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 輝
(湖南師范大學 歷史文化學院,湖南 長沙 410081)
近現(xiàn)代中國思想脈絡中的十月革命具有非同一般的價值和意義,最為人熟知的表述是“十月革命一聲炮響給中國送來了馬克思列寧主義”。十月革命對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傳播的重要性似屬后見之明,而非國人的“即時”反應,包括通常所言中國的第一個馬克思主義者李大釗亦是如此。學界已關注國人對十月革命的認識,表明中國早期馬克思主義者對十月革命的認知和態(tài)度也經歷了一個變化過程。*郭輝:《民主革命時期中共十月革命紀念話語之嬗變》,《湖南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7年第2期;王雪楠:《從“俄亂”到“俄式革命”——再論“十月革命”對中國的“參照”作用(1917—1921)》,《中共黨史研究》2014年第12期;項佐濤、孔寒冰:《十月革命與中國社會主義道路的選擇——解讀中國人的十月革命觀》,《河南師范大學學報》2008年第2期。陳獨秀作為中國共產黨歷史上的重要人物,對十月革命的認知有著特殊意義和蘊含,他對“十月革命”的心路歷程關涉其人生經歷及時勢變遷。早年陳獨秀對俄國并未有任何好感,只是將之視為諸多列強之一,此影響到陳獨秀最初對“十月革命”的態(tài)度。但隨著時局變化,以及陳獨秀人生之轉折,他對十月革命的態(tài)度發(fā)生改變。以往學界雖已注意到國人十月革命觀之變化,但未深入解析單個人物心路歷程之微妙處,而將兩者結合起來進行細致觀察。本文在已有研究基礎上,以中共早期領導人陳獨秀為個案,從其早年俄國觀出發(fā),結合人生經歷與心理變化,分析其一生關于“十月革命”之心路歷程。不難發(fā)現(xiàn)陳獨秀早年關于俄國的記憶影響到他后來的“十月革命”觀,影響其對“十月革命”的詮釋。
“十月革命”爆發(fā)后,并未立馬引起陳獨秀的關注,他也不像李大釗等人,能夠較及時的意識到十月革命的價值,與十月革命對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傳播的意義。18歲的陳獨秀作《揚子江形勢論略》,其中有言:“近時敵鼾臥榻,謀墮神州,俄營蒙滿,法伺黔滇,德人染指青齊,日本覬覦閩越,英據(jù)香澳?!?陳獨秀:《揚子江形勢論略》,任建樹主編:《陳獨秀著作選編》第1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8頁。此為陳獨秀最早公開印發(fā)的文字,即涉及“俄國”,但觀感并不佳。有論者指出:“一八九七年,陳獨秀的《揚子江形勢論略》就是在清政府國勢衰弱,我們偉大祖國的領土有被帝國主義列強撕裂鯨吞的嚴重背景下寫出的?!?張湘炳:《陳獨秀的第一篇著作——〈揚子江形勢論略〉評介》,《社會科學戰(zhàn)線》1982年第1期。顯然,俄國是諸多侵犯中國的列強之一,與法、德、日、英等并列,給陳獨秀留下的是并不美好的記憶。
俄國的列強形象使陳獨秀此后20余年對之并不抱好感,僅將其作為侵略者之一。沙皇俄國本身也扮演著侵略者角色。1903年《中俄密約》泄露,安徽愛國人士在安慶舉行拒俄大會,陳獨秀發(fā)表演說,高聲疾呼:“我政府若允此約,各國必執(zhí)利益均沾之說瓜分我中國;若不許,則必與俄戰(zhàn)。我國與俄戰(zhàn)之仇固結不解,我國之人有一人不與俄死戰(zhàn)皆非丈夫!”因密約之喪權辱國,言辭中充斥著難以抑制的激憤之情,也表露出陳獨秀的愛國情懷。他還在演說中痛陳俄之殘忍無度,指出俄人之可惡可憎處,俄國人“虐待我中國人已非一日。仆游東三省時,曾目睹此情形。