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文強 ,張其成
1北京中醫(yī)藥大學中醫(yī)學博士后流動站,北京100029;2大理大學民族文化研究院
由東晉道醫(yī)葛洪撰著的《肘后備急方》是我國第一部中醫(yī)臨床急救手冊。2015年10月榮獲諾貝爾生理學或醫(yī)學獎的我國第一位本土科學家屠呦呦研究員受該書“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漬,絞取汁,盡服之”[1]29的啟發(fā)而提煉出青蒿素的成功經驗告訴我們,書中不少簡便廉驗的藥方時至今日仍然具備較大的開發(fā)應用價值。值得注意的是,該書卷三記載的“龍牡遠茯湯”(書中尚未對此方進行命名,“龍牡遠茯湯”是筆者自擬)對于心神不安的情志病療效頗佳,文中言此方“治驚憂怖迫遙,或驚恐失財,或激憤惆悵,致志氣錯越、心行違僻不得安定者”[1]32。那么為何此方具有較好的安神效果?這對于當今物欲橫流、普遍浮躁的社會流行病是否也有借鑒價值?本文擬對此進行探討。
《肘后備急方·卷三》記載了本方的藥物組成和使用方法:
“龍骨、遠志、茯神、防風、牡蠣各二兩,甘草七兩,大棗七枚,以水八升,煮取二升,分再服,日日作之,取差?!保?]32
這是一首只有七味藥的小藥方。方中“龍骨”是古代牛馬等大型脊椎動物埋藏于地下的骨骼化石,主產于山西、內蒙、陜西、甘肅、河北等地。龍骨最大的特征是埋藏于地下千萬年,故土氣較厚,又為金石堅固之物,故稟賦土、金二氣較多。鑒別其真假的最簡便做法是將其放于舌頭上,可感到味甘澀,且有被吸附之感,手指用力才能取下的才是真品。由此也可知龍骨有較大的收斂固澀之力?!渡褶r本草經》記載:“味甘,平。主心腹鬼疰,精物老魅,欬逆,泄痢膿血,女子漏下,癥瘕堅結,小兒熱氣驚癇。龍齒,主小兒、大人驚癇,癲疾狂走,心下結氣,不能喘息,諸痙,殺精物”[2]115。龍骨能安神鎮(zhèn)驚的原因即在于其可收斂渙散的心氣使其回收下藏的腎氣。其中,“龍齒”是龍骨的牙齒部位,質地較骨架輕一些,由于小兒是純陽之體,以升發(fā)為主,故盡管小兒驚嚇需要收攝心氣,但亦不能過度,所以用龍齒不用龍骨。關于龍骨,《本草綱目》記載道:“甘、平,無毒……其氣收陽中之陰,入手足少陰、厥陰經……益腎鎮(zhèn)驚,止陰瘧,收濕氣脫肛,生肌斂瘡……澀可去脫,故成氏云:龍骨能收斂浮越之正氣,固大腸而鎮(zhèn)驚。又主帶脈為病”[3]1343。清代名醫(yī)陳修園《神農本草經讀》闡釋其藥理說:“龍得天地純陽之氣,凡心腹鬼疰精物,皆屬陰氣作崇,陽能制陰也。肝屬木而得東方之氣,肝火乘于上,則為咳逆,奔于下則為泄痢膿血、女子漏下,龍骨斂戢肝火,故皆治之。且其用,變化莫測,雖癥瘕堅結難療,亦穿入而攻破之。至于驚癇癲痙,皆肝氣上逆,挾痰而歸迸入心,龍骨能斂火安神,逐痰降逆,故為驚癇顛痙之圣藥。仲景風引湯,必是熟讀《本經》,從此一味悟出全方,而神變妙化,亦如龍之莫測,余今注此品,復為之點睛欲飛矣。痰水也,隨火而升,龍屬陽而潛于海,能引逆上之火,泛濫之水,而歸其宅,若與牡蠣同用,為治痰之神品,今人只知其性澀以止脫,何其淺也”[4]。陳修園的論述堪稱精彩。心悸驚恐是心氣渙散所致,而其中又往往夾雜痰邪瘀堵,所謂“怪病皆由痰作祟”此之謂也。龍骨以其收斂之神力回收浮散之邪火,再以生牡蠣的咸寒軟化痰濁,可謂神妙,難怪陳修園稱二者相配是“治痰神品”,根據筆者在博士論文中將古人探索人體生命規(guī)律繪別的“醫(yī)道太極圖”[5],可知龍腎主要進入腎氣系統(tǒng)。
