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新疆高校思政課“四史”教育中的文物教學思考

2018-02-20 07:59:26趙衛(wèi)賓
新疆警察學院學報 2018年1期
關鍵詞:四史西域文物

趙衛(wèi)賓

(新疆警察學院 思想政治理論教研部,新疆 烏魯木齊 830013)

文物教學是歷史教育的重要手段。目前歷史教育學界關于文物教學在歷史教育中的價值和運用的研究成果較多,但少有關注文物教學在新疆高校思政課“四史”教育中的價值和運用問題。筆者擬結合自身教學經(jīng)驗,以提高新疆高校思政課堂關于新疆“四史”教育的實效性為著眼點,來研究和探討文物教學在新疆高?!八氖贰苯逃械膬r值和運用問題。

新疆“四史”,即新疆歷史、民族發(fā)展史、宗教演變史、文明融合史。加強新疆“四史”教育,對增強新疆各族人民對偉大祖國、中華民族、中華文化、中國共產(chǎn)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認同,筑牢依法治疆、團結穩(wěn)疆、長期建疆的思想政治基礎,實現(xiàn)新疆社會穩(wěn)定和長治久安的總目標,具有十分突出的戰(zhàn)略價值和意義。因而,在開展新疆“四史”教育和教學過程中,如何更有效地提高實際教學效果,真正達到入耳、入腦、入心的教學目的,筆者認為,深入挖掘和發(fā)揮好文物史料在新疆“四史”教育教學中的價值,是一種不可或缺的教學手段和有效途徑。

一、新疆文物史料蘊含的教育資源及其價值

直觀性是教學活動的重要原則。捷克教育家夸美紐斯在其名著《大教學論》中即將直觀性教學視為一條金科玉律,認為:“在可能的范圍以內(nèi),一切事物都應該盡量地放到感官跟前”;并進一步指出,“每一種藝術都應當包含在最簡短和最實用的規(guī)則里面”,而每一條規(guī)則“都應當用最簡短和最清晰的字句表達出來”,并且“伴同許多例證,以便逢到新的事例時,規(guī)則的用法一看就明白”。①[捷]夸美紐斯.大教學論[M].傅任敢,譯.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4:156、110.文物一般指遺存在社會上或埋藏在地下的歷史文化遺物。文物具有強烈的時代特征,它可以直接表明在其時代背景中的位置,并反映當時社會的政治、經(jīng)濟、軍事、文化、科技、宗教、藝術、習俗等內(nèi)容。作為歷史的見證,文物能更直接、更真實地反映歷史,具有很強的說服力;文物還有形象、直觀、生動等特點,具有強大的感染力。②王鵬輝.歷史教育中的文物教學研究——以人教版高中歷史教材必修I為例[J].歷史教學問題,2013,(1):119—121.文物不同于文字記載,它給人以立體感,直接可供觀察,加強形象思維,借此以想象古人生產(chǎn)、生活和戰(zhàn)斗的情景。文物作為史料價值的不可移易性也正在這里。①趙恒烈.文物和歷史教學[J].歷史教學,1984,(7):46—49.因此,文物在直觀性歷史教學中的價值和作用是顯而易見的。但文物本身不會說話,過去發(fā)生在他們身上的那些極富情趣、生動感人的歷史故事,需要人們用歷史的方法去挖掘和還原。通過教師引導學生參與其間,在提高歷史教學的直觀性和形象性的同時,進一步加深了學生對歷史知識的理解和認知。

