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莉莉
〔摘要〕每個班上幾乎都有這樣的“刺頭兒”學生:將自己的座位空間調(diào)大,直接擠占了前后座位同學的空間;公用垃圾桶從不主動處理垃圾,自己卻是那個經(jīng)常使用的人;經(jīng)常借用同學的東西,并且借后不還……班主任老師常用的處理方式是先解決矛盾,后批評教育。但是,對于被直接“侵害”損傷利益的同學卻疏于開導。本文從班主任討論入手,分析了“刺頭兒”與“好脾氣”的心理成因,并分別提出處理方案,在有效緩解班級內(nèi)部矛盾的同時做好心理疏導工作,提供班主任老師處理此類事件的新思路。
〔關鍵詞〕班級管理;矛盾;協(xié)調(diào)
〔中圖分類號〕 G44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2684(2018)03-0070-02
上午第三課,我校班主任石老師風風火火地走進我的辦公室,說她參加的“百花獎”班會賽課已經(jīng)進入了復賽,復賽的主題是“寬容”,在備課的過程中,她遇到了一個棘手的問題:面對班級中存在的“刺頭兒”學生,如何要求學生們對他寬容?她說,作為一個老班主任,基本上每屆學生中都會遇到這樣的學生,為了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跟身邊的同學起沖突,比如將自己的座位空間調(diào)大,直接擠占了前后座位同學的空間;公用垃圾桶從不主動處理垃圾,自己卻是那個經(jīng)常使用的人;經(jīng)常借用同學的東西,并且借后不還……
當天晚上,正好是“班主任沙龍”活動,我趁機拋出此問題,詢問各位班主任:“面對這樣的同學,您一般是如何處理的呢?” 問題一拋出便引發(fā)了各位班主任的熱烈討論。
一位班主任說:“這樣的問題非常常見,我經(jīng)常聽到班干部跟我抱怨某某同學如何占人小便宜,影響其他同學,大部分只是抱怨。我覺得班主任可以在情感上支持他們,但是不用莽然采取行動,畢竟并沒有發(fā)生什么沖突事件?!?/p>
另一位班主任說:“我班里曾經(jīng)有過兩個同學為了‘搶地盤打起來,我覺得首先要協(xié)調(diào)他們的矛盾,其次對他們進行教育,讓他們知道自己的行為都是不對的?!?/p>
我隨即追問:“如果兩位同學的矛盾無法協(xié)調(diào),我們應該怎么辦呢?”
幾乎所有的班主任都說:“將他們的座位調(diào)開,離得遠遠的。”
那么問題又來了,調(diào)開以后,誰與這位“刺頭兒”同學做同桌呢?
一位有經(jīng)驗的班主任說:“如果這位‘刺頭兒同學已經(jīng)是出了名的難搞,那么只能找班上比較‘好脾氣的同學委屈一下,維護班級穩(wěn)定。”
班主任們紛紛表示贊同,可是問題是不是到此就解決了呢?有班主任提出了不同的意見:“這樣對‘好脾氣同學是不是太不公平了,仿佛連老師都在欺負他。”
“對!”很多班主任提出自己在日常處理事務過程中也經(jīng)常會覺得十分對不住那些同學。 班主任作為班級的“救火員”,需要第一時間趕往“火場”,為了班級的穩(wěn)定與和諧,解決問題是第一步,因此,將座位進行合理調(diào)整,是當下情境中最合時宜的做法。但這似乎是一個治標不治本的“權(quán)宜之計”,接下來,我們應該如何做才能真正解決這個問題呢?
