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子瑜
摘 要:大正作家芥川龍之介的歷史小說中約有九篇取材于中國的古代故事。其中取材于《莊子·盜拓篇》《史記·蘇秦列傳》等的《尾生的信》精深洗練,充滿哲思,耐人尋味。該篇文末最后兩段的超現(xiàn)實夢幻描寫更是奇崛驚人,充滿神秘色彩。在這兩段中芥川龍之介就像“日本的尾生”,充滿焦躁與彷徨地等待著。那么他等待著的是什么呢?本文通過具體的文本分析與考察該篇的寫作背景,來探討文中等待的深層含義,以期對芥川龍之介的歷史小說研究有所貢獻。
關(guān)鍵詞:芥川 《尾生的信》 歷史小說 中國題材
素有日本近代文壇“鬼才”之稱的大正作家芥川龍之介(以下簡寫為“芥川”)在短暫的12年創(chuàng)作生涯中留給世人大量的文學(xué)作品。其中的短篇小說字字珠璣,篇篇堪稱珠玉之作,在日本近代文壇甚是璀璨奪目。其中以古典題材創(chuàng)作出的歷史小說文學(xué)價值最高。對于芥川的中國題材歷史小說大部分的研究焦點都集中在《杜子春》《仙人》《酒蟲》《黃粱夢》上,刊登于日本大正九年(1920年)1月號《中央文學(xué)》上的《尾生的信》并未引起足夠的重視,相關(guān)的研究還有待進一步展開。這篇作品短小精悍,卻構(gòu)思奇特,條清縷析,語言優(yōu)美抒情,其中文末最后兩段的超現(xiàn)實夢幻描寫更是奇崛驚人,充滿神秘色彩。在這兩段中作者芥川流露出了在等待中的焦躁與彷徨。為了表現(xiàn)他的這種焦躁與彷徨,芥川便將這種等待的過程通過“尾生抱柱”的中國題材來重新書寫。他充分運用自身豐富的想象力和高超的文藝技巧填充了這一中國古代傳說故事,重新賦予其肉體與靈魂。那么,他緣何焦躁和彷徨呢?他所等待之物究竟是什么呢?想要弄清這些問題,我們有必要回到文本本身和該篇的寫作背景來一探究竟。
一、日本的“尾生”——芥川的藝術(shù)再創(chuàng)造
短篇小說《尾生的信》故事情節(jié)并不復(fù)雜,描寫的是青年尾生與一名女子約定在橋下相會,可是女子久未赴約,河水隨時間流逝迅猛上漲,尾生為等女子的前來堅決不肯離去,最終溺死于河中。而后他的靈魂脫離尸體,升入明月朗照的夜空中,星移斗轉(zhuǎn)數(shù)千年之后寄托在身處現(xiàn)代的“我”身上。這樣一個故事,與流傳在中國古代的故事“尾生抱柱”情節(jié)大抵相當。查閱中國古代典籍,《莊子·盜拓篇》《戰(zhàn)國策·燕策一》《史記·蘇秦列傳》等中多有記載。但這些古代典籍對尾生之事的描述不過寥寥數(shù)筆,最多二十來字,而且主要是突出其“守信”,將尾生塑造成一個“誠信”的化身來褒獎傳世。但到了《尾生的信》中,芥川卻賦予“尾生抱柱”這一故事豐富的內(nèi)涵,且想象奇崛地在最后兩段描寫了尾生靈魂托身于現(xiàn)代的事。小說中不僅有細致入微的景物描寫,還有生動的人物心理和動作描寫,這有賴于作者深厚的漢學(xué)修養(yǎng)和高超的文藝技巧。小說共一千五百余字,分為15個段落,以尾生溺死之前與溺死之后可將小說分為兩個部分。前一部分的13個段落中,在尾生等待女子到來時有7個重復(fù)的單句“但是,女子卻仍未到來”,于是可將前一部分劃分為7個小部分。在這7個部分中芥川分別用了不同的景物、動作和心情描寫以及色彩效果詞來進行描述與刻畫,漸次將故事情節(jié)推向高潮。
