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平
【摘 要】信息技術的教育教學越來越重要了,本文從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入手,分三個方面對信息技術的教育教學作出了一定的闡述,信息技術的發(fā)展必將對學校的教學內容、教學方式的改革提出新的挑戰(zhàn),學好信息技術知識成了當前較為重要的課題。
【關鍵詞】陶行知;教育教學;信息技術;教學做合一;生活教育
隨著信息技術、網絡通訊技術與多媒體技術的飛速發(fā)展,特別是近些年來國際上興起“信息高速公路”——Internet互聯(lián)網以后,信息社會與信息技術應用的深入發(fā)展也導致了整個社會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的深刻變革。這種變革的重要標志是出現(xiàn)一種嶄新的“信息技術文化”——信息技術的使用成為人人都必須具有的“第二文化”,我從事近20年的信息技術教學后,得到以下幾點認識:
一、“教學做合一”重視基本功的教學
早在1927年,偉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就提出在教育教學實踐中要做到“教學做合一”,他講的“教、學、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教與學之所以能統(tǒng)一,就是統(tǒng)一在“做”上,只有在做上教的才是教師,在做上學的才是學生;教師拿做來教,才是真教,學生拿做來學,方是實學。以前的教育以教師為主,教師教書的方法是“教授法”,即教師只管教,學生只管受教,好像是學的事體都被教的事體打消掉了,這樣教與學就完全分離開了,這樣最終的結果會導致教與學的脫節(jié),教學的效果也就很不明顯了。
因此,幾年來我一直就比較注重學生的上機操作情況,邊學邊練,邊練邊學,在學中練,在練中學。比如,在Windows系統(tǒng)中,要進行文件的復制或移動,要講到剪貼板的作用,如果單純講剪貼板,既抽象又難以表達,學生還很難有什么收獲。這時只要舉個實例,讓學生在機器上操作,在操作中學會剪貼板的作用,這樣學生在操作中的學習和提高一定比單純而枯燥地講理論要好得多。
二、采用“小先生”制的教育教學方式
在學生初學信息技術時,有著很高的興趣,積極性也很強,然而剛開始學習,就有許多的內容要他們去理解和體會,且內容分散平鋪,什么都需要從頭掌握,一時之間難以把握住重點與難點,以致于漸漸地原先的學習興趣被磨平,取而代之的是厭煩,甚至有的學生還會產生恐懼感,這樣必然會挫傷他們學習信息技術的積極性,對信息技術望而生畏。
因此,我在信息技術教育教學中采用了“小先生制”。幾年來本人要采用陶行知先生提出的“小先生制”原因有二:
其一,因為學生來源不一,我們有的學生來自農村,信息技術的學習是從零開始的;而有的學生來自集鎮(zhèn),跟自己的親戚、朋友學過一些入門知識;也有的家里早已配有電腦,對我們所教的內容在操作上也有點熟悉。這樣在教育教學中,他們的起點不在同一水平線上,所以在教學中就會有許多不確定的因素。
其二,在信息技術教育教學的上機實踐過程中,如果教師大小事情都要照顧周全,這幾乎是不可能的。
我采用了“小先生制”的教學方式,即讓部分學生先“富”起來。對于一些學習興趣較為濃厚的同學,我們可以通過興趣小組的方式,讓他們學在前頭,做在前頭,當這些同學的信息技術水平有了一個較大的提高之后,他們在班級內勢必影響到其他同學的學習積極性,從而帶動其他同學更加積極地學習信息技術,使信息技術學習的氣氛進行良性的循環(huán),并且那些先“富”起來的學生還可以幫助教師給其他同學以指導,當好“小先生”,減輕了教師的工作負擔,“小先生”們不僅能提高他們自身的理論和實踐兩方面的水平,更重要的是“小先生”在指導其他同學學習的同時,還會遇到一些他們自己也無法解決的問題,然后在我的講解中他們也能夠提高自己,可謂是一舉數(shù)得,所以我一直堅持這一教學方法。
三、知識源自于生活——生活即教育
陶行知先生提出“生活即教育”的思想在信息技術教育教學實踐中也有著一定的指導意義。在日常生活中,學生能從報刊、電視、遠程教育等媒體中了解不少有關信息技術方面的知識,如信息技術病毒、Internet(國際互聯(lián)網絡)、E-mail……所以本人也比較重視學生課外信息技術知識的獲得,經常給他們指導,指導他們去看一些什么樣的課外輔導書、上一些有益的網站,并指導他們怎樣在互聯(lián)網上獲取更多的新知識,這樣學生在日常的生活中信息技術水平也能不斷提高。生活即教育,我認為這正是我們教育所不容忽視的,也只有這樣學生才能夠把信息技術學好。
總之,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在信息技術的教學中有著很高的指導意義,信息技術教學的方法還需要繼續(xù)探索,怎樣教好信息技術是我們這些信息技術教師所要探討的課題,總結過去的經驗是提高今后教學的必要條件,也只有這樣信息技術水平才能有穩(wěn)步的提高。
【參考文獻】
[1] JJ.陶行知教育思想十二講[M].安徽教育出版社,198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