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論方東樹從古文義法對學(xué)習(xí)陶詩途徑的揭示

2018-01-28 11:54李劍鋒
銅仁學(xué)院學(xué)報 2018年1期
關(guān)鍵詞:陶詩文法陶淵明

李劍鋒

( 山東大學(xué) 文學(xué)院,山東 濟南 250100 )

方東樹(1772-1851)是桐城派文論的集大成者,其詩論《昭昧詹言》卷四設(shè)專卷論述陶詩,計八十五條,此外在論述其他詩人詩作時涉及到陶淵明者還有五十多條,附錄《陶詩附考》一篇二十二條。詩話設(shè)專目論陶始于南宋,南宋中期胡仔《苕溪漁隱叢話》、宋末江湖詩人魏慶之《詩人玉屑》專列“五柳先生”、“靖節(jié)”條目羅列歷代評陶言論,宋末元初蔡正孫編撰的《詩林廣記》亦有“陶淵明”一目,但多為征引前人意見,極少自己評論;至于詩話設(shè)專卷列述自己讀陶心得,明人許學(xué)夷《詩源辯體》開其端緒,清人詩話甚盛,多有集中評述陶詩者,如沈德潛《說詩晬語》卷上涉及四十多條,方東樹《昭昧詹言》設(shè)專卷論陶。推源《昭昧詹言》成書之始,乃是詩歌選本的評語,其中古體詩部分采用王士禛《古詩選》為底本。《昭昧詹言》卷一第十五條云:“吾于陶公、謝公,皆依事之大概,移易前后題目編次,俾其語意諸事明曉,而后得以領(lǐng)其妙及語言之次第?!盵1]6方東樹調(diào)整了《古詩選》所選陶詩的次序,大致按照創(chuàng)作年代的先后,此雖不及陶詩全部,當是陶淵明接受史上最早將陶詩編年的一次實踐。然而方東樹接受陶淵明的主要貢獻卻不在為部分陶詩編年,作為“把古文理論直接運用到詩歌批評中的代表人物”,[2]650他接受陶淵明的最大貢獻是以古文義法論陶詩,凸顯了陶詩的跌宕變化之妙,指示了學(xué)習(xí)陶詩的有效途徑。

一、杜公較陶公更為篤實正大

方東樹尊崇宋代程、朱理學(xué),格外重視詩人的人品修養(yǎng),重視詩歌的儒家政教作用,但他持論甚嚴,對有儒家與佛道傾向的詩人詩作作嚴格的區(qū)分。大略而言,方東樹明確推崇主要以儒立身、詩作內(nèi)涵可以實現(xiàn)儒家興、觀、群、怨目的的詩人詩作,如阮籍、陶淵明、杜甫和韓愈等人及其作品;而嚴肅貶抑了審美價值雖高但“無當于興、觀、群、怨,失風、騷之旨,遠圣人之教”的詩人詩作,[1]387如謝靈運、謝朓、王維等人及其作品。他因此三番五次地評陶淵明云:

有德者必有言,詩雖吟詠短篇,足當著書,可以睹其人之德性、學(xué)識、操持之本末,古今不過數(shù)人而已,阮公、陶公、杜、韓也。余觀太沖,仍是榮華客氣,但氣格差高耳。[1]97(左思)只說到魯仲連、子房而止矣,向上更有大人物,非太沖之識所能及矣。庶惟陶公能見之耳。[1]94

