顯著標志。馬克思指出,無產階級“經常自己批判自己”[1],使自身壯大起來。馬克思這里的“批判”與“批評”同義。恩格斯認為,發(fā)揚批評和自我批評的作風,是保證黨健康發(fā)展的重要條件。他說:“批評是工人運動生命的要素?!盵2]列寧也非常重視批評和自我批評,他提出了一些富有新意的批評思想,關于批評要有內容的思想就是其中之一。
早在學生時代,列寧就投身無產階級革命,他在革命生涯中積累了豐富的批評思想。列寧把批評當作武器與反動勢力進行斗爭,同時,他也將批評當作加強黨的建設和幫助革命同志進步的工具。關于批評的論述,列寧著作中可謂俯拾皆是。但是關于批評要有內容的思想,列寧到1920年年底才明確提出。列寧提出批評要有內容的思想,有其深刻的社會歷史背景。
1920年和1921年,是俄國蘇維埃政權深陷嚴重經濟和政治危機中的兩年。
就經濟危機而言,雖然蘇維埃政權取得了國內戰(zhàn)爭和抗擊外國武裝干涉的勝利,但是經過了4年世界大戰(zhàn)和3年國內戰(zhàn)爭的俄國,此時國民經濟已瀕臨破產。據統(tǒng)計,1920年大工業(yè)產值與戰(zhàn)前相比幾乎減少了6~7成,冶金業(yè)約為戰(zhàn)前產量的3%,煤比戰(zhàn)前減產2/3,石油幾乎減產3/5,紡織品產量減少19/20。1920年的農業(yè)產值只等于沙皇俄國時期的65%[3]356-357。糧食和其他最必需的食品嚴重短缺。這種情況導致人民生活異常艱難。更為不幸的是,1921年俄國發(fā)生嚴重旱災,它遍及了俄國主要的產糧區(qū),饑民達到3 000萬到3 500萬[4]57。
就政治危機而言,主要是蘇維埃政權不穩(wěn)固以及黨內斗爭激烈。十月革命勝利后,蘇維埃政權雖然已經建立起來,但有許多不利于蘇維埃政權鞏固的因素:一是自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以來的連年戰(zhàn)爭,導致國家人口大量減少。如果從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爆發(fā)算起,由于饑荒、瘟疫和躲避戰(zhàn)亂的移民,1914—1923年,俄國共喪失人口1 300萬[4]22、俄國社會階級狀況發(fā)生了深刻變化。二是地主、中資產階級被消滅,富農遭到剝奪,大批知識分子精英移居國外,工人階級人數大量減少?!?920年產業(yè)工人幾乎比1913年少了一半?!盵3]357三是存在大量人口失業(yè)。1920年底,500萬紅軍開始復原,但社會提供不了他們工作崗位,這為社會動蕩埋下了隱患。除了這批人失業(yè),還有大量工人因為經濟不景氣而失業(yè)。四是工人罷工、農民起義的事件頻發(fā)。五是此時布爾什維克黨本身的行政命令作風、官僚習氣等也開始盛行起來。這些情況導致了各階層對俄共(布)的普遍不滿。
與此同時,俄共(布)黨內斗爭也尖銳起來。從列寧和俄共(布)探索出路、提出轉移工作重心時開始,黨內一些同志就不斷提出尖銳批評,甚至還形成了一些反對派別。1920年年底到1921年年初,俄共(布)黨內就由托洛茨基引起的工會問題展開了激烈討論。這個大規(guī)模的廣泛討論不僅沒有澄清工會作用等問題,反而轉移了全黨的注意力,造成了黨內按綱領分派和派別林立的局面。于是黨內批評蜂起。馬克思主義從來就主張黨內斗爭需要有批評的自由,并認為只有這樣,才能使黨得到健康發(fā)展。但是,俄共(布)黨內的批評,在一定程度上已經超出了正常的黨內斗爭范圍,這使得列寧和俄共(布)的主張很難貫徹下去。黨內有的派別的做法事實上在分裂黨。如以施略普尼柯夫、柯倫泰等人為代表的工人反對派,公然站在與黨中央對立的立場上。在1920年12月30日全俄蘇維埃第八次代表大會,俄共(布)黨員代表、全俄工會中央理事會黨員委員會及莫斯科省工會理事會黨員委員聯(lián)席會議上,施略普尼柯夫要求把國民經濟的管理交給工會。在1921年3月俄共(布)第十次代表大會召開前,柯倫泰出版了《工人反對派》,要求把國民經濟的管理交給加入各產業(yè)工會的生產者的全俄代表大會,由他們選舉出中央機關來管理共和國的整個國民經濟;各個國民經濟管理機關也分別由相應的工會選舉產生,而且黨政機關不得否決工會提出的候選人。工人反對派的這些主張加劇了工人和黨中央的對立。再如民主集中派,它的代表主張人民委員會和全俄中央執(zhí)行委員會主席團合并,要求取消地方政權機關對中央的從屬關系。他們還反對中央政治領導和組織領導的統(tǒng)一,力圖把組織局排除在政治領導之外。不論是工人反對派還是民主集中派,他們都是打著“批評自由”的招牌向俄共(布)中央和列寧發(fā)難,在黨內起著明顯的消極作用。
