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紅樓夢》香菱百年研究綜述

2018-02-08 15:50:29
鎮(zhèn)江高專學報 2018年1期
關鍵詞:學詩香菱曹雪芹

鄭 琦

(集美大學 文學院,福建 廈門 361021)

香菱是《紅樓夢》中重要的女性形象。作為甄士隱之女、薛蟠之妾,香菱位列金陵女子副冊之首,是全書所有女子中第一個登場,最后一個謝幕的人,雖出現(xiàn)的章節(jié)較少,但貫穿始終,不可或缺。脂硯齋眼中的香菱是一個幾乎完美的形象:“根基不讓迎、探,容貌不讓鳳、秦,端雅不讓紈、釵,風流不讓湘、黛,賢惠不讓襲、平”[1]523。自小說誕生至今,有關香菱的研究從未停止,但似乎并未得到應有的重視,尤其是20世紀80年代以前,關于香菱的研究論文數(shù)量僅有十余篇。20世紀80年代之后,相關研究逐漸增多,但質量參差不齊。自香菱學詩的情節(jié)進入中學語文教材以后,出現(xiàn)了不少有關中學語文教學的研究,但其對學術發(fā)展的價值并不大,這里便不一一論述。百年來,關于香菱的學術研究方向大致有以下5個方面:姓名研究、香菱之呆、香菱學詩、結局探佚、情解石榴裙。

1 姓名研究

清代紅學家周春曾云:“看《紅樓夢》有不可缺者二,就二者之中,通官話京腔尚易,諳文獻典故尤難。倘十二釵冊、十三燈謎、中秋即景聯(lián)句,及一切從姓氏上著想處,全不理會,非但辜負作者之苦心,且何以異于市井之看小說者乎?”[2]566由此可見,了解《紅樓夢》中人物姓名對掌握人物命運及故事情節(jié)發(fā)展有著重要的作用。香菱的姓名為讖語,這一觀點已為廣大學者接受。清代學者對此早有定論,明齋主人曾評:“名姓各有所取義,香菱不在園中,言與香為鄰也”[3]1607。王希廉也曾評:“蓮花命名,大概用青、紅、白、翠、紫、綠、玉等字。今取英字,與人獨異。英者,落英也,蓮落則菱生矣?!盵2]587王希廉的評論說明了香菱改名的來由,名字的改變暗示其不幸的遭遇。解盦居士曾云:“英蓮之母姓封,英蓮之夫姓薛,既遭風,復遇雪,此蓮欲求不落得乎!即風雪落英之謂也。”[4]112解盦居士從香菱之姓名而推斷出香菱為黛玉的弟子:“香菱原名英蓮,亦謂顰顰之應憐也。英蓮、顰顰幼時均有和尚欲化去出家,其旨可知矣。此英蓮所以得為顰顰弟子也?!盵4]115香菱后被夏金桂改名為秋菱,解盦居士評:“蓮與菱皆非凡艷,而望秋先謝,非比耐冬,何堪加之以雪乎!乃歸之薛氏:則萬無生理矣,菱花秋水,顧影亦應自憐,命名之意,如是如是?!盵4]116解盦居士對香菱的命名之意作了較為全面的論述,為后世學者提供了一個明確的方向。