地處古代絲綢之路十字路口的我國新疆地區(qū),在長期的社會發(fā)展與歷史演進中,積累了豐厚的歷史文化遺物。截至2015年底,新疆有文物點9 542處,其中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13處、自治區(qū)級文物保護單位550處。擁有各類文物藏品總量為128 894件(套)。尼雅遺址、營盤墓地、小河墓地、巴里坤東黑溝遺址、吐峪溝石窟寺遺址、阿敦喬魯遺址與墓地等先后入選“全國十大考古新發(fā)現(xiàn)”。②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地方志編纂委員會.新疆年鑒(2016)[M].烏魯木齊:新疆年鑒社,2016:321.這些豐厚的歷史文化遺物,不僅為我們深入研究和了解新疆歷史提供了重要支撐,也是我們在新疆“四史”教育中運用文物教學手段的資源寶庫。比如輪臺縣境內(nèi)的漢代西域都護府遺址以及樓蘭海頭城遺址、交河故城、高昌故城、北庭故城和伊犁將軍府等城址遺存,不僅是從漢代至清代中央政府設置的西域管理機構的駐地,更為新疆是我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的論斷提供了有力佐證。再如,樓蘭簡紙文書、吐魯番出土文書等眾多文物史料,為我們研究和了解兩漢魏晉南北朝隋唐時期西域政治、經(jīng)濟、軍事、文化、民族、社會生活等提供了豐富的原始資料。又如,小河墓地神秘而夸張的生殖崇拜、呼圖壁康家石門子巖畫、阿爾泰的草原鹿石,以及和田、喀什、庫車、吐魯番、伊犁、烏魯木齊等地的佛寺洞窟遺址和麻扎、清真寺等伊斯蘭教文化建筑等,則為我們了解和認識新疆宗教演變史提供了豐富的文物實證。此外,還有如“一炮成功”炮臺、大銀行舊址、毛澤民故居紀念館、八路軍駐新疆辦事處紀念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博物館以及各地州縣市博物館等文博單位,也為我們直觀認識和了解新疆地方歷史提供了豐富的歷史文物資源。正是由于新疆文物史料所蘊含的豐富教育資源和價值,使得在新疆“四史”教育中運用文物教學手段成為了可能。

另外,需要指出的是,由于新疆高校大學生在中學階段接受的歷史教育,主要是中國歷史和世界歷史的基礎知識,而部分理工類學生的歷史認知只停留在《歷史》(必修I)的層面上,缺少對新疆地方歷史的學習。因此,可以說新疆高校大學生對新疆歷史缺乏較為全面地認知和了解,部分學生甚至存在錯誤的認識。但新疆高校學生特別是新疆本地學生,又較為普遍地存在著認識和了解家鄉(xiāng)歷史文化的好奇心和學習熱情,所以,對于缺乏基礎乃至零基礎的新疆高校學生來說,深入挖掘和發(fā)揮新疆文物史料所蘊含的教育價值,充分運用好文物教學手段,以更為直觀和形象的方式,貼近學生實際,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能更好地使學生了解和掌握正確的新疆歷史、民族發(fā)展史、宗教演變史和文明融合史知識,進而增強對偉大祖國、中華民族、中華文化、中國共產(chǎn)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認同,筑牢實現(xiàn)新疆社會穩(wěn)定和長治久安的思想根基。

二、文物教學在新疆“四史”教育中的運用

在新疆高校思政課的“四史”教育中運用文物教學手段,任課教師一方面需要具備一定的歷史學和考古學知識基礎,以便能夠引導學生討論、分析和解讀文物史料所蘊含的歷史信息;另一方面需要根據(jù)教學內(nèi)容和客觀條件來選擇不同的文物教學方式加以運用,一般來說分為文物實物(模型)、文物圖片(視頻)和實地參觀(文物遺址、博物館、紀念館)等形式。課前教師要指導學生做好課前預習和準備工作,課上教師要根據(jù)實際情況靈活運用講授解讀、分組研討等多種方式,或以文物史料導課、或穿插使用、或互動提問、或學生演講,服務于具體教學目標。課后教師注意布置好實踐作業(yè),復習鞏固課堂教學效果。

(一)運用文物圖片(視頻)

