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美蓮
[摘 要]微課短小精致,不僅適合于移動學習時代知識的傳播,也符合學生個性化、深度學習的需求。班級授課著力“全面”,注重構建知識脈絡、突破重點難點、謀求整體發(fā)展。借力微課資源,與班級授課優(yōu)勢互補,使微課串點成面,使課堂深化延伸,二者相得益彰。
[關鍵詞]微課資源;班級授課;歷史
[中圖分類號] G633.5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6058(2018)03-0023-02
隨著現(xiàn)代化教育的發(fā)展,微課方興未艾,它不僅適合于移動學習時代知識的傳播,也符合學生個性化、深度學習的需求?,F(xiàn)在歷史教學主要采用班級授課制,在這樣的背景下,微課與班級授課就像兩條難以相交的平行線,少有交集,大量凝聚著優(yōu)秀教師智慧的優(yōu)質微課資源被悄無聲息地束之高閣。微課比其他教育資源有何優(yōu)勢?如何為班級授課制打開一扇窗,讓“微”風吹進課堂,讓微課與班級授課相交互補、相得益彰?
一、慧眼識“微”,助力課堂
在教育現(xiàn)代化的今天,信息化輔助教學已成常態(tài),音頻、視頻、PPT等多媒體資源數(shù)不勝數(shù)。但在眾多的資源中,微課資源有著得天獨厚的優(yōu)勢。首先,微課很“微”,只需5~10分鐘的時間,短小精致。其次,微課也是“課”,它不同于一般的PPT課件,而是有聲有色、有內容、有講解,比課件更生動;它也不同于一般的音頻視頻,而是從課標、課堂、學生出發(fā),有完整的主題和精心的設計,其內容更可信,更貼近課堂教學,更能突破重點難點,更有利于個性化的深度學習。
下面以統(tǒng)編歷史教材七年級下冊《明朝的統(tǒng)治》為例展開論述。與明朝初期統(tǒng)治相關的資源很多,如《上下五千年》《明史》《朱元璋傳》(吳晗著)、《洪武大帝朱元璋》(陳梧桐著),以及近年比較火爆的《這個歷史挺靠譜》(袁騰飛著)、《明朝那些事》(當年明月著)等文本資源,也有南京明孝陵、北京明十三陵等著名景點,有音樂《鳳陽花鼓》、視頻《國寶檔案·朱元璋畫像之謎》《百家講壇·明太祖朱元璋》、影視《朱元璋》《傳奇皇帝朱元璋》,還有鋪天蓋地的PPT課件等等。然而這些資源中,有的需要甄別剪輯,有的只是一家之言,質量良莠不齊。相比較而言,與本課相關的微課資源有《朱元璋》《八股取士》《明十三陵》《廠衛(wèi)特務機構》《靖難之役》等,每則篇幅不長,但有聲有色、有圖文、有講解,設計更精致、完整,切入點更小,解讀更全面,內容更精選、更聚焦、更可信,與課堂學習的聯(lián)系更緊密。
二、借 “微”激趣,追問課堂
興趣是打開學生心扉的鑰匙,追問是架構學生思維的階梯。由于歷史的過去性客觀上拉開了與學生的心理距離,這就要求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必須找一個恰當?shù)那腥朦c,直擊學生的心靈,激發(fā)學生的興趣,撩撥學生的好奇心,引導學生走進歷史的視野,追問史實背后的故事。與課堂內容聯(lián)系緊密的微課正是課堂追問的最佳資源。
例如在教學《明朝的統(tǒng)治》之前,學生觀看微課《廠衛(wèi)特務機構》:“詹姆斯·邦德(007劇照)是英國情報機構軍情六處的特工,代號007,有除去任何妨礙行動的人的權力。在五六百年前的中國明朝也有這么一群特殊的人,他們都供職于廠衛(wèi)特務機構,可以監(jiān)視臣民、巡查緝捕,只聽命于皇帝,不受法律的約束……”微課《廠衛(wèi)特務機構》既有知識性又不失趣味性,揭開了特務機構的神秘面紗,使學生初步了解廠衛(wèi)的建立過程和影響,教師可以此為切入點,展開追問:明朝為什么要建立特務機構?為了加強皇權,明朝還采取了哪些措施?……由史實到史論,再由史論尋找更多的史實,使學生逐步走進了歷史視域。
