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昱璋,盧林濤,李宇飛,邵 虹
(1.西安交通大學醫(yī)學院,陜西 西安 710061;2.第四軍醫(yī)大學西京醫(yī)院心電圖室,陜西 西安 710032;3.西安交通大學公共衛(wèi)生學院,陜西 西安 710061)
我國心血管病患病率及死亡率處于上升階段,其死亡率居首位,高于腫瘤和其他疾病,占居民疾病死亡構成的40%以上[1]。心腦血管病住院總費用也在快速增加,2004年至今,其年均增速遠高于國內生產總值增速。我國心血管疾病負擔日漸加重,已成為重大的公共衛(wèi)生問題,防治心血管病刻不容緩。心電圖是冠心病診斷中最早、最常用和最基本的診斷方法,是入院病人常規(guī)檢查項目之一,具有重要的臨床意義及社會價值。在入院病人中對心臟健康知識的了解及檢測結果如何?針對這些問題,本研究在西安市某三甲醫(yī)院展開了對入院病人心臟健康知信行及其心電圖檢測的調查,以期大致掌握入院病人心臟健康情況及其相關影響因素。
西安市某三甲醫(yī)院心電圖室2017年8月23日至25日期間前來就診的住院病人。
自行設計調查問卷,內容包括:1)一般社會人口學特征,如性別、年齡、學歷;2)生活習慣[2];3)疾病史;4)對心功能的認識、態(tài)度等情況[3-4]。
心電圖檢測采用光電1550P十二導聯(lián)心電圖儀器檢測其12導聯(lián)心電圖(ECG或EKG),記錄其心臟健康狀況。
在現(xiàn)場問卷填寫前,調查員向調查對象說明擬定的調查說明,個人信息嚴格保密。為保證調查的質量,要求當場收回調查問卷,收回調查表時由研究者進行核查,對缺項、漏項及不合格之處及時反饋并糾正。所有有效問卷回收后經(jīng)核實確定無誤后,按姓名輸入獲取心電圖結果。心電圖測量由三甲醫(yī)院心電圖室資深醫(yī)務人員完成,心電圖結果判定由雙人診斷核實,避免錯分偏倚。
數(shù)據(jù)采用SPSS18.0統(tǒng)計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整理與統(tǒng)計分析,采用頻數(shù)和百分比進行計數(shù)資料的描述,采用χ2檢驗進行計數(shù)資料的比較,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共發(fā)放調查問卷80份,回收74份,回收率為92.50%,回收有效調查問卷67份,有效應答率為90.54%。其中,男性26人(占38.81%),女性41人(占61.19%)。年齡范圍在1~74歲之間,平均年齡為(46.0±16.4)歲。文化程度小學及以下16人(占23.88%),初中12人(占17.91%),高中20人(占29.85%),本科及本科以上19人(占28.36%)。
住院病人中早起在5~7點、7~9點、9點后的人數(shù)分別是為41人(61.20%)、25人(37.30%)、1人(1.50%),晚休在21點前10人(14.90%)、21~23點44人(65.70%)、23~1點11人(16.40%)、1點后2人(3.00%)(χ2=8.734,P<0.05)。且早晚作息有顯著關聯(lián)性(P<0.001)。早起的人一般都有良好的作息。住院病人中男性飲酒者10人(38.46%),女性4人(9.76%),且性別和飲酒有顯著關系(χ2=7.921,P<0.05);男性吸煙14人(53.84%),女性0人(0.00%),與性別有明顯關聯(lián)(χ2=27.909,P<0.001)。運動情況不容樂觀,有25%的調查對象無運動,22.4%的調查對象每月運動1~3次,28.40%的調查對象每周運動1~3次,只有23.9%的調查對象每周運動4次以上。
住院病人中心電圖認知良好,僅有4.50%的對象認為心電圖一般無意義。但在對心功能知識調查中,僅有3%對心臟有了解(深入了解),仍有34.32%的群體對心功能知識不清楚甚至不知道。關于心肌梗死的處置問題,僅有16.42%知道如何處置急性心梗,仍有29.85%完全不知道如何處置。在如何保持心臟健康上情況有所好轉,僅有9人(8.96%)不知道如何保持心臟健康。因樣本量過小,尚不能肯定相關知識調查與文化水平之間有顯著關聯(lián)性。但大學及以上文化程度雖僅占總體的28.30%,其分別占據(jù)了(部分)了解心功能知識2例(100%)、知道心梗處置辦法8例(53.34%)、知道保持心臟健康習慣11例(43.30%)。說明文化水平越高,對相關知識了解程度越高。
