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高?!胺沁z”教學實踐的新成果

2018-02-01 14:14喬建中
人民音樂 2018年1期
關鍵詞:鼓樂音樂學院非遺

在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事項的全面、持續(xù)推展中,政府、民間社會各有所為。政府文化主管部門制定大政方略,審核認定“非遺”項目和“非遺”傳人級別,督查“非遺”進展乃至頒布法規(guī);民間傳人從原本的“自然傳承”漸漸轉變?yōu)樽杂X或半自覺的社會性傳習傳播,為“非遺”保護做出了新的貢獻。那么,高等院校在其中應該有什么擔當?應該有什么作為?如果應該,它能夠發(fā)揮怎樣的作用?或者它已經做了什么?凡此,始終是關心這一文化事項諸多人士的思慮和追問。

事實上,在“非遺”保護推行的十幾年中,高校在總體上對“非遺”保護表現出較高的熱情,也有不少試驗和探索性的實際行動,成為開展此一文化對策的第三股重要力量,也是六十多年來高校教育的一個新景觀。以專業(yè)音樂院校而言,同樣有陣勢、有特色、有業(yè)績,給改革中的當代音樂教育注入了某種新活力和新血液。以我的有限了解,至少有如下幾個新的做法和新景象。

一、大多數音樂學院的相關系科,都開始關注所在地區(qū)的各種音樂類“非遺”代表作項目,或請進學校展演、傳授(如短期“工作坊”),或走出去到這些項目的傳承地,進行現場聆聽、采錄、訪問,讓學校有了“另一種聲音”,讓學生有了“另一個課堂”,由此從整體上改變了以往僅從教材(包括音視頻出版物)了解中國傳統(tǒng)音樂的教學狀況。此種改變不可小視,我個人認為,它代表了傳統(tǒng)音樂在高校教育中所居地位的本質性變化,是當代音樂教育真正富有“中國特色”的一個新開端。可以預言,如果所有音樂高校都能夠把“在地傳統(tǒng)音樂”真正當成取之不竭的源頭活水,用心學習、深入田野、全面采錄、認真研究,而不是趕一時虛風,弄短暫“潮流”,就一定會迎來高校音樂教育的一個全新面貌。

二、另一種更加“大膽”的做法,就是將在地某些有重大歷史文化價值的“非遺”代表作項目設置為一個常態(tài)課程、專業(yè)方向乃至一個系科。在我國,第一個進行這種嘗試的是泉州師范學院藝術學院,在當地主管教育部門的支持下,該院于2003年首度設立四年制本科的“南音系”,隨之編出三種九本“南音教材”,2012年又開始招收南音碩士研究生,目前已培養(yǎng)出十屆本科南音專業(yè)畢業(yè)生,五屆南音專業(yè)碩士生;2011年起又掛牌建立世界上第一座“南音學院”。內蒙古大學藝術學院近十年來在學校新設“阿拉善長調民歌班”“呼倫貝爾長調民歌班”“科爾沁長調民歌班”,均屬于傳統(tǒng)音樂的本科專業(yè)。而這種以某傳統(tǒng)音樂體裁品種設系建科的做法,某些東方國家早就施行了,如日本東京藝術大學有“山田流”“生田流”兩個傳統(tǒng)箏派的器樂演奏專業(yè),各備教材、嚴格區(qū)分、互不交流,從而有效地在高校獨立傳承本流派的演奏技藝、曲目和風格。印度尼西亞梭羅藝術學院單設了“皮影系”,每年在學院藝術節(jié)上表演皮影(Wayang kulit),也參加新、馬、泰地區(qū)每年一度的“皮影節(jié)”,其以“皮影”立系在印尼和東南亞諸國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三、借學術研討會、學術論壇、學院“藝術節(jié)”等舉行規(guī)模不等的“非遺”專題性表演和工作坊,以便有更多的機會走近“非遺”,則成為近期許多高校的普遍舉措。

如果說,21世紀以前,同類活動也曾偶然出現在高校,但它們在近十幾年卻日益普遍,成為高校對傳統(tǒng)文化熱切關注的一種主動擔當,這實在是令人欣慰的一種嶄新趨勢。