三、聚“微”解難,深化課堂
歷史學習的目的從來不是只為了識記基本史實,而是要透過史實,縱橫聯(lián)系、比較分析,理解史實背后的前因后果,培養(yǎng)良好的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逐步形成歷史學科素養(yǎng)。
《明朝的統(tǒng)治》的課標要求是“通過皇權的強化和八股取士,初步理解皇帝專權的弊端”。這就要求學生不僅要知道明朝建立、朱元璋強化君權的措施、八股取士的內容方式和弊端,而且要能初步理解明朝皇權強化,使君主專制中央集權制度進一步走向僵化和政治腐敗,嚴重阻礙了中國社會的進步,從而認識到從專制到民主是人類歷史發(fā)展的必然趨勢。然而,知史實易,理解史實難,怎樣才能突破這一難點呢?可讓學生觀看微課《八股取士》:“讀書人,最不齊,爛時文,爛如泥。國家本為求才計,誰知道,變做了欺人技。三句承題,兩句破題……就教他騙得高官,也是百姓朝廷的晦氣?!?這段話諷刺的正是“八股取士”?!鞍斯扇∈俊币馑季褪怯冒斯晌牡姆椒?,選取讀書人做官,實質上就是明清時期的科舉制度,目的是為了選拔聽命于皇帝的官吏……通過觀看微課,使學生看到明初加強君權的舉措,一方面鞏固了明王朝的統(tǒng)治,為經(jīng)濟的發(fā)展創(chuàng)造了有利的環(huán)境;另一方面八股取士禁錮了人們的思想,扼殺了社會精英的創(chuàng)造性。從而使學生理解:太過集中的專權,不僅給明朝的統(tǒng)治埋下了禍根,更使社會失去了進步的原動力。
四、 知“微”見著,延伸課堂
歷史課堂不是隨著下課的鈴聲就戛然而止的,而是要在學生的腦海里發(fā)酵、沉淀、反芻、延伸,使歷史真正走進學生的心里,最終潛移默化成為學生素養(yǎng)的一部分。在本課學習結束后,推薦學生課后觀看微課《明十三陵》《靖難之役》《朱元璋》。例如微課《朱元璋》節(jié)選:(出示畫像)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歷史上對他的評價眾說紛紜。有人說他是英雄、豪杰,也有人說他專制、殘暴,他到底是個怎樣的人?……他下令獎勵墾荒,興修水利,減免稅負,嚴懲貪官……他改革行政機構、設立特務機構,加強君權……為了使朱家天下長久不衰,他費盡心思地安排好自己的子孫,分封藩王……微課《朱元璋》以人物為主線,綜合了課堂所學內容,又在此基礎上進行概括、比較和拓展,內容更全,視角更寬,有助于學生融會貫通所學知識,辯證地評價歷史人物和事件,從而提升了學生的歷史思維和思辨能力。
“點”狀的碎片化的微課,篇幅短、聚焦性強、使用靈活,可以用于導入追問,也可以用于突破重點、難點,還可以用于課后鞏固提升。微課走進課堂,借助課堂大背景,串點成線成面,使“點”不孤不碎、更豐滿更立體,成為課堂一道亮麗的風景線。班級授課制因為有了微課的助力,不僅使重點難點的突破更加快捷高效,也為課堂的延展和學生的個性化深度學習提供了便利。微課與班級授課由相望到相交,“點”與“面”由平行到共進,二者優(yōu)勢互補,相得益彰。
[ 參 考 文 獻 ]
[1] 朱漢國,閆景,何成剛.新版課程標準解析與教學指導(初中歷史)[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2] 唐軍,李金釗.中小學微課程研究綜述[J].上海教育科研,2013(9).
[3] 戴曉華,陳琳.我國中小學微課發(fā)展現(xiàn)狀及其優(yōu)化策略研究[J].中國電化教育, 2014(9).
(責任編輯 袁 妮)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