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柳
(溫州大學人文學院,浙江溫州 325035)
漢語言文學師范專業(yè)的學生具有清晰明確的職業(yè)方向?!爸袑W語文課程與教學論”是漢語言文學師范專業(yè)的必修課程,屬于專業(yè)核心課程,在培養(yǎng)師范學生的過程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它既具有很強的理論性,同時又具有很強的實踐性,不僅擁有自己的教育教學理論體系,還將學科平臺課、專業(yè)選修課、實踐課和其他各門專業(yè)核心課程打通,幫助學生將所學的各科知識轉化為實際的教育教學能力,成長為合格的中學語文教師。但由于課程自身的教學體系及教學時間的限制,“中學語文課程與教學論”課程教學尚存在不盡人意之處。本研究以溫州大學漢語言文學師范專業(yè)為例,基于目前“中學語文課程與教學論”課程教學存在的主要問題,將PBL、CBL教學法運用于本課程教學,以此來研究如何通過采取適合專業(yè)特點、課程特點和學生特點的教學方法,促進學生學習由理論向實踐的轉化,在“用”中真正領會、掌握知識理論,從而達到“學以致用”的培養(yǎng)目標。
“中學語文課程與教學論”課程教學如何將各種學科基本理論知識和專業(yè)基本素養(yǎng)能力內化,并轉化、建構為學生的學科教學知識與能力體系,運用于中學教育教學實際,以達到“學以致用”,是本課程亟待探討解決的問題。
《溫州大學人文學院 2017級漢語言文學(師范)專業(yè)培養(yǎng)方案》中明確規(guī)定“本專業(yè)培養(yǎng)德智體美全面發(fā)展,具有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適應基礎教育需要的語文教師、教學研究人員及從事其他教育工作的應用型高級專門人才”[1],明確地提出了本專業(yè)“學以致用”的培養(yǎng)目標。為更好地了解本課程的教學現狀,及時改進教學,課題組近兩年分別針對2013級和2014級學生進行了問卷調查,共發(fā)放241份,回收236份問卷。調查對象均為大學四年級第一學期的學生,我們之所以選擇這一范圍,是因為這批學生當時正處于實習階段,迫切需要將所學知識運用于自己的教學實踐,他們對于是否能將各種知識有效地付諸于教學實踐,有著最為真切的感受。
調查結果如下:1.漢語言文學師范專業(yè)的學生在成長為合格的中學語文教師的過程中所面臨的主要問題,依次表現為教學設計、與學生的交流互動、文本解讀、理解與傳達的距離、教學語言和突發(fā)情況的應對。這些都是學生真正走上講臺時所面對的真實的教育教學問題。2.只有5人表示自己可以有效地將此前所學的各門專業(yè)知識運用于自己的教學實踐,其余152人均是低效甚至是無效,還有33%的學生不能自覺地將此前所學的各門專業(yè)知識運用于自己的教學實踐。多數同學認為,造成這一現象的原因在于互為關聯(lián)的三點:(1)由于解讀的目的不同,大學專業(yè)基礎課程中的文本分析和中學教材中的文本解讀的方法差異很大,在實習的時候感覺很難把握教學文本的定位和方法。這是“所學”與“所用”之間距離的具體表現;(2)所學知識過于理論化、概念化,碰到實際問題難以運用理論知識去解決。(3)以講授為主要形式的教學,沒有切身的體驗與感受,導致理解不夠,很難將所學知識運用到教學實際。3.有61%的學生認為“中學語文課程與教學論”等學科教育必修課程在課堂教學中需要加強實踐環(huán),56%的學生希望“加強案例教學”,20%的學生希望能夠“加強教師點評”,以開放式、探究式、互動式的學習方法促進理論知識向實踐的轉化。31%的學生愿意“多接觸中學一線教師”,以最直接的方式感知未來的職業(yè)特點,希望以更充足的實踐促使自己從一名師范生成長為一名語文教師。
從調查可以發(fā)現,學生在實習過程中遇到的問題集中于從“所學”到“所用”的環(huán)節(jié),具體表現為:①教學方法的掌握;②教學能力的提升;③將先修課程所學的知識內化、并轉化、建構為學科教學知識與能力體系。他們普遍不能有效地將專業(yè)基礎課程所學得的知識內化并轉化為中學語文教學實踐能力,這就需要教師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必須從重知識傳授轉向重能力培養(yǎng),運用恰當的教學方法,有意識地引導學生要“學以致用”,并指導學生如何“學以致用”。