一、挖掘內(nèi)心需求,支援“好脾氣”
我們需要明確的是,“好脾氣”同學并沒有犯錯,需要進行調(diào)整的其實是“刺頭兒”同學。但是,最后的結(jié)果卻是“好脾氣”同學得到了變相的“懲罰”(不得不與一個他不喜歡的人做同桌)。 “好脾氣”并非“沒脾氣”,只是由于自己的個性特征以及氣質(zhì)特點,他會選擇將這種情感上的不接納與不愉快擱置,先從理智上服從老師的安排。情緒情感有其巨大的動力作用,積極正面的情感有助于我們完成當前事務,消極負面的情感對我們處理問題具有阻礙作用。因此,“好脾氣”同學的負面情緒雖被擱置,但對他也有影響。 同時,我們知道,青少年正處在人生發(fā)展的關鍵期,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正在發(fā)展和健全時期,他們此階段的發(fā)展任務便是“自我同一性”。班主任的這種“委曲求全”的處理方式使“好脾氣”同學產(chǎn)生懷疑和錯覺,仿佛自己的“好脾氣”才是需要調(diào)整的,變成“刺頭兒”才能保護自己。如果我們的行為鼓勵了“刺頭兒”的產(chǎn)生,那么,真是令人遺憾。
所以,首先,我們需要對“好脾氣”同學的價值觀和態(tài)度表示支持和肯定,贊賞他的個人修養(yǎng)。一個愿意為班級利益做出讓步和犧牲的人是值得鼓勵和贊揚的,雖然這種讓步是“被動”的,也值得被肯定。
其次,提升價值感。既然老師是贊賞我的,那么為何要我受此委屈?我的委屈有何意義?面對此類事件,我們最佳處理方式是感化“刺頭兒”同學,提升“刺頭兒”同學的個人修養(yǎng),使其能夠?qū)⒓w利益放在首位,能站在別人的角度考慮問題,關注班級管理,同伴關系。但是,人生觀、價值觀的形成和發(fā)展并不能一蹴而就,我們需要時間去協(xié)調(diào),需要契機去感化。此時,“好脾氣”同學的“犧牲”便是非常有價值和必要的,班主任應該告訴“好脾氣”同學:老師需要一段時間去對“刺頭”同學開展教育,所以,你的“委屈”不是無限制的、長期的,而是有限制的、短期的;你的“委屈”也不是無意義,而是有價值的,老師的安排并不是在“欺負”你,而是“信任”你。
二、尋找教育契機,感化“刺頭兒”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刺頭兒”也非在一朝一夕之間形成的?,F(xiàn)在,這樣的同學在學生中也不在少數(shù),他們比較在意個人意愿,滿足個人需求是他們行為的主導因素。造成這種現(xiàn)象的原因有可能是:
(1)家庭教育。當前處于高中階段的青少年,多數(shù)是家里的獨生子女,從小就是家里的寶,有包括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在內(nèi)的六個人的寵愛,家里很可能就是以滿足他們的需求作為第一準則,有些學生甚至是直接跟著爺爺奶奶或者外公外婆生活,“隔輩親”是一個常見的現(xiàn)象,久而久之,形成了他們的一貫作風。
(2)外界強化。我們面對生活中的類似事件,很多時候采取的方式就是默認和容忍。這在一定程度上對于“刺頭兒”的行為是一種強化。他的行為獲得了他想要的結(jié)果,并且沒有任何懲罰措施,那么,這不就是在暗示他,他的行為是一個有效的適宜行為嗎? 因此,有可能并不是“刺頭兒”故意占便宜,傷害其他同學,他只是在滿足自己需要,并不認為自己的行為有錯,因為在他的概念系統(tǒng)里,一直都是此種處理方式。所以,我們首先需要提出科學合理的表達自己需求的方法,幫助他將這種方法納入他的解決問題的框架里。我們可以開展班級心理劇表演,讓他設身處地體驗對方在此類事件中的情緒情感,讓他知道他的行為會給其他人帶來的不良情緒,引導他分享自己的感受和體會,以此作為契機,思考我們還能如何以不傷害他人的做法提出自己的需求。其次,停止強化。不斷強化使其行為固化穩(wěn)定下來,雖然我們需要班級和諧,但是和諧也并非無理由的退讓,在與“刺頭兒”交涉過程中,我們要分析他的需求類型,拒絕不合理需求,同時表達自己的態(tài)度和看法,讓他知道自己的需求為何不被滿足。
班主任工作非常細致和繁雜,有些時候最難搞的不是如何解決問題,而是問題解決以后的收尾工作,如何安撫民心使學生心悅誠服需要太多的智慧。被理解、被重視是每個人對他人的情感渴求,更別說處在心理快速發(fā)展的青少年,心理建設不是單方面的,包含參與事件的雙方、多方甚至旁觀連帶影響,這對于班主任工作無疑是一個巨大的挑戰(zhàn)。
(作者單位:江蘇省海門中學,南通,226100)
編輯/左文萍 衛(wèi) 虹 終校/于 洪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