進入20世紀后,對香菱姓名首次進行系統(tǒng)研究的當屬蔣和森先生,他認為由“英蓮”改名為“香菱”再到“秋菱”,是香菱薄命史的3個階段,是她打罵和屈辱生活開始的標志[5]351-354。后世承其論者甚多。金啟孮在《紅樓夢人名研究》一文中將香菱的姓名與3首詩歌進行聯(lián)系分析,首先,認為許渾《朱坡故少保杜公池亭》中的“楸梧葉暗瀟瀟雨,菱荇花香淡淡風”反襯了夏金桂“菱角花開誰聞見香來”的無知;其次,認為李義山《河內(nèi)詩》的“陂路綠菱香滿滿”是香菱命運遭遇的寫照; 再次,認為香菱死前被夏金桂改名為秋菱,出自李商隱《景陽宮井雙桐》中的詩句“秋港菱花干,玉盤明月蝕。血滲兩枯心,情多去未得”。金先生認為此3首詩與香菱的命運相互照應,是香菱命運的真實反映[6]。謝德駿在承繼前人觀點的基礎上,將香菱的姓名變化與《紅樓夢》全書的行文結構相聯(lián)系,認為“英蓮(應憐)”這一名字對紅樓女子的命運有預示作用;“英蓮”改名為“香菱”后,賈府和大觀園為香菱提供了人生中相對快樂的日子,正如“菱荇花香淡淡風”;當“香菱”改名為“秋菱”后,預示著命運的轉折和不幸的遭遇,“蓼花菱葉不勝愁,重霜繁露壓纖梗”為她不幸的結局埋下了伏筆,也預示了賈府大廈的傾覆與衰敗。因此,作者認為,香菱及其姓名都是作為一個敘事符號而存在,其象征意義大于在小說中的現(xiàn)實存在。臺灣學者康來新將香菱的改名歷程總結為四個字:“回峰路轉”,由英蓮變?yōu)橄懔庠俪蔀榍锪猓詈笥只貧w最初“英蓮”的身份,由父親引渡而歸,使香菱成為《紅樓夢》里極少數(shù)兼具生理年齡蛻變、形象與名分改換的人物[8]309。

在上述觀點逐漸占據(jù)主流的基礎上,從其他角度對此進行分析者不乏其人,如李萬青便從香菱的道德品質方面進行闡釋,認為“英蓮”除了“應憐”的含義之外,還有其他含義: 蓮花代表著君子高潔的品格,即香菱的根基跟荷花或蓮花一樣高潔;改名為“香菱”后,“香”字正體現(xiàn)了她與其他丫鬟的不同之處,雖然她變成了菱角花,但是依然保持著蓮荷的清香,出淤泥而不染;“香菱”改名為“秋菱”則體現(xiàn)了夏金桂對她的羞辱,因“秋”在吳語方言中還有“不好、次品、下賤、賤貨”之意[9]94。劉鑠從判詞的角度分析了香菱的改名,認為香菱改名為秋菱,“湘靈”的使命就結束了,“香魂返故鄉(xiāng)”也暗指香菱的“香”字不復存在,即改名為“秋菱”。“秋菱”是從第一百零八回賈母的“秋魚入菱窠”而來,后面又緊跟著史湘云的“白萍吟盡楚江秋”,意味著小說已進入尾聲。他還提出香菱改名秋菱暗示南明歷史告終,明王朝不復存在[10]67。這種觀點新穎別致,但缺乏有力的證據(jù),因此影響不大。

另有一些學者的觀點,因其角度奇崛,還有待商榷,例如袁錦貴先生認為“英蓮”之名暗喻了香菱與寶玉的情愛,“香菱”更隱喻了與寶玉情愛的虛幻,此說法頗受爭議[11]??傊?,大部分學者都認可香菱3次改名過程中曹雪芹所蘊含的深意,其姓名的變更與個人命運及賈府盛衰密不可分。總的來說,對香菱姓名的研究成果是豐碩而又全面的。

2 香菱之呆

“呆”是香菱性格中一個顯著的標志,書中曾有一回目為“呆香菱情解石榴裙”,寶釵曾說過“你本來呆頭呆腦的,再添上這個,越發(fā)弄成個呆子了”,黛玉也曾稱其為“癡丫頭”,可見,“呆”是香菱性情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木村曾對香菱的“呆”作了高度的評價:“學詩幾忘朝夕,爭蕙弄濕裙履,這乃是斯文中呆性行為,不獨不傷大雅,反可使大雅生色不少了?!盵12]1279自木村始,學界對香菱性格意蘊的研究逐漸延伸開,研究者大都認為香菱身上的呆氣表現(xiàn)了她內(nèi)心的純真和善良的秉性。

