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萍
(棗莊學院 圖書館,山東 棗莊 277160)
服務讀者是圖書館永恒不變的主題,21世紀的到來給圖書館服務帶來了前所未有的考驗,對于今天的圖書館人來講,怎樣才能適應飛速發(fā)展的信息時代給高校圖書館帶來得日新月異的沖擊是值得我們思考的;作為新時期的高校圖書館只有盡快適應信息時代發(fā)展的需求,不斷創(chuàng)新服務意識、服務理念、服務方法等,提升辦館的品質,才能更好地為高校師生提供高效、快捷、準確、個性化的服務,為培養(yǎng)出一流的人才、建成一流的大學提供有力的教學、科研支持。
目前,受大數據時代大環(huán)境的影響,各高校都加大了數據庫資源建設,而且投入資金呈上升趨勢,以我校為例作為一所普通的本科院校近幾年以近10%的速度增加資金投入,2017年投入資金140多萬元,采購(續(xù)購)數據庫28個。電子資源與圖書投入資金比例接近為1:1,二者的比例更加合理,每年的不斷更新(續(xù)購)理論上已基本上滿足了師生科研、教學的需求。但在每年開展的數字資源調查中我們還是發(fā)現了許多問題,如讀者會反映手頭缺少資料、收集資料困難、數據庫利用率低等。究其原因我們分析主要還是讀者的“利用信息工具及主要信息源使問題得到解答的技術和能力”[1] (P136~138)偏低,也就是信息素養(yǎng)偏低。信息素養(yǎng)是指一個人的信息需求、信息意識、信息知識、信息道德、信息能力方面的基本素質。[1] (P136~138)在調查中,對于為什么獲取信息出現困難,其中“有52% 的學生解釋為對數據資源了解較少,38% 的學生搜索不到所需的數據庫,69% 的學生承認是由于檢索知識匱乏”。[2] (P84~89)概括說就是對數據資源“了解少、不會用”。形成的這些原因是多方面的,如對信息檢索課重視程度不高、宣傳不到位、課程教學模式存在問題、學生以往接受教育的環(huán)境、背景等等的不同。都是造成公共數字文化利用率不高,數字資源造成嚴重浪費的原因。
針對這種狀況,高校圖書館不能再是那種坐等讀者上門的觀念,必須跟上時代需求,實現服務理念轉型。
1.時代發(fā)展的需求
圖書館服務理念的轉型是數字時代發(fā)展趨勢的要求,“以互聯網為核心的新一輪科技和產業(yè)革命蓄勢待發(fā)”,“將給人們的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帶來革命性變換?!边@是2016年9月,習近平主席在二十國集團工商峰會開幕式的重要講話,他深刻闡明當今時代是一個信息技術變革時代,它的發(fā)展速度使我們眼花繚亂、應接不暇。開源軟件、云計算、移動互聯網、發(fā)現工具、人工智能、虛擬現實等等新的名層出不窮,過去那種“教育—勞動—退休”模式將退出歷史舞臺,終身學習、終身教育是新時代的需求,現在人們迫切需要掌握最新知識、最新技術、最新前沿動向。圖書館舊的服務模式已不適應信息手段快速發(fā)展的社會需求,圖書館行業(yè)面臨著新的理念、新的技術、新的更大發(fā)展空間和機遇。這些豐富的學習方式和手段,都深深滲透到了高校文化教育建設中來,高校圖書館也要成為與時俱進的學習型場所?,F在它在地理位置上不僅處于優(yōu)越的文化中心;客觀又具有豐富深厚的文獻資源;優(yōu)越的學術環(huán)境、高層次的信息科技人員、先進的信息技術手段等優(yōu)勢。它不僅是進行科研教學、文化素質教育的中心;也是具有肩負起傳播知識、交流思想之社會文化事業(yè)的使命,又是真正成為知識教育、知識服務的中心。高校圖書館的天職就是要為全校甚至全社會提供適應時代要求的優(yōu)質高效服務。