從直觀性原則來看,圖片不如實物。由于條件有限,在新疆高校思政課堂上運用文物實物或者文物模型開展教學具有一定的困難。不過,教師可以借助網(wǎng)絡下載有關新疆“四史”的文物圖片或者視頻影像資料,如央視中文國際頻道《國寶檔案》欄目以及新疆衛(wèi)視《絲路發(fā)現(xiàn)》欄目,就有不少關于新疆歷史文物的視頻資料。歷史紀錄片作為以真實歷史為創(chuàng)作素材,并對其進行藝術加工與展現(xiàn),并引發(fā)人們思考的電影或電視藝術形式,因其特有的直觀形象性、真實性和藝術性,應該可以作為歷史課堂教學的重要素材,但切忌以視頻教學代替課堂教學,教師萬萬不可成為視頻影像資料的附庸。此外,吐魯番出土文書作為反映兩晉南北朝隋唐時期西域政治、經(jīng)濟、軍事、文化、社會生活諸方面的原始資料,以其特有的直觀性和原初形態(tài),向我們不斷訴說著古代西域與中原內(nèi)地密切的政治、經(jīng)濟、文化聯(lián)系,進而一再證實了新疆歷來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其中代表性的有《交河郡長行坊支貯馬料文卷》《開元二十年石染典過所文書》《唐景龍四年卜天壽抄本論語鄭氏注》等。

文物案例1:馬料賬上的將軍與詩人足跡——《交河郡長行坊支貯馬料文卷》

《交河郡長行坊支貯馬料文卷》1973年出土于吐魯番阿斯塔那506號唐代墓葬中,內(nèi)容為公元754-755年(唐天寶十三載至十四載)交河郡長行坊和驛館上報的馬料收支賬,詳細記錄了往來于交河郡長行坊和驛館之間的馬匹使用和馬料消耗情況。交河郡原名西州,天寶間改州為郡。長行坊是唐朝政府機構為服務軍政事務、官員往來、公文傳遞而設立的馬坊機構。長行坊及其下屬各驛館所管理的馬匹達上千匹,隨時準備提供給官員和信使騎乘。吐魯番地處西域交通要沖,自唐貞觀以來,就設置有許多驛館和長行坊。交河郡長行坊即是交河郡都督府下設的馬坊機構。從文書上可以看出,公元754年,交河郡長行坊共有馬匹226匹,可謂盛極一時,從側面反映出西域邊陲與內(nèi)地往來之密切?!段木怼氛娣謩e蓋有天山縣之印、高昌縣之印、西州都督府之印、柳中縣之印、蒲昌縣之印等朱紅印鈐。令人驚奇的是,《文卷》上還記錄了郡坊迎送“封大夫”和“岑判官”時使用馬匹的情況。

“封大夫”即封常清,為唐代名將,曾任安西副大都護、北庭都護、伊西節(jié)度使等職?!搬泄佟奔刺拼倪吶娙酸瘏?,曾兩次出塞,先是在安西四鎮(zhèn)節(jié)度使高仙芝幕府掌書記,天寶末年又在伊西節(jié)度使封常清幕府任判官,在西域生活近5年,留下了“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等一大批膾炙人口的詩句?!段木怼飞鷦釉佻F(xiàn)了唐代中央政府對西域的管轄和治理。

文物案例2:學生作業(yè)中的文化交流——《唐景龍四年卜天壽抄本論語鄭氏注》

《論語》作為儒家經(jīng)典,記載了孔子及其弟子的思想和言行,對中國古代的文化教育和古人的道德行為產(chǎn)生了重大影響。而這樣的影響,也流傳到了西域。1959年至1975年,在吐魯番阿斯塔那墓葬群發(fā)掘出土了20多件唐寫本《論語鄭氏注》殘卷。這些殘卷雖然內(nèi)容多有重復,但筆跡不同,上面寫著“高昌縣學生賈忠禮寫”“學生李會藏寫”“私學生卜天壽”等。專家推斷,這些紙張大概是當時學生的抄經(jīng)作業(yè),墓主可能是這些學生的授業(yè)先生。一同出土的還有《尚書》《詩經(jīng)》《孝經(jīng)》等抄本,大多是學生所抄。專家推斷,唐代西域雖然屬于多民族聚居的邊疆地區(qū),但《論語》已成為吐魯番官塾、私塾學生的必修課。