中國人坐火車者,雖已買票,常于黑夜風雨中無故被俄兵乘醉逐下,或打死于車中,華官不敢過問。沿鐵道居民時被淫虐者更言不勝言。前年金州有俄兵奸淫婦女而且殺之,地方老紳率村民二百人向俄官理論,非徒置之不理,且用兵將二百人全行擊斃。俄官設驗疫所于牛莊,納多金者則免,否則雖無病者亦置黑獄中,非納賄不效。其無錢而囚死獄中者,時有所聞?!?陳獨秀:《安徽愛國會演說》,任建樹主編:《陳獨秀著作選編》第1卷,第10頁。作惡多端、霸道蠻橫的俄國人讓陳獨秀異常氣憤,于筆端盡是俄國、俄人的恃強欺弱與肆意妄為。此后俄國、俄人對中國之侵害屢屢成為陳獨秀書寫與關注的對象和重點,他在《瓜分中國》、《論安徽的礦務》、《地理略》、《亡國篇》等文章中盡呈俄國對中國的諸多侵略事實,飽含對俄之痛恨與不滿。
正因列強俄國“國富兵強”,才有侵略中國的實力,則使陳獨秀有意無意表露出俄國是中國該學習的對象。1904年6月14日,陳獨秀發(fā)表《說國家》一文,比較中國與西方強國,認為中國“把國家大事,都靠著皇帝一人胡為,或倚仗外人保護,或任教徒把持,大家不問國事,所以才弄到滅亡地步”。反之,英、法、德、俄等國“人人都明白國家是各人大家的道理。各人盡心國事,弄得國富兵強,人人快樂,家家榮耀?!?陳獨秀:《說國家》,任建樹主編:《陳獨秀著作選編》第1卷,第44頁。相比之下,侵略者具有強大實力,從現(xiàn)實層面論值得中國學習和效仿。他在《西洋各國小學堂的情形》中原欲連載西方各國小學堂情形,但只發(fā)表了第一篇“俄國”,客觀闡述俄國學堂情形時,也含仰慕之情。*陳獨秀:《西洋各國小學堂的情形》,任建樹主編:《陳獨秀著作選編》第1卷,第103頁。俄國具有強大實力欺凌中國,陳獨秀的態(tài)度頗為矛盾,此源自俄國于中國既是強國也是列強。
俄國二月革命發(fā)生后,陳獨秀即時予以關注,于1917年4月1日在《新青年》雜志上發(fā)表《俄羅斯革命與我國民之覺悟》,表達自己的態(tài)度與看法:“吾國民所應覺悟者,俄羅斯之革命,非徒革俄國皇室之命,乃以革世界君主主義侵略主義之命也。吾祝其成功?!辈⒅赋觯骸拔崃闲露砹_斯非君主非侵略之精神,將蔓延于德、奧及一切師事德意志之無道國家,宇內情勢,因以大變。”*陳獨秀:《俄羅斯革命與我國民之覺悟》,任建樹主編:《陳獨秀著作選編》第1卷,第322—323頁。他對俄羅斯革命似乎滿懷期待,希望能夠獲得成功并影響世界。俄國二月革命或許只是陳獨秀的偶然關注,此時正忙于“新文化運動”,崇尚法蘭西文化*韋瑩:《陳獨秀早期思想與法蘭西文明》,《清華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9年第3期。,而對俄國的真正關注并不多,接踵而至的俄國十月革命并未如二月革命般引起陳獨秀注意。雖然“十月革命”被譽為歐戰(zhàn)中重要一環(huán),但在很長一段時間里陳獨秀更關注歐戰(zhàn)中德國的失敗與協(xié)約國的勝利,撰寫不少文章闡述和發(fā)表意見。1918年10月15日,當多數(shù)國人歡慶協(xié)約國戰(zhàn)勝時,陳獨秀發(fā)表《克林德碑》的長篇文章,發(fā)出“異樣”聲音:“一來是覺得此次協(xié)約戰(zhàn)勝德國,我中國毫未盡力,不便厚著臉來參與這慶祝盛典;二來是覺得此次協(xié)約國勝利,不盡歸功軍事”,“與其說是慶祝協(xié)約國戰(zhàn)爭勝利,不如說是慶祝德國政治進步?!?陳獨秀:《克林德碑》,任建樹主編:《陳獨秀著作選編》第1卷,第439頁。整篇文章只字未提俄國“十月革命”。他在《每周評論》發(fā)刊詞中頌揚“公理戰(zhàn)勝強權”,那亦是稱贊“美國大總統(tǒng)威爾遜屢次的演說,都是光明正大,可算得現(xiàn)在世界上第一個好人”。*陳獨秀:《〈每周評論〉發(fā)刊詞》,任建樹主編:《陳獨秀著作選編》第1卷,第453頁。此時陳獨秀更關注西方民主國家,與向往資產階級民主主義有關。