從第一部分到第七部分的代表景物依次是:
石橋欄,蔓草,鮮紅的落日→蘆葦叢生的水邊,螃蟹的棲身之所→寧靜河面,青蔥的蘆葦,河柳,云影,樹冠→暮色漸漸,洗刷黃泥的河水→石欄的黝黑剪影,淡青色的蒼穹→河水→蒼茫的暮色,暗淡的暮靄,鱸魚,星光依稀。
而(尾生的)動作依次是:
佇立,等待,抬眼看→輕吹口哨,展望河灘沙洲→挪步到水邊,環(huán)視→從水邊走開,沙洲上徘徊,側(cè)耳傾聽→猙獰地倒豎雙眉,走得愈加急促→呆立不動→站在水邊,張望。
對于心情描寫的詞語依次有:
悠然自得→似乎等煩了→擔憂,冷冰冰→驚呆,冷峻,無情→悵然若失。
最后色彩效果詞依次有:
素色,鮮紅→郁郁蔥蔥,清澈,金邊→波光粼粼,黃泥→黝黑,淡青色→蒼茫,暗淡,模糊。
從這7個部分中的景物、動作、心情描寫,色彩效果詞中我們會發(fā)現(xiàn):景物是由遠及近,又由近及遠,表現(xiàn)出了一種視覺交替;動作是由舒緩、悠閑逐漸緊湊、繃直再到靜止、凝固;心情描寫是由輕松、愉悅到焦急、擔憂,再到害怕、恐懼;色彩也從明亮、清晰,走向暗淡、蒼茫、朦朧??梢哉f這四者共同作用,為我們營造出了一種寫實與抒情并存,動作描寫與心理描寫同在,漸變推進,一點一點攀至高潮的動態(tài)影像式情景。它緊緊地抓住了人們的心理,鋪設(shè)了一層層懸念,一點一點將情節(jié)推向高潮。
同時作者在氣氛的渲染和烘托上也是做足了功夫。他分別從視覺、聽覺、觸覺、嗅覺各個方面來突出效果。如“星光依稀”等光亮,“腳步雜沓、馬蹄聲、晚風呼嘯,葦叢喧囂,潮水滔滔”等聲響,“水草腥氣,水氣”等氣味處的細微描寫生動傳神,令人身臨其境。氣氛、環(huán)境、情節(jié)、人物心理交相輝映的同時層次分明,漸次遞進,使小說十分具有感染力。
小說發(fā)展到第七段尾生被漲起的河水淹沒后溺死時,故事情節(jié)本該告一段落,但芥川并未如此,而是用了一種聊齋式的奇妙手法,借“身”還“魂”。這樣也就巧妙地完成了從“尾生”到“芥川”的轉(zhuǎn)換,同時也為作者想要表達的主題埋下了伏筆和鋪墊。
可以說這部分的景物描寫回歸到了尾生溺死之前的狀態(tài),變得輕松、靜謐,某種程度上喻示著尾生的溺死有一種解脫、釋放的意味。聯(lián)系到此篇作品完成后八年的昭和二年(1927),芥川以自殺的方式結(jié)束了自己的生命,這兩者之間似乎有著某種不同尋常的聯(lián)系。因為在作者的這篇作品中,其后尾生的“靈魂”輪回到了作者身上,作者的狀態(tài)變得與之前的尾生有些類似,在循環(huán)往復(fù)的等待中焦躁與彷徨,其中最與尾生相像的便是“癡情苦等似將到來的神妙尤物”。在這一宿命式的輪回中,兩人以同樣的方式——憑借自己的意志(芥川自殺,尾生不肯離去等同于自殺)結(jié)束了自己的生命。果真存在宿命輪回的話,那么芥川所等之物與尾生一樣嗎?