PBL最早起源于20世紀50年代的美國西余大學醫(yī)學院,更多地運用于醫(yī)學教育的學習,現在較為普遍地為其他專業(yè)教育所借鑒。而CBL最早產生于美國哈佛大學,之后引入法律、醫(yī)學、商業(yè)教育等領域,在當今世界的教育和培訓中受到重視和較為廣泛的應用。
1.PBL、CBL的概念
(1)PBL(Problem-based Learning)即基于問題學習的教學法。PBL是以問題為基礎,以學生為主體、以小組討論為形式、以課外自學為補充,在老師的啟發(fā)指導下,以解決問題為驅動力,圍繞某一專題或具體問題進行深入研究的學習過程,注重理解和解決問題。其核心思想是將問題作為運用已有知識去學習新知識的起點。
(2)CBL(Case-based Learning)即基于案例學習的教學法,是一種以案例為基礎的教學法。CBL根據教學目標選擇典型的教學案例,將學生帶入特定的教學現場,供學生學習、思考和分析,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通過學生的獨立研究和學生之間相互討論、交流的學習方式,來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和團隊協(xié)作的能力。
2.PBL、CBL教學法的優(yōu)勢
PBL、CBL教學法在教學中呈現以下優(yōu)勢:
(1)在情境中學習:師范生需要“通過其對前期實踐性知識的積累、專業(yè)閱讀、參與教育實踐、分享教師的經驗敘事、經歷重要他人的關鍵事件以及撰寫教育故事等途徑,有意識地在職前獲得和生成自己的實踐性知識,從而提升自己的從事教育教學的能力”[2]。PBL、CBL一個很明顯的特點就是在問題中、在案例中學習,這使得學生置身于情境之中,面對真實存在的教育教學問題和案例,他們直面大量的與他們工作中將要面對的非常相似的具體情境,在真實的工作環(huán)境中去分析問題、尋找方法解決問題,這使學生更容易將所學知識應用于實踐中。
(2)在實踐中學習:PBL學習的核心思想就在于通過解決問題來學習,是Learn而非Teach。PBL、CBL最突出的特點,即學生是通過自己分析案例和解決問題來學習,而不是通過老師的“教”去學習,整個學習過程重在“學”而不是“教”。學生可以在真實的教育教學情境中,個性化地選擇、運用已擁有的知識,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獲取新的知識,在做中學,在學中做。解決問題的過程,就是學生運用已有知識實踐的過程,這使課堂教學與工作情境密切結合,使學生更容易將所學知識應用于實踐。
(3)在體驗中學習:師范生擁有“學生”與“準教師”的雙重身份,他們以后將要與自己的學生相伴,他們今天作為學生角色的體驗,有助于他們適應以后的職業(yè)角色,并將直接影響他們日后走上工作崗位的教育教學理念與教育教學行為,進而直接影響一批又一批的中學生。他們不僅在體驗不同的教學方法的特點、效果和作用,同時也在感受、體驗真實的教師職業(yè)特點,包括職業(yè)道德、職業(yè)認知等。因此,我們采取恰當的教學方法,引導學生參與到教學過程中,不僅僅著眼于眼下的教學,更指向學生未來的教學生涯。
(4)在研究中學習:PBL、CBL中的分析案例、解決問題,不是簡單回答已成定論的事實性、知識性問題,而是需要運用已有知識想辦法去解決一個個教育教學問題。PBL、CBL建立在問題、案例的基礎之上,但解決問題并不是最終的目的,而是將問題作為學習新知識的起點,以問題、案例為載體,在這個過程中,問題的解決不是最終的目的,學生在分析案例、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想辦法學習必要的知識,學習正確的思維方式和推理方法,這才是PBL、CBL的根本目標。
(5)在整合中學習:兩種教學法的一個很重要的特點,就在于它們都非常重視提高學生的有效運用已學知識解決新問題并從中獲取新知識的能力,鼓勵學生打破學科界限,綜合運用多學科知識來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進行跨領域、跨學科的學習,鼓勵學生通過多種渠道、多種角度去努力尋找解決問題的辦法,這樣的學習有利于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