在這些殘卷中,以《唐景龍四年卜天壽抄本論語鄭氏注》最為有名,1969年出土于吐魯番阿斯塔納唐墓,殘卷長5.38米。該卷《論語鄭氏注》抄寫完畢于景龍四年(710)三月一日,寫書人是“西州高昌縣寧昌鄉(xiāng)厚風里義學生卜天壽”,年十二歲。20世紀以來,在敦煌、吐魯番等地出土了不少《論語鄭玄注》的殘本,使這部失傳已久的書大部分重新展現(xiàn)在世人面前。卜天壽的這個抄本是這些殘本中保存較好且長度最長的一件。

唐代著名邊塞詩人岑參、《論語》等知識點,都是學生們在中學時代就耳熟能詳?shù)膬?nèi)容,在新疆高校思政課“四史”教育中選取與之有關的文物史料,不僅不會讓學生感到陌生,更能引起學生注意,激發(fā)學習興趣,引發(fā)學生思考,以達到教學目的。

(二)實地參觀

與文物圖片或視頻影像資料相比,實地參觀是更為直觀的文物教學方式,可以讓學生實地觸摸和感受更為真實的歷史。儲量豐富的文物遺址、紀念館、博物館等教育資源散布于新疆各地州縣市,但受課時、經(jīng)費等條件限制,在新疆高校思政課的“四史”教育中不能常用。教師一般可以利用節(jié)假日學生返鄉(xiāng)或周末休息等課余時間,開辟實踐教學第二課堂,提前做好實踐教學預案和知識儲備,由學生自由組合成學習小組,分工協(xié)作,做好實地參觀學習,寫出學習考察報告,利用課堂教學時間演講匯報,并進行評比,作為課程考核與評價的重要參考值,從而進一步豐富新疆“四史”教育中的文物教學手段和內(nèi)容。比如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博物館、吐魯番地區(qū)博物館、交河故城、高昌故城、柏孜克里克千佛洞、吐魯番郡王府和蘇公塔、哈密回王府和回王陵、巴里坤古城、吉木薩爾北庭故城、伊犁州博物館、霍城縣伊犁將軍府舊址和吐虎魯克·鐵木爾汗麻札、庫車王府、克孜爾千佛洞、蘇巴什故城、克孜爾尕哈烽燧遺址、喀什阿帕克霍加麻扎和艾提尕爾清真寺以及和田地區(qū)博物館、熱瓦克佛寺遺址、丹丹烏里克佛寺遺址群等眾多文物古跡,均可作為學生實地參觀的文物教學場地,并由學生選擇指定的代表性文物做重點考察和演講匯報。

文物案例1:稀世國寶——“五星出東方利中國”錦護膊①于志勇.新疆尼雅出土“五星出東方利中國”彩錦織文初析[J].西域研究,1996,(3):43—46.

“五星出東方利中國”錦護膊,為漢代蜀錦,是國家一級文物,位列我國第一批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之首。1995年10月出土于新疆和田民豐縣尼雅遺址,現(xiàn)藏于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博物館。五星出東方利中國錦護膊,長18.5厘米,寬12.5厘米。除文字外,還用鮮艷的紅、白、黃、綠四色在青底上織出典型的漢式圖案:云氣紋、鳥獸、辟邪和代表日月的紅白圓形紋,尺寸不大,內(nèi)涵豐富,方寸之間把陰陽五行學說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實屬罕見。

和田民豐縣尼雅遺址為漢代西域三十六國之一的精絕國故地。“五星出東方利中國”錦護膊的出土和發(fā)現(xiàn),不僅展現(xiàn)了漢代中原漢文化在西域的傳播和影響,更是以鐵的事實再次證明了新疆自古以來就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文物案例2:各民族共同建設邊疆的歷史見證——劉平國治關亭誦刻石①王炳華.“劉平國刻石”及有關新疆歷史的幾個問題[J].新疆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80,(3):56—63.

