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春霞
[摘 要]神話類文本既具有神話的超驗性、形象性以及崇高性等特質(zhì),又具有文學所特有的召喚性結(jié)構等。在語文教學中,教師要根據(jù)神話類文本的特質(zhì)展開教學,讓學生復述、想象、思辨等。通過對神話類文本的教學,學生能領略到遠古時代神話文本所獨有的浪漫情懷和詩性氣質(zhì),感悟遠古文明的博大精深。
[關鍵詞]神話類文本;文本特質(zhì);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 G623.2 [文獻標識碼]
神話類文本是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獨特的教學價值。在神話類文本的學習過程中,學生能夠感受到遠古時代先民們的原始智慧、素樸情感和瑰麗想象。由于神話類文本所獨有的浪漫情懷和詩性氣質(zhì),所以非常貼合兒童的審美情趣,為兒童所喜愛。
一、神話類文本的基本特質(zhì)
神話故事是遠古時代勞動人民的智慧,是民族文化的源頭,具有離奇的故事情節(jié)、生動的人物形象、天馬行空的想象以及夸張的表達方式,因此是提高學生學習思維力、想象力的重要資源。作為一種文學體裁,神話故事文本既具有神話的特質(zhì),即原始性、集體性、超驗性、幻想性,同時又具有文學的召喚性結(jié)構。
(一)超驗性
神話故事文本是超越我們經(jīng)驗、生活常識的文本。這具體表現(xiàn)為以下兩點。一是時間的跨度大、速度快。神話在敘述上表現(xiàn)為模糊而悠遠,常用表示跨度非常大的時間的詞,如“很久很久以前”“一萬八千年”等。二是內(nèi)容的幻化性。如,《開天辟地》中盤古的身軀化身為天地萬物,《夸父逐日》中夸父的手杖變成枝葉繁茂、果實累累的桃林等。從內(nèi)容意義上說,學生學習神話文本的過程就是一個入幻、悟幻、補幻的過程。
(二)形象性
通觀神話類文本,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神話文本中的主人翁都是頂天立地的大英雄。例如,《后羿射日》一文,后羿用非凡的神力拯救百姓,迸發(fā)出一種壓倒一切邪惡的力量和氣勢;《沉香救母》中的沉香,經(jīng)歷了骨肉分離的痛苦,但沉香不畏困難,敢與邪惡做斗爭。在神話文本的閱讀中,學生可以感知、領悟到英雄們敢于抗爭、勇于擔當?shù)拿赖?。這些形象成為圣潔道德和勇敢正義的化身,契合兒童的審美情趣。
(三)崇高性
從神話所表現(xiàn)的主題看,神話故事都是大舞臺、大背景,處處閃現(xiàn)著德國哲學家、美學家康德所認為的“崇高之美”。英雄們在這個宏大的舞臺上開天辟地、修復天地、創(chuàng)生萬物、拯救人類等。這些主題都是正義的,體現(xiàn)一種崇高之美。在這樣的主題背景中,學生能夠體悟到一種內(nèi)蘊的崇高精神,感受到一種正向的精神能量、精神力量,而且潛移默化地受到內(nèi)隱文化意識、價值觀的濡染。
作為一種課程文本,神話故事所表現(xiàn)出來的通俗、形象等特質(zhì)具有豐贍的意義。學生在閱讀學習神話文本故事的過程中,能夠經(jīng)受靈魂的洗禮,感受到偉大、博愛的關懷之心。
二、神話類文本的教學策略
對神話類文本的教學,教師要從兒童立場出發(fā),用跌宕起伏、扣人心弦的情節(jié),用形象鮮明、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給學生提供“虛構的世界”,讓學生“感知由文字、聲音喚起的形象和情感” (王榮生語)。
(一)復述