說完“非遺”在專業(yè)音樂院校及其學者群體的諸多作為,我們再來討論程天健教授剛剛出版的這本《西安鼓樂概論》。{1}誠如大家所知,西安鼓樂乃中國傳統(tǒng)音樂中極具代表性的一個地方樂種,也是中國“非遺”代表作中的一個難得的寶貝。以它悠久的歷史、豐富的蘊藏、多樣的體裁、繁復的結構、多種表演形式以及維系千百年而不中斷的口頭傳承和保留于譜、調、律、器、曲中的技藝、樂語歷史文化信息,在中國數以萬計的“非遺”代表作中居于非常重要的地位。而西安音樂學院自1949年從成立之初起,就對本省乃至西北各地的傳統(tǒng)音樂表達了一種高度的順乎自然的責任感,并通過不間斷的收集采錄活動將民間音樂轉換為教學資源。1952年7月至9月,中央音樂學院研究部與陜西音樂工作者組成“西安鼓樂”聯合考察小組,學校曾派人參與考察;{2}1961年都城隍廟鼓樂班晉京演出歸來,學校立即邀請該樂班安來緒道長等在演奏廳表演,這是西安鼓樂歷史上第一次進高校,期間,個別老師曾與陜西音協的鼓樂學者多有交流;1985年,西安音樂學院“長安古樂學社”{3}正式成立,全面開展“西安鼓樂”的學習、記錄和研究,在全國音樂院校中它同樣是第一個為了一個地方樂種而成立的專門學術機構。此后,“學社”在馮亞蘭教授指導下,一方面請著名笛師、僧派鼓樂傳人余鑄先生教授韻曲、演奏,同時成立了學院歷史上第一個西安鼓樂團,堅持進行鼓樂曲目的操練實踐?!皩W社”前后延續(xù)二十多年,1991年曾代表陜西出訪歐洲諸國,2010年以“來自唐朝的聲影”為主題擔任第29屆世界音樂教育大會閉幕式演出,{4}2013年榮獲第十屆中國藝術節(jié)“全國傳統(tǒng)樂種展演”金獎,先后出版多種鼓樂曲譜集和研究著述。

幾十年來,以“學社”為代表的這種對西安鼓樂堅守呵護精神,一個最重要的成果,就是歷史性地將西安鼓樂的火種引入高校,為它在學校的“安家落戶”創(chuàng)造了先決條件,為學校的教學、科研、創(chuàng)作、表演增添了新內容、新選題、新元素、新形式。無論在1980年代屬于資料整理的“民族音樂集成”時代,還是新世紀以來的“非遺”保護時代,對于西安音樂學院這所以西北傳統(tǒng)音樂文化為根脈的地方高校而言,上述西安鼓樂的一系列傳承實踐都成為本院從未放棄的選擇和辦學風標。

本書作者程天健教授正是因為有了“學社”才步入了西安鼓樂的習得之路。1982年本科畢業(yè)未久,他就在馮亞蘭老師的感染和余鑄先生的親授下,系統(tǒng)學習鼓樂韻曲和擊鼓演奏。1994年后成為馮老師的碩士研究生并最終于1997年以西安鼓樂為選題完成了研究生學業(yè),成為第一位鼓樂專業(yè)碩士。自此之后,天健教授一方面通過馮亞蘭、余鑄等先生的指導而鉆研積累,另一方面也尊拜西安各樂社的老一輩鼓樂藝術家,跟他們學習讀譜韻曲,聽他們講述西安鼓樂傳承中的軼事掌故,始終把唱、聽、奏這種以實踐為要的習得方式放在首位,從中不斷獲得有關鼓樂的那些蘊藉了數百年的“地方性知識”。我個人覺得,天健教授這一特殊的學習經歷,在當代專業(yè)院校中有很特別的啟示意義。他原來的知識儲備是學院的,也是現代的,但自從學習鼓樂以后就主要從民間的、傳統(tǒng)的方式汲取營養(yǎng),因此把自己造就成現代與傳統(tǒng)、學院與民間“兼得”型的鼓樂專家,或者還可以謂之理論與實踐兼?zhèn)涞膶W者。我們還能夠從他的成長之路反思現代專業(yè)音樂教育之得失。我的一個直觀看法是,天健教授才是西安鼓樂在西安音樂學院尋求“安家”的真正受益者之一,也可以說是傳統(tǒng)音樂文化資源轉化、“移位”于高校的一個頗為成功的例證。endprint

經過近二十年鼓樂知識技藝的儲備,天健教授從新世紀開始,一方面長期擔任本院民樂系“西安鼓樂團”的司鼓,另一方面則于2000年在本科教育中正式開設“西安鼓樂樂種介紹與讀譜譯譜”,又于2011年在音樂學系本科開講“西安鼓樂概論”,2014年正式招收“西安鼓樂”研究方向的碩士研究生,十余年間已經畢業(yè)了多位以“西安鼓樂”為選題的碩士研究生。如此看來,本文開始所述的高等院校自“非遺”保護以來采用的多種探索試驗,他幾乎都經歷過了。我也相信,他在自己習得基礎上完成的這本教科書與一般民間音樂概論不盡相同的著述,一定富有民間傳統(tǒng)、民間實踐和個人感性經驗的光澤,也一定能夠為培養(yǎng)當代的鼓樂學者發(fā)揮重要作用。