陶公說不要富貴,是真不要;康樂本以憤惋,而詩中故作恬淡,以比陶公,則探其深淺遠近,居然有江湖澗沚之別。

陶公胸中別有大業(yè),匪淺儒所知,太白胸中蓄理亦多,皆非康樂所望見。讀謝詩,令人無興、觀、群、怨之益。

古人變革之際,其立言皆可覘其志性……陶公淡而忘之,猶有《荊軻》等作;康樂不得志,卻自以脫屣富貴,模山范水,留連光景,言之不一而足,其志無先朝思也。

(謝靈運)道思本領(lǐng)未深,不如陶。[1]129-130

小謝……口中不要富貴,而身戀之不舍?!冻辍分怨┙Y(jié)狀。豈能如陶公之至性恬淡,懷抱如洗也。[1]38-39

求之唐以前詩,惟有陳思、阮、陶、杜、韓,文義與理兼?zhèn)?,故能嗣?jīng)、騷,得詩教之正,玄暉未及此也。[1]191

(謝朓)《直中書省》……全無事主之誠、致身圖報之意,豈得以陶公高節(jié)不樂仕為藉口耶?[1]195

韋公之學(xué)陶,多得其興象秀杰之句,而其中無物也,譬如空華禪悅而已,故阮亭獨喜之,陶公豈僅如是而已哉![1]42

桐城派論陶淵明看重他的道德學(xué)問修養(yǎng),如姚鼐論陶淵明首先不是一位詩人,而是有“忠義之氣,高亮之節(jié),道德之養(yǎng),經(jīng)濟天下之才”的賢者;[3]梅曾亮則認為“淵明詩豪不若太白,然其天守全矣”。①方東樹論詩也是首先注重人品修養(yǎng),認為道德是根本,而詩為末用,②陶詩屬于“有德者”之言,從中“可以睹其人之德性、學(xué)識、操持之本末”,他“不要富貴,是真不要”,“胸中別有大業(yè),匪淺儒所知”,其詩因此與眷戀富貴、缺乏詩教助益的謝靈運、謝朓不同;他的基本立場是儒教,有更深遠的文化眼光,其詩言之有物,因此與“空華禪悅”般的韋應(yīng)物詩、視野有限的左思詩不同。

方東樹雖然從人品和詩歌內(nèi)涵的儒家傾向上充分肯定了陶淵明,但這與前代讀者相比并沒有提供多少新穎之見。方東樹評陶值得關(guān)注的是他的貶抑言論,他推崇陶淵明及其作品但仍然不乏苛責,肯定其儒家面目而排斥其道家傾向。認為“陶公所以不得與于傳道之統(tǒng)者,墮莊、老也”,[1]111云:

《形影神》三詩,用《莊子》之理,見人生賢愚、貴賤、窮通、壽夭,莫非天定,人當委運任化,無為欣戚喜懼于其中,以作庸人無益之擾,即有意于醉酒立善,皆非達道之自然?!山裼^之,杜公悲天憫人,忠君愛國,而不責子之賢愚,其識抱較陶公更為篤實正大也。[1]101-102

莊以放曠,屈以窮愁,古今詩人不出此二大派,進之則為經(jīng)矣?!罟魄嫠平?jīng),淵明似莊兼似道,此皆不得僅以詩人目之。[1]5

昔人謂正人不宜作艷詩,此說甚正,賀裳駁之非也。如淵明《閑情賦》,可以不作,后世循之,直是輕薄淫褻,最誤子弟。[1]482

陶公詩于圣人所言詩教皆得,然無經(jīng)制大篇,則于《雅》《頌》之義為缺,故不及杜、韓之為備體,奄有六藝之全也。[1]99

朱熹曾把陶淵明歸入老、莊,真德秀明確表示不贊同,認為:“淵明之學(xué),正自經(jīng)術(shù)中來?!盵4]湯漢、黃文煥等人注陶也格外強調(diào)《詠荊軻》等詩的政治意義。清代讀者通觀詩史,絕大多數(shù)高度評價陶淵明的人品,把陶淵明歸入儒家,看作孔門圣賢;但方東樹卻對此論斷持相當?shù)谋A魬B(tài)度,此處說陶淵明“似莊兼似道”還算客氣,至其《續(xù)天道論》則云:“陶公《形神》詩見不出老、莊境地,尚不出佛氏之行愿,而何以希魯叟之彌縫也?”[5]方東樹不是憑感受下此論斷的,而是建立在對《形影神》組詩等作品的理解上,他認為“陶公本量,不在此數(shù)詩(按,指《詠荊軻》《詠二疏》《詠三良》一類詩作),讀《歸去來辭》及《形神》諸詩可見。”[1]100陶淵明在《形影神》組詩中排斥喜怒哀樂、主張委運任化是“用《莊子》之理”,這與感情豐富、“悲天憫人,忠君愛國”,像圣人一樣汲汲以求的杜甫相比,顯然遜色一籌。因此,方東樹認為陶淵明的“識抱”不如杜甫“篤實正大”,“陶公所以不得與于傳道之統(tǒng)者,墮莊、老也”。也是站在嚴正的儒教立場,他也否定了《閑情賦》,對陶不能“奄有六藝之全”表示遺憾。有論者因此指出他如此論陶:“不可否認地有其偏狹與武斷之處。然而另一方面,若站在方氏推闡桐城派雅正的詩學(xué)主張來看,便不難理解其評論中,帶有導(dǎo)正時人積極觀念的教育意義存在。尤其方東樹本身對于國事甚為關(guān)心,雖因考場失利而賴館課講學(xué)為生,猶不忘提攜后進,希冀培養(yǎng)晚輩學(xué)成詩文的同時,亦具備經(jīng)世濟民的胸襟。”[6]252此論有見地。需要補充的是,方氏遺憾陶淵明“無經(jīng)制大篇”,不夠“篤實正大”,把陶詩置于杜詩之后,當也與他推崇豪雄跌宕的文風密不可分。