劉平國治關亭誦刻石,位于拜城縣黒英山鄉(xiāng)玉開都維村北約1.5千米處的博孜克日克溝溝口西側崖壁上。這一摩崖石刻,刻于東漢桓帝永壽四年(158年),主要記述了東漢末年西域長史所屬龜茲左將軍劉平國帶領工匠及百姓在此鑿石筑亭、修建關城的事跡。

為保護道路交通安全和稽查來往行旅,東漢政府在西域交通要道和險關要隘,設置城壘亭障。亭為秦漢時期地方基層管理機構,在中原內(nèi)地主要負責緝捕盜賊,維護鄉(xiāng)里治安;在邊疆地區(qū)則主要負責稽查行旅、警備候望,確保道路交通安全。劉平國治關亭誦刻石所在地博孜克日克溝溝口,寬僅六七米,兩側峭壁嶙峋,形勢險要,谷內(nèi)山峰聳峙、水流湍急,為龜茲北通烏孫的必經(jīng)之地。由博孜克日克溝谷向北翻越天山阿克布拉克達坂,經(jīng)天堂湖、科克蘇河、包扎墩達坂可抵達伊犁特克斯縣,史稱“烏孫古道”。為確保這條道路的往來安全,龜茲左將軍劉平國于158年9月5日(永壽四年七月廿六日)帶領漢人孟伯山及羌人程阿羌等6人從龜茲出發(fā),前往北部山區(qū)修筑亭障。經(jīng)過勘察地形后,劉平國等人選擇在博孜克日克溝溝口修建關城。9月11日(八月初一日)正式開工,劉平國等人鑿山鉆孔,壘石筑墻。經(jīng)過十天的艱辛勞作,亭障修筑完成。兩日后,京兆長安人淳于伯隗作誦,并刻石以示紀念。時至今日,刻石崖壁上仍留有多處鑿孔,溝口以北約50米處還有卵石堆積的關隘遺跡,靠近崖壁西側的卵石堆積長約15米、寬約10米、高約4米。劉平國治關亭誦刻石,不僅驗證了漢朝在經(jīng)營西域時修筑亭障設施的歷史,更為自漢代以來新疆就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提供了歷史明證,同時也生動形象地說明了新疆歷來是各民族共同開發(fā)建設和擁有的地方,新疆各民族都為開發(fā)、建設、保衛(wèi)新疆作出了重要貢獻,都是新疆的主人。

劉平國刻石后因當?shù)匦耷喔榷磺蜎],在千余年的自然侵蝕下,刻石字跡斑駁。至1879年(光緒五年)夏,左宗棠幕僚浙江烏程縣人施樸華跟隨西征大軍追討阿古柏侵略軍來到阿克蘇,有軍人經(jīng)過此地時發(fā)現(xiàn)石壁上有殘字,遂向施樸華稟報。八月,施樸華帶人前往察看,并制作了拓片。拓片問世后,劉平國治關亭誦刻石引起了中外學者的重視和研究。

文物案例3:世襲罔替的鐵帽子王——吐魯番郡王

吐魯番郡王,全稱吐魯番回部札薩克多羅郡王,是清代新疆吐魯番維吾爾世襲貴族。康熙五十九年(1720年),清軍為平定準噶爾叛亂進入吐魯番,額敏和卓率眾投歸清朝,并協(xié)助清軍平叛。雍正九年(1731年),準噶爾派兵進攻吐魯番,額敏和卓率領魯克沁城的維吾爾軍民配合駐軍,堅守待援。清朝援軍到達后,額敏和卓及全城百姓出城迎接,歡慶勝利。雍正十年(1732年),為配合清軍平準戰(zhàn)爭的整體戰(zhàn)略,額敏和卓毅然率領萬余名部眾東遷至甘肅瓜州(今安西)居住。雍正帝詔封額敏和卓為扎薩克輔國公。乾隆二十年(1755年),額敏和卓帶領300名親兵隨清軍征剿準噶爾叛軍,立功受封為鎮(zhèn)國公。次年,率部返回魯克沁,受命管轄吐魯番地方事務,并晉封為固山貝子。

