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可愛
【摘 要】在教學中巧用“任務單”能幫助教師告別課堂上的“假學習”,讓學生真讀、真思、真議、真練,親歷真實的學習過程。實踐中,教師可利用“任務單”,先確定學的基點,再充分展開學的過程,最后實現(xiàn)學的遷移,這樣才能使課堂成為真正的學習場。
【關(guān)鍵詞】任務單;閱讀教學;自主學習
我們在課堂上常見學生忙忙碌碌,高舉小手表示“我知道了”“我懂得了”……那么,這些現(xiàn)象能成為證明“學習真正發(fā)生了”的依據(jù)嗎?其實,學生很可能為了迎合教師而假裝學習。如何讓學生在課堂上真讀、真思、真議、真練,親歷真實的學習過程呢?在教學中巧用“任務單”,能化教為學,使課堂成為真正的學習場。
“任務單”也可稱作“學習單”或者“學習任務單”。從教師的角度看,“任務單”是教師引導學生自主學習的導學材料。它不同于一般的練習,起著引導、點撥和啟發(fā)的作用。從學生的角度看,“任務單”是一種學習工具。以學習任務為驅(qū)動,可以改變學習方式,從“教過”走向“學會”。
在教學中,我們應該立足于怎樣的視角來設計“任務單”呢?筆者認為,“任務單”應該在學本理念的觀照下,充分考慮學生的需求,成為組織教學的“腳手架”。
一、課前“任務單”,確定學的基點
《有趣的動物共棲現(xiàn)象》是人教版四年級下冊的一篇選學課文,文體為說明文,以不同動物的共棲現(xiàn)象為主要內(nèi)容,介紹了犀牛和犀牛鳥、鱷魚和燕千鳥、金黃鼠和百舌鳥這三對動物的共棲,通過對共棲原因和共棲現(xiàn)象的描述,展現(xiàn)了動物共棲的有趣之處。
基于年段特點和文體意識,筆者設計的第一板塊的任務包括質(zhì)疑問難和生字新詞兩個部分。
第一部分:質(zhì)疑課題,梳理歸納。首先,利用課前預習任務,教師先引導學生讀課題,請學生提出自己最想了解的問題,既可以說一說,也可以寫一寫。然后對學生最想了解的幾個問題進行梳理歸納,做好統(tǒng)計。最后基于學情,提煉出三個最有價值的問題,分別是:課文中,有哪些動物共棲?這些動物是怎樣共棲的?它們?yōu)槭裁匆矖咳蝿涨爸米寣W生對所學內(nèi)容有了初步的了解,可以更有目的、更自主地進行課堂學習。同時也能幫助教師確定學生學習的起點,直擊學生學習的興趣點和疑惑點展開教學。
第二部分:生字新詞,同伴互學。本課難讀的詞語較多,如“虻、皺褶、剔牙、產(chǎn)卵生蛆、孵卵育雛”等,因為是略讀課文,文本中沒有注音。于是,教師要求學生預習時,將自己認為難讀的字詞抄寫在“任務單”中,并利用“查字典”“請教同伴”等方式,解決這些“攔路虎”。課始,采用同伴互學的形式,學生在小組內(nèi)輪流朗讀字詞。讀對了,夸一夸;讀錯了,幫一幫。
“任務單”將“老師認為難讀的詞”轉(zhuǎn)化成“我認為難讀的詞”,將“老師教你學”轉(zhuǎn)化為“同伴互助互學”,將“面向一個”轉(zhuǎn)化為“面向一群”,使得教學更有針對性和實效性。
二、課中“任務單”,展開學的過程
“任務單”不僅可以用在課前,也可以用在課中,它是實現(xiàn)教學目標的載體,撐起整個學習的過程,并于無痕中滲透學習的方法。
(一)依據(jù)目標,設計“任務”
首先,通過研讀文本,筆者發(fā)現(xiàn)《有趣的動物共棲現(xiàn)象》中部分自然段的構(gòu)段形式極其相似,于是便把目光聚焦到段落教學上;其次,作比較、擬人和關(guān)聯(lián)詞的運用是本課的語言表達特色,引領(lǐng)學生關(guān)注說明方法,關(guān)注有條理的表達,也應是教學重點。基于以上兩點,筆者把教學目標定為:
1.運用表格,提取信息,梳理課文主要內(nèi)容。
2.通過比較自然段,讀懂段的內(nèi)容和段的表達順序,并能遷移運用。
3.關(guān)注比較、擬人等寫法,并體會這種寫法的好處。
根據(jù)這樣的教學目標,如何設計“任務”呢?筆者將教學目標細化為可以操作的小組活動,以兩個推進式的任務來促進目標的達成。第二板塊任務設計如下:
任務一:小組合作,想一想課文具體講了誰和誰共棲,它們?yōu)槭裁垂矖?。完成“表格一”?/p>
以上兩個核心任務從本課的主要教學目標出發(fā),改進教的“供給”策略,旨在使課堂從習得、記憶、分析的狀態(tài)轉(zhuǎn)向自主探究、合作互學和自由表達,為“真學習”創(chuàng)設條件。
(二)借助“任務”,展開過程
教學中,教師借助任務單“牽一發(fā)而動全身”,使得教學的內(nèi)容精簡、環(huán)節(jié)簡約、過程完整,保證學生閱讀、思考、交流、練習的時間和空間。具體分三步展開教學。
第一步:借“表”梳理內(nèi)容
[教學片段]
師:課文具體講了誰和誰共棲?為什么共棲呢?請大家自讀課文,完成“任務單”中的“表格一”。(學生自主學習,填寫表格)
師:誰來試著填寫表格中第一對動物的共棲情況?
