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麗宏
(忻州師范學院五寨分院,山西 五寨 036200)
《威尼斯商人》是莎士比亞戲劇中的一大經(jīng)典,古今中外已有很多人從不同角度對它進行了解讀,在此筆者欲從現(xiàn)代視角對其中的人物進行分析。
隨著當前社會的不斷發(fā)展,面臨的問題也逐漸多種多樣。世界范圍來說,恐怖主義和強權政治仍然存在,種族歧視屢見不鮮[1]。小范圍來說,社會逐漸變得浮躁,拜金主義盛行。這同莎士比亞時代的英國社會有很多相似之處,十七世紀的英國剛剛打敗海上霸主西班牙,為資本主義發(fā)展掃清了障礙,當時的英國商業(yè)發(fā)展勢頭迅猛,對外貿易發(fā)達,拜金主義與消費主義大行其道。《威尼斯商人》在彼時的社會大環(huán)境下,對人性的善和惡、拜金主義進行研究,參照我國當下流行的消費與拜金為鏡像,仍然具有較強的現(xiàn)實意義。
猶太人夏洛克居住在威尼斯,與主角形成反襯的他是作品中不折不扣的反派,但故事的情節(jié)發(fā)展都與他關聯(lián)很大。夏洛克是一名商人,放高利貸,心胸狹窄,骨子里充滿了銅臭味,唯利是圖,對主人公安東尼奧十分厭惡,因為安東尼奧借錢并不收取利息,嚴重影響了他的借貸事業(yè)。安東尼奧和夏洛克的不同做法使得兩者形成了鮮明對比,夏洛克也為此對安東尼奧產(chǎn)生了憎恨之情,想伺機報復安東尼奧。他將自己的錢全部借給了安東尼奧,并且沒有收取任何利息,用好人的假象騙得安東尼奧簽下了不平等的條約。在安東尼奧的船出現(xiàn)嚴重事故以后,這個條約讓安東尼奧惹上了一場官司。他為了實現(xiàn)自己的目的,根本不在乎別人的性命,而這種自私自利、一心為己的人在最后終會遭人唾棄。但現(xiàn)實生活中,嫉妒是人性的一種,較為常見,有的可控有的卻會演化成憎恨和報復等極端心理。這種極端心理并不可取,甚而可能導致一些不該發(fā)生的案件發(fā)生[2]。
夏洛克的性格較為鮮明,心胸狹窄且視財如命。他生活中的全部就是金錢,甚至愛惜金錢超過了愛惜自己的親生女兒。夏洛克是一個典型的吝嗇鬼,缺乏道德意識,最終導致了他的悲慘下場。在法庭上,當對安東尼奧的報復不能夠實現(xiàn)時,他轉為尋求金錢補償。其實夏洛克的性格與當時的社會大環(huán)境無不相關。他是猶太人,而當時猶太人被仇視,只能夠從事一些比較低級的工作,社會地位不高。這種背景下長大的夏洛克冷漠、殘忍而自私,這是時代的悲哀,折射出人性的冷漠與自私。當前我國社會的經(jīng)濟發(fā)展讓人們在追求金錢物質時迷失了自我。他的悲慘結局與他愛財?shù)絾适H良知和道德底線有著莫大關系。對比如今的社會,也有很多人為了名和利而不擇手段,不斷挑戰(zhàn)社會的道德底線,甚至不惜觸犯法律。這部經(jīng)典喜劇放在現(xiàn)時進行閱讀,也不無啟迪,或許能讓人在深思中樹立正確的價值觀[3]。
安東尼奧是彼時的資產(chǎn)階級代表,他看重友情,經(jīng)常幫助朋友,雖然也有著這樣那樣的小缺點,但在戲劇中代表著正直、善良。他即使犧牲自己也要幫助朋友,與夏洛克形成了鮮明的比較。巴薩尼奧借錢多次不還,安東尼奧也沒有計較,而是盡己所能去幫助他,這說明在他眼中朋友比金錢重要。而當他把所有的錢投資出去以后,巴薩尼奧問他借錢他仍然愿意,表明他也比較愛面子,不愿意向別人透露自己的難處。也正因為此,他才落入了夏洛克布置好的陷阱。彼時,安東尼奧受過良好的教育,代表著新興的資產(chǎn)階級,但是其身上的舊印記難以磨滅,如他的討厭猶太人,就是時代烙上的印記[4]。但盡管如此,他依然未對夏洛克起過疑心。