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準噶爾叛亂被平定后,額敏和卓又率眾隨清軍挺進天山南部,參加平定大小和卓的叛亂。額敏和卓被任命為參贊大臣,并晉封為多羅貝勒。在攻打叛軍據(jù)守的庫車城時,64歲的額敏和卓身先士卒,沖鋒陷陣,為此負傷。乾隆帝表示:“朕因額敏和卓老成諳練,故命其參贊軍務,并非欲伊身在行間,親當矢石也。今聞奮勇得傷,深為軫念,嗣后惟盡心協(xié)力,相機辦理,不可冒險攻戰(zhàn),致有疏虞?!雹诎臐h,奇·朝克圖整理.蒙古回部王公表傳(第一輯)[M].呼和浩特:內(nèi)蒙古大學出版社,1998:704.年底,額敏和卓隨兆惠進攻小和卓據(jù)守的葉爾羌城。在長達三個月的黑水營防御戰(zhàn)中,額敏和卓與兆惠一起奮勇殺敵,一直堅守到援兵到來,表現(xiàn)極為突出。平定大小和卓之亂以后,額敏和卓因功勛卓著被晉封為多羅郡王,并受命留守葉爾羌,管理當?shù)厥聞?。額敏和卓在葉爾羌期間,安置流民,墾荒種地,興修水利,為當?shù)厣鐣捕ê徒?jīng)濟恢復作了大量工作。為表彰額敏和卓的功績,乾隆帝在中南海紫光閣為其掛像。

乾隆三十年(1765年)春,烏什發(fā)生叛亂。七十歲高齡的額敏和卓聽聞消息后,立刻上奏請旨赴烏什作戰(zhàn)。額敏和卓和兩個兒子蘇萊曼、茂薩在各地奔走,為平定烏什叛亂作了很多工作。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年老多病的額敏和卓不幸病故,享年83歲。其郡王爵位由兒子蘇萊曼承襲。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詔準世襲罔替。吐魯番郡王額敏和卓及其家族的事跡,生動形象地說明了清代新疆維吾爾族人民愛國愛疆、維護祖國統(tǒng)一反對分裂叛亂的堅定決心和信念,同時也說明新疆各族人民與中原地區(qū)各族人民在長期的交往中共同生產(chǎn)生活,結成了休戚相關、榮辱與共的關系。

通過學生選取家鄉(xiāng)附近的文物古跡進行實地參觀學習,開辟文物教學第二課堂,不僅能加深學生對課堂學習內(nèi)容的了解和認知,更有助于激發(fā)學生愛國愛疆、熱愛家鄉(xiāng)建設家鄉(xiāng)的熱情,從而以更為直觀有效的方式增強了學生對偉大祖國、中華民族、中華文化、中國共產(chǎn)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認同感和歸屬感。

三、文物教學需遵循的原則

(一)堅持緊扣教材,精益求精的原則

在新疆“四史”教育中運用文物教學手段和選取文物史料時,務必堅持緊扣教材、突出重點、精益求精、優(yōu)中選優(yōu)的原則,一方面是因為新疆文物史料很豐富,而課堂教學時間又十分有限,所以一定要選擇具有代表性及學生易于接受的文物史料作為課堂教學的素材,另一方面是因為文物史料是為加深學生對教材重點內(nèi)容的理解而服務的,所以不能脫離教材去談文物教學,絕不能為了滿足學生的好奇心理而將課堂文物教學變?yōu)橐粓鏊哑娅C艷的探險。