二、不易先學(xué)而有途徑可學(xué)

方東樹認為陶詩最大的特點是真,真乃元氣發(fā)露,胸襟自流,是修養(yǎng)至極的天然表現(xiàn),故陶淵明首先不是詩人,而是知道的圣賢,陶詩是與天為徒,不煩繩削,不是刻意雕琢,巧奪天工。這是方東樹對陶淵明詩如其人特點的基本觀察,故其評論云:

讀陶公詩,專取其真:事真景真,情真理真,不煩繩削而自合。謝、鮑則專事繩削,而其佳處,則在以繩削而造于真?!盵1]98

至于陶公之無容心于修辭琢句,杜公之崢嶸飛動,元氣渾渾,不可以此例論。[1]187

如莊、屈、陶公、阮公,其知道乎?。ㄔu阮籍《詠懷詩》“天網(wǎng)彌四野”)[1]91

漢、魏、阮公、陶公,皆出之自然天成。惟大謝以人巧奪工。[1]41

陶公別是一種,自然清深,去《三百篇》未遠。[1]34

陶公不煩繩削,謝則全由繩削,一天事,一人功也?!x從陶出,而加琢句工矣。[1]131

詩文須神氣渾涵,不露圭角。漢、魏以下,惟陶公能爾。大謝以人巧肖天工,已自遜之,是根本不逮,然猶自渾厚。[1]31

如阮公、陶公,曷嘗有意于為詩;內(nèi)性既充,率其胸臆而發(fā)為德音耳。鐘嶸乃謂陶公出于應(yīng)璩,又處之以第七品,何其陋哉!宜乎葉石林之辟之也。[1]98

惟陶公則全是胸臆自流出,不學(xué)人而自成,無意為詩而已至;東坡亦如是,固是天生不再之賢。雖杜、韓猶是先學(xué)人而后自成家,如杜《同谷七歌》從《胡笳十八拍》來,韓《南山》詩從《京都賦》來。

大約陶、阮諸公皆不自學(xué)詩來,惟鮑、謝始有意作詩耳。[1]35

阮公、陶公,自爾深人無淺語,不當以詩人求之。[1]98

論陶詩真率自然并不新穎,主要是繼承了蕭統(tǒng)、黃庭堅等人論陶真曠自然的觀點,如元人《詩譜?十五體》謂陶詩“情真景真,意真事真……至其工夫精密,而天然無斧鑿痕跡”,[7]360方東樹論陶“事真景真,情真理真,不煩繩削而自合”,顯然有明顯的傳承關(guān)系。但方東樹的論述較為系統(tǒng),且反復(fù)強調(diào),將陶詩與缺少自然真率特點的其他詩人相對比,遂令人印象深刻,此其一;其二,格外強調(diào)了創(chuàng)作主體的特殊性,即陶詩本于“元氣”性理,首先得益于人品的修養(yǎng),是其高尚人品和深厚修養(yǎng)的天然流露,是直抒胸臆,沒有“客氣假象”,[1]222即所謂“深人無淺語,不當以詩人求之”,“曷嘗有意于為詩;內(nèi)性既充,率其胸臆而發(fā)為德音耳”,“全是胸臆自流出,不學(xué)人而自成”。因此,陶詩“自然天成”,個性風格也十分明顯,“自道己意”,[1]11“自見其心胸面目”,[1]82文如其人。因此,陶詩不易學(xué)。朱熹云:“淵明平淡自然,后人學(xué)他,便相去遠矣?!盵1]498明人謝榛《四溟詩話》論詩語云:“自然妙者為上,精工者次之,此著力不著力之分,學(xué)之者不必專一而逼真也。專于陶者失之淺易;專于謝者失于饾饤。”[1]481謝榛的觀點得到后代詩論家的認同。如許學(xué)夷:“靖節(jié)詩甚不易學(xué),不失之淺易,則傷于過巧。”[8]107賀貽孫《詩筏》云:“真率處不能學(xué),亦不可學(xué),當獨以品勝耳。”[9]158葉燮《原詩》云陶詩:“游方以內(nèi)者,不可學(xué),學(xué)之猶章甫而適越也。唐人學(xué)之者,如儲光羲,如韋應(yīng)物,……俱不能有陶之胸次故也?!盵10]603-604此外,王士禛《師友詩傳錄》、喬億《劍溪說詩》、洪亮吉《北江詩話》、章學(xué)誠《文史通義》等都表達過類似意見。方東樹論陶不易學(xué)也是繼承了前人觀點,比如他曾經(jīng)摘引朱熹語和謝榛《四溟詩話》。但作為最高藝術(shù)水準的作家作品,陶詩又不能不學(xué)。方東樹在《昭昧詹言》卷四第一條即明確云:“學(xué)詩當從《三百篇》來,以屈子、漢、魏、阮公、淵明嗣之,如此方見吟詠之本?!毕裰祆湟粯樱綎|樹不但肯定要學(xué),而且要作為“吟詠之本”來學(xué),于是就產(chǎn)生了如何學(xué)的問題。方東樹總結(jié)前人學(xué)陶得失,指示出學(xué)陶兩大基本思路。第一,先從容易學(xué)的詩人學(xué)起,即先學(xué)會可以學(xué)、容易學(xué)的作家作品;再去進一步學(xué)習(xí)陶淵明等最高層次的詩人詩作。如云:

詩有用力不用力之分。然學(xué)詩先必用力,久之不見用力之痕,所謂炫爛之極,歸于平淡。此非易到,不可先從事于此,恐入于淺俗流易也。故謂學(xué)者宜先學(xué)鮑、謝,不可便先學(xué)陶公。[1]380

學(xué)者若不先從鮑、謝入手,而便學(xué)此,未有不失之滑淺庸近,如今凡俗所為者也?!魣?zhí)筆便擬陶公,是黃口孺子,輕學(xué)老成宿德,舉止風軌縱似之,亦可鄙笑,不惟優(yōu)孟衣冠,抑且滑熟無力。[1]108

古人文之高妙,無不艱苦者,但阮公、陶公,艱在用意用筆,謝、鮑艱在造語下字。初學(xué)人不先從鮑、謝用功,而便學(xué)阮、陶,未有不凡近淺率,終身無所知。以此求之,數(shù)千年不得數(shù)人,紛紛俗士,不足譏矣。[1]110

學(xué)康樂之沉厚深重,須經(jīng)濟以明遠之俊逸,乃免滯氣;學(xué)明遠久,又入于輕俊,又當濟之以康樂。至陶公、杜公則全美。[1]138

學(xué)黃必探源于杜、韓,而學(xué)杜、韓必以經(jīng)、騷、漢、魏、阮、陶、謝、鮑之源。取徑古,用筆銳,造語樸,使氣奇,選字堅,神兀骨重,思沉意厚,此亦詩家極致之詣也。[1]228

方東樹認為“如能合陶、杜、漢、魏而兼其勝,乃可俯視謝、鮑”,[1]135陶詩是“詩家極致之詣”,但初學(xué)者不應(yīng)“輕學(xué)老成宿德”,而應(yīng)循序漸進,認為學(xué)陶要先從有門徑可學(xué)的詩人學(xué)起,具體就是“先從鮑、謝入手”,學(xué)習(xí)的時候“每篇百遍燠熱”,[1]131于謝、鮑等人主要學(xué)習(xí)“造語下字”,如何用力,于陶則主要學(xué)習(xí)“用意用筆”,進而達于“不見用力之痕”的最高境界。之所以特別把鮑照和謝靈運作為學(xué)陶前的捷徑,一是因為他們“造語下字”等用力的地方有痕跡可學(xué),二是因為“謝從陶出,而加琢句工矣”。[1]131彼此有相似之處。

第二,方東樹認為學(xué)陶要先做人,在修養(yǎng)上下功夫。對于陶詩“須先求其本領(lǐng),兼取其文法,蓋義理與文辭合焉者也”,而謝靈運、鮑照、謝朓等人只是“取其創(chuàng)言及律法之嚴”,但是“義理本領(lǐng)未深”,甚至連“文法亦無甚深妙”。[1]98“義理本領(lǐng)”既然與“文法”相對,則“義理本領(lǐng)”主要指其合乎儒家之道的意蘊和修養(yǎng),這是第一位的,首先需要研求的。方氏引張九溪語云:“文章必以理勝,詩賦乃文之有韻者耳……倘胸無根柢,而徒取涂于五七言中,縱極工致,風骨不凝,尋味甚短,不過陸、潘牢籠中物耳,于陶、杜、韓、蘇諸大家之風,弗之悟矣。”③這就明確指出了詩人修養(yǎng)跟詩歌境界關(guān)系非常密切,落腳到學(xué)陶詩,就是應(yīng)該有陶一樣的“根柢”,即學(xué)陶“知道”,為“深人”的根本方面,否則難以達到陶詩的境界。