1920年底,國內戰(zhàn)爭和抗擊國外武裝干涉已經結束,蘇維埃政權獲得了有利的喘息機會。但此時國內卻面臨著嚴重的政治和經濟危機。這成為俄共(布)必須解決的重大問題。為此,列寧醞釀如何把工作重心轉到經濟建設上來。
在這之前,列寧曾先后兩次要求黨把工作重心轉移到經濟建設和國家管理上來。第一次是十月革命勝利后不久。1918年4月,蘇維埃政權得到了初步鞏固,俄國也已經退出了帝國主義戰(zhàn)爭,當時的國際政治形勢給了俄國一個難得的喘息時機。列寧認為“必須竭盡全力利用客觀條件的湊合給我們造成的喘息機會……發(fā)展國家經濟”[5]。不過,1918年夏季國內戰(zhàn)爭爆發(fā)了,該工作被迫中止。列寧第二次要求黨轉移工作重心是在1919年年底到1920年年初。到1919年年底,國內戰(zhàn)爭勝利在望,此時列寧再次決定把工作重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去。1920年初,列寧在不同場合多次表達了轉變工作重心的思想。但好景不長,該年4月,波蘭軍隊和弗蘭格爾叛軍進攻烏克蘭,這使得列寧轉變工作重心的思想尚未付諸實踐就又被迫中止了。一直到1921年,列寧才實際上做到了把工作重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經過長時間的調查研究,同時在嚴重的危機的逼迫下,到1921年2月初列寧形成必須改行糧食稅的決定?!盵4]42糧食稅的實施標志著新經濟政策的開始。新經濟政策的推行,被認為是列寧和黨轉變工作重心實踐的開始。此后,俄國采取措施發(fā)展市場和商業(yè),利用和發(fā)展國家資本主義,利用資產階級的專家,開展了以租賃、租讓、發(fā)展混合公司為主要內容的國家資本主義實踐。但是,當時黨內一些同志對以糧食稅取代糧食征收制的主張還是不理解,他們認為這樣做又回到資本主義社會去了,他們對黨和列寧提出尖銳批評,使得列寧和黨在工作上遇到了很大阻力。
正是在上述背景下,列寧提出了批評要有內容的思想。他最早提出這個思想是在1920年年底。1920年11月20—22日,俄共(布)莫斯科省代表會議在克里姆林宮召開,出席會議的民主集中派、工人反對派和伊格納托夫派的代表對黨的政策進行了激烈的攻擊。在會議上,列寧指出工人反對派和民主集中派對黨和黨的政策的批評和攻擊是“為反對而反對”,是在濫用批評自由,他主張“應當堅決地結束這種狀況”[6]35。 他說:“在這里應當承認一個痛心的情況:批評沒有內容。 ”[6]36“真正的建設工作就是要運用批評,就是要注意批評的內容?!盵6]37在這里,列寧的意思非常明確,那就是:批評要有內容。在列寧看來,民主集中派、工人反對派和伊格納托夫派的代表對黨的政策的批評嚴重脫離蘇維埃俄國的實際,只是為批評而批評,甚至是為了“維護資本主義的自由”[6]36,而不是為了解決蘇維埃俄國存在的嚴峻的現(xiàn)實問題。因此,這種“為反對而反對”的“爭吵、互罵和斗氣”[6]35式的批評必須立刻結束,“大家都應當以代表會議的主張為基礎團結起來”[6]36。此后,列寧就批評要有內容的問題有過多次闡述,豐富了關于批評要有內容思想的內涵。
列寧關于批評要有內容的思想,內涵豐富而深刻。歸納起來,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列寧提出批評要有內容的思想,這個“內容”其實是有其特定含義的。我們知道,任何批評都應該是有所指的。批評既然有所指,那就意味著有“內容”。如,我們要對某人進行批評,往往就是針對某人存在的缺點、錯誤、不足等進行,這顯然有“內容”;即使是對某人存心不良的批評,也往往要找借口針對該人的所謂問題進行,顯然這也是有“內容”的。因此,只要是批評有所指,就說明它一定會有某些“內容”。
