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艷梅
摘 要:談到閱讀,人們總是認為這是語文學科和英語學科的事。其他學科,尤其是數學不需要閱讀。其實這是一種誤解,數學教學過程中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閱讀課本的習慣。要做到學“前”閱讀;學“中”閱讀;課后拓展閱讀。要重視培養(yǎng)學生的數學閱讀能力,要幫助學生播下數學閱讀的種子,使學生重視數學閱讀并愛上閱讀。
關鍵詞:小學數學;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有效閱讀;思考
我認為,數學課上需要閱讀。記得我有一位學生,在做這樣一道題時:10以內質數的乘積是( )。她第一次的答案是這樣的:2×3×5×7。我一看,覺得這是馬虎,所以直接批了個錯號,也沒多說什么。第二次她修改后的答案是這樣的2×3,5×7。這次我真是哭笑不得,原來她不是馬虎,是根本沒有理解題意,是閱讀能力不強造成的。所以我認為數學課上也應將閱讀納入到我們的課堂中來。如何在數學課堂上進行有效閱讀呢?
一、學“前”閱讀
1.閱讀是一個思考的過程,數學閱讀更是如此。因此,我根據不同的學習任務及年段特點,向學生提出閱讀要求,讓學生帶著閱讀問題去進行閱讀,在教學《位置與方向》一課時,由于三年級的孩子閱讀能力較弱,為此我設計了下面的導學方案:(1)說一說前、后、左、右各是哪一位同學;(2)面向黑板指一指前、后、左、右;(3)你認得東、南、西、北方向嗎?是怎樣認得的?(4)自學教材第3頁例1,說說你讀懂了什么?哪里沒讀懂?
2.數學的閱讀不像語文課堂上粗讀感知就可以了解故事梗概。
數學學科知識必須要準確理解,特別是概念、定義這樣的內容必須反復品味、咀嚼,理解要準確。例如,我在教學《三角形》一課時,我先讓學生自己認真仔細地閱讀教材,了解什么是三角形?三角形有什么特點。然后我又出示一些三角形,讓學生指著圖形再說一說三角形的特點。最后,我再出示一些生活中常見的圖形,讓學生判斷哪些是三角形哪些不是三角形,并說明理由,通過閱讀把數學知識與生活情境聯系起來,讓生活數學化,數學生活化。
3.重要句段的閱讀。在語文教學中,通常對于某些重點句、段,采用初讀、精讀兩個步驟,同樣在數學課堂上也需要對一段重點句、段采用這種方法。例如,在“長方體、正方體的認識”一節(jié)中,我先讓學生初步閱讀教材,了解長方體、正方體的概念,知道什么是長方體、正方體,然后讓學生畫出自己認為重要的句子。有的學生提出了對“相對的兩個面完全相同”,什么叫“完全相同”?這時我適時出示了一個長方體,讓學生結合實物討論理解什么是“完全相同”。通過討論研究得出了“完全相同”就是“大小相同,形狀相同”。這樣就讓學生真正理解了長方體的含義。
二、學“中”閱讀
為了激發(fā)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與求知欲望,我常在課堂上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讓學生帶著問題認真去閱讀課本,親自體驗數學知識的形成過程。如在教學“兩位數除以一位數的筆算除法”時,我先出示情境圖讓學生自己列式,然后讓學生獨立試算,算完之后說說你在計算時出現了什么問題,帶著你的問題自己閱讀課本,看看能不能解決你的問題,如果還有困難帶著問題小組討論,在多次練習中掌握計算方法。
再如,在“乘法分配律”的教學時,我借助對同一實際問題的不同解決方法讓學生體會乘法分配律的合理性。學生很容易理解兩個算式表達的意思及兩個算式相等的問題。這時我指著黑板上兩個相等的算式告訴學生這就是“乘法分配律”,是我們這節(jié)課研究的內容,接著讓學生打開課本仔細閱讀什么是“乘法分配律”,然后交流一下你讀懂了什么。在交流的時候有的學生說“乘法分配律”必須是“兩個數的和同一個數相乘”。這時我馬上抓住這個思維靈感的閃現提問:“兩個數的差”又或者“三個數、四個數……的和同一個數相乘”能否也適合乘法分配律?于是我馬上組織學生進行討論研究,結果大家發(fā)現“幾個數的差或者幾個數的和同一個數相乘”都適合“乘法分配律”。
三、課后拓展閱讀
語文老師要求學生課后一定要養(yǎng)成閱讀的好習慣,要求學生每天都要保證一定的閱讀時間,同樣在數學學習中這也是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每天的課后溫習,不但能幫助學生鞏固新知、強化記憶,而且能幫助學生對今天的學習進行有效的反思,提高學習質量?,F在的學生尤其是低年級的孩子非常愛聽故事,于是根據這一特點我讓學生自己編一個數學故事。如看算式3+2=5編一個加法故事,這樣不僅培養(yǎng)了學生語言的敘述能力,還培養(yǎng)了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學生進入三年級后,有了一定的文字積累就可以指導學生寫數學日記、閱讀數學報等,提高學生的數學閱讀能力。
作為一名數學老師,我們要重視培養(yǎng)學生的數學閱讀能力,要幫助學生播下數學閱讀的種子,使學生重視數學閱讀并愛上閱讀。在閱讀過程中培養(yǎng)他們敏銳的觀察力、創(chuàng)新能力和開拓精神,讓學生懂得不僅語文、英語需要閱讀,數學更需要閱讀,請記住高爾基的一句名言:熱愛讀書吧,它是知識的源泉。
編輯 溫雪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