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申思,曹學軍,王林,姜濤
1.煤炭總醫(yī)院,北京市100028;2.中國康復研究中心康復工程研究所,北京市100068
目前對于單側肢體嚴重短縮患者(肢體短縮長度在8 cm以上[1])。主要采取手術治療,但手術難度高、風險大[2-4],且術后并發(fā)癥多,許多患者經多次手術不成功,或不愿接受手術,或經濟能力無法承受手術治療,導致患肢無法負重,只能借助拐杖行走,嚴重影響患者的身心健康和外觀,也給日常生活、婚姻與工作等多方面造成困難,他們迫切需求使用非手術的方法來恢復獨立行走。2006年以來,中國康復研究中心成功為15例單側下肢嚴重短縮患者研制矯形器[5],實現(xiàn)了患者獨立行走。
2006年至今,本中心接診的15例單側下肢嚴重短縮患者,其中男性6例,女性9例;年齡18~40歲,平均(30.5±4.5)歲;肢體短縮長度11~27cm,平均(17.1±3.8)cm。
15例患者中14例為股骨慢性骨髓炎,均行多次手術治療未治愈,最終導致股骨缺損、肢體短縮,來院時只能拄拐行走;1例為先天性大腿短縮癥,曾咨詢多家醫(yī)院,最終由于手術難度大、持續(xù)時間長沒有選擇手術治療。
下肢矯形器的生物力學原理是固定、矯正、免荷、補高[6-12]。該矯形器應達到以下要求:①坐骨支撐部位的承重應準確有效[13];②補高短側肢體;③穩(wěn)定股骨;④質量輕;⑤耐用;⑥美觀性好;⑦穿脫方便。
設計的假腳型坐骨承重矯形器由兩部分組成[5]。見圖1。
圖1 假腳型坐骨承重矯形器
上半部分為矯形器部分,由塑料制的大腿四邊形接受腔、雙側金屬支條、膝鉸鏈和踝足矯形器(ankle foot orthosis,AFO)組成。材料選用聚乙烯塑料板材,具有全面接觸性好、質量輕、外觀好、易清潔等優(yōu)點。在AFO中患者的腳處于跖屈位,腳后跟懸空、腳前掌僅是搭在矯形器上,處于跖屈位主要是從美觀性考慮,穿用較肥的褲子可以很好地遮蓋,外觀較好。
下半部分的作用是補高,包括連接部件(足蹬板)和假腳。通過足蹬板與上半部分矯形器相連以補償患肢的整體高度。由于底部選用假腳,穿鞋方便,且美觀性好。針對患者的不同要求,為其選擇合適的假腳。
2.2.1 取型、制作石膏陰型
石膏取型前,先按照表1進行測量記錄。
取型時應讓患者站立,使髖關節(jié)輕度屈曲,利于用手按壓附著在坐骨結節(jié)的股二頭肌部位;由于最后制作的矯形器需要把踝關節(jié)固定在跖屈位,所以取型時,在患者沒有主訴疼痛的范圍內使其踝關節(jié)處于最大限度的跖屈位。
給患者穿上取型襪套,用記號筆標記出骨突起(髕骨輪廓、股骨內外髁、腘繩肌腱、腓骨小頭、脛骨粗隆、脛骨嵴、內外髁、舟骨、第1趾骨小頭、第5跖骨粗隆、第5跖骨小頭)、假膝關節(jié)軸、肌腱等關鍵位置[13],將取型繩從襪套外側上緣放入,沿身體外側正中線到末端,伸出襪套。
首先取四邊形接受腔。將一寬約15 cm的石膏繃帶長條浸透,圍在會陰部分,包住臀肌和大轉子;石膏繃帶繼續(xù)纏繞,直至包容整個大腿。取型手法[8]與大腿假肢坐骨承重接受腔相同,拇指和食指的指肚放在臀大肌的肌腹部,用整個手掌按住大腿后面,這時食指的遠側指間關節(jié)(distal interphalangeal point,DIP)到指尖部分在坐骨結節(jié)的下面向上方輕托,使坐骨結節(jié)坐在指尖上,讓患者輕輕負重確認其位置。這里需要注意的是,食指應與下肢的長軸垂直且保持水平。另一只手輕壓股三角部,同時確認長收肌的位置;自長收肌到內側面做出與行進方向平行的平面。見圖2。