列寧為什么要說工人反對派和民主集中派“批評沒有內容”呢?筆者認為,首先應該弄明白列寧所主張的批評要有內容、批評要注意內容中的“內容”到底具有什么特定的含義,否則,我們就理解不了列寧關于批評要有內容的思想及其精神實質。列寧關于批評要有內容的思想,實際上排除了下列一些情況:第一,排除了為反對而反對的批評情況。列寧在俄共(布)莫斯科省代表會議上的講話中,肯定了反對派要求“把盡快實現(xiàn)轉變、盡量吸收年輕的新生力量、吸收地方工人擔任比較重要的職務”[6]34的意圖是非常健康的,但同時,他也指出,當反對派變成“為反對而反對的時候”[6]35,黨就必須制止他們繼續(xù)那樣做。為什么?列寧認為,這種批評是沒有內容的。第二,排除了有斗氣傾向的批評情況。列寧認為,有斗氣傾向的批評既浪費時間,又會影響黨的團結統(tǒng)一。所以,當他在俄共(布)莫斯科省代表會議上看到那么多辯論、爭吵和攻擊時,痛心地指出:“要立刻結束這種現(xiàn)象?!盵6]36列寧認為這種批評也是沒有內容的。第三,排除了無關痛癢的批評情況。列寧在俄共(布)莫斯科省代表會議上舉例說,在黨的會議上把時間花在爭論某人是否到會等等問題上,這很不值得。所以他質問:“難道大家開會就是為了這些事情嗎?”[6]36在他看來,這種批評是沒有內容的。第四,排除了不以解決實際問題為目的的批評情況。列寧在俄共(布)莫斯科省代表會議上特意舉了拿布勃諾夫的例子,列寧聽取了他的發(fā)言,拿布勃諾夫主張有更多的批評自由,而事實上“批評自由已經宣布過”[6]36,拿布勃諾夫仍然拿批評自由不斷地“炒冷飯”,列寧認為這就是沒有內容的批評,解決不了任何實際問題。誠然,在漢語里,所謂為反對而反對的批評、有斗氣傾向的批評、無關痛癢的批評以及不以解決實際問題為目的的批評,彼此之間意思似乎差不多,很難作出清晰的區(qū)分和界定。但是,不管怎么樣,這些批評雖然可能有交叉、重合之處,其實并不能彼此代替。
列寧主張批評自由。但他認為批評自由有限度。不論是在俄共(布)黨內還是在領導國際共產主義運動中,列寧都主張有限度的批評自由。
那么,列寧所主張的批評自由的限度到底在哪里呢?其實,列寧早在1906年所寫的《批評自由和行動一致》里就有明確的回答:“在黨綱的原則范圍內,批評應當是完全自由的?!薄安粌H在黨的會議上,而且在廣大群眾性的集會上都是如此?!盵7]129顯然,列寧主張的批評自由的限度,即:要始終站在黨的綱領的基礎上進行批評。這就意味著批評自由不能違反黨和無產階級革命的利益,不能違反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在列寧看來,任何不是站在黨綱基礎上進行的批評,都是不允許的。1920年7月19日至8月7日,共產國際第二次代表大會在莫斯科召開,列寧于7月23日就共產黨的作用問題作了發(fā)言,他在談及共產黨是否應該加入英國工黨時說“共產黨是可以加入工黨的”,但是應該有條件,“就是共產黨要保持充分的批評自由,要能夠實行自己的政策?!盵8]229在這里,列寧主張共產黨員在加入別的政黨時要有充分的批評自由,尤其是在英國工黨可以被爭取過來的情況下,他鼓勵共產黨員加入英國工黨的內部做工作,但前提是共產黨保持充分的批評自由,能夠實行自己的政策??梢?,列寧所主張的批評自由的限度是明確的。
列寧從來都不孤立地看待批評自由。他在主張批評自由的時候,始終堅持維護黨和無產階級革命的利益。他并不主張黨員可以隨便進行批評。他認為:“黨的政治行動必須一致”,“發(fā)出任何破壞已經確定的行動一致的‘號召’都是不能容許的?!盵7]129這個思想被認為是列寧在批評自由問題上的黨性原則的集中體現(xiàn),其目的是維護黨內的團結。換言之,也是為了維護黨和無產階級革命的利益。誠然,列寧在《批評自由和行動一致》中闡述批評自由的原則時,并沒有明確指出批評自由與批評內容的關系,但是,他卻深刻闡述了批評自由和行動一致之間的關系。關于批評自由,列寧認為:如果黨員在利用這種批評自由時不注意分寸,不講究時間、場合等界限或限度,就會出問題。所以,列寧關于批評自由的主張其實已經暗含了批評內容。因為人們在行使批評自由權利時,不注意分寸、不講究時間、場合等,本身就是忽視批評內容的表現(xiàn)。