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省隴南市武都區(qū)馬街中學 李虎燕
所謂“快”,是課堂節(jié)奏快,而不是課講得快、講的內容少,更不是該講的不講。即要求教師在數學課堂教學中,力求精講,做到畫龍點睛,盡可能地把課堂時間留給學生支配。所謂“分段”,并不是機械地把課堂結構一分為二,而是依據“突出重點,分散難點”的原則,根據知識點的難易程度,把課堂結構分成“A段+娛樂2分鐘+B段”的模式。其中A段由學生提問講練組成,B段由講練和學生反思組成。
在授新課前,教師給出學生提問的時間,內容是前一天所學的知識點及應用中出現的疑點。有的同學剛開始不知提什么問題,但經過長時間訓練,學生的質疑能力就會提高。
教師依據教材內容,精心設計出簡單的預習提綱,借助多媒體展示,讓學生帶著問題有目的地去自學。通過這個環(huán)節(jié)讓學生了解新課的重點、難點及新舊知識的聯系等問題,并通過導學案,讓學生積極主動地發(fā)現并獲取新知識,同時指導他們學會整理、學會遷移、學會探索、學會解決問題。
教師根據知識點的分量將課堂安排為兩部分,如果教材內容是獨立性的、拔高性的,那兩段內容的講授均由教師完成;如果教材內容是過渡性的、連續(xù)性的,教師要么讓學生自學完成教學任務,要么讓學生上臺講析,具體就是采用“說題”和“講題”兩種形式。
在快節(jié)奏分段教學中,教師當堂布置課堂訓練,學生及時上交作業(yè)及完成鞏固練習,教師當堂批閱作業(yè),這種做法就像體育上的“鐵人”拉力賽,跑在前邊的一直往前跑,誰先到終點誰先休息。
在授課結束時,教師留出3分鐘時間引導學生采用討論的方式對所學知識進行反思回顧,并鼓勵他們提出自己的問題,以落實課堂教學目標。
在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中,學生總是被動地聽,被動地回答老師提出的問題。若采用學生提問的教學方法,則可以拉近提問者與被提問者之間的距離,使回答不上的同學很快從失敗的“愧疚”中擺脫出來,重新與教師達成思想上的共鳴,從而不斷去發(fā)現問題和提出問題,很大程度上激發(fā)了學生的自信心、求知欲和主動參與性。
因為“分段”的依據就是知識點,而知識點又是教材重、難點的濃縮。要想把教材內容合理分段,教師就應該深研大綱,并啟用多媒體教學手段,將“死”的教材變“活”,增強對學生的吸引力。
在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中,教師唯恐自己講得太少,學生聽得太少,殊不知,教師苦口婆心的講授未必受到學生的歡迎。筆者就讓學生大膽參與教學過程,并通過多媒體輔助教學,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同時把教師從繁重的“講”課活動中解脫出來。
教學的對象是活生生的學生,課堂氛圍對學生學習的效果有直接的影響。教師可嘗試留出2分鐘的娛樂時間,以體現“有張有弛”的教學原則,讓學生處于寬松愉悅的氛圍中,把對數學知識的學習和掌握看成是一種享受,進而樂于學習數學。
引導學生進行總結和反思,是教師檢查學生對新知識掌握情況的主要環(huán)節(jié),是教師接受反饋信息,為改進教學提供資料的一個重要來源。
在多媒體輔助教學的今天,采用快節(jié)奏分段教學法,對培養(yǎng)學生靈活思維及創(chuàng)新意識是十分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