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媛媛
(鞍山市湯崗子醫(yī)院皮膚科,遼寧 鞍山 114048)
銀屑病屬于一類慢性炎性皮膚病,對于該病的治療尚缺乏有效對癥藥物,易復發(fā)。找到一種安全有效且能降低復發(fā)率的治療方法,是確保銀屑病患者預后滿意的關鍵。本文通過隨機對比分析,研究對銀屑病患者予以中醫(yī)辨證治療的臨床效果,并分析其對血清指標的影響,具體情況如下。
1.1 一般資料 對2015年4月—2017年2月收治的76例銀屑病患者進行隨機分組,分別予以西藥治療(常規(guī)組)和中醫(yī)辨證治療(辨證組),每組38例。所有入選對象均符合《臨床皮膚病學》的銀屑病診斷標準[1],無誤診,且對研究內容充分知情并自愿參與,符合倫理學要求。常規(guī)組男21例,女17例;年齡12~58歲,平均年齡 (37.65±4.95) 歲;平均病程 (9.34±3.58)月。辨證組中男20例,女18例;年齡14~59歲,平均年齡 (38.54±5.19) 歲;平均病程 (10.32±4.82) 月。2組患者基線資料經統(tǒng)計學分析后,存在高可比性(P>0.05)。
1.2 治療方法 常規(guī)組予以西藥治療,即采用阿維A 30~40 mg/d+維生素C 5 g與5%葡萄糖500 mL混合溶液滴注。
辨證組在此基礎上予以中醫(yī)辨證治療,(1)血瘀風燥型以皮損多、基底暗紅為表現(xiàn),予以祛風涼血為主,采用自制方藥為:生地黃25 g,金銀花、人參各20 g,大青葉15 g,苦參、當歸、赤芍各10 g,丹參、防風各5 g。(2)血熱風燥型以點滴狀皮疹、基底潮紅且表面附著銀白色鱗屑,以止癢祛風、清熱為治療原則,藥方組成:生地黃25 g,大青葉、白鮮皮、人參各20 g,牡丹皮、牛蒡子、苦參各10 g。(3)濕熱型以皮疹潮紅、舌紅苔白為主要表現(xiàn),治療以利濕解毒、涼血清熱為原則,方藥采用龍膽瀉肝湯加減方治療,龍膽、黃芩各20 g,車前子、苦參各15 g,生地黃、車前子、澤瀉各10 g。
1.3 觀察指標 評估2組患者的治療有效率,療效評估標準參照權威文獻進行[2],以臨床癥狀基本消失,瘙癢程度基本消失,為顯效;以臨床癥狀有所改善,瘙癢程度有所減輕為有效,治療前后臨床癥狀及瘙癢程度對比無差異即視為無效。總有效=顯效+有效。同時隨訪1年,統(tǒng)計復發(fā)率。
分別在治療前后檢測2組的血清總免疫球蛋白E(t-IgE)和嗜酸細胞陽離子蛋白(ECP)指標水平。即于治療前及治療后常規(guī)取靜脈血2~3 mL,于室溫下靜置2 h,以1500 r/min的速率離心約10 min,留取血清低溫保存?zhèn)溆?。t-IgE和ECP的測定采用熒光酶聯(lián)免疫法檢測,由全自動熒光免疫分析儀自動測定并記錄結果。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2.0軟件進行統(tǒng)計學處理。計數(shù)資料和計量資料的組間對比分別予以卡方檢驗和t檢驗,P<0.05代表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2組治療前后的血清t-IgE、ECP水平對比 治療前2組患者的血清t-IgE、ECP水平對比無顯著差異(P>0.05);治療后2組患者血清t-IgE、ECP水平均較治療前有所下降,且辨證組有相對更低的血清t-IgE、ECP水平,組間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體如表1。
表1 2組患者治療前后的血清t-IgE、ECP水平對比