方東樹論陶詩不易先學(xué)而有途徑可學(xué)是桐城派文論在具體詩人身上的運用,是其藝術(shù)經(jīng)驗的總結(jié),也是對前人學(xué)習(xí)陶詩經(jīng)驗的總結(jié)。如蘇軾、黃庭堅、朱熹等等已經(jīng)屢次提出陶詩不易學(xué)、但仍把陶詩作為學(xué)習(xí)的經(jīng)典范本。基于學(xué)詩和教育的需要,方東樹對于如何學(xué)陶的問題作了有效回答。

三、以義法論陶詩變化之妙

方東樹具體評點陶詩最值得注意的是以桐城派的義法理論為指導(dǎo)發(fā)掘其中“微言勝理”,④揭示其中跌宕變化之妙,這可以看作其指示學(xué)陶途徑的延伸,是具體的學(xué)習(xí)例解?!墩衙琳惭浴肪硪徽摗拔模ㄕZ辭)、理(意蘊物理)、義(文法)”云:“文者,辭也;其法萬變,而大要在必去陳言。理者所陳事理、物理、義理也,見理未周,不賅不備,體物未亮,狀之不工,道思不深,性識不超,則終于粗淺凡近而已。義者,法也;古人不可及,只是文法高妙,無定而有定,不可執(zhí)著,不可告語,妙運從心,隨手多變,有法則體成,無法則傖荒。率爾操觚,縱有佳意佳語,而安置布放不得其所,退之所以譏六朝人為亂雜無章也?!盵1]8陶詩“筆力強,文法妙,言皆有本;尋其意緒,皆一線明白,有歸宿,令人了然”,[1]11-12是最為符合其義法的理想作品之一。此分析論之如下。

首先,陶詩語詞(“文”)推陳出新、自然新奇。如評《連雨獨飲》云:

不過言人生必死,世無仙人,不如飲酒,而用意用筆,俱回曲深峻。天者自然,而己任真,則亦同于天,曰“忘”,曰“無所先”,皆筆之曲也?!鹚木浔臼枪湃岁愌裕此巯捶萌朊睢1]122

《連雨獨飲》詞語“忘”和“無所先”的選用很好地體現(xiàn)了陶詩“回曲深峻”的特點。該詩開頭四句云:“運生會歸盡,終古謂之然。世間有松喬,于今定何間。”此種命運生死慨嘆在陶淵明之前屢見不鮮,如《古詩十九首》:“人生忽如寄,壽無金石固”,“人生寄一世,奄忽若飆塵”,“服食求神仙,多為藥所誤”,“仙人王子喬,難可與等期”,曹植《贈白馬王彪》:“虛無求列仙,松子久吾欺。變故在斯須,百年誰能持”等,在諸多名句前翻新實屬不易,而陶詩居然“折洗翻用入妙”。又如評《癸卯歲始春懷古田舍二首》之二“平疇交遠風,良苗亦懷新”為陶詩名句,“奇麗千古,他人雕肝琢腎不能到”,可謂新穎,但這種新穎與謝朓的雕琢不同,而是“本色自然”。[1]105此外,方氏還指出陶善用虛字、開啟后學(xué)之句、言簡意足等特點。⑤值得注意的是,方東樹對擬古詩頗多否定,其原因就是“擬古而無所托意”,即使“東坡和陶,雖自有題,亦覺無味”;[1]37但他卻關(guān)注到陶淵明擬古詩的特殊,認為“淵明擬古,是用古人格,作自家詩”。[1]37即淵明擬古詩值得肯定之處是有自己個性面目,與個性化相比,語言的創(chuàng)新還在其次。

其次,方東樹結(jié)合文法的變化之妙凸顯陶詩隱微的思想意蘊,認為陶詩之“理”言之有物,表達高妙深曲、鮮明貼切。“理者,所陳事理、物理、義理也”,方氏所謂“理”既包括偏于內(nèi)容意蘊方面的“事理”“義理”,相當于言有物之“物”,也包括“物理”,即物象之情態(tài)神形。方東樹在具體評點中注重聯(lián)系表達方式鉤沉“理”的意蘊情態(tài),如評《飲酒二十首》之二十為“義理可以冠集”云:

此首蓋以舉世少真,而己獨一人任真,如魯哀公云“以魯國而止有儒一人”也。而此意不便自說,故謬悠其詞于飲酒,曰恐負此儒巾也。下二句又就飲酒中為荒唐吊詭,謬悠中又復(fù)謬悠之,卻又顧題也。……“少真”,謂皆從于茍妄也。舉世習(xí)非,不得一真,欲彌縫之,道在“六經(jīng)”。崇尚乎此,庶可以反性情,美風教,成治化,著誠去偽,返樸還淳。無如世竟無一人問津,此其可痛可恨;而己之所懷,則愿學(xué)孔子,從事于此,亦欲彌縫斯世,而有志不獲,惟有飲酒遣此悲憤也。以用意論,極其恍惚,以文法論,極其恣肆奇妙不測。收言舉世皆庸奴,無可莊語,只有飲酒。愈緩愈肆愈遠。經(jīng)所以載道也,載道則無茍妄,而無不任真矣,故歸宿孔子及諸儒。言己非徒獨自任真,亦欲彌縫斯世,此陶公絕大本量處,非他詩人所能及。故此篇義理可以冠集?!硕祝咂嬷紩缛?,名理名言,非常恣肆,皆道腴也。[1]117-118

這篇評論雖然是揭示陶詩合道真誠的儒家旨趣,但主要是剔抉其中用意的深曲變化,以評“少真”為例即“以用意論,極其恍惚”;在揭示這些“義理”時,又時時注意提示其表達方式恣肆高妙,即“以文法論,極其恣肆奇妙不測”,“不言己之好,但言人之不好,亦避直取曲,以虛形實也”。推而廣之,《飲酒詩二十首》“篇篇具奇旨曠趣,名理名言,非常恣肆,皆道腴也”,義理“皆道腴”,而表達“非常恣肆”。此外,其解《始作鎮(zhèn)軍參軍經(jīng)曲阿作》亦鉤深索隱,卓有高見。評《飲酒二十首》之二十等主要是針對“義理”,又如針對“事理”“物理”評點云:

此詩敘一大事,本末曲折具備……議論精卓,抵論贊。(評《桃花源詩》)[1]110

此忽然慨世庸愚之人,可憐而不悟,而吐屬溫雅蘊藉,無惡謔丑詆直罵,氣象淵懿。(評《飲酒二十首》“有客常同止”)[1]116

此但書即目,而高致高懷可見。(評《飲酒二十首》之五“結(jié)廬在人境”)[1]113

“方宅”十句不過寫田園耳,而筆勢騫舉,情景即目,得一幅畫意。(評《歸田園居五首》之一)[1]106

一往真味,景與情俱帶畫意。(評《于王撫軍座送客》)[1]120

方東樹認為“讀陶公詩,須知其直書即目,直抒胸臆,逼真而皆道腴,乃得之”。[1]97此論陶詩敘述事理曲折完整,感慨世事“氣象淵懿”,寫景寫物貼切逼真,與情交融,有畫意,是其“直書即目,直抒胸臆”的結(jié)果,也是與“道腴”真醇聯(lián)系在一起的特點。

再次,方東樹關(guān)注最多的是陶詩文法變化之妙。如評《歲暮和張常侍》云:“章法文法,曲折頓挫,變化不可執(zhí)著”,[1]121評《有會而作》云“讀此乃見公用筆之變,用意之深曲,文法妙不測”等[1]121,又認為“《羊長史》篇,文法可以冠集”,[1]118“其文法之妙,與太史公《六國表》同工”,此摘錄一節(jié)為例:

“中都”不必呆數(shù)典,此即指關(guān)中耳。此上承黃、虞,下伏四皓,草蛇灰線過脈。若云君當往事佐命,吾當為四皓以避亂耳,卻借如此指出,毫不見正意痕跡,其妙如此。前后惟阮公、杜公有之。韓公亦能之。坡則罕見此矣,何況馀人?!奥啡艚?jīng)商山”,以筆勢論,亦是蹴起陡勢,神來氣來之筆。[1]109

又如評《飲酒二十首》之三(“積善云有報”)云:

言不必計善惡之報爽,但以固窮守道為正。求仁得仁,同一窮死,不如留名沒世。一起四句,偏反飛動,先有斷決,而后發(fā)此端問,先非真有所疑也。反復(fù)疑迷,收二句,語勢尤勁折,無一平直淺滯順滑之筆。明明爽報,卻云不爽,求仁得仁也。以二人證之,而文法相承互解,言即此所以報夷、齊、榮公也。上言其爽而空言詰之,作波瀾,以起下百世之傳,折出一榮公,文法變化如此。以福報則爽,以名報則應(yīng),文法變化。收忽然自斷決截,堅定不復(fù)疑,若忽悟徹者然。[1]112