二、愛情的等待——中日“尾生”的差異
要考察芥川的“所等之物”,讓我們先來看看尾生抱柱的故事在中國的文學(xué)語境下傳達給我們的“所等之物”。查閱《大辭?!分形采@一詞條,其釋義為:“古代傳說中堅守信約的人?!薄肚f子·盜拓》:“尾生與女子期于梁下,女子不來,水至不去,抱梁柱而死?!薄秶摺ぱ嗖咭弧罚骸靶湃缥采绮?,孝如曾參,三者天下之高行也?!痹谥袊奈膶W(xué)語境下,尾生作為一種文學(xué)意象,承載著傳統(tǒng)道德觀念中的“信”,且多與男女之間的誓約相連,歷來備受中國文人推崇。那么芥川的《尾生的信》是否也是表達了此類忠貞不渝的愛情和恪守信約的誠信呢?
我們先來看看芥川的愛情與婚姻經(jīng)歷。芥川出生不到一年,其生母精神失常,他被舅舅收為養(yǎng)子;進入東京帝國大學(xué)后,他愛上了生父家的保姆吉村千代,但受到來自家長的阻撓,初戀以失敗告終;大正五年(1916)大學(xué)畢業(yè)后,他入職當海軍教員,不久與他后來的妻子本文子相識,于大正七年(1918)2月2日成婚。《尾生的信》便是寫于婚后第二年的大正八年(1919)。他是否是因為家長的阻撓和初戀的失敗使他內(nèi)心落下了陰影,雖新婚宴爾,依然懷念著過去初戀的美好,所以寫下這篇《尾生的信》來悼念逝去的苦戀和憧憬那份理想中的愛情呢?
芥川在自殺前寫下自傳性文章《某傻瓜的一生》,其中第十四條條目《結(jié)婚》寫下這樣一個故事:“他在婚后的第二天,就抱怨妻子:‘你一來就這樣大手大腳地花錢,這怎么行?……于是,他的妻子不僅對他,也對他的伯母道歉?!倍诘诙龡l條目《她》中寫道:“那是他們的第一次。為了能和她在一起,他覺得似乎什么都可以拋棄。……她凝視他的臉,問道:‘你不后悔嗎?他斬釘截鐵地回答:‘不后悔,我不后悔。”作為自殺前寫下的人生回顧式自傳,從芥川這特地列出的兩個條目中所描述的內(nèi)容來看,我們有理由相信芥川與他的妻子文子之間是存在著愛情的。在這樣一片你儂我儂的情形之下,芥川還會有工夫來遙思那“求之而不得的愛情”嗎?
即便如此,小說于13段即尾生溺死之時便可收尾,因為至此尾生的癡情,為心上人恪守信約的忠誠形象已經(jīng)通過芥川的筆高超而靈動地躍然于紙上。而后文的借“身”還“魂”,以及“干不出有意義的事”“過著渾渾噩噩的生活”這樣的表達,很顯然另有深意。
三、芥川的焦躁和彷徨
我們有必要回溯到該短篇小說的寫作背景上來。這部短篇小說創(chuàng)作于大正八年(1919),屬于芥川的中期作品,收錄在芥川的第四短篇集《影燈籠》(1920,春陽堂)中。關(guān)于這部作品集,日本學(xué)界對它的評價并不高。例如芥川文學(xué)研究大家吉田精一在被稱作芥川文學(xué)研究基礎(chǔ)性著作的《芥川》(三省堂,1942年12月)中對于《影燈籠》這樣評價道:“《影燈籠》出版于大正九年1月……從《傀儡師》暫且完成的藝術(shù)情境下想要邁出一步,但又邁不出,于是便在同一個地方打轉(zhuǎn),便是這部作品中收錄的短篇。在他的藝術(shù)活動中松弛的狀態(tài)下,大正八年九年可以說是最缺乏精彩的幾年?!?/p>
回顧大正八年九年,這段時期正是芥川人生的轉(zhuǎn)折期。這一年,芥川同文子結(jié)婚,同年3月成為大阪每日新聞的社員,從此走上了職業(yè)作家的道路。這段時期可以說正是芥川準備大干一番,為自己的藝術(shù)世界增彩的大好時機。他在大正七年(1918)至大正十三年(1924)寫下的隨筆《澄江堂雜記》中第三十條條目《后世》中寫道:“然而,我仍要想象。我想象著落寞的百代之后,有位讀者手捧著我的作品集,想象著那位讀者心中朦朧地浮現(xiàn)出我的《海市蜃樓》?!