表1 2組患者治療前后的血清t-IgE、ECP水平對比
組別常規(guī)組 116.75±17.58 94.68±10.36 12.80±3.65 8.54±1.26辨證組 118.95±16.49 62.32±9.75 13.12±2.85 4.01±1.08 t值 0.82 11.40 0.67 12.75 P值 >0.05 <0.05 >0.05 <0.05 t-IgE(ku/L)治療前 治療后ECP(μg/L)治療前 治療后
2.2 2組近期療效及1年復發(fā)率對比 觀察并對比療效發(fā)現(xiàn),辨證組有相對更高的治療總有效率,且辨證組的1年復發(fā)率相對更低,組間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體如表2。
表2 2組近期療效及1年復發(fā)率對比 [例(%)]
中醫(yī)學認為,銀屑病屬“白庀”范疇,患者以點滴狀皮疹、抓之有銀屑為臨床癥狀[3],病因病機以風燥為主,故所選方藥以生地黃、大青葉、牡丹皮、蟬蛻為基本方,血瘀風燥型加用紅花,血熱風燥型加金銀花。
另外有研究顯示[4],銀屑病炎癥部位的肥大細胞水平有明顯提升,皮損部位及血中的組胺水平上升。本次研究證明,銀屑病患者血清t-IgE、ECP水平在皮損處有明顯上升,表示銀屑病發(fā)病過程中伴有一定炎性變化。且有研究指出[5],與不伴瘙癢的銀屑病患者相比,伴瘙癢的銀屑病患者皮損處有相對更高的肥大細胞水平和組胺水平。而本研究中經中醫(yī)治療后,銀屑病患者的血清t-IgE、ECP水平下降更明顯,提示中醫(yī)辨證治療可更好改善銀屑病的炎癥變化過程,從根源上控制病情進展、改善患者預后。
在本次研究中,筆者采用隨機對比試驗以評估中醫(yī)辨證對銀屑病的治療效果,結果顯示治療前2組患者的血清t-IgE、ECP水平對比無顯著差異(P>0.05);治療后辨證組的血清t-IgE、ECP水平均低于常規(guī)組;辨證組有相對更高的治療總有效率,且辨證組的1年復發(fā)率相對更低,各項指標的組間差異均經統(tǒng)計學分析后發(fā)現(xiàn)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所得結果與錢昕妤[6]的研究觀點不謀而合,充分證實了銀屑病予以中醫(yī)辨證治療的臨床療效。
綜上所述,將中醫(yī)辨證療法應用于銀屑病治療中,不僅可改善療效、降低1年復發(fā)率,也能降低并控制血清t-IgE、ECP水平,效果確切,安全可靠,對于改善患者生存質量大有裨益,值得推廣。
[1]王禾,王萍,張廣中,等.60例銀屑病患者中藥治療分析及血清總IgE、嗜酸細胞陽離子蛋白的變化[J].中國中西醫(yī)結合皮膚性病學雜志,2005,4(3):153-155.
[2]孫曉暉,劉俊杰.自擬涼血止癢方辨證加減配合西醫(yī)治療尋常型銀屑病血熱證急性期臨床觀察[J].中國中醫(yī)急癥,2015,24(11):2007-2009.
[3]王志遠.淺談銀屑病患者的中醫(yī)辨證治療[J].世界最新醫(yī)學信息文摘:連續(xù)型電子期刊,2015,15(54):140-140.
[4]馬科黨,祁戰(zhàn)濤.中醫(yī)辨證與辨病結合治療銀屑病臨床療效觀察[J].四川中醫(yī),2015,21(9):128-130.
[5]何士錄.運用中醫(yī)辨證治療銀屑病的臨床療效觀察[J].醫(yī)療裝備,2016,29(8):96-97.
[6]錢昕妤.中西醫(yī)結合辨證治療銀屑病50例療效觀察[J].云南中醫(yī)中藥雜志,2017,38(1):4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