胡文彬先生對香菱之呆作了全面系統(tǒng)的論述,認為“呆”的意涵是“生作呆想,忽抱旦哭介”。他引用了洪昇《長生殿》中唐明皇在亂軍當前對楊玉環(huán)的思念之詞,認為呆想應有3方面的意思:一是呆在本本主義,二是呆在情解石榴裙一章中對寶玉的態(tài)度,三是呆在其純情和天真的性情[13]79。臺灣學者康來新認為香菱舉手投足中總帶著幾分嬌憨天真的女兒態(tài),不像一個已為人妾不再是“清凈身子”的婦人,具備了純系渾融的天真,毫無心機如流水一樣,自然就博得了人們的喜愛[8]311。吳曉南認為香菱沒有一丁點兒清高孤傲,又沒有半絲禮教氣息,她不抱怨,不自憐,不自持,不自傲,待人處世全憑一副真心眼兒,她的性格是一種沒有被社會異化的、純粹的“女兒”原來的特質[14]39-40。這些都是從香菱的性格特征來進行分析論述。

還有一些學者認為香菱身上的呆氣是一種“愚忠”“愚孝”甚至是麻木。朱淡文曾指出:“香菱對薛蟠的一片真心,不為別的理由,只因為他是她名分上的夫主,直至夏金桂和薛蟠聯(lián)合起來對她摧殘迫害之時,她方才清醒地認識到她的一片癡情已付諸流水,香菱的呆、癡正是因為她愛薛蟠?!盵15]謝德俊認為香菱愚忠于薛蟠,就是其呆[7]。詹丹也持同樣的觀點,她認為香菱是麻木的,對于痛苦始終是一種置之度外的態(tài)度[16]。這種觀點在紅學史上也占據(jù)了重要地位。香菱到底是內(nèi)心純真,還是被封建罪惡已經(jīng)麻痹了才顯示其“呆”,這個問題恐怕還要繼續(xù)爭論下去。

3 香菱學詩

“香菱學詩”是紅樓夢中十分重要的一個章節(jié),也是香菱人生中濃墨重彩的一筆,其相關研究也逐漸增多。馮家眚曾云:“其志在詩篇,不為境遇所困,又非尋常所能及?!盵17]234野鶴曾云:“香菱學詩一題三做,是極寫一個誠字?!盵17]289這些都贊美了香菱學詩的毅力品格。20世紀80年代以來,關于香菱學詩的論文是數(shù)量最多的,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香菱學詩入選中學語文教材,這一人物由此獲得了前所未有的關注。

有學者從香菱自身性格和遭遇方面來分析學詩的意義,這樣的論文篇目不在少數(shù)。劉宏彬從自我超越的角度給予香菱極高的評價:“如果說,晴雯對襲人構成第一次超越,即精神需要對物質需要的超越,那末,香菱則對晴雯構成第二次超越,即自我實現(xiàn)需要對物質、精神一般需要的超越,……香菱代表的境界,是人生的最高境界,此境與寶玉的‘意淫’相溝通,是一種‘靈境’。”[18]185閆紅持同樣的觀點,她認為香菱學詩是她在絕境中唯一的自救之道,也是她唯一可以全力以赴的事,體現(xiàn)了香菱的抗爭[19]101。有不少學者從勵志的角度贊揚了香菱學詩過程中的刻苦努力。丁啟文先生認為《香菱學詩》是雪芹先生為后人留下的另一樣式的《勸學篇》,芹公的意思,是要世人確信,坎坷不要緊,晚學也來得及,只要沉下心來,刻苦去學,不管什么難懂的東西,日積月累,沒有學不成的[20]。李希凡先生也大大夸贊了香菱身上不屈的精神,認為香菱身上強烈的求知欲和鍥而不舍的學習精神,連“主子姑娘也跟她不上呢”[21]372。