(二)堅持與時俱進,科學嚴謹?shù)脑瓌t

教學與科研是相輔相成的。關于新疆歷史文物的學術研究也在不斷地推陳出新,不斷走向深入。因而,在新疆“四史”教育中運用文物教學一定要注意跟進學術研究新成果和考古新發(fā)現(xiàn),并注意去偽存真、考鏡源流,切忌以其昏昏使人昭昭,堅持與時俱進、科學嚴謹?shù)慕虒W態(tài)度,將正確的新疆歷史、民族發(fā)展史、新疆宗教演變史和文明融合史知識傳遞給學生。比如在講述漢代西域都護府的歷史時,很多教師都會引用由著名考古學家黃文弼先生在阿克蘇新和縣玉奇喀特古城采集到的被釋讀為“李崇之印□□”的漢代銅印,這枚銅印一般被認為是西漢王莽時期最后一任西域都護李崇的私印,并作為新疆自古以來就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的文物實證。但據(jù)北京大學歷史學系朱玉麒教授的最新研究顯示,印文內(nèi)容并非是“李崇之印□□”。朱玉麒教授從印學史的專業(yè)角度考察后,認為這枚銅印應當釋讀為“李忠之印信”,從文字、章法、鈕式等等的風格來看,它應是與都護李崇同期戍守西域的普通將士所佩印信,“由李崇而改為李忠的解讀,不僅符合于其本來面目;而且這種改訂,也無損這一印章對于兩漢時期中原王朝經(jīng)營西域的考古學印證,相反,由于李忠身份的低下,更增加了我們對印章作為信物在西域歷史中影響力的確認”。①朱玉麒.所謂“李崇之印”考辨[J].中國典籍與文化,2013,(4):8—15.再者,根據(jù)新發(fā)現(xiàn)的懸泉漢簡,匈奴日逐王降漢系漢宣帝神爵二年(公元前60年)秋,鄭吉護送日逐王至長安覲見,11月下旬路過敦煌懸泉驛。三年春抵達長安。四月,漢宣帝俱封二人為列侯。隨后,首任西域都護鄭吉才西域設府施政。②殷晴.懸泉漢簡和西域史事[J]./劉國防.西域都護的設置及其年代[J].西域研究,2002,(3):18—22.這些新的研究成果,不僅進一步豐富了我們對于新疆歷史文物的認知,更使得關于新疆歷史的若干關鍵史實更加清晰,也應該被引入課堂教學當中,以彰顯新疆“四史”教育教學的科學性與嚴謹性。

猜你喜歡
四史西域文物
文物的棲息之地
金橋(2022年6期)2022-06-20 01:35:46
《八月西域行印記》
小主播上微課 團隊員學四史
少先隊活動(2020年9期)2020-12-17 06:17:31
遇見“四史” 圖說“第一”
上海工運(2020年10期)2020-11-03 01:18:46
隊史連“四史”
文物的逝去
東方考古(2019年0期)2019-11-16 00:46:08
文物超有料
班超出使西域
西域散章
散文詩(2017年15期)2018-01-19 03:07:52
《西域圖志》纂修略論
西夏研究(2017年1期)2017-07-10 08:16:55
大理市| 临朐县| 宁强县| 温泉县| 连山| 彭州市| 虎林市| 崇信县| 榕江县| 磐安县| 拉孜县| 五原县| 西丰县| 赤壁市| 文山县| 杂多县| 扶风县| 琼结县| 雷波县| 仁寿县| 内乡县| 漳州市| 讷河市| 南宫市| 鄯善县| 济源市| 江山市| 会泽县| 建瓯市| 日喀则市| 湘潭县| 西丰县| 潼南县| 商都县| 旌德县| 安化县| 宁南县| 施秉县| 荣昌县| 大竹县| 宜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