在石膏未固化之前繼續(xù)纏繞石膏繃帶取腿的其他部分。石膏硬化后,剪開石膏,在不破壞石膏形狀的情況下取下石膏陰型,在陰型上修剪出坐骨承重面、內外側上緣、前壁上緣;以坐骨支撐面為基準,內側約低10 mm,前側高20 mm,外側高50 mm,確保內側面與前行方向線平行,用石膏漿初步修補出四邊形口型圈形狀,在陰型外面將前側壓墊、坐骨支撐面下方等受壓部位補厚。石膏陰型見圖3。
2.2.2 石膏陽型修整
在陰型內灌入石膏漿,待固化后,剝去外面的石膏陰型,得到石膏陽型。修整關鍵點如下。
①接受腔坐骨圈部分修整:修出肌腱(內收肌、股直肌、臀大肌)通道,特別注意在前壁和內側壁相交的拐角處有長收肌腱通過,要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修整接受腔,使其形狀與肌腱形狀吻合,把對肌腱壓迫程度減到最低限度;保證坐骨承重面水平;前側壓墊的面積要大,避免局部壓力過大壓迫血管和神經;修整內側面時,要以膝關節(jié)軸為基準,使石膏陽模的內側面修整得相對膝軸成直角。注意要修整得圓滑些。
圖2 四邊形接受腔
圖3 石膏陰型
③由于足處于跖屈位,為防止足向前滑動,在足跟上緣酌量削減石膏。
修整后的石膏陽型見圖4。
2.2.3 熱塑成型、裝配
大腿接受腔部分由前片和后片組成,并通過塔扣連接。首先制作大腿前片。用3 mm軟性聚乙烯板材熱塑成型,待冷卻后取下,修剪完成前片。把修剪好的大腿前片放在陽型上,再套上2~3層襪套,按照一般膝踝足矯形器的成型方法制作大腿后片和AFO,待冷卻后修剪,完成大腿后片和AFO成型。
圖4 石膏陽型
按照陽型形狀進行支條彎曲加工,注意膝鉸鏈的軸心要與假關節(jié)的軸心一致。在矯形器與假腳之間通過足蹬板連接,對足蹬板進行修改,使其兩側與底面垂直;底面寬度應盡量小于假腳內外踝寬度,底面中心處鉆孔以方便與假腳連接;足蹬板兩側與矯形器支條相連,按照患者的具體補高長度,對足蹬板兩側和支條長度進行調整,確保肢體兩側等長。
2.2.4 工作臺對線
額狀面內對線參考線通過接受腔內外40%、60%處,膝關節(jié)中間,假腳第1趾中間,腳后跟中間,坐骨承重面,膝關節(jié)軸和足底要保持水平。見圖5。矢狀面內對線參考線通過接受腔最大前后徑中點、膝關節(jié)中心前方10 mm處、假腳中間1/3的后一半。見圖6。
2.2.5 關鍵點
2.2.5.1 材料的選用
這類矯形器按主要制造材料可分為金屬制和塑料制[14-15],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要求為其選擇材料。對于女性患者,活動量小,因此為其制作塑料矯形器,具有重量輕、外觀好、使用時無雜音、全面接觸性好、易清潔等優(yōu)點。對于男性患者,每天活動量較大,為其選用金屬制,具有強度大、不易破損、通氣性能好、破損時維修和部件更換較容易等優(yōu)點。
2.2.5.2 膝鉸鏈的選擇
根據患者具體情況,選用適配的膝鉸鏈。如果患者膝關節(jié)僵直,應選用帶鎖的膝鉸鏈,這是由于患者患肢長年無法負重行走,大腿的肌力較差,帶鎖的膝鉸鏈有利于無力的下肢步行。
圖5 額狀面對線
圖6 矢狀面對線
常用的膝鉸鏈鎖有以下三種。見表2。
表2 三種膝鉸鏈優(yōu)缺點
患者最終都選用拉線鎖,操作簡潔且美觀。有患者曾選用棘爪鎖,但造成膝關節(jié)處前后徑過大,影響外觀,雖然調整以盡量減小前后徑,但效果仍不好。
如果患者膝關節(jié)有一定的活動度,可選用后置膝鉸鏈。這類患者膝關節(jié)雖有一定的活動度但股四頭肌肌力弱,軸心后移的膝鉸鏈在步行支撐期體重通過金屬支條傳遞,可以使膝關節(jié)具有良好的穩(wěn)定性;而擺動期膝關節(jié)可以屈曲,步態(tài)較好。
2.2.5.3 假腳的選擇
目前,假腳主要分為四大類。見表3。
表3 假腳分類