所以他說:“在實踐中運用這個原則有時也會引起爭執(zhí)和誤會”,但是不要緊,因為“只有根據這個原則黨才能很好地解決一切爭執(zhí)和一切誤會”[7]129。如果說,1906年列寧在《批評自由和行動一致》一文中只是提出了批評自由的原則、并沒有明確提出批評自由要與批評內容有機統(tǒng)一的話,那么,在1920年11月21日俄共(布)莫斯科省代表會議上,列寧則明確提出了批評自由應與批評內容有機統(tǒng)一的思想。他在談及“批評沒有內容”時,批評一些人 “在區(qū)的會議上批評涉及的都是一些小事情,而關于工農檢查院,連一句話也聽不到”[6]。在列寧看來,這種只涉及“小事情”的批評,就是沒有內容的,因為它不利于俄國社會主義建設工作。所以列寧說:“真正的建設工作就是要運用批評,就是要注意批評的內容?!薄拔覀儸F(xiàn)在不僅應當提出批評自由的問題,而且應當提出批評內容的問題?!盵6]37在這里,列寧所主張的就是批評自由與批評內容有機統(tǒng)一。
在列寧關于批評要有內容的思想中,還有一個重要的方面,即批評自由要有利于無產階級革命和建設事業(yè)。在列寧看來,凡是不利于無產階級革命和建設事業(yè)的批評,都是沒有內容的,應該取消。所以他說:“批評自由是個好東西,但既然我們大家都已經贊成批評自由,那么不妨來研究一下批評內容的問題?!薄叭绻u自由是指維護資本主義的自由,那我們就要取消這種自由。”“現(xiàn)在需要考慮的是批評內容的問題?!盵6]36顯然,列寧所說的“是個好東西”的批評自由排除了維護資本主義的批評自由。他在這里的真實意圖是指,批評自由應該是那種有利于無產階級革命和建設事業(yè)的批評自由,而不是其他任何的批評自由。列寧的很多表述,都能印證這一點。如1920年9月,列寧在俄共(布)第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指出:“我們處在殊死的內戰(zhàn)環(huán)境中,一般來講,不可能有什么廣泛的批評自由之類的東西。”[8]320列寧在這里的意思很明確,處在殊死內戰(zhàn)環(huán)境中的情況下,不利于內戰(zhàn)結束的批評自由都不是蘇維埃政權所需要的。這就說明,列寧主張批評自由要有利于無產階級革命和建設事業(yè)。再如,1920年11月,列寧在莫斯科河南岸區(qū)全體共產黨員大會上指出,反對官僚主義的斗爭現(xiàn)在可以而且應當提到日程上來,但是,不應當為批評而批評,而要實事求是地指出這一斗爭的方法,最好就在提出批評的同志們工作的那些機關展開真正的斗爭[6]49。列寧在這里的真實意思是,為批評而批評不利于反對官僚主義的斗爭,不應該提倡,而應該提倡那種實事求是地指出反對官僚主義的斗爭方法的批評。又如,在談及“工人反對派”時,列寧對以奧新斯基等人為代表的“工人反對派”在已經發(fā)生了喀瑯施塔得事件的情況下仍帶著柯倫泰的《工人反對派》來參加黨代表大會極為憤怒,他批評他們嚴重破壞了統(tǒng)一,“誰帶著這樣的小冊子來參加出席代表大會,誰就是在戲弄黨。當成千上萬變了質的戰(zhàn)斗隊員正在破壞、危害經濟的時候”,“決不能這樣對待黨”,“必須停止這種做法!”[9]32在這里,列寧固然也在譴責“工人反對派”開展批評不講究時機,但最根本的,他是在譴責“工人反對派”在以“批評自由”為幌子,為了自身小集團利益而不顧蘇維埃政權處在危機中的做法。在列寧看來,他們的這種批評極不利于無產階級革命和建設事業(yè),必須立即終止。這也充分說明,列寧所主張的批評自由是那種有利于無產階級革命和建設事業(yè)的批評自由,而不是其他任何的批評自由。
列寧關于批評要有內容的思想是列寧主義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在俄國革命實踐中產生的黨的建設思想,有著自身鮮明的特點。它在俄共(布)黨內曾經產生積極影響,有著重要歷史意義。
1.體現(xiàn)出了鮮明的無產階級革命立場