方中“遠志”是多年生草本植物遠志的干燥根,主產于山西、陜西、河南等地,性喜冷涼氣候,忌高溫,耐干旱。遠志口嘗味道較苦而略帶辛味,《神農本草經》記載其“味苦,溫,主欬逆?zhèn)校a不足,除邪氣;利九竅,益智慧,耳目聰明,不忘,強志,倍力”[2]52,可見遠志具有安神之效?!侗静莩搜拧犯鶕鹘y(tǒng)“藥象學”。詮釋其藥理曰:“苗短根長,司腎之物。參曰:志,意也。心之所之,心之所向也。藏于腎而用于心,故處則為意,出則為志也。意居六根之六,志居五神之五,可謂遠也巳矣。維爾之遠,乃可裨神明之欲動欲流,圓通無礙,令根身聰慧輕安也。如是則何有于器界六淫,潛入根身之中,而為填塞奔逆者哉”[6]。說明遠志治療心神之病乃是降收心氣回歸腎臟發(fā)揮作用的。張志聰也說:“遠志氣味苦溫,根荄骨硬,稟少陰心腎之氣化??鄿卣?,心也;骨硬者,腎也。心腎不交,則咳逆?zhèn)小_h志主交通心腎,故治咳逆?zhèn)小Qa不足者,補心腎之不足。除邪氣者,除心腎之邪氣。利九竅者,水精上濡空竅于陽,下行二便于陰也。神志相通,則益智慧。智慧益,則耳目聰明。心氣盛,則不忘。腎氣足,則強志倍力”[7]41。對此,李時珍特別指出說:“遠志入足少陰腎經,非心經藥也。其功專于強志益精,治善忘。蓋精與志,皆腎經之所藏也。腎經不足,則志氣衰,不能上通于心,故迷惑善忘”[3]454。
方中茯神與茯苓是同一品種,其中離松木不附根而生的是茯苓,不離松木本體、抱根而生的是茯神。對于茯苓,《本草備要》言:“補心脾,通行水,甘溫益脾助陽,淡滲利竅除濕。色白入肺瀉熱,而下通膀胱。能通心氣于腎,使熱從小便出,然必其上行入肺,清其化源,而后能下降利水也”[8]?!侗静萸笳妗氛f:“滲脾肺濕,伐肝腎水邪。茯苓專入脾、胃,兼入肺、肝。色白入肺,味甘入脾,味淡滲濕。故書皆載上滲脾肺之濕,下伐肝腎之邪。其氣先升(清肺化源),后降(下降利水)。凡人病因水濕而見氣逆煩滿,心下結痛,呃逆嘔吐,口苦舌干,水腫淋結,憂恚驚恐,及小便或澀或多者(諸病皆從水濕所生而言),服此皆能有效”[9]。可見茯苓味甘、淡,性平,可入脾氣和腎氣膀胱,能利水滲濕。由于茯神稟賦松樹藥氣多一些,故除了有茯苓除濕利水的功能外,還可入心氣安神。《本草新編》曰:“茯神,即茯苓之一種。但茯神抱松木之根而生者也,猶有顧本之義,故善補心氣,止恍惚驚悸,尤治善忘,其余功用,與茯苓相同”[10]。
方中“防風”是防風的干燥根,主產于東北、四川、華北等地,性喜涼爽氣候,耐寒耐旱,最適宜生長在陽光充足、土層疏松的砂質土壤。防風味稍辛而帶甘,故其藥氣以升散為主,而顯溫性?!渡褶r本草經》記載說:“味甘,溫。主大風頭眩痛,惡風;風邪目盲無所見;風行周身骨節(jié)疼痹,煩滿”[2]74?!侗静莘纸洝吩唬骸靶?、甘,微溫。搜肝瀉肺,散頭目滯氣、經絡留濕,主上焦風邪、膀胱經癥。又為脾胃引經、去風勝濕之藥”[11]??梢娖渖L邪的功能較為突出,故名為“防風”。張志聰解釋說:“防風莖、葉、花、實兼?zhèn)湮迳?,其味甘,其質黃,其臭香,稟土運之專精,治周身之風證。蓋土氣厚,則風可屏,故名防風”[7]47??梢?,防風可入肝氣和脾氣,以調和木土之性而除風濕邪氣見長。葉天士也云:“防風氣溫,秉天春和風木之氣,入足厥陰肝經;味甘無毒,得地中正之土味,入足太陰脾經。氣味俱升,陽也”[12]?!侗静莩搜拧穭t對其為何有調和木土的原理詳細闡釋道:“防風黃中通理,鼓水谷之精,以防賊風之來,命名者以此。動搖飄拉,風木之本性也。土失留礙,致風木變眚,亦有風木變眚,致土失留礙者。如風在頭則掉眩,在目則瞀盲,在骨節(jié)則疼煩。而疼煩、瞀盲、掉眩,政風木動搖飄拉之性耳。風行周身,亦善行數變之用也。臭味甘芳,黃中通理,敦九土之精,以防八風之侮。彼以巽入,我以艮止,在土轉而為吐生,在木不得不轉為戴土而出矣”[6]25-26。