蔣和森先生則從更深的角度探討了這一命題,他認為香菱學詩只是倏忽消失在封建社會長夜里的幾點火花,是薄命史上的一段偶然插曲,封建社會不僅毀了這些少女們的青春和愛情,而且毀滅了她們的創(chuàng)造才華[5]353。萬萍認為香菱之所以要學詩,是因為對地主階級精神生活的向往,是為了改變自己的地位,不屈服于命運,是對本人才智的自信,這更加重了這位“薄命女”的悲劇的感人力量[22]。

從詩歌創(chuàng)作的角度進行評論的學者不少。有研究者認為香菱學詩體現(xiàn)了曹雪芹的詩論思想,這樣的見解不在少數(shù)。賀信民認為,“香菱學詩”包含著作者對詩歌創(chuàng)作、詩歌欣賞方面的精辟見解,論述了作者關于創(chuàng)作與生活的關系、關于文學積累、關于詩歌形式與內(nèi)容的關系等方面的見解,曹雪芹把他對詩歌創(chuàng)作與鑒賞方面的見解都寫在了這一章[23]。鄧云鄉(xiāng)指出詩歌創(chuàng)作是一個艱苦磨煉的過程,正是香菱的苦心造詣才成就了第三首詠月詩,這是她自己沉痛的遭遇與月亮呼吸相通的真情實感[24]347。劉操南認為,首先,學詩先學李、王、杜三家; 其次,寫詩必講格律,不妨嚴格要求,才于鍛煉有益,但作詩以意趣為主,往住可以突破;再次,詩詞藝術風格實即人物品格,詩言志,詩是作者世界觀的亮相,詩詞風格,貴有創(chuàng)造性,《紅樓夢》所謂新奇是已[25]。李傳龍將香菱學詩一節(jié)中所蘊含的詩教觀概括為“曹雪芹的師古觀”,他認為曹雪芹的主張是要從古人的作品中學習作詩的本領,不能少讀古人的作品[26]。張平仁在《香菱學詩再論》里全面論述了曹雪芹的詩學思想,從體裁次序、詩人次序、入門起點等方面進行了論述,曹雪芹詩論的核心思想通過香菱學詩舉重若輕地拈了出來,《紅樓夢》中詩作與詩論非如其他小說為點綴,而是作者深厚詩學素養(yǎng)的反映[27]。

也有學者對香菱學詩的真實性表示懷疑。張笑俠認為作者寫“香菱學詩”有些夸大其詞,“我總以為初學詩的人,絕對作不出來,再者香菱讀詩不多,學詩則無多日,詩韻似乎太熟,余想作者寫香菱學詩,似有過火”[12]59。

總之,香菱學詩這一章是香菱人生中最重要的事件之一,也是《紅樓夢》里研究成果最豐富的一節(jié),其中所蘊含的曹公豐碩的詩學思想值得后來人進行更深入的發(fā)掘。

4 結局探佚

香菱的結局因曹公的去世而成謎,高鶚所續(xù)寫的結局不符合曹雪芹的本意這一觀點已成為共識。香菱作為全書中“第一薄命人”,話石主人稱其為“群芳中薄命之尤者”[28]179-180。香菱一生坎坷,結局成謎,但是其“薄命”的宿命是注定的,關于香菱的結局,學術界有諸多探討。

孫遜認為,按照甲戌本的批語,香菱的“有命無運”,應該與嬌杏的“命運兩濟”形成強烈的對比,而高鶚、程偉元的續(xù)書,則違背了曹雪芹的本意,使香菱變成“命運兩濟”了。他認為香菱應是被夏金桂虐待致死,同迎春命運相似,而程高的續(xù)書中所寫夏金桂下毒害香菱不成反害自己,完全違背了曹雪芹揭露封建宗法婚姻制度殘害婦女的原意[29]。顏釗認為,電視劇版《紅樓夢》將香菱命運結局處理成在惡婦金桂、淫棍薛蟠的折磨下病恨而死,較之高鶚續(xù)者,倒是棋高一著,且更符合曹雪芹創(chuàng)作原意[30]。蔣和森先生對此問題作了更清楚的闡釋,高鶚的續(xù)書使夏金桂害人自焚,薛蟠痛改前非,香菱扶正,這只是廉價的安慰,違反了生活真實,也使這一人物在思想和藝術上大為減色,削弱了它應有的動人力量[5]354。宋歌認為,高鶚既受了封建思想,又受了才子佳人小說的影響,因此讓皇商出身的薛蟠經(jīng)過一番蛻變,由可怕的毛蟲變成美麗的蝴蝶,這有點離譜了[31]141??梢?,大部分學者對高鶚所續(xù)結局并不滿意,認為違背了曹雪芹的原意。