馬克思主義認為,無產階級及其政黨必須具備無產階級革命立場。否則,它就肩負不了實現(xiàn)共產主義的歷史使命。列寧是在馬克思主義指導下創(chuàng)造性地運用馬克思主義取得俄國革命勝利的,他堅信馬克思主義。他說:“嚴格的無產階級世界觀只有一個,這就是馬克思主義?!盵10]271因此,他沒有任何理由不站在無產階級立場上觀察、思考和解決問題。列寧關于批評要有內容的思想正是站在無產階級革命立場上提出來的。所以,他對任何非無產階級立場都是反對的。列寧說:“如果批評自由是指維護資本主義的自由,那我們就要取消這種自由?!盵6]36顯然,在列寧那里,只要是有損無產階級革命利益的批評,都是不允許的。
2.極富現(xiàn)實針對性和目的性
第一,列寧是針對當時俄共(布)黨內存在的民主集中派、工人反對派和伊格納托夫派等派別活動而提出批評要有內容的思想的。在1920年下半年的幾個重要會議上,如俄共(布)第九次全國代表大會、莫斯科河南岸區(qū)全體共產黨員大會、俄共(布)莫斯科省代表會議,特別是在俄共(布)莫斯科省代表會議上,列寧深刻地闡述了批評要有內容的思想。這是針對黨內反對派叫嚷的所謂“批評自由”和分裂黨的行為而提出來的。
第二,列寧提出關于批評要有內容的思想的目的是要維護黨內團結統(tǒng)一,推動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的貫徹執(zhí)行。當時正值俄共(布)準備實施新經濟政策、集中精力恢復國民經濟。嚴峻的現(xiàn)實促使列寧把注意力放在恢復和發(fā)展國內經濟上來。但他遇到了來自黨內反對派的巨大阻力。當時俄共(布)黨內的民主集中派、工人反對派等各派別組織及其活動嚴重干擾著俄共(布)和列寧貫徹執(zhí)行新經濟政策。列寧提出批評要有內容的思想,目的就是要糾正上述分裂黨和阻礙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執(zhí)行的錯誤。
3.體現(xiàn)了鮮明的無產階級黨性原則
在列寧那里,凡是有違人民利益的批評,他都認定其“沒有內容”。這反映了列寧的獨特的理論視角。列寧深諳辯證法,形式與內容的辯證關系作為一對寬泛而又具體的概念,批評內容與批評形式是辯證統(tǒng)一的:沒有批評內容,批評形式就無法存在;而沒有批評形式,批評內容也無從表現(xiàn)。在黨內斗爭中,既然存在批評這種形式,那就會存在批評內容。那種站在黨和人民立場、開展實事求是的、旨在消除革命隊伍和革命事業(yè)中的不良現(xiàn)象的各種批評,是正確的批評,必定是內容和形式統(tǒng)一的批評;而那種沒有站在黨和人民立場上開展的非實事求是的、旨在謀取小集團利益或個人私利的各種批評,難道就不是形式和內容的統(tǒng)一嗎?顯然也是。與前者比,只是這種批評是錯誤的批評,它也是有形式和內容的。但在列寧那里,他偏偏只認可前者有內容而否認后者有內容。他為什么要這樣?如果真要作出有說服力的解釋,只能說,這是黨性使然,是黨性決定了列寧這樣做。作為無產階級革命導師,列寧開展黨內批評是講黨性的。他認為當時的工人反對派、民主集中派等派別組織批評沒有內容,正是他的關于批評要有內容的思想的無產階級的黨性原則的具體體現(xiàn)。
1.對于俄共(布)開展正確的黨內斗爭起了積極作用
列寧關于批評要有內容的思想提出后,在俄共(布)黨內產生了積極的影響。它促使黨員干部從黨性立場上看待黨內批評和黨內斗爭問題,使一些人轉變了立場。比較典型的人物如柯倫泰,她出生于沙皇將軍家庭,1899年參加俄國社會民主工黨的活動,1915年正式加入布爾什維克黨,在俄國社會民主工黨(布)第六次代表大會上當選為中央委員,參加過十月革命,革命后在黨和國家領導機關擔任重要職務,曾經領導俄共(布)中央婦女工作部并擔任過共產國際婦女書記處書記。就是這樣一個重要人物,在20世紀20年代初期俄共(布)黨內發(fā)生工會問題爭論出現(xiàn)若干反對派期間,她卻是工人反對派的代言人。她在俄共(布)黨內斗爭尖銳之時,站在工人反對派立場上寫了《工人反對派》這個工人反對派的綱領性文件。在1921年3月俄共(布)第十次代表大會上,列寧對工人反對派的種種主張作了分析和批評。列寧批評柯倫泰等人說:“你們除了泛泛而論,什么也沒有提出來?!盵9]39列寧并且指出:“這樣做工作是不行的,因為這是一種煽動,而無政府主義的馬赫諾分子和喀瑯施塔得分子正是靠這種煽動進行活動的。”