2.高校發(fā)展的需要
高校圖書館的轉型實質上源于高校的轉型發(fā)展的需要,它今后朝什么方向發(fā)展才能更好地適應學校的教學、科研需求是每個圖書館人所思考的。突出辦館特色、適合本校學術特點是建成高水平的高校圖書館的根本。要堅持繼承傳統,發(fā)展時代特色,在傳統基礎上形成自己獨特的辦館理念,才能為高校師生提供匹配的高效服務。高校圖書館現已從教學的從屬地位漸變成為教學、科研的主體場所之一,正逐步由“參與”向“建設”發(fā)展,成為整個人才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這也是順應新時期高校轉型發(fā)展的需求。高融合、高感知、高互聯等特點的“萬物智能、萬物互聯”的“兩萬時代”的到來,[3] (P5~13)也促進了圖書館的創(chuàng)新轉型。圖書館拓寬服務領域從為提供參考書的簡單書本服務向為師生提供知識創(chuàng)新、科技創(chuàng)新的信息情報服務發(fā)展,圖書館工作人員由教學二線向教學一線轉變,從教學教育的間接參與者向直接參與者轉變。高校圖書館在學校教育、學校后教育、社會教育方面已經從“第二課堂”上升為“第一課堂”,圖書館自身要及時適應實現的這一轉變,從思想上做出調整,拓寬服務領域,跟上信息時代節(jié)奏。
1.創(chuàng)新服務模式
在高等院校,圖書館館藏大量的專業(yè)書籍、學術期刊以及各種多媒體資源,是教學、科研得以順利進行的有力保障。要不斷完善高校圖書館的現代社會教育功能,充分發(fā)揮其先進文化建設的“火車頭”作用。要利用好先進的現代化設施,優(yōu)化整合多媒體資料、館藏數據庫等,提供閱讀、學習、聽音樂、看視頻、課程、講座、活動在線檢索、3D打印及其他設備。為課內外、教學研究為目的的在線檢索服務。開展各種形式的文化素質教育,使讀者在多元化的館藏文獻中開闊視野,豐富自己的文化知識。如中央電視臺舉辦的中華詩詞大會就是很好的典范,我們提供專門場所供師生在線觀看,眾多師生反應強烈、效果極佳;“書店買書,圖書館買單”內蒙古圖書館憑借效益口碑雙佳的“彩云服務”,獲得2016美國圖書館協會頒發(fā)的國際圖書館創(chuàng)新項目主席大獎;[4]江西圖書館提出發(fā)放類似社??ǖ摹皥D書館資源服務卡”的構想,把所投數據庫建設的部分資金發(fā)放到“服務卡”內,資金只能用于圖書文化消費,不能取出,卡利用率越高,下年度發(fā)放的金額就會增加,反之減少;對利用率高的數據庫加大投入,反之,減少或停購。[5] (P91~94)這些效果較好的創(chuàng)新服務模式,都值得我們借鑒。
2.建成為教學科研提供服務的重要機構
黃宗忠教授在《圖書館學導論》中就曾指出“高校圖書館的工作,即是教學和科研工作的前期勞動,也是教學和科研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6] (P255)。現在的高校圖書館在科研決策參考方面的作用越來越明顯,其功能也日益拓寬。圖書館在科技咨詢中有科研偵查功能。因此,許多科技人員稱圖書館是科研活動的“航標”,是獲取科研新思路、新點子、新選題的“最高學府”[7] (P133)。圖書館應及時把社會政治、經濟、文化狀態(tài)與信息提供給各級領導和有關部門參考,并通過資料分析、市場調查、論點綜述等為特定行業(yè)的專業(yè)決策發(fā)揮指導、咨詢和重要參考作用。特別是實行學科館員服務制度以來,能為師生提供更加精確的個性化服務,對一些有科研任務的團隊(個人),根據他們到館的借閱內容、借閱次數、電話調查回訪、預約登記采購書目等綜合信息進行相關信息數據采集和加工,借用先進的算計分析技術對海量的數據進行整合分析,繪出每個團隊(個人)的借閱特點、借閱需求及借閱趨勢,以提供更精確、個性和定制化的服務。這種服務方式已在許多名牌高校開展許久并已取得很好的效果。目前,學科服務也正由“參與”服務向深入“學科建設”整個過程發(fā)展,積極地向功能型設置轉變。[8] (P4~10)但如今的普通高校開展甚少,是急需解決的問題。