根據患者體質量、活動水平、經濟條件,也從簡化制作工藝考慮,為患者選用SACH腳。要求踝關節(jié)面在額狀面與矢狀面加工至水平。
以上僅僅是目前患者選用假腳的情況。如以后患者需要,假腳應不局限于SACH腳,可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和要求進行合理選擇。
2.2.5.4 假腳與矯形器連接部分的設計制作
利用足蹬板進行連接,最初制作時只是在底面中心處鉆孔與假腳連接,但患者穿戴行走一段時間后發(fā)現(xiàn)腳會內外旋轉。為了防止旋轉,在足蹬板底面后側打防旋孔,以更好地固定假腳。
本文從質量、美觀、耐用性等多方面考慮設計制作適合此類患者的矯形器,該矯形器補高了短側肢體,實現(xiàn)了患者不拄拐行走的強烈愿望,減少患者身心痛苦,使患者盡快恢復健康,減輕家屬經濟及精神負擔??梢园殉C形器作為這類患者的一種治療手段推廣使用[16-17]。
[1]肖光,王東生,吳其常,等.嚴重肢體短縮50例延長治療及效果[J].吉林醫(yī)學,2005,26(2):182-183.
[2]殷渠東,孫振中,顧三軍,等.骨短縮-延長術治療脛骨大段骨缺損合并軟組織缺損[J].中國修復重建外科雜志,2013,27(12):1462-1465.
[3]蔣守海,邱東新,董長紅,等.應用Ilizarov技術Ⅰ期修復伴有皮膚缺損的脛骨創(chuàng)傷性骨髓炎骨缺損[J].中國骨傷,2015,28(12):1125-1128.
[4]郭志民,石玲玲,田勝,等.肢體短縮延長術治療脛骨感染性骨缺損及慢性骨髓炎療效觀察[J].中國修復重建外科雜志,2017,31(8):941-945.
[5]姚申思,曹學軍,王林,等.股骨重度骨缺損、肢體短縮患者行走功能矯形器的應用研究[J].中國康復理論與實踐,2009,15(6):504-507,601.
[6]胡耀全,汪鋒.下肢托馬斯免荷矯形器在骨科康復的應用[J].中國康復,2013,28(4):283-284.
[7]Tessmer A,Mooney P,Pelland I.A development M perspective on congenital muscular torticollis acritical appraisal of the evidence[J].Pediatr Phys Ther,2010,22(4):378-383.
[8]俞洪流.假肢矯形器原理與應用[M].南京:東南大學出版社,2011:77-78.
[9]繆鴻石.康復醫(yī)學理論與實踐[M].上海:上??茖W技術出版社,2001:1977-1978.
[10]董天華.髖關節(jié)外科學[M].鄭州:鄭州大學出版社,2005:500-570.
[11]孫磊.假肢與矯形器技術的現(xiàn)狀與發(fā)展趨勢[J].中國矯形外科雜志,2013,21(2):107-108.
[12]樊瑜波,蒲放.康復輔具與生物力學[J].醫(yī)用生物力學,2016,31(6):476-477.
[13]趙輝三.假肢與矯形器學[M].北京:華夏出版社,2005.
[14]加倉井周一,孫國鳳.矯形器學[M].北京:華夏出版社,1993.
[15]方新.矯形器的醫(yī)療器械監(jiān)管分析[J].中國康復理論與實踐,2016,22(6):737-740.
[16]王雪濤,王超群,范博皓,等.下肢康復矯形器的研制與應用[J].臨床醫(yī)藥文獻雜志:電子版,2017,4(15):2818-2819.
[17]戴閩,艾江波.骨科運動康復的現(xiàn)狀與展望[J].中國矯形外科雜志,2011,19(7):603-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