是的,雖然該著以“概論”署名,但從全書包羅的內容和取向看,卻具有集鼓樂知識、鼓樂教材、鼓樂研究、鼓樂應用于一體的優(yōu)長。全書分上、下兩篇,上篇重點在鼓樂知識體系和學術研究方面,下篇則以應用和掌握鼓樂的習得為主。其中,上篇第六、七兩章均為長期田野考察和個案研究的個人心得,特別是第八章“西安鼓樂‘俗語的應用與辨析”,更具有所謂“地方性知識”的學術價值。而下篇有關“俗字譜”和“鼓扎子”寫、讀、譯的方法(第九、十章)等,又是只有中國傳統(tǒng)音樂課程才有的特殊內容,既適合于學習掌握西安鼓樂,又可以為其他有樂譜傳承的民間樂種教學提供一些新的參照。

作為西安音樂學院的老校友,我對母校自1950年代就高度重視三秦乃至大西北民間音樂資源這一富有遠見的教學理念十分欽佩,更深感自豪。曾記得,學院為了提升民族器樂的教學水平和加強師資力量的建設,一方面在1957年前后,就以開放包容的胸懷,誠邀河北嗩吶藝術家劉長生、魯派箏樂藝術家高自成、東北揚琴藝術家王沂甫、平湖派琵琶藝術家楊少彝和北方鼓詞三弦藝術家張寶義來學校任教,成為全面推進民族器樂教學建設的中堅力量。另一方面,又先后派出張棣華、元修和、周延甲、豐芳等青年教師到無錫、杭州、沈陽等地向名師求教,最終,兩相會合,形成了實力很強的一支民族器樂教學團隊,也正是這樣的大舉措,才有了后來新作迭出、風格濃郁,在全國民樂界產生了深遠影響的現代“秦派民樂”。

我之所以要回憶以上這段難忘的歷史是想特別指出:西安音樂學院作為一所地方院校,在對待本地區(qū)民間音樂資源上,有著自己的一貫傳統(tǒng),這個傳統(tǒng)的核心就是堅定不移地以本地區(qū)民間音樂為“基底”和“根脈”,虛心學習、反復探究、長期積累,最終形成學院自身鮮明突出的區(qū)域性特色。當年,請民間藝術家進校園,支撐起民樂教學的一片天地;如今,主動把民間藝術家們教給我們的知識技藝訴諸于理論,轉化為一部教材、一門課、一個專業(yè)乃至一個研究方向,有朝一日,也許會在學院里成立一個獨立的“西安鼓樂系”,這才是我們多年的一個理想。如果在未來的專業(yè)音樂院校,不僅有泉州南音系、西安鼓樂系,還有蒙古族長調系、維吾爾族木卡姆系、侗族大歌系等等,或許我們才可以有勇氣說,中國民族音樂教育體系初見曙光了。

正因胸懷這樣的理想,我才如此看重天健教授這本《西安鼓樂概論》的啟示意義,并愿真誠地表達自己的一份祝賀!

{1} 程天健《西安鼓樂概論》,北京:文化藝術出版社 2017年版。

{2} 第一次考察為1952年7至9月間,小組成員包括“西北音協”李石根、樊昭明;中央音樂學院研究部蘇琴、孟杰;西北藝術學院(西安音樂學院前身)石瀅西、包志清、馮秦。

{3} “長安古樂”,西安鼓樂的別稱。

{4} 西安音樂學院“長安古樂學社”于2008年更名為“西北民族音樂研究中心·西安鼓樂研究所”。

喬建中 中國藝術研究院音樂研究所研究員,西安音樂學院、中國音樂學院特聘教授

(責任編輯 榮英濤)endprint

猜你喜歡
鼓樂音樂學院非遺
鼓樂節(jié)
音樂學院概況
音樂學院簡介
浙江音樂學院舉辦2021新年音樂會
西安鼓樂亟待“交響”
西安鼓樂八拍“拍曲”研究
星海音樂學院六十華誕公告
教學設計之“鼓樂鏗鏘”
贺州市| 永靖县| 新绛县| 闸北区| 克拉玛依市| 兴文县| 麟游县| 沭阳县| 丹巴县| 视频| 衡山县| 普洱| 衡水市| 赤峰市| 叶城县| 双柏县| 昭平县| 万源市| 宜宾县| 东阳市| 旅游| 荣昌县| 原平市| 天柱县| 安达市| 板桥市| 宣城市| 顺平县| 安仁县| 沙湾县| 双鸭山市| 汉中市| 南陵县| 湘阴县| 崇信县| 鞍山市| 磐安县| 建宁县| 大同县| 九龙城区| 吴忠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