牡蠣是海中牡蠣的貝殼,主要產于我國沿海各地,喜棲息于潮間帶至低潮線以下的泥灘、礁石、以及泥沙質海底,味咸,性微寒。李時珍言其“化痰軟堅,清熱除濕,止心脾氣痛,痢下赤白濁,消疝瘕積塊,癭疾結核”[3]1413。牡蠣咸寒其氣降下軟堅,本方將牡蠣與龍骨配伍可謂一陰一陽,恰合坎卦,入腎布新除舊、吐故納新。對于牡蠣的運用,張錫純特別指出一個細節(jié):“牡蠣若作丸散,亦可煅用,因煅之則其質稍軟,與脾胃相宜也。然宜存性,不可過煅,若入湯劑仍以不煅為佳”[13]。龍骨與牡蠣相似,二者作為湯劑除痰皆不煅燒為佳。
方中甘草是多年生草本植物甘草的根莖,性溫,味甘、平,有補虛益氣、緩急止痛之效。因其味道甘甜,故稱“甘草”,入脾、胃經,坐鎮(zhèn)中州,使眾藥各歸其道、循行有序,故也稱“國老”。可以說甘草很接近人體的一氣周流,但其氣也還稍有偏性,單用甘草量太多有雍塞脾氣之嫌??梢?,萬事萬物皆有偏性,這是自然法則。
方中大棗是棗樹的干燥成熟果實?!渡褶r本草經》記載曰:“大棗,味甘,平。主心腹邪氣,安中養(yǎng)脾,助十二經;平胃氣,通九竅,補少氣、少津液,身中不足,大驚,四肢重;和百藥”[2]106-107。唐代食療大家孟詵在《食療本草》中言:“(大棗)溫,主補津液,養(yǎng)脾氣,強志……洗心腹邪氣,和百藥毒。通九竅,補不足氣……蒸者食之,補腸胃,肥中益氣”[14]。可見大棗主要入中州系統(tǒng)養(yǎng)脾和胃。
整體來看,方中龍骨、牡蠣收斂虛浮陽氣回歸于腎,同時化痰除濁;遠志交通心腎,回收渙散的心氣潛藏于腎;茯神既入脾氣和膀胱祛濕,同時入心安神;防風入肝氣、脾氣散寒祛風;大棗入脾胃溫中;甘草坐鎮(zhèn)中州調和諸藥。值得注意的是,本方并不是一味地安神,而是化痰祛濕與斂降安神并用,升降同調、通補相兼,否則濁邪不除,只能收一時之效,而不能治本。該方正是從標本兩方面著手,使得人體生命升降回環(huán)、一氣周流再次復圓,故驚憂心悸、行為乖張等情志病癥自然消除。根據《歷代中藥度量衡考論》[15]一文的考證,晉代藥量1兩約合今天15.625克,則二兩均合今天31.25克,甘草七兩約合今天109.375克,藥量較大。由于甘草量太大的話似有壅塞脾胃運化之嫌,而方中又無過于峻猛、迅烈之品,這么大的甘草量是何原理,請專家指正!本方大棗使用7枚是因為7是五行火的天地成數,用7枚大棗在入脾胃氣的同時可以補益心氣,因此大棗挑選中等大小即可,為使保持完整的藥氣,不能換算成克數;1升≈今天200毫升,水八升≈今天1600毫升,二升≈400毫升。全方的使用方法如下:
龍骨、遠志、茯神、防風、牡蠣各31.25克(具體操作時可取整),甘草109.375克,大棗7枚,用水1600毫升煮取400毫升,分兩次服,一次200毫升。一天一帖,直到痊愈。
從上可見,“龍牡遠茯湯”方中藥物不僅取材簡易,而且十分平和,故也較為安全。今天使用時可以根據具體的癥狀表現(xiàn)和病情的輕重加減化裁。如單純心情浮躁、心氣虛弱,可以用10克甘草和7個大棗煮水當茶喝即可;如果失眠心慌、睡眠較淺、容易清醒,則用龍骨、茯神各30克和7枚大棗煮湯;如果夾有痰濁可再加入牡蠣和生姜各30克;如果有濕氣則可加防風或紫蘇葉15克或薏苡仁30克;如果腦力勞動較多可加桂圓肉50克補血益氣和遠志15克以醒腦開智。當然,這是大致而言,具體還應以望聞問切診斷以切中病機為準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