[9]43在這里,列寧所表達的思想,其實還是要求批評要有內容??聜愄┰诮邮芰肆袑幍呐u后,承認并改正了錯誤,脫離了工人反對派而繼續(xù)為黨和國家作了大量工作。這說明,列寧關于批評要有內容的思想在當時確實起到了積極作用。1920年11月,工人反對派在俄共(布)莫斯科省代表會議上,它的綱領獲得了21%的票數。由于黨進行了解釋工作,到俄共(布)第十次代表大會時,它的綱領得票不足6%。1922年,俄共(布)第十一次代表大會從組織上粉碎了工人反對派。民主集中派在1920—1921年工會問題爭論期間也曾公布自己的綱領,經過列寧的批評,在俄共(布)第十次代表大會上宣布解散;伊格納托夫派在俄共(布)第十次代表大會后也消失了。
2.便于俄共(布)在重大原則問題上統(tǒng)一思想認識和維護黨內團結
由于列寧關于批評要有內容的思想是建立在黨性原則之上的,是真理性的認識,因此,它必然具有強大的理論說服力。該思想提出之后,不斷地影響干部群眾,再加上列寧本人在一些會議上對該思想的反復闡述,使得那些站在跟黨對立立場上的人澄清了思想認識。1920年底,隨著國內戰(zhàn)爭的勝利和外國武裝干涉被粉碎,蘇維埃俄國進入和平的社會主義建設階段。而此時,深重的“農民危機”已經尖銳起來,農民對內戰(zhàn)期間推行的余糧收集制的不滿不斷增長,很多地方發(fā)生了農民暴亂。此時,列寧積極醞釀實施新經濟政策等事關蘇維埃政權生死存亡的大事。但此時也正是俄共(布)黨內斗爭非常尖銳的時候,一些反對派借口“批評自由”,矛頭直指列寧和俄共(布)中央。針對這些反對派別,列寧提出批評要有內容的思想,并不是完全要否認他們的批評,而是要求他們不要為批評而批評,不要泛泛而談地批評,因為這不利于黨內團結統(tǒng)一,也不利于黨在重大原則問題上統(tǒng)一思想認識。列寧要求他們站在無產階級革命和人民根本利益這個根本立場上,實事求是地、富有針對性地提出問題并拿出解決辦法來。列寧認為,空口批評很容易,但是如果只是為批評而批評,那就形同煽動。這是他不能容忍的。所以,當工人反對派在得知喀瑯施塔得事件發(fā)生了之后,他們依舊自稱“工人反對派”并站在與黨中央嚴重對立的立場上時,列寧憤怒地指出:“在這種時候,你們竟然自稱‘工人反對派’!”“你們嚴重地破壞了統(tǒng)一!”[9]31但憤怒歸憤怒,列寧對于那種能夠對黨有幫助的批評還是歡迎的,所以他說:“我們還不能十分有效地反對官僚主義,充分貫徹民主集中制,因為我們還軟弱無力;誰能夠在這方面幫助我們,那就應當吸收他,然而,誰要在幫助的幌子下拿出這種小冊子來,那就要揭露他,揚棄他!”[9]32列寧提出批評要有內容的思想并經過他的闡發(fā)以及他對黨內派別活動的批評之后,這些派別活動逐漸瓦解了。這說明,列寧關于批評要有內容的思想對統(tǒng)一思想認識和維護黨內團結是有作用的。
3.有利于俄共(布)在重大歷史轉折關口推行正確的路線方針政策
俄共(布)黨內各種反對派紛紛涌現(xiàn)之時,也正是蘇維埃政權結束內戰(zhàn)、打退國外武裝干涉之際。而此時,黨內矛盾的加劇非常不利于黨的團結統(tǒng)一和集中精力解決國內經濟政治危機。在這種情況下,蘇維埃俄國特別需要執(zhí)政黨的團結統(tǒng)一,而不需要沒有原則的批評。列寧在《黨內危機》中談及黨內產生分歧和分裂的原因時說:“代表大會前的辯論已經開展得夠廣泛的了。一些小的矛盾和分歧變成了大的矛盾和分歧”,“有時是由于堅持小的錯誤并且竭力不讓這個錯誤得到糾正,有時是由于犯了大錯誤的人緊緊抓住一個人或幾個人的小錯誤不放?!盵6]234在這里,列寧意在說明,黨內批評自由是充分的,但有的人濫用批評自由,致使黨內分歧和分裂越加嚴重。他說:“分歧和分裂,常常就是這樣發(fā)展起來的?!盵6]234在這里,列寧希望批評要講原則,特別是不要引起黨內分裂。這其實也是列寧批評要有內容的思想所主張的重要內容。顯然,列寧批評要有內容的思想有利于黨在重大歷史轉折關口推行正確的路線方針政策。事實也正是如此,俄共(布)黨內的反對派在列寧的批評和斗爭中敗落了,黨迎來了某種程度上的新的團結統(tǒng)一,使俄國新經濟政策在以后的幾年里得到了貫徹并取得了實績。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的成敗,關鍵在于中國共產黨是否領導得好,是否能起到堅強的領導核心作用,是否能把黨建設好。要把黨建設好,黨風建設就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抓手。而要抓黨風建設,就必須正確使用批評的武器。列寧關于批評要有內容的思想給我們當前加強黨風建設以深刻的啟示。