歐戰(zhàn)結束后陳獨秀首次提及俄國是1918年12月29日,于《每周評論》上感慨每月初一、十五滿街出入清宮的“戴大紅頂子的主人,戴紅纓帽子的奴仆”:“提起德國、俄國皇室的悲慘,我狠替清室和這班戴大紅頂子的紅纓帽子的擔憂”。*陳獨秀:《隨感錄(大紅頂子紅纓帽)》,任建樹主編:《陳獨秀著作選編》第1卷,第458頁。他述及俄國皇室專制被推翻,主要在對比國內情形,依舊未直接談論俄國“十月革命”。陳獨秀對俄國表示持續(xù)彷徨與矛盾,但根本而言持積極肯定態(tài)度,此難以完全否決俄國“列強”與“強國”記憶對他的影響。1919年2月9日,他在《公理何在》一文中對俄國革命中的“過激派”持矛盾心理,一邊認為“過激派的行為,縱或有不是的地方”,一邊認為“協(xié)約國把他們破壞俄、德兩大專制的功勞,一筆抹殺,又試問公理何在”*陳獨秀:《隨感錄(公理何在)》,任建樹主編:《陳獨秀著作選編》第2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37頁。,既排斥“過激派”,又認可其功勞,從字面義理解基本持肯定態(tài)度。兩月后,陳獨秀稱:“歐洲各國社會主義的學說,已經大大的流行了。俄、德和匈牙利,并且成了共產黨的世界。這種風氣,恐怕馬上就要來到東方。日本人害怕得很……但是這種希奇古怪的外國事,比共和民權更加悖謬,自古以來不曾有過,一定傳不到我們中國來。即便來了,就可以用‘綱常名教’四個字,輕輕將他擋住。日本人膽兒太小,我們中國人不怕!不怕!”*陳獨秀:《隨感錄(綱常名教)》,任建樹主編:《陳獨秀著作選編》第2卷,第70—71頁。有論者認為此言表明陳獨秀對“一戰(zhàn)后社會主義學說在世界范圍內傳播不屑一顧”。*參見陶厚勇:《論陳獨秀的十月革命觀》,《安慶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年第4期。細讀陳獨秀所言,筆者則覺得此恰恰表明陳獨秀對各國社會主義的贊賞,將之與“共和民權”相比而視為“悖謬”顯然是反義,借用“諷喻”筆調表露肯定。
不久后,陳獨秀肯定了俄羅斯“布爾札維克政府”的世界意義,認為“英、美兩國有承認俄羅斯布爾札維克政府的消息,這事如果實行,世界大勢必有大大的變動。十八世紀法蘭西的政治革命,二十世紀俄羅斯的社會革命,當時的人都對著他們極口痛罵;但是后來的歷史家,都要把他們當做人類社會變動和進化的大關鍵。”*陳獨秀:《隨感錄(二十世紀俄羅斯的革命)》,任建樹主編:《陳獨秀著作選編》第2卷,第80頁。或許俄羅斯的布爾什維克政府將影響“世界大勢”。陳獨秀緊接著發(fā)表《克倫斯基與列寧》一文,指出:“克倫斯基本是俄國溫和派的首領,現(xiàn)在居然致電勞農政府,說他的思想漸漸和布爾什維克主義接近。可是世界上溫和的人都要漸漸的激烈起來了,這是什么緣故呢?”*陳獨秀:《隨感錄(克倫斯基與列寧)》,任建樹主編:《陳獨秀著作選編》第2卷,第85頁。陳獨秀使用反問,雖難明了真實“緣故”,但也不難窺見其內心真實想法,實際而言指布爾什維克主義漸受歡迎。
陳獨秀對列強俄國持矛盾與彷徨態(tài)度,但對歐戰(zhàn)中發(fā)生革命后的俄國,包括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基本上持肯定態(tài)度,只是該認知和態(tài)度隱于反問、類比、諷喻等形式中,非細心者難以感知。陳獨秀未用直接肯定語調贊揚俄國十月革命,而是通過反話等語言表達方式,此正是陳獨秀矛盾心理的延續(xù)。他早年目見的列強俄國,關于俄國的記憶,影響著心理情緒。于陳獨秀而言,俄國革命的結果、激進派的行為是可供選擇的政權方式,但非唯一。若非“后見之明”,而是立于當時實際情形,陳獨秀根據(jù)自身經歷與認知對俄國的態(tài)度應屬理性,雖說李大釗最早認識到馬克思主義的意義和價值,但陳獨秀的認知甚為客觀。當然,陳獨秀對俄國十月革命態(tài)度之變化,本身也是當時先進知識分子追尋中國未來道路的轉變,從信奉西方資產階級的民主主義道路,到走以俄國為師的無產階級社會主義道路。