神話是以故事打動人的心靈的,它的情節(jié)常常具有戲劇性。在教學中,我們可以運用復述的方式讓學生把握神話的敘事結(jié)構。首先,要引領學生梳理故事情節(jié),把握故事的整體順序,建構故事結(jié)構的基本模式。例如,教學蘇教版四年級上冊的《九色鹿》,筆者給學生提供了復述的腳手架,列出復述的關鍵詞句:“耳邊傳來……九色鹿立即……調(diào)達得救后……九色鹿打斷調(diào)達的話……調(diào)達鄭重起誓……”學生依據(jù)教師提供的復述思維導圖,展開生動的復述,將故事的情節(jié)串聯(lián)起來。通過復述,學生感受到故事的內(nèi)在結(jié)構和規(guī)律。著名特級教師薛法根老師在教學《九色鹿》時,引導學生抓住人物最多、情節(jié)最曲折的第八自然段進行復述。再如,教學《開天辟地》一文,有位教師提煉出“昏天黑地→開天辟地→頂天立地→改天換地”的行文脈絡,讓學生復述。教學《普羅米修斯盜火》,有位教師設置這樣的問題串,讓學生思考、質(zhì)疑:“普羅米修斯為什么要盜火?他是怎樣盜火的?盜火成功之后,他和人類的生活有著怎樣的變化?”這樣,學生從核心問題出發(fā),將認知擴充到整個文本,對故事的來龍去脈有了清晰的感知、把握。神話故事中神奇的想象和美好的情感吸引著學生,使他們帶著角色體驗,模仿著各種角色語氣,將情節(jié)背后的人物形象、主題思想、語言特色等內(nèi)化為自己的素養(yǎng)。
(二)想象
在神話文本的學習中,學生可以展開天馬行空的想象,舒展自己的心靈。在想象中,兒童生活在一個比現(xiàn)實世界更寬廣、更宏大的世界內(nèi)。想象給了兒童自由,給了兒童詩意。為此,教師要引領學生細讀文本,從文本的情節(jié)、語言和人物中感受神話的想象手法,激活學生的想象。例如,教學《沉香救母》,可以引導學生想象沉香一頭撲進媽媽的懷抱,母子倆會說些什么;教學《普羅米修斯盜火》一文,可以引導學生想象普羅米修斯受苦受難的畫面;教學《盤古開天辟地》一文,可以引導學生根據(jù)這樣的詞語——“混沌、猛劈、緩緩上升”想象天地合一、盤古開天辟地、天地分開等畫面,想象盤古化生萬物的情形;教學《哪吒鬧?!?,可以引導學生想象哪吒鬧海的具體細節(jié)等。在想象中,學生對文本進行補白、創(chuàng)造,對故事情節(jié)進行“嫁接”,對細節(jié)進行改動,進而感受到神話所獨有的審美情趣和文學魅力。
(三)思辨
教學神話故事類文本,教師要激發(fā)學生的認知沖突,引領學生磨礪思維,發(fā)展他們的思辨能力。要通過設置問題,組織學生合作探究、討論思辨,深化學生對作品的認知,讓學生的思維走向深刻。神話之“神”主要意味著神圣、神奇。教學中,教師要引領學生正確地區(qū)分原始思維的“真”與邏輯思維的“真”,讓學生對神話語言進行品析、思辨,進而認識到神話人物言行的神奇,并深層次地把握神話故事的文化意蘊。
例如,教學《盤古開天辟地》,筆者引導學生揣摩、品味先民們對“世界從哪里來”的素樸追問和思考,并且讓學生展開比較閱讀,引導他們感悟不同民族對世界起源、人類誕生等問題的不同思考。教學《哪吒鬧海》,筆者將哪吒形象與《普羅米修斯盜火》中的普羅米修斯形象進行對比,引導學生從兩位英雄的形貌、性格和具體的行為等方面進行探討,讓他們思考、了解東西方文明的不同特質(zhì)。教學《女媧補天》《后羿射日》《嫦娥奔月》,讓學生從這些神話人物身上,體會中華民族的偉大精神——勤勞、勇敢、善良等。在課堂上,鼓勵學生質(zhì)疑、思辨,將不同體裁的文本放在一起,讓學生比較。如,一位教師執(zhí)教《牛郎織女》一文,將曹丕的《迢迢織女星》、郭沫若的《天上的街市》等文本引入課堂,讓學生體會到不同版本中牛郎織女的不同結(jié)局,進而體會不同作者所表達的不同思想。這樣,以教材為引子,將教學延伸至課外,更加豐富了神話的內(nèi)涵和韻味。
神話是祖先留給我們寶貴的精神財富,每一篇神話都是先民一次神奇的創(chuàng)造。神話又是一個神奇的世界,是一扇通往古代文明的窗口。一篇引人入勝的神話故事就是一葉乘風破浪的小舟。借此小舟,學生劃楫撐篙,就可以駛向遠古神話的河流,去追溯遠古文明的源頭,感悟遠古文明的博大精深。
(責編 韋 雄)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