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 閻純德
2018年11月6日,我的北大學長、知名文學文化期刊《名作欣賞》的創(chuàng)意人、創(chuàng)始人、首任主編張仁健先生不幸病逝。這是次日該刊全體同仁發(fā)布的唁電告訴我的一個令人震驚的噩耗。
半個月前,我曾與該刊主編張勇耀通話,說到仁健學長,她說編完這期稿子,就去拜望他,“代您向他問候!”沒想到,這個問候,竟成了隔世的愿望。
文學界、文化界、教育界,大家都記得《名作欣賞》是“文革”后最早創(chuàng)刊的一家文學鑒賞雜志;它一橫空出世,便炮響全國,被人們稱為應歷史潮流而預示文學之春來臨的“早春二月”,是山西貢獻給全國的一份文學厚禮,仁健學長也因此在翌年就被評為“山西省勞動模范”。很快成為“核心期刊”的《名作欣賞》,被國家新聞出版署評為“百種全國重點期刊”,還榮獲了首屆“國家期刊獎”。這一切,都歸功于仁健學長。
20世紀70年代末,我正忙于主持編撰中國新文學史上第一部作家大辭典《中國文學家辭典》,1981年我編了《臺港及海外華文女作家作品選》(上下冊,福建人民出版社),翌年還在《新文學史料》上連續(xù)發(fā)表多篇關于女作家的長篇評傳式的文章。我想仁健學長大概就是因為這些信息,按圖索驥找上門來。那天,正是一個“早春二月”,窗外陽光和煦,地上的小草正想著掙脫嚴冬的枷鎖,正是這個時節(jié),仁健兄走進我家的大門,我家蝸居的空間便突然變矮了。我給他開玩笑說:“人家都說‘山東大漢’,沒聽人說過‘山西大漢’!現在,看來這個俗語得改一改了?!彼χf:“我們山西人不矮,都比你們河南人高大?!蔽艺f:“我們河南,夾在山東山西兩座大山之間,凈受氣,被擠得眼淚都變成了黃河之水!”他說:“純德老弟,此話差矣!河南山西是以太行相依的兄弟,情同手足,我們不會欺負你們的。”我說:“我們姓閻的,可能就是從你們山西大樹底下遷移過來的?!彼f話的山西味道較濃,我說咱們都說地方話吧,我講河南話,您說山西話……我們調侃了幾句,他從挎包里取出一本《名作欣賞》,我忙著給他沏茶,他說純德老弟,茶不喝了,我是來向你約稿的,完了我還得去北大找謝冕?!澳憧纯次覀冸s志的名字,就知道雜志的宗旨了。我說:“仁健學長,早就知道你們這家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的學術名刊了。我現在的同事、您的同班同學彭慶生和李延祜都對我說過您主編的這本雜志?!彼M夷軐χx冰瑩的《女兵日記》《女兵自傳》或是她的散文進行評論或解讀,數千字即可,長一些亦無妨。那時正是我教學、科研、出國極為繁忙的時期,我雖然當時滿口答應,但卻最終食言,沒有顧得上寫文章給他,辜負了仁健兄的一片真誠和善意。
1993年我創(chuàng)辦和主編《中國文化研究》,每期都在《光明日報》上刊發(fā)四分之一版的目錄廣告,幾乎期期都有像張岱年、任繼愈、季羨林、張守和、湯一介、傅璇琮、馮天瑜等這個級別的學者撰稿。有一天他到我們編輯部找我。這一次他說是找我聊天的,也算約稿。他還說他也是取經的,我說:“您是送經上門!你們的《名作欣賞》辦得那么早那么好,影響那么大,我們的刊物只是個小弟弟,得好好向你們學習……”就在那一次,我從仁健學長那里得到了一種辦刊的啟示:辦刊物,就得始終堅持精益求精,追求“高質量,高品位,高風貌” 的“三高”方針。他還說:“辦刊物不是為了賺錢,你就得認準正確方向,堅持潔身自好,牢記我行我素?!彼€說《名作欣賞》的生存之道可用三句話來概括:“以質量維持生存空間,以創(chuàng)新增強生命活力,以市場調節(jié)辦刊思路。” 這就是他辦刊的以質量求生存的根本。這一經驗的經典之談,對我還是很有影響的!雜志的命運不僅與潮流有關,也與編輯部的智慧與同仁能夠同心同德齊心協力有關?;诖朔N辦刊信念,20世紀90年代末,曾有一家挺有名的通俗刊物,它的主編通過國家教委(教育部)的一個司長與我聯系,想每年付我們100萬,而在南方另辦一個同名的《中國文化研究》,主編還是我。這一賺錢的提議被我拒絕了,我想是寧可賺“辛苦”,也要保持自己雜志的文化節(jié)操。
那一天,我與仁健學長聊了一個多小時。我說,叫上彭慶生、李延祜,咱們找個小館子搓一頓吧。他說這次來京開會,另外還得到中國社會科院文學所和北大約稿,時間緊,以后來北京再聚吧。我見他行色匆匆,不便強留,然后送他到331公交車站,他上了車,還回頭向我招招手。那一招手的身影,是他留給我的最后一個身影。此去之后,我們再也沒有緣分謀面,直到與張勇耀女士通話,才說到他。
進入新世紀,《名作欣賞》與時俱進,依然追隨“名作”的名刊的傳統(tǒng)精神,以新的思路不斷發(fā)揚光大,使這座文學江山變得更加廣闊深厚、壯麗神奇,從古至今,作家的創(chuàng)作,任其評論家和學者在這塊土地上盡情地愉快耕耘,使文學上的那些事兒,顯得更具審美與精神。
三十八歲的《名作欣賞》正值壯年,青春煥發(fā)。它譜寫和見證的是中國文學歷史的真實和復蘇,創(chuàng)作的繁榮,是對于中國優(yōu)秀文化的積累與傳播所做出貢獻。
山西是個人文薈萃的好地方。百年中國新文學史上出現過不少極具特色的名作家,他們之中有我不少有過聯系且很熟悉的作家,也有我的師弟詩人文武斌等人。張仁健學長的去世實在是山西文壇和出版界的一大損失。
山西有很多山,仁健學長就是我們心中的一座長青的山……
2018年11月11日 半畝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