也有研究者對高鶚所續(xù)結局表示贊同,如鐘良順認為,高鶚所續(xù)結局與曹雪芹的原意大體一致,只是在情節(jié)安排上有所不同,香菱最后難產(chǎn)而死卻是殊途同歸,高鶚的這一改動,使香菱不幸的一生有一個起伏,使讀者對香菱的遭遇,給予更大的同情和感慨[32]。承其論者還有王靖,她不僅贊同高鶚所續(xù)結局,而且對此結局提出了新的看法,引起轟動。她認為高鶚是按照原著旨意而補寫香菱結局的,只是對原著的理解不同于今人罷了,她認為高鶚不可能不解“兩地生孤木之意”,真相是,所謂的“蘭桂齊芳”中的“桂”并非賈寶玉之子,而是一個外姓人,這個人就是香菱與薛蟠之子薛桂,自從兩地生孤木也是指香菱難產(chǎn)而死[33]。

香菱患“干血之癥”而死,也是對香菱結局討論的一個重要角度。謝德俊認為,香菱并非千金小姐,不會承受不住夏金桂的虐待,而且夏金桂并沒有將香菱置之死地的動機,所以,香菱應是在夏金桂到來之后,患上干血之癥,最后“蓮枯藕敗”,慢慢死去[7]75。張曼誠也認為曹雪芹在《金陵十二釵·副冊》中的“一株桂花,下面有一池沼,其中水涸泥干,蓮枯藕敗”對香菱結局有暗示,香菱患了干血之癥,蓮枯藕敗實寓有英蓮病后逐漸枯萎羸弱,一病不起,敗死夭亡之意[34]。俞平伯先生對此問題的看法頗有新意,他認為香菱死于薛蟠之手,是因為寶玉跟香菱必有瞞著薛蟠之事而使薛蟠變得十分嫉妒,而且時時刻刻害怕寶玉偷他的愛妾,因此香菱是為薛蟠所害[35]713-715。然而,這種觀點并未在學術界得到太多響應。

由此觀之,關于香菱之死學術界研究成果十分豐富,受到最多認可的還是被夏金桂虐待致死這一傳統(tǒng)觀點。

5 情解石榴裙

“情解石榴裙”最初并未引起學界的過多關注,直到20世紀80年代,才引起學者的注意,但其中觀點卻十分新穎別致,在賈寶玉和香菱之間是否存在男女之情問題上展開激烈爭論,引起了學界關注。