這些評論注意揭示陶詩內(nèi)部結(jié)構(gòu)的前后照應(yīng)之妙,突出陶詩“文法”如何上接下遞、突起變化、生氣灌注的特點。平淡之下有深味,文似看山不喜平。方東樹以古文義法理論解析陶詩,解構(gòu)陶詩平淡的傳統(tǒng)觀點,極力挖掘陶詩山高水深的一面,這與方氏的藝術(shù)宗尚有關(guān),也是對陶淵明接受史類似成果繼承的結(jié)果。方氏認為“詩以豪宕奇恣為貴,此惟李、杜、韓、蘇四公;前此惟漢、魏、阮、陶公、孔北海、劉越石數(shù)賢而已”。[1]28-29對于陶詩他首先看重的不是平淡,而是“豪宕奇恣”,如阮籍一樣的“宏放”[1]91之作。蕭統(tǒng)評價陶詩有“跌宕”“抑揚”之說,黃文煥、吳淇評點陶詩已經(jīng)格外注重揭示章法和激蕩不平的情感意蘊,在方式方法上起了先導(dǎo)作用,只是沒有格外關(guān)注文法的變化恣肆而已。與方東樹同時代的延君壽在《老生常談》中論陶詩與方氏頗有相通之處,[9]1821他論陶《五月旦作和戴主簿》等詩用字新奇,文法變化,只是沒有強調(diào)變化中恣肆的特點,也沒有系統(tǒng)用于陶詩整體批評。方東樹的觀點和解讀方式在前人基礎(chǔ)上進一步定型化、理論化和模式化,其將陶詩歸宗于變化恣肆是對以恬淡真醇視陶觀點的突破和深化,突破是指不再流于平易散緩之類的表面感受,深化則指深入思索和揭示了陶詩真醇所隱藏的意蘊理路和形式理路?!墩衙琳惭浴吩疲骸扒叭苏f陶詩者甚眾,然多跡論常解,無關(guān)微言勝理。”[1]101就揭示陶詩用意深曲、變化之妙來說,方東樹此言不應(yīng)歸于狂妄。

方東樹借鑒唐代古文家李翱的理論從“文(語辭)、理(意蘊情態(tài))、義(文法)”論析詩歌,《昭昧詹言》云:“求通其辭,求通其意也。求通其意,必論世以知其懷抱。然后再研其語句之工拙得失所在,及其所以然,以別高下,決從違。而其所以學(xué)之之功,則在講求文、理、義。此學(xué)詩之正軌也?!盵1]7由于《昭昧詹言》編撰的初衷是為了教育子弟,所以此段話從閱讀接受詩歌的角度自三個方面分層次扼要地指示了“學(xué)詩之正軌”。即第一步,最基礎(chǔ)的層次是“求通其辭”,這類似于劉勰所云“披文入情”;第二步,中間的層次是“求通其意”,主要指把握詩歌意蘊;第三步,最高一層才是“研其語句之工拙得失所在”,即以筆法、章法等文法為主的表現(xiàn)技巧。這三步三層分別對應(yīng)著“文(語辭)、理(意蘊情態(tài))、義(文法)”三個概念。當然,最終的閱讀學(xué)習(xí)目的還是為了掌握詩歌創(chuàng)作的方法、達到儒家興、觀、群、怨的教育目的,由此《昭昧詹言》不斷指示行之有效的學(xué)詩途經(jīng),強調(diào)以符合儒家人品為目的的詩人修養(yǎng)。在這種詩學(xué)理論和教育目的雙重作用下,方東樹展開了上述對陶淵明的批評⑥。

注釋:

①(清)梅曾亮《鄒松友詩集序》,《柏枧山房全集》之文集卷六,清咸豐六年刻民國補修本。梅曾亮認為“淵明之詩和而傲,其人然,其詩亦然?!保吩痢峨s說》,《柏枧山房全集》之文集卷一)這與方東樹論陶詩有自我面目也相通。

② (清)方東樹《徐荔庵詩集序》:“古之立言以蘄不朽者,必以德為之本……陶淵明、杜子美、韓退之諸賢,猶可想見其本用?!保ā犊紭劶匿洝肪砣?,清光緒二十年刻本)

③ 《昭昧詹言》卷二一,第一一七條,第502頁?!熬畔T論,惟深于文理者知之”(《昭昧詹言》卷二一,第一○九條,第505頁)可見方東樹對張九溪此論是持贊成態(tài)度的。