1919年五四學生運動爆發(fā),直接誘因是中國外交在巴黎和會上的失敗,實際亦是歐戰(zhàn)勝利后,國人對西方理想的幻滅。*羅志田:《“六個月樂觀”的幻滅:五四前夕士人心態(tài)與政治》,《歷史研究》2006年第4期。西方資本主義國家本質的暴露,沉重打擊了陳獨秀內心對于西方的夢想,使他原本僅將俄國道路列為選擇項之一,轉而希望走以俄為師的十月革命式道路。巴黎和會的失敗使“公理與強權”成為陳獨秀在一段時間內頗為糾結的問題,使他意識到“現(xiàn)在還是強盜世界!現(xiàn)在還是公理不敵強權時代”,并且“橫豎是強權世界,我們中國人也不必拿公理的話頭來責備協(xié)約國了”。*陳獨秀:《為山東問題敬告各方面》,任建樹主編:《陳獨秀著作選編》第2卷,第98頁。而具體到俄國,陳獨秀指出:“譬如俄、德兩國的皇帝都是強橫不講公理,若沒有社會黨用強力將他們打倒,他們不仍舊是雄赳赳的在那里逞武力、結密約,說什么國權國威,對于國民和鄰邦稱強稱霸嗎?”*陳獨秀:《山東問題與國民覺悟——對外對內兩種徹底的覺悟》,任建樹主編:《陳獨秀著作選編》第2卷,第106頁。他肯定俄國社會黨打垮擊倒專制社會的革命行為。因歐戰(zhàn)結束后中國在巴黎和會的失敗,使陳獨秀意識到依舊是強權戰(zhàn)勝公理,而俄國革命打倒強權,伸張公理,外加俄國對中國革命的幫助,對比西方,陳獨秀在選擇中國革命道路上漸趨俄國。
1919年底至1929年下半年的時間里,陳獨秀對十月革命基本持肯定態(tài)度,其論述和詮釋側重于以下幾方面:
1919年底,陳獨秀為俄國“過激派”辯解,肯定其對世界和平的貢獻。他甚至糾正“過激派”的定性說法,將之改稱為“多數(shù)派”。陳獨秀一定是目睹歐戰(zhàn)結束后的世界情狀,從而對俄國革命產生向往之心,于是強調:“Bolsheviki是不是擾亂世界和平,全靠事實證明,用不著我們辯護或攻擊;我們冷眼旁觀的,恐怕正是反對Bolsheviki的先生們出來擾亂世界和平!”*陳獨秀:《隨感錄(過激派與世界和平)》,任建樹主編:《陳獨秀著作選編》第2卷,第132—133頁。雖暫不明朗Bolsheviki的未來發(fā)展與動向,但反對Bolsheviki者絕非在制造而是擾亂世界和平。
十月革命后蘇俄政府取得巨大成績,不僅政治上粉碎協(xié)約國的武裝干涉,經濟領域也取得卓越成效,人民物質生活水平得以提高。該情形對落后弱小國家而言,具有強大吸引力。不久后,陳獨秀明確指出:“俄羅斯十月革命以來,大家不想想他在這短期間,除了抵抗內外仇敵及大饑饉,他所努力創(chuàng)造的只應該到何程度,便無理地責備他的成績。這都是人類懶惰的心理底表現(xiàn)?!?陳獨秀:《隨感錄(懶惰的心理)》,任建樹主編:《陳獨秀著作選編》第2卷,第275—276頁。他對十月革命的態(tài)度越發(fā)明朗。1923年11月7日,他發(fā)表《蘇俄六周》理性解剖俄國十月革命,駁斥有關俄國革命的誣蔑誹謗之說,得出結論:“所以疑謗蘇俄的人,每每只是疑謗蘇俄的過激黨;可是感佩蘇俄的人,也應該首先感佩蘇俄的過激黨!”*陳獨秀:《蘇俄六周》,任建樹主編:《陳獨秀著作選編》第3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38—139頁。陳獨秀辯解和澄清人們關于俄國“十月革命”的誤解,“感佩蘇俄的過激黨”使俄國有如此成績。
陳獨秀針對用“赤色帝國主義”形容蘇俄者,覺得“‘赤色帝國主義’這一名詞,是歐洲帝國主義者造出來離間一切被壓迫的民族與國家和蘇俄聯(lián)結的辦法,現(