生:我找到第2自然段,寫的是犀牛和犀牛鳥共棲,犀牛鳥啄食寄生在犀牛身上的昆蟲和蛆卵。
師:你找出了共棲的對象。關(guān)于它們共棲的原因,有沒有要補充的?
生:我覺得還有一個原因——犀牛鳥能為犀牛放哨。
師:這也是一個原因。課前我們知道了,共棲是指兩種生物生活在一起,對一方有利,對另一方也無害,或者對雙方都有利的現(xiàn)象。犀牛鳥可以為犀牛啄食寄生在身上的昆蟲和蛆卵,犀??梢詾橄xB做什么?
生:讓犀牛鳥吃飽。
師:是啊,民以食為天,犀牛鳥也可以在共棲中獲得食物?,F(xiàn)在,誰能用簡潔的語言說說它們共棲的原因?
生:我覺得可以歸納為:啄蟲、放哨、吃飽。
師:剛才,通過我們的互相合作,梳理出了第一對動物的共棲情況,接下去共棲的動物又是誰和誰?它們?yōu)槭裁垂矖??請你們在四人小組中進行交流,并修正表格。
第二步:借“表”明確寫法
[教學片段]
師:剛才,我們通過合作學習,發(fā)現(xiàn)了兩種完全不同的動物居然可以共棲,真有意思!下面請自主選擇一個描寫具體共棲情景的自然段,找找哪些語句讓你感覺很有趣,畫一畫。
生:我研讀的是第2自然段,我覺得犀牛“身長約5米,高2米,重1噸以上,巨大的頭上長著銳利無比的角。豹、獅和大象都不敢惹它,一種黑色的小鳥卻可以在它的身上蹦來跳去……”非常有意思。
師:哦?我很想知道為什么這一處文字讓你特別感興趣。
生:犀牛身長約5米,高2米,重1噸以上,多么兇猛龐大??!而弱小的鳥兒卻能在它身上蹦來跳去,很有意思。
師:作者為什么要一邊寫犀牛的兇猛和龐大,一邊又寫小鳥的弱小呢?
生:這是用了作比較的方法,寫出了兩種動物的共棲令人難以相信,所以才有趣??!
師:你很會讀書,有了自己的收獲。老師把你的發(fā)現(xiàn)填入“任務單”中的“表格二”中。
師:還有哪里有趣?作者又是怎么寫的呢?請你也試著填寫表格,填完以后,小組內(nèi)進行交流。
第三步:借“表”比較構(gòu)段
[教學片段]
師:老師選取了兩個同學填寫的表格,他們分別選擇了第2自然段和第3自然段。(投影出示兩張表格)仔細看看,這兩個段落在內(nèi)容和寫法上有什么特點?
生:兩段話開頭都用了作比較的方法,凸顯了兇猛的巨獸和弱小的小雀有趣的共棲。
生:我發(fā)現(xiàn)作者都用了擬人的手法,寫出兩種動物如何共棲。
生:這兩個段落都用上了關(guān)聯(lián)詞作銜接,讓文章更有條理了。
生:這兩段都是先寫誰與誰共棲,再寫共棲的原因。
師:真好,我們借助兩張表格,一下子就發(fā)現(xiàn)了2、3兩個自然段在內(nèi)容和寫法上的共同點。
以上教學片段中,教師將“任務單”融入課中,巧妙地為學生與文本對話搭建了一架梯子,“梳理內(nèi)容—明確寫法—比較構(gòu)段”一氣呵成,避免了教師煩瑣的提問、分析。每一步都呈現(xiàn)梯度,由扶到放,由教到學,從學生的內(nèi)在學習規(guī)律和愿望出發(fā),尊重他們的學習需求并將其引向更深層次的學習。
三、課后“任務單”,實現(xiàn)學的遷移
學生學習語言要經(jīng)歷從認知到實踐再到遷移的完整過程,教師可以通過遷移類的“任務單”,幫助學生實現(xiàn)語言的積累、理解和運用。
為此,第三板塊的任務單設計如下。
任務:小組合作,結(jié)合本課所學,請將閱讀材料《鯊魚與向?qū)~》用自己喜歡的方式改一改,并說說理由。(提示:可以給句子排序,也可以用修改符號改一改,可以制作表格整理合作成果,也可以用朗讀的形式匯報……)
()鯊魚視力不佳,向?qū)~能幫鯊魚尋找食物,也能幫鯊魚清理皮膚。
()鯊魚性情兇猛,它能吞下幾條小魚,咬死大魚。
()它卻從不吞食在它身邊的小小的向?qū)~。
()每當鯊魚外出捕食時,它們就緊隨其后,模仿鯊魚的一舉一動。
()而鯊魚則會把吃剩的食物留給它們。有危險時,還會讓它們躲到自己的嘴里。
()鯊魚和向?qū)~成了好朋友。
這個環(huán)節(jié),筆者把《鯊魚與向?qū)~》作為拓展閱讀材料,指導學生用小組合作的方式進行學習。這個板塊的設計有兩個“亮點”:首先,借助“任務單”進行多樣的學習展示。每個小組合作的方式不一樣,把不同的學習方式展現(xiàn)出來,學生互相借鑒,取長補短,能將學習成果最優(yōu)化。其次,從一篇課文中“突圍”出來,以教材為語例,開展語文實踐活動。學生在對拓展材料進行排序、修改、整理、朗讀的過程中,提高了對語言文字的敏感度和準確運用語言的能力。
在語文閱讀教學中,巧用“任務單”不僅能改變固有的“教我學”為“我來學”,亦能幫助學生親歷學習的過程,使其學得真實,學得有效!
(浙江省慈溪陽光實驗學校 315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