(6)在合作中學習:小組合作是PBL、CBL的重要組織形式。PBL、CBL重視團隊的協(xié)作和溝通,鼓勵學生在合作中學習,“倡導把學習設置于復雜的、有意義的問題情境中,讓學習者通過合作解決真實性問題,學習隱含于問題背后的科學知識,形成解決問題的技能,培養(yǎng)自主學習、終身學習能力”[3]。在交流的過程中,學生可以充分表達自己對問題的個性化的理解和解決問題的不同方法,也有可能引發(fā)討論與彼此間的爭論,在此基礎上,進入新一輪的思考與探究,這樣,大家為共同解決問題而不斷地溝通、交流、分享、合作,這不僅讓他們在合作中學習、解決問題,還可以讓他們在真實的交流中為將來走向社會可能遇到的人際交流、溝通問題做好準備。
“中學語文課程與教學論”教學的對象,是未來的中學語文教師,他們以后要面對的,將是真實的學生。平時師范生沒有機會接觸到真實的教育教學情境,而在實習、見習等實踐課程中,我們一下子將學生推到現實場景中去,讓他們馬上承擔起教書育人的重任,這很困難。已經學習過,但是在遇到實際問題時不能及時提取并加以運用去解決問題的知識,是惰性知識,是消極的知識,是死的知識。惰性知識的產生在很大程度上與教師所使用的教學方法密切相關。
目前“中學語文課程與教學論”課程普遍使用的 LBL(講授法),是一種以教師為主體、以講授為中心,采取大班灌輸式的教學方法,是目前應用最為廣泛的教學法。講授法在傳授知識方面具有容量大、速度快、準確率高等特點,但毋庸置疑,在知識已經不是教師的絕對優(yōu)勢的今天,講授法已經遠遠不能滿足教育的需要。在信息技術迅猛發(fā)展的今天,學校不應該只是傳遞知識,而是要幫助學生學會學習,激發(fā)他們學習的熱情,培養(yǎng)他們學習的能力,使他們可持續(xù)發(fā)展。
“中學語文課程與教學論”課程的特點和未來教師職業(yè)的特點,決定了學生學習的特點,也決定了教師教學的方法。在調查中,有61%的學生呼喚加強教學實踐。但因為時間、場地等原因,增加實習等實踐課程難度很大,這就需要我們在教學中,不僅要有獨立的實習、實踐環(huán)節(jié),還應當采用相應的教學方法,營造教育教學實踐現場,加強教學過程中的實踐環(huán)節(jié),幫助學生將惰性知識轉化為可用的活性知識,并引導他們從中獲取更多的新知識。
綜上所述,PBL和CBL把課堂還給學生,以學生為主體,以學習中心,鼓勵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發(fā)生真正的學習、深度的學習,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高級思維能力,有助于學生在學習理論知識和專業(yè)知識的同時,提高自身的實際應用能力——學以致用,以此適應教師職業(yè)的要求,這與漢語言文學師范專業(yè)的培養(yǎng)目標和“中學語文課程與教學論”課程的特點密切契合。
PBL、CBL既是教育教學理念,又是具體的教學方法,它們在不同的領域、不同的學科,會有不盡相同的具體實施方法與側重點。在“中學語文課程與教學論”課程教學中運用PBL、CBL,同樣要經歷一個“本土化”的過程,需要適合課程的特點和學生學習的特點。PBL與CBL可以單獨使用,也可以根據具體情況聯(lián)合使用。在這里,我們集中探討二者聯(lián)合使用的情況。
PBL與CBL具有很多共同之處,同時也具有各自的特點。從問題探究角度來看,PBL的探究是開放式的探究,“這是一種強調能力的學習。”[4]而CBL的探究則是針對案例的教師引導性的探究。從案例學習的角度來看,CBL案例“基于理論與實踐的溝通,突出知識的實用性,經常取自于生活中的真實案例”[4],“案例內容更加緊扣教學目標,給學生預留思考和發(fā)揮的空間”[4]。將二者聯(lián)合使用,既可以有深入的探究,又可以把握一定的方向,使學習更為有效。在它們聯(lián)合使用的時候,PBL的問題與CBL的案例主題應當保持一致,相輔相成、互相支持、互為促進。
在調查中,學生“在實習階段遇到的困難”比例最高的是“教學設計”。教學設計要把教學原理轉化為具體、明確的教學材料和教學活動的計劃,是典型的由“所學”到“所用”的轉化過程。下面就以“教學設計之教學難點”的教學為例,來闡述PCL、PBL在課程教學中的具體實施。