加強黨風建設是馬克思主義政黨保持自身活力的重要途徑。通過加強黨風建設,可以端正黨組織和黨員的思想作風、工作作風和生活作風,樹立起與黨的性質和宗旨相適應的良好風尚。一個政黨有沒有前途和強大的生命力,需要看它的性質是否先進,需要看它的宗旨是否具有人民性,需要看它的理論是否體現(xiàn)了最廣大人民的價值追求。當然,還需要看它的作風是否是好的。政黨的作風要好,絕對離不開黨風建設。而要加強黨風建設,就必須重視開展黨內批評。列寧之所以能夠建設一個偉大的黨并帶領俄國人民取得革命的勝利,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非常重視開展黨內批評。列寧說:“自我批評對于任何一個富有活力、朝氣蓬勃的政黨來說都是絕對必要的?!盵10]334列寧關于批評要有內容的思想,其實暗含著一個前提,即要重視開展黨內批評。唯有重視開展黨內批評這個前提實現(xiàn)了之后,才談得上批評要有內容、批評要講內容等問題。從較為寬泛的意義上說,列寧關于批評要有內容的思想也向我們揭示了加強黨風建設必須重視開展黨內批評的道理。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把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作為全面從嚴治黨的主要內容,堅持以建設廉潔政治為目標,以標本兼治、綜合治理、懲防并舉、注重預防為方針,以形成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體制機制為著力點,弘揚正氣,正風肅紀,反腐懲惡,取得了顯著成績。但是我們要清醒地認識到,這只不過是萬里長征邁開的一小步。作風建設永遠在路上,這就告訴我們黨風建設只有起點,沒有終點;我們不能滿足于眼前所取得的黨風廉政建設的成績,更不能因此而有所懈?。灰俳釉賲?,乘勝前進。在黨風廉政建設過程中,在反腐懲惡的高壓態(tài)勢中,還要始終重視開展黨內批評,不斷將我國的黨風廉政建設推向深入。
黨內批評是一種以促使黨員和黨組織改正錯誤、成長進步為重要目的的黨內斗爭方式,是黨保持自身肌體健康和自我凈化、自我革新、自我完善、自我提高的銳利武器。不論是在革命戰(zhàn)爭年代還是在和平建設時期,黨內批評對于黨的健康發(fā)展和成長壯大都是不可或缺的。嚴肅認真的黨內批評,客觀上要求批評者本著“懲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方針,對黨員、黨組織犯錯誤的時代背景、客觀環(huán)境、思想根源等方面進行科學分析,幫助犯錯誤的黨員或黨組織認清錯誤,汲取經驗教訓,最終形成黨內“又有集中又有民主,又有紀律又有自由,又有統(tǒng)一意志、又有個人心情舒暢、生動活潑”[11]的政治局面。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持黨要管黨、從嚴治黨,全面推進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建設,著力嚴明黨的紀律特別是黨的政治紀律,切實轉變領導機關和領導干部工作作風,認真解決反腐倡廉中的突出問題,明確重點、狠抓落實,扎扎實實地推動著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向縱深發(fā)展。但不管怎樣,黨內批評這一黨風廉政建設的銳利武器不能丟。不僅不能丟,還應在新時代黨風建設和反腐倡廉斗爭中進一步加強,充分發(fā)揮它在黨風廉政建設中的積極作用。黨內批評在黨風廉政建設中的積極作用是多方面的。如果利用得好,黨內批評不僅可以起到端正黨風的作用,還可以在抑制腐敗、發(fā)現(xiàn)腐敗以及懲治腐敗等方面起到積極作用。充分發(fā)揮黨內批評在黨風廉政建設中的積極作用,既需要黨組織不斷加強對黨員干部的教育工作,也需要黨員干部自身不斷地自覺提高黨性修養(yǎng),不斷增強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意識。