笨梢钥闯鏊麑ψ约旱膭?chuàng)作寄予厚望,想象著自己的文學(xué)能與后世的讀者產(chǎn)生共鳴。然而,當我們翻看這段時期他寫給友人的信件,我們會發(fā)現(xiàn)他文債甚多,經(jīng)常為所供報社的催稿信函忙得不可開交,且有時創(chuàng)作進展不大,因而大傷腦筋。再加上體弱多病,他終日抑郁,做任何事情均打不起精神來。如大正八年(1919)7月4日他在寫給小島政二郎的書信中說道:“報紙連載小說寫得沒一點趣味,終日郁郁,連作俳句的心思也沒有,胸中恰似這黃梅天一般。”張龍妹在其編寫的《日本文學(xué)》中對于芥川的這段時期總結(jié)道:“其創(chuàng)作大多以失敗告終,因而一度陷入低迷期?!?/p>
同時在與《尾生的信》寫于同一時期的《東洋之秋》(1920)中他也同樣流露出了對自己創(chuàng)作與人生的焦躁和彷徨。他說道:“我一面信步閑走,一面感到莫名的疲勞和倦怠……我這沒有一刻休止的賣文生涯!難道我竟須這樣孤身只影,在惱人的創(chuàng)作生活中,徒然等待黃昏的來臨?”這里的黃昏很容易就使我們聯(lián)想到尾生在橋下久等女子不來的那個黃昏,這已經(jīng)像是某種暗示了。
由此結(jié)合之前學(xué)界對這部短篇集的評價,可以推斷出芥川在《尾生的信》中焦急不安、盼望出現(xiàn)的很可能是“才思的涌現(xiàn)”。而他苦苦等待的,即他追求的理想是包含了他對自己藝術(shù)上的期待和對未來藍圖的勾畫,以及對成為職業(yè)作家后創(chuàng)作人生的憧憬。
對比芥川創(chuàng)作的前后歷程,早期的短篇小說題材廣泛,奇崛幽美,充滿才思與異秉;而在中后期的作品也就是1920年4月發(fā)表完《秋》之后,芥川的文學(xué)觀和創(chuàng)作風格發(fā)生改變,開始走向私小說,走向現(xiàn)代小說。這是芥川在轉(zhuǎn)折期的新嘗試,這一嘗試也導(dǎo)致了他創(chuàng)作風格的轉(zhuǎn)變。王向遠在《中國題材日本文學(xué)史》中對芥川的中后期小說這樣評價道:“總體來說,那些以現(xiàn)代人及現(xiàn)代社會為題材的絕大多數(shù)作品思想,藝術(shù)水平都不太高,有不少陷入日本‘私小說的流弊,軟綿,散漫,缺乏精氣神?!庇纱宋覀兛梢钥吹竭@一時期芥川的文學(xué)創(chuàng)作已從初期的“奇鬼之才”開始走向下坡路。而這一跡象從《尾生的信》中流露出的焦躁和彷徨我們就可以窺見一二。
芥川便將這種焦躁和彷徨的等待過程通過“尾生抱柱”的中國題材來重新書寫。他充分運用自身豐富的想象力和高超的文藝技巧填充了這一中國古代傳說故事,重新賦予其肉體與靈魂,同時也使中國故事“尾生抱柱”在異國日本生根發(fā)芽,結(jié)出燦爛的文學(xué)之花。
參考文獻:
[1] 高慧勤,魏大海主編.芥川龍之介全集(第一卷)[M].濟南:山東文藝出版社,2005.
[2] 高慧勤,魏大海主編.芥川龍之介全集(第二卷)[M].濟南:山東文藝出版社,2005.
[3] 吉田精一.芥川[M].日本:三省堂,1942.
[4] 高慧勤,魏大海主編.芥川龍之介全集(第三卷)[M].濟南:山東文藝出版社,2005.
[5] 高慧勤,魏大海主編.芥川龍之介全集(第五卷)[M].濟南:山東文藝出版社,2005.
[6] 張龍妹,曲莉.日本文學(xué)(下編)[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7] 王向遠.中國題材日本文學(xué)史[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