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張 恒
美食未必和生態(tài)保育背道而馳,京菜中吃的都是少少的自然之味,土瓶蒸中的松茸只要兩三小片,也沒看過京都人大嚼烤松茸的,朝掘筍也只吃半個,大量加工制成的豆腐、麩、蕎麥等等食品,都反映出先人傳承下來的農(nóng)業(yè)加工品中所蘊含的善食傳統(tǒng)。
美食也可以善食,善食絕不會像臺灣人信奉的俗擱大碗,大量栽培、大量捕獲、水果蔬菜賤價就任其腐爛、平日上餐館所食要吃到飽商家競相削價競爭、從快炒一百降到五十五,全民拼經(jīng)濟也拼大口便宜吃。
沈復在《浮生六記》里記載,妻子陳蕓每天吃飯必用茶泡,且喜歡吃臭豆腐和蝦鹵瓜,兩樣都是重口味,沈復很討厭。兩人為此斗嘴,陳蕓斗不過丈夫,只好用強:“你喜歡吃蒜,我陪你吃了,這鹵瓜你也陪我嘗嘗如何?”說著便遞過筷子“強塞我嘴里”。沈復捏著鼻子試著嚼了嚼,嘗出美味,從此也開始吃了。如此這般,后來,沈復連臭豆腐也覺得好吃,完全被“馴化”了。
沈復后來還傲嬌地問陳蕓:“我剛開始挺討厭這些的,怎么后來又喜歡上了?口味的變化真是令人想不通??!”陳蕓則笑著答他:“情之所鐘,丑也不嫌棄!”這才是餐桌上的大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