長期以來,我們在黨的建設領域確實存在著種種不正確的黨內批評現(xiàn)象。如批評中的過火主義,表現(xiàn)為少數黨員干部將黨內同志看成自己升遷的政治對手,喪失黨性原則和人民立場,大搞“殘酷斗爭、無情打擊”,將嚴肅的黨內斗爭變成你死我活的生死大搏斗;又如批評中的好人主義,表現(xiàn)為部分黨員干部明哲保身,毫無原則地充當好好先生、和事佬,忽視黨的政治紀律,在批評上閃爍其詞,隔靴搔癢,以批評之名,行表揚之實;再如對領導干部不敢批評的現(xiàn)象,表現(xiàn)為一些黨員干部面對領導的錯誤,要么沉默不語,用沉默表示對領導的忠心,要么批評毫無實質性內容,無關痛癢,如蜻蜓點水,要么看似嚴厲批評,實質上歌功頌德,甘當領導家奴,嚴重踐踏人民公仆的形象,等等。黨內批評作為加強黨風建設的銳利武器,需要正確使用,否則就會適得其反,得不償失。列寧關于批評要有內容的思想向我們昭示:加強黨風建設必須強調正確地開展黨內批評。列寧關于批評要有內容的思想其實暗含著這樣的邏輯:所謂批評要有內容,也就意味著如果批評沒有內容,那就是有問題的批評,就是不正確的批評。因此,在列寧那里,批評要有內容其實就包含了必須正確地開展黨內批評的意思。那么,如何正確開展黨內批評呢?列寧給我們的啟示最根本的是兩條。
一是開展黨內批評必須堅守人民立場。無產階級政黨是最徹底的為最廣大人民謀幸福的政黨,它把人民的利益看得高于一切。無產階級政黨之所以能夠具有任何資產階級政黨所不具備的先進性,最主要的和最根本的原因也就體現(xiàn)在這里。無產階級政黨的任何活動,始終圍繞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展開。這就是人民立場。列寧關于批評要有內容的思想充分體現(xiàn)了人民立場。凡是不利于人民革命事業(yè)的任何黨內批評,列寧都是反對的。列寧強調批評要有內容,就是強調批評要有利于人民革命事業(yè),要有利于增進人民的福祉。二是開展黨內批評必須堅持黨性原則。不同政黨代表著不同階級的利益、意志和要求,因而有著不同的黨性。中國共產黨的任何行動都必須堅持黨性原則、體現(xiàn)黨性原則。在開展黨內批評時,我們尤其應該記取列寧的關于批評要有內容的思想,做到批評注意內容、批評要有內容。無數事實也充分證明,在開展黨內批評時,我們唯有堅持了黨性原則,才會注意批評時講內容,才能做到批評有內容,才會做到對黨和人民的事業(yè)有益。
在90多年的光輝歷程中,中國共產黨在黨風建設方面積累了豐富的經驗。改革開放以來,隨著改革開放事業(yè)的深入發(fā)展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中國共產黨雖然在黨風建設方面取得了很大成績,但是,在某些領域、某些地區(qū),黨風建設還存在一些問題。比如,在某些領域、某些地區(qū),社會風氣反而不如以前了,黨員干部隊伍作風問題顯得比過去更為嚴重了,黨員組織生活松松垮垮甚至變得不夠嚴肅了,批評和自我批評之風已經淡薄了,等等。列寧關于批評要有內容的思想向我們昭示:加強黨風建設需要拿起批評的武器。這就要求我們首先要敢于拿起并利用好批評這個武器。實事求是地說,要敢于拿起并利用好批評這個武器,這決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對于任何一位黨員干部來說,要敢于拿起并利用好批評這個武器,既需要有豐厚的馬克思主義理論素養(yǎng),又需要有堅定的無產階級革命立場;既需要有對黨的事業(yè)矢志不渝的忠誠,又需要有堅定維護黨和人民利益決心和勇氣,還需要有敢于為黨和人民事業(yè)高度負責的態(tài)度和獻身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