陳嬰認為賈寶玉和香菱之愛是全書的重要內(nèi)容,絳珠仙子應是香菱而非黛玉,根據(jù)是情解石榴裙一章中香菱對寶玉說過的話“裙子的事可別向你哥哥說才好”。香菱和寶玉之間不可告薛蟠之事就可知是何事了。又根據(jù)群芳夜宴一節(jié)中的座次,認為此夜宴是為寶玉祝壽,寶玉是筵上第一重要人,香菱的位置與寶玉為對,是筵上第二重要人,或者可以說與寶玉同樣是第一重要人。作者認為香菱才是絳珠仙草,只是作者“甄士隱”了[36]。王啟忠先生也認為賈寶玉見香菱心地善良,情真意切,與下流卑微的薛蟠形成強烈對比,自然泛起傾心之意[37]。持該種觀點的學者并不在少數(shù),汪宏華先生認為香菱與寶玉是絕對主角,黛玉和寶釵都只是亂哄哄你方唱罷我登場,為香菱做了嫁衣裳,這種觀點可謂是石破天驚了[38]221。劉履芬也認為香菱和寶玉存在男女之情,言道:“換裙時有人在側,佯教寶玉背過臉去,及襲人既走,即來拉手,以后臉紅,脈脈至半晌,方云裙子的事,蝶妮之痕,西江不能濯也?!盵39]53徐乃為認為香菱的夫妻蕙和賈寶玉的并蒂菱就是他們存在愛情關系的隱喻,同時“石榴”本身也有愛情之喻[40]109。此說法受到不少質疑,李新燦先生就對此觀點提出了反駁,他認為陳文所列舉的證據(jù)大多空口無憑,曲解了《枉凝眉》之意,雖然“情解石榴裙”與“平兒理妝”比起來更顯親密,但是性質卻沒有什么不同,十二釵正副冊顛倒之說更是謬論。李新燦列舉了一系列證據(jù)證明陳文之謬,證明寶玉和香菱之間并沒有發(fā)生愛情關系,也沒有任何愛情悲劇[41]。筆者認為,關于香菱與寶玉是否真的存在男女之情這個問題缺乏強有力的證據(jù),多數(shù)有牽強附會之意,但仍可以作為紅學界的一個重要課題繼續(xù)討論。

綜上所述,百年來對香菱的研究有許多重要的突破,也有許多不足,如香菱作為十二釵副冊之首卻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許多研究中的問題還沒有得到明確的結論等。展望未來,我們應該“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深入發(fā)掘,以推動香菱研究的進一步發(fā)展。

[1] 俞平伯.脂硯齋紅樓夢輯評[M].上海:上海文藝聯(lián)合出版社,1954.

[2] 朱一玄.《紅樓夢》資料匯編[M].天津:南開大學出版社,2012.

[3] 曹雪芹,高鶚.紅樓夢(注評本)[M].護花主人,大某山民,太平閑人,評.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4.

[4] 馮其庸.重校八家評批紅樓夢(一)[M].青島:青島出版社,2015.

[5] 蔣和森.紅樓夢論稿[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59.

[6] 金啟孮.紅樓夢人名研究[J].紅樓夢學刊,1980(1):129-166.

[7] 謝德俊.論香菱的藝術形象及思想內(nèi)涵[J].西安建筑科技大學學報,2010(3):72-76.

[8] 胡文彬,周雷.臺灣紅學論文選[M].天津:百花文藝出版社,1981.

[9] 李萬青.花影媚紅樓: 《紅樓夢》花文化鑒賞[M].北京:中國書籍出版社,2016.

[10] 劉鑠. 紅樓夢真相[M]. 濟南:齊魯書社,2010.

[11] 袁錦貴.從香菱改名看香菱的命運: 《紅樓夢》中“香菱”新解[J].小說評論,2009(1):152-156.

[12] 呂啟祥,林東海. 紅樓夢研究稀見資料匯編(下)[M]. 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 2001.

[13] 胡文彬. 胡文彬談紅樓[M].北京:當代世界出版社,2006.

[14] 吳曉南.“釵黛合一”新論: 《紅樓夢》主要人物結構關系研究[M]. 廣州:廣東人民出版社, 1985.

[15] 朱淡文.香菱愛薛蟠[J].紅樓夢學刊,1998(4):63-64.

[16] 詹丹.從說開去到說進去: 談中學語文教材中的“香菱學詩”[J].紅樓夢學刊,2011(1):118-133.

[17] 一粟.紅樓夢資料匯編: 上冊[M].北京:中華書局,2005.

[18] 劉宏彬.《紅樓夢》接受美學論[M]. 鄭州:河南人民出版社, 1992.

[19] 閆紅.十年心事夢中人: 紅樓夢中的情懷與心機[M].長沙:湖南文藝出版社,2016.