在心電圖調查中發(fā)現(xiàn),住院病人心電圖正常的有41人(61.19%),排除相關既往病史,心電圖異常而自身沒有認識的有12人,即新發(fā)現(xiàn)心電圖異常者占17.91%。在心電圖和生活習慣的調查中,因樣本量等原因,飲酒、生活作息等行為習慣和心臟健康尚不能肯定有顯著關聯(lián)(P>0.05)。在相關知識調查和心電圖調查中,尚不能肯定二者有顯著關聯(lián)(P>0.05)。但有6例患者在得知患病后戒煙,占心電圖異?;颊?0%。
美國心臟協(xié)會的最新指導方針,擁有健康心臟的關鍵在于良好的生活習慣,而不是嚴格的飲食[2]。在本研究中,除去疾病因素,大部分患者都有良好的作息時間。但男性在吸煙與飲酒上明顯表現(xiàn)較差,在吸煙單項上男性占14人(100%),表明了男性應當更加關注吸煙和過量飲酒對身體健康造成的影響。中國健康與營養(yǎng)調查結果顯示,1991—2011年期間18~60歲的居民體力活動量呈明顯下降趨勢,其中職業(yè)活動下降最為明顯。在該人群運動項目調查中也顯示,活動量情況并不樂觀,在職業(yè)活動下降的同時,職業(yè)外患者缺乏運動已也成為常態(tài)。雖然當今生活節(jié)奏快,空閑時間少,但是有效的鍛煉運動可以改善機體的狀況,使機體維持在一個正常良好的運行狀態(tài)中[3]。有效的鍛煉運動是不可或缺的,是增強自身機體抵抗力、減少患病的良好方法。
只有了解心臟相關功能和作用,才能切身體會到保證心血管健康的重要性[4]。而本調查發(fā)現(xiàn)住院人群有38.80%對心臟健康有了解,61.20%的比例對其不清楚甚至不知道。同時,該人群僅3%對心功能知識有所了解,34.32%的比例對心功能知識不知道。提示現(xiàn)今相關部門仍然需要對群眾進行科普相關知識,要保證群眾了解有關心臟健康的最基本知識,以便引導群眾擁有健康的生活,進而可以減少相關疾病的暴露因素,做到疾病的一級預防。
在調查中發(fā)現(xiàn)該住院人群僅有16.42%知道如何處置急性心梗,有29.85%完全不知道如何處置。絕大多數(shù)的心臟驟停都發(fā)生在院外,能在黃金時間內進行急救的救護人員,往往不是醫(yī)務人員,而是第一目擊者。心臟驟停發(fā)生時,絕大多數(shù)場合都沒有醫(yī)護人員在場。只有現(xiàn)場“第一目擊者”能夠在第一時間給予患者進行徒手心肺復蘇術,爭取搶救黃金時間,才有可能挽救患者生命[5-7]。在心肌梗死的處置上,該人群只有11人知道具體措施,但具體措施的實施僅1人(醫(yī)學生)掌握。因此,應該在普通人群中開展心肺復蘇培訓,提高全民健康素質和應急能力。
本次研究人群來自綜合性醫(yī)院的住院病人,通過心電圖檢測篩選,新發(fā)現(xiàn)心電圖異常者占17.91%。說明心電圖檢測作為無創(chuàng)、快捷體檢方案之一,為臨床診治提供了重要的信息。雖然因樣本量小等原因,未發(fā)現(xiàn)飲酒、生活作息等行為習慣和心臟健康尚不能肯定有統(tǒng)計學關聯(lián),但是提示吸煙人群在心電圖異常中有傾向性。
綜上所述,就醫(yī)群體在心血管健康方面總體缺乏足夠的認知和健康行為。雖然該人群均為就醫(yī)人群,尚不能代表一般人群,但一般人群可能存在更多的問題。本次調查為心血管健康疾病的一級預防提供了部分線索,可以針對這些問題與國內其他地區(qū)的培訓模式相結合,在西北地區(qū)展開有關培訓和健康宣教,以提高西北地區(qū)人群的心血管保健的知識水平和心功能異常應對措施水平,進一步提高人群的生活質量和健康水平。
參考文獻:
[1] 陳偉偉,王文,隋輝,等.《中國心血管病報告2016》要點解讀[J].中華高血壓雜志,2017,25(7):605-608.
[2] 關愛心臟從吃做起——國人心臟健康與飲食習慣調查白皮書[J].今日科技,2014(9):48.
[3] 湯蓉.不同體力活動水平城市中年人心血管疾病風險因素的研究[D].濟南:山東體育學院,2014.
[4] 陳麗竹.農村居民心血管疾病危險因素流行病學調查及篩查工具的研究[D].重慶:重慶醫(yī)科大學,2013.
[5] 覃純初,李遠航,劉了了,等.深圳市南山區(qū)居民心肺復蘇知識和技能普及程度與培訓需求調查分析[J].嶺南急診醫(yī)學雜志,2017,22(3):214-216.
[6] 鐘堅,何景招,李少洪,等.急診搶救心肺復蘇成功率提高的原因分析[J].河北醫(yī)學,2013,19(6):878-882.
[7] 戴璟,何瑜,顏文貞.粵西地區(qū)非醫(yī)療專業(yè)院校大學生心臟性猝死認知度調查和急救技能培訓方案[J].中國校醫(yī),2015,29(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