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鄒城市第二實驗小學 田 偉
山東省鄒城市西關小學 郭 靜
語文是聽、說、讀、寫、譯、編等幾種能力相結合的學科,它能體現(xiàn)一個人的人文素養(yǎng)。尋求小學語文閱讀教育切入點是老師講解文章的起點,更是學生學好閱讀的基礎。老師應在日常的課堂講解中不斷探索,尋求更多更好的切入點,引導學生深入學習語文閱讀。
每個選入課本的教材都有其特定的歷史背景和時代特性,老師可以以課文背景為關鍵點進行講解,引發(fā)同學們的思考,引導他們?nèi)ジ惺苷n文中所抒發(fā)的感情,引起學生的情感共鳴。如在一年級下冊語文課本中《鄧小平爺爺植樹》一課中,學生可能沒有太多的認知,所以對于《鄧小平爺爺植樹》這一課的歷史背景不太了解,老師可以在教學課程的開始向學生提問:“大家知道鄧小平爺爺是誰嗎?有誰知道他做了哪些大事?”老師可以將這個問題作為一個課后作業(yè),引發(fā)學生們的積極思考與探索。然后老師可繼續(xù)引導學生,告訴他們鄧小平爺爺?shù)膫ゴ螅绻麤]有鄧小平爺爺,我們也不會有現(xiàn)在這么好的生活。然后讓學生自主閱讀課文,使得閱讀教學的順利開展。
將課文題目為切入點,透過題目,可以更為直觀地看到作者在文章中想要表達的情感,抓住文章主線,更有利于理清文章思路。例如,小學五年級上冊語文課本《最后一分鐘》, 為什么要強調(diào)“最后”這個詞呢?老師應將課文題目作為切入點,設計閱讀教學內(nèi)容:首先,提問學生“從題目看,這篇課文寫了什么”;其次,為什么要強調(diào)“最后”這個詞呢?從這幾個問題出發(fā),讓學生自主閱讀,之后由老師帶領學生解決問題,文本的主旨也隨之呈現(xiàn)。老師在教學過程抓住文章題目,通過啟發(fā)學生的思維,找到文章的關鍵字,更有利于學生理清文章脈絡,找到閱讀的方法。
有些課文比較雜,所以無法進行全面的講解,這就需要老師對文章重點進行挑選,選取并圍繞一些重要的點對文章進行講解,讓學生可以理清思路,通過老師的引導,吃透課文的重難點段落,建立起良好的邏輯思維能力。比如,在《活化石》一課中,老師就可以通過文章中的舉例,讓學生明白活化石的具體概念,什么樣的東西屬于活化石,引導并幫助學生在腦子里建立一個思維模型。從文章的重點切入,如按照文章的文眼、中心句、線索、文章體裁、修辭手法、過渡句或過渡段等切入,可以幫助學生逐步建立一個思維體系,使他們更好地閱讀,幫助學生高效地進行課文學習,并逐漸養(yǎng)成閱讀的好習慣。
生活是最好的老師,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應結合實際,使學生在生活中提升自身的人文素養(yǎng)和品德修養(yǎng),逐步幫助學生建立一個健全的人格。小學三年級下冊有一篇文章是《最可貴的沉默》,這篇文章講述了平凡生活中的溫情,老師可以先讓學生講述自己最感動父母做的一件事,然后再講解這篇文章,讓孩子真切地感受到父母對自己的愛。三年級的孩子可能還處在一個懵懵懂懂的階段,不會了解到父母對他們的愛有多么偉大,故通過這篇文章的學習,引導學生深思,引起情感上的共鳴,幫助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品德。
小學語文閱讀是為學生以后的人文素養(yǎng)打好基礎,教會學生有目的地讀書,提升他們的語文素養(yǎng)和人文關懷,所以小學語文教師應在小學語文閱讀教育中抓住關鍵點作為切入,使學生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課文真正所蘊含的意義,幫助學生找到閱讀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