PBL是基于問題的學習,因此我們需要根據一堂課的學習目標,設置一個具有挑戰(zhàn)性的問題,問題首先必須要與教學現實相結合,能夠引導學生對真實世界的觀察和思考,為他們提供一個廣闊的多角度探索的空間。而這個問題應當屬于結構不良問題。我們在真實的生活、工作中遇到的大多數問題是結構不良問題,這類問題沒有明確、固定的解決途徑。在講授法的課堂中,教師關注的往往是結構良好的問題的解決,造成學生缺少用理論知識去解決現實問題的機會和能力,使當下的學習與未來的工作之間缺少聯(lián)系,造成所學和所用之間的脫節(jié)?!霸谡J知和教學中,忽略與內容復雜性和知識應用的不規(guī)律性相關的問題,會導致學習失敗,這種學習失敗是常見的、可以預見的。這些方式的特點是概念的過分簡化,不能將知識應用于新的案例(遷移失?。!盵5]
“教學設計之教學難點”一課的教學內容以人教版七年級上冊第六單元的自讀課文《女媧造人》的教學設計為例,重點探討“如何選擇恰當的教學方法突破教學難點”。我們來看看這位教師是如何設計結構不良問題,引發(fā)學生深入思考的:
【案例:如何選擇恰當的教學方法突破教學難點】
教師以人教版七年級上冊第六單元的自讀課文《女媧造人》的教學為例,首先請學生閱讀課文,根據課文在教材中的位置、單元教學的要求、略讀課教學的特點和七年級學生的學情,經過思考,提出“女媧造人”一課的教學目標,并經過討論確定:“幫助學生理解什么是想象,感受文章豐富的想象力”是本課的教學重點,同時也是本課的教學難點。這時候,教師提出問題:你要選用什么教學方法,使學生理解什么是想象呢?
【案例分析】同一個知識點的教學,可以有不同的切入點,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其初始狀態(tài)、目標狀態(tài),甚至問題的解決方案都不明確,沒有固定的、唯一正確的答案,不能使用固定的、概念化的知識回答,需要學生想辦法給予合理的個性化的解決方案。“你要選用什么教學方法,使學生理解什么是想象呢?”是一個典型的結構不良問題。學生不僅需要調用已有的本課程中關于教學設計、教學重點難點、教學方法等理論知識,還要結合文章學、心理學、教育學等學科知識,考慮多種解決方案,再根據具體情境從中選擇合適的問題解決方案。在這個過程中,大量的已經獲得的知識被激活,促使學生將惰性知識轉化為活性知識。他們還必須根據所面對的問題,根據已有的知識,尋找并評估解決問題所需要的大量資源。他們可以利用所有形式的資源,取得第一手材料。這樣一個尋找、分析、評估的過程,引發(fā)學生進行深入思考,給他們提供了在大量信息資源的背景下開展批判性思維和進行決策的機會。
CBL是基于案例的學習。每一個教學案例都真實而全面地展示了語文教學的全過程,但作為案例學習,則不能面面俱到,必須有明確的方向和主題,選擇與教學目標相一致的典型案例。選擇合乎意向的教學案例,有利于“積極引導學生對案例進行深入的思考,培養(yǎng)學生發(fā)現問題、研究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更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分析、決策能力?!盵6]
【案例:如何選擇恰當的教學方法突破教學難點】
在這節(jié)課上,教師為學生提供了一位優(yōu)秀的一線中學語文教師的“女媧造人”教學視頻作為學習案例。這個案例具有以下兩個特點:
1.很好地體現了在中學語文課中如何以學生的學為中心,運用合適的教學方法突破教學難點。
【學生感悟】面對七年級的孩子,關于想象力的講解,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是非常困難的,往往會流于概念,缺少真正的理解與感受。這位教師兩次成功運用比較的方法,并結合啟發(fā)式教學,將飄在空中的想象力落地成為真正可以鍛煉學生語文能力的一個憑借,并以這個為核心,貫穿整個教學過程,這是值得學習的。
2.在這個案例中,這位教師充分地體現了“以生為本”的教育理念,值得學生深入地分析、探討,學習。
【學生感悟】由這位教師與一位極度害羞、不敢發(fā)言的學生之間的真誠交流,感受到教師不僅是一種職業(yè),更是一種事業(yè)。尊師與愛生是相互關聯(lián)、相互影響、相互促進的。學生回答問題的時候,就要這樣理解學生、尊重學生,幫助學生克服心理上的和學
習上的困難,使他們一點一滴地進步。