④ 《昭昧詹言》卷四,第十八條,第101頁。按《昭昧詹言》卷四前十八條總論陶詩,后六十七條為針對具體篇目的評點。

⑤ 如《昭昧詹言》評鮑照《和王丞》:“‘限生’二句,即‘人生不滿百’意,陶公衍之為五字(按指陶《九日閑居》“世短意恒多”句),更言簡意足。”(卷六,第三十五條,第174頁)

⑥ 方東樹的《陶詩附考》主要贊同閻詠等人考論補證陶侃不是陶淵明曾祖父的觀點。對于閻詠的觀點,早于方東樹近半個世紀的著名學(xué)者錢大昕有《跋陶淵明詩集》、與方氏同時而早去世十二年的陶澍有《(靖節(jié)先生)年譜考異》駁論甚詳。方東樹的《陶詩附考》計二十二條,文字短者一二百字,長者過千,條分縷析,言之鑿鑿,自成體系,可稱傳統(tǒng)陶淵明接受史上反駁陶侃乃淵明曾祖這一觀點最為系統(tǒng)的考論和分析。但畢竟推測過多,難成定論,也不為一般讀者所接受。不再贅論。方東樹之所以下這一考論功夫主要有三個方面的原因:第一,這是他推重陶詩的表現(xiàn);第二,是他知人論世觀點的實踐,他認為“若夫古人所處之時,所值之事,及作詩之歲月,必合前后考之始可見。如阮公、陶公、謝公,茍不知其世,不考其次,則于其語句之妙,反若曼羨無謂,何由得其義、知其味、會其精神之妙乎”?正如為陶詩編年一樣,考訂陶淵明譜系有助于理解陶詩;第三,與他尚宋代義理之學(xué)、不滿乾嘉漢學(xué)有關(guān),他有《漢學(xué)商兌》貶斥錢大昕等漢學(xué)大家亂道惑眾,而錢大昕正是駁斥閻詠觀點、贊成陶淵明曾祖父為陶侃者,故方氏反其道而行之,認為“閻氏此說,卓絕千古”,對錢大昕駁論閻詠的言論嚴厲駁斥。見《昭昧詹言》卷一,第十五條,第6頁;卷一三,第二十六條,第353頁。

參考文獻:

[1] (清)方東樹,汪紹楹,校點.昭昧詹言[M].北京:人民文學(xué)出版社,1961.

[2] 張?。宕妼W(xué)研究[M].北京:北京大學(xué)出版社,1999.

[3] (清)姚鼐.惜抱軒詩文集·荷塘詩集序(卷四)[M].清嘉慶十二年刻本.

[4] (宋)真德秀.西山文集·跋黃瀛甫擬陶詩(卷三六) [M].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5] (清)方東樹.考槃集文錄(卷一) [M].清光緒二十年刻本.

[6] 張俐盈.方東樹《昭昧詹言》論陶詩[J].東華漢學(xué)(臺灣),2009(10).

[7] 張健,編.元代詩法校考[M].北京:北京大學(xué)出版社,2001.

[8] (明)許學(xué)夷,杜維沫,校點.詩源辯體(卷六) [M].北京:人民文學(xué)出版社,1987.

[9] 郭紹虞,編選,富壽蓀,校點.清詩話續(xù)編(上冊) [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

[10] (清)葉燮.清詩話(下冊)·原詩·外篇 (下) [M].南京:鳳凰出版社,2010.

猜你喜歡
陶詩文法陶淵明
你好,陶淵明
晚明陶詩評點研究
中國石油大學(xué)勝利學(xué)院文法與經(jīng)濟管理學(xué)院簡介
貧而無諂的陶淵明
西夏文銅鏡的真言文法與四臂觀音像研究
蘇軾和陶詩研究綜述
《陶淵明 飲酒》
陶淵明詩歌意象的張力
文法學(xué)校見證英國兩黨爭斗
不為五斗米折腰
云浮市| 隆安县| 宁武县| 合阳县| 南木林县| 东乌珠穆沁旗| 新和县| 永吉县| 鄯善县| 福鼎市| 日照市| 革吉县| 永年县| 遵化市| 娄烦县| 昌图县| 淮安市| 买车| 思南县| 邛崃市| 祁门县| 五寨县| 凤冈县| 铁岭市| 绥阳县| 凤城市| 凤翔县| 丰县| 广南县| 佳木斯市| 福贡县| 肇州县| 衡阳市| 九龙城区| 广宁县| 静宁县| 浙江省| 周宁县| 东港市| 油尖旺区| 彭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