3.加強公共數字文化服務建設,提升服務水平
在館藏及服務體系建設上,從自動化管理集成系統向網絡化文獻信息服務發(fā)展,開發(fā)電子讀物及網上信息,從主機終端系統走向客戶機/服務器網絡性的新體系結構,[9] (P31~32)為讀者提供及時有效的網上電子文獻信息服務。
(1)實行專業(yè)化服務,既建立圖書館體系內部的專業(yè)化分工機制,以此為基礎推進標準化服務和多種形式服務,如:可以根據用戶群體識別定位與細分進行分眾服務;根據學科、或專業(yè)層次、或專題領域進行分主題服務;根據文獻、信息、知識、交流服務等進行分層次服務。[10] (P21~25)
(2)加強對非數字文獻、非在線數字化文獻、在線數字化文獻加大開發(fā)力度
①非數字文獻的開發(fā)利用
通過圖書館的集成管理,利用館藏書目檢索系統開展服務。實現計算機化的書刊查詢、借閱、外借預約、文獻代查等服務;編制專題目錄(二次文獻)或(三次文獻),有針對性的為特定的讀者和特定的研究課題組提供服務;充分利用館藏開展館際互借,實現文獻的互補和共享,最大效率的利用好館藏文獻。
②非在線數字化文獻的開發(fā)利用
利用光盤、自建數據庫等非在線數字化文獻編制專題二(三)次文獻,開展課題查新和定題服務;與其他文獻收藏單位建立業(yè)務關系,以消除情報服務中的原文提供障礙。
③在線數字化文獻的開發(fā)利用
圖書館進入校園網,開通cernee Intenet 和中國教育科研網建立電子閱覽室或電子圖書館搭乘信息高速公路,依托計算機專業(yè)人才研究開發(fā)自動化軟件,建立數據庫和館域網,組建特色圖書館、研究圖書館等;閱覽網上信息,及時掌握科技發(fā)展的動態(tài)和趨勢,迅速獲取國內外科學研究和技術開發(fā)的最新成果并按照不同學科或專業(yè)提供給本館特定讀者;按照專業(yè)或課題從網上下載有關文獻,并將下載的文獻重新組編成專題數據庫,向特定的讀者或相關的教學、科研和生產單位提供。
4.加強高校圖書館自身建設和機制創(chuàng)新
加強圖書館員隊伍建設,要想有高水平的服務就要有高素質的隊伍,要堅持長期學習采取各種辦法提升館員整體業(yè)務水平。針對圖書館員普遍存在的學歷低、學本專業(yè)人員少的歷史遺留現象,通過有計劃地成人教育等方式,逐步改變學歷層次,創(chuàng)新專業(yè)結構和知識結構;采取到其他館短期進修模式,通過“送出去”“請進來”的辦法,分期、分批地組織館員參觀、考察,學習先進的服務模式和工作技巧,提高自己的工作水平;組織高職稱、高學歷的館員“以老帶新”“以高帶低”,開展科學研究,撰寫學術論文,提高隊伍的職稱結構和學術水平,形成館內核心科研館員;通過強化崗位管理,建立激勵機制,增強發(fā)展創(chuàng)新活力,建立一支結構合理、精于高效的專業(yè)化管理、服務隊伍;[11] (P49~52)引進高層次、高學歷的專業(yè)人才形成高水平服務團體,提升館員整體專業(yè)素養(yǎng)。