【案例分析】通過第一個環(huán)節(jié)PBL的學習,學生運用已學的知識,已經初步產生一定的解決問題的方案,并在這個過程中處于“憤悱”的狀態(tài),在此基礎上,教師提供的這個典型案例,可以很好地啟發(fā)學生對問題的進一步思考、學習,探討如何突破教學難點,有效地引導中學生理解什么是想象。“通過案例去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發(fā)現問題、研究問題、解決問題。CBL教學法通常是融入在常規(guī)的授課之中,這種方法能夠很好地幫助學生牢牢掌握相關的學科知識,為學生解決實際問題提供了更多的機會,大大的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效率”[6]。
小組討論是PBL、CBL重要的組織形式,是促進學生自主學習、探究學習、合作學習的必要手段。分組應當遵循“組內異質、組間同質”的原則,根據興趣愛好、學習水準、性別比例、交往能力等合理搭配,分成學習小組,在學習過程中,每個學生在小組內擔任一定的角色,承擔一定的任務,共同學習、共同發(fā)展。
【案例:如何選擇恰當的教學方法突破教學難點】
在這節(jié)課上,教師根據“組內異質、組間同質”的原則進行了分組。學生需將他們所收集的信息和自己的判斷分享給其他小組成員,在這個過程中,所有組員的合作、交流等學習能力得以提高。學生一方面通過小組討論深入學習,一方面利用小組合作進行匯報,通過小組模擬上課片段,現場展示小組學習的收獲和解決問題的方案。
【學生感受】真正地接觸了教學這一動態(tài)的過程,才明白它并不是一成不變的。有時候不能光憑我們自己猜想就去制定教學計劃,我們需要更多地得到同學的建議,并在模擬上課的過程中發(fā)現問題,在反思中解決問題。“博觀而約取,厚積而薄發(fā)”,多學、多思、多聽、多看,行思結合,相輔相成,這樣才能于我們的成長有所裨益。
【案例分析】同伴互助是教師實現專業(yè)成長的有效途徑。合適的小組成員組合有利于發(fā)揮小組合作學習的優(yōu)勢,達到更好的學習效果。在這個案例中,學生一方面以小組討論的形式進行多角度的深度思考,重視討論與專業(yè)對話,一方面以互換角色的方式模擬上課,在經歷上課、說課、聽課、評課的過程中,體驗上課教師、學生和聽課教師等不同身份的人對于教學的理解,有利于學生換位思考,促使學生彼此尊重、理解,相互溝通、鼓勵、幫助,提高他們的思考、傾聽、表達、合作、競爭等綜合素質,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與成就感。
在PBL、CBL聯(lián)合教學的時候,要根據具體的教學目標和案例使用的目的,來安排合適的教學流程。依據在教學中以PBL為主還是以CBL為主,大致可以分為以下兩種教學流程:
1.“PBL-CBL”型教學流程
本類型教學流程適用于使用正面的典型案例:從問題出發(fā),學生經過課內、課外的充分準備,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形成自己的思考,在此基礎上,教師為學生提供較為成功的教學案例,學生經過認真的分析、比較,形成新的認識與解決問題的方法,然后進入討論交流階段,在合作學習中進一步改進、提升,并進入新一輪學習。在這種類型里,正面的案例使用的目的是使學生在比較中學習、進步。上文的“如何選擇恰當的教學方法突破教學難點”教學案例即屬于此種類型。
2.“CBL-PBL”型教學流程
本類型教學流程適用于使用負面的典型案例:負面的教學案例起著靶子的作用,為學生發(fā)現問題、提出問題提供載體。從案例著手,學生在對案例的分析中發(fā)現問題,提出問題,確定探究的方向,進而經過分析問題去運用已有知識解決問題,在形成自己獨立的觀點的基礎上,進入討論交流階段,并進行修改提升,再進入下一輪的學習活動。在這種類型里,問題是由學生在分析案例的過程中,自己發(fā)現的,這樣一個發(fā)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可以更有力地促進學生由“所學”向“所用”的轉化。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盤BL與CBL教學法的運用,使理論與實踐在問題解決與案例分析的過程中緊密融合在一起,架構起從理論到實踐的橋梁,促進學生“學以致用”,為我們在教學方法方面的探索提供了一個新的視角。在運用的過程中,教師要結合具體的培養(yǎng)模式、教學目標,靈活處理各個環(huán)節(jié),合理安排教學流程,以期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