或許作者相信人性本善,安東尼奧善良而頭腦清晰。這無疑又暗合了當前的主流價值觀幾分。畢竟在社會生活中,心底至善至純的人鳳毛麟角,我們能做的就是堅守內心的善,盡力去維護初心。
鮑西亞是小說中最受歡迎的人物,年輕貌美,勇敢而聰慧,雖然出生于貴族,但是沒有養(yǎng)成刁蠻不講理的性格,身上具有理想的女性光芒。
鮑西亞雖然是貴族,但是其骨子里有著對自由和幸福的渴望。因此,她拒絕了父親安排的政治婚姻,勇敢地追求自己理想與生活,這在封建的時代鮮有耳聞。面對絡繹不絕的求婚者,鮑西亞都通過自己的方式表示了拒絕。鮑西亞內心渴望自由的愛情,并不受縛于傳統(tǒng)的觀念,也不一心追求高貴的生活,其想要尋求的是真誠的婚姻[5]。鮑西亞代表了勇于追求幸福的女性形象,與此同時她并不高高在上,也并不傲慢。在作品中,許多地方都能夠表示出鮑西亞的聰慧。在法庭上,當夏洛克要求安東尼奧履行條約割肉還錢時,鮑西亞雖然表面答應,但是提出了附加條件——不能夠流血,并且不允許切割過程中有任何的偏差,這說明了她的急智與應變能力之強,才能擊碎夏洛克的陰謀,并將戲劇故事推向了高潮。她用自己智慧保護了安東尼奧,并利用夏洛克條約上的一些漏洞迫使夏洛克放棄了這種違反人道的殘忍行為,鮑西亞顯然胸有成竹,只等夏洛克自投羅網(wǎng)[6]。最后,鮑西亞贏得了勝利。
鮑西亞個性鮮明,人物形象比較豐滿,對于當前拜金主義盛行的當下,有著明顯的積極意義,對于當代社會人們喪失了情義與基本的價值判斷,有著一定的警示意義。
巴薩尼奧是鮑西亞眾多求婚者中的一個,他對鮑西亞比較執(zhí)著。他是貴族,但并不富裕,卻因為感情的真摯打動了鮑西亞,成功抱得美人歸[7]。巴薩尼奧和安東尼奧都接受過良好的教育。他雖比較貧窮,但出手闊綽,手中并無余財,為了能夠順利迎娶鮑西亞,只能夠求助于安東尼奧。他是那時落魄貴族的代表。他懂得感恩,當好朋友被陷害以后,他并沒有置身事外,而是與鮑西亞一起解救安東尼奧,幫助安東尼奧度過了難關,雖然巴薩尼奧的性格有一定的缺陷,出場戲份也不多,但貴在真實。這個人物是資本主義初期階段封建貴族沒落的典型代表,他多次向安東尼奧借錢并且沒有歸還,而當安東尼奧深入險境時,巴薩尼奧又通過自己的方式去進行解救,并沒有一走了之,從中說明其重情重義,也是落魄貴族最后的一點驕傲[8]。在現(xiàn)實中,許多人接受過別人的援助,但是在生死關頭卻選擇置身事外甚至落井下石,由此看來,雖然巴薩尼奧有其自身的缺點,但是其身上仍然閃耀著人性的光輝。
綜上所述,戲劇里的每個人物的形象都非常飽滿,這是作品的核心和成功之處,夏洛克和安東尼奧的形象對比,鮑西亞的勇敢,使得整個小說充滿了戲劇性和諷刺效果,帶給讀者的則是深深的啟迪和震撼。故事雖然是喜劇,但是整個作品中充滿了諷刺,莎士比亞通過其藝術的手法,通過文字將時代和人性完美連接了起來,在情節(jié)的安排以及人物的塑造過程中,猶太人夏洛克被有意識地塑造成一個自私自利、唯利是圖的反面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