在機制創(chuàng)新上,首先,應從圖書館的業(yè)務結構設置入手,把圖書館的自動化、網絡化、數字化建設作為重要的因素考慮,同時對傳統的采訪、編目、流通、期刊、閱覽、咨詢等部門加以調整和改造,應把技術部、數字化部作為重點建設部門,以輻射到各基本部門,增加圖書館整體上的高技術含量;必要時可實行機構重組,改變過去按以文獻流為核心或以信息流為核心的組織架構,實行按用戶需求設置部門,減少行政部門的干預。加強機構重組,就是把傳統的兩分法(技術服務和讀者服務)加以優(yōu)化,重組后加大了數字信息的支持,國內走在前列的北京大學圖書館已經把研究支持中心細分為學科服務組、信息素養(yǎng)組、科研支持組、數據服務組,加強了信息數字的服務力度,已取得極好的效果;[8] (P4~10)吳建中教授認為機構重組是圖書館改革的關鍵之關鍵,如果不改,就談不上“轉型”與“創(chuàng)新”。[8] (P4~10)
其次,對于那些高校合并后多校區(qū)格局的形式,必須構建新的模式,以適應校館的整體運行。再有分散辦館也不利于全校文獻信息資源的整體布局和共享,并在人員和經費上造成重復浪費。把集中辦館和總分館體制結合起來,則充分體現統一性和靈活性兼?zhèn)涞奶攸c,在全校的文獻資源建設、開發(fā)和利用上都顯現出優(yōu)勢。
第三,隨著館藏的數字化特征、信息網絡化服務以及自動化作業(yè)程序的啟動,傳統的圖書館工作內容和工作流程已不能包容和運作,必須更新業(yè)務方式,增強新的工作內容,構架新的工作框架,來維系轉型時期現代圖書館的運轉。
隨著科技信息的不斷進步,圖書館如何才能讓自身的資源和技術最大效率地適配于用戶,并提供超出用戶預期的產品和服務,這就需要圖書館界全體同仁的共同努力,不斷改革、不斷創(chuàng)新、不斷找出新的適應時代需求的服務模式。我們要好好把握充分利用當前信息發(fā)達的大數據平臺和社交媒體平臺的各類服務,如微信、QQ、云平臺、MOOC、創(chuàng)客空間等等使服務更具有即時性、精確性、特色性,為用戶提供出更加全面、高效、準確的信息咨詢和素質文化服務,都是值得我們思考的。
[1]李雪峰, 王巖. 信息時代背景下大學生信息素養(yǎng)教育探析[J].農業(yè)圖書情報學刊, 2016,(9).
[2]汝萌,李岱.我國公共數字文化服務使用調查研究[J].圖書館建設,2017,(2).
[3]王世偉.新一輪中國城市圖書館創(chuàng)新發(fā)展論略[J].圖書館建設,2017,(1).
[4]內蒙古圖書館“彩云服務”榮獲“國際圖書館創(chuàng)新項目主席大獎[EB/OL] [2016-11-30].http://www.mcprc.gov.cn/whzx/qgwhxxlb/neimenggu/201607/t20160720-462761.html.
[5]黃俊,秦玨,溫凌云.江西公共圖書館數字文化服務的構想與建議[J].圖書館研究,2016,(2).
[6]黃宗忠編著.圖書館學導論[M].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2013.
[7]王紅娟.充分發(fā)揮高校圖書館信息咨詢服務功能[J].決策與信息,2008,(5).
[8]吳建中.從量的發(fā)展到質的提升:研究圖書館的新課題 [J].圖書館雜志,2017,(10).
[9]牟鑫.淺評新世紀我國圖書館的發(fā)展走向[J].圖書館理論與實踐,2004,(2).
[10]方家忠.城市圖書館在公共圖書館發(fā)展中的引領作用:邏輯與路徑[J].圖書館建設,2017,(1).
[11]孫萍.堅持以人為本提升圖書館管理水平[J].科技文獻信息管理,20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