[20] 丁啟文.由香菱說到顧準[J].前線,1998(3):54.

[21] 李希凡,李萌.李希凡文集: 第二卷[M].上海:東方出版中心,2014.

[22] 萬萍.關于香菱學詩[J].紅樓夢學刊,1984(2):261-272.

[23] 賀信民.《紅樓夢》“香菱學詩”二題[J].漢中師院學報,1991(3):72-76.

[24] 鄧云鄉(xiāng). 紅樓風俗談[M].石家莊:河北教育出版社, 2004.

[25] 劉操南.試論香菱學詩[J].溫州師專學報,1981(2):40-45.

[26] 李傳龍.論曹雪芹的師古觀[J].紅樓夢學刊,1981(2):31-33.

[27] 張平仁.香菱學詩再論[J].紅樓夢學刊,2009(6):214-222.

[28] 一粟.紅樓夢卷[M]. 北京:中華書局, 1963.

[29] 孫遜.紅樓夢探佚[J].上海師范大學學報,1979(4):87-95.

[30] 顏釗.香菱的悲劇意義及其社會作用[J].貴州師大學報,1988(3):9-14.

[31] 宋歌.樓外尋夢: 紅樓女性賞析[M].哈爾濱:黑龍江教育出版社,2015.

[32] 鐘良順.林黛玉和香菱的悲劇: 高鶚后四十回的情節(jié)安排特色淺談[J].蘇州教育學院學報,1993(4):12-14.

[33] 王靖.香菱的結局: 自從兩地生孤木別解[J].紅樓夢學刊,2003(3):282-284.

[34] 張曼誠.香菱的干血之癥[J].紅樓夢學刊,1986(2):115-116.

[35] 俞平伯.俞平伯論紅樓夢[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

[36] 陳嬰.香菱和寶玉: 石頭記里的愛情悲劇[J].紅樓夢學刊,1996(2):190-204.

[37] 王啟忠.紅樓夢人物語言在形象塑造上的貢獻[J].首都師范大學學報,1987(3):16.

[38] 汪宏華.大起底: 四大名著里的本意與隱喻[M].北京: 東方出版社,2014.

[39] 王衛(wèi)民.《紅樓夢》劉履芬批語輯錄[M].北京:書目文獻出版社,1987.

[40] 徐乃為.閬苑仙葩: 紅樓夢藝術世界[M].沈陽:萬卷出版公司,2014.

[41] 李新燦.何來香菱與寶玉的“愛情悲劇”: 與陳嬰同志商榷[J].咸寧師專學報,1998(2):40-46.

猜你喜歡
學詩香菱曹雪芹
學詩筆記
中華詩詞(2021年7期)2021-12-31 08:34:44
楊萬里學詩
香菱的故鄉(xiāng)情結與生命救贖
紅樓夢學刊(2020年3期)2020-02-06 06:17:08
曹雪芹南游金陵說再考辨
紅樓夢學刊(2020年3期)2020-02-06 06:15:50
敦誠的西園與曹雪芹
紅樓夢學刊(2018年5期)2018-11-23 06:27:52
學詩偶感
保準有人追
喜劇世界(2017年7期)2017-12-06 08:13:23
香菱:一個被拐賣孤女的自救之道
“這個地方難站”——曹雪芹對聚散離合的敘事與思考
保準有人追
故事會(2016年19期)2016-10-11 12:45:14
武鸣县| 横峰县| 五常市| 汝城县| 万源市| 常德市| 启东市| 息烽县| 南靖县| 寻甸| 蕲春县| 库车县| 青田县| 苍溪县| 乌兰察布市| 天台县| 武汉市| 大英县| 北辰区| 芜湖市| 定南县| 扎兰屯市| 罗源县| 邹城市| 崇义县| 二连浩特市| 利川市| 厦门市| 柏乡县| 宁蒗| 青岛市| 新源县| 乐业县| 大名县| 上饶县| 渭南市| 北票市| 临桂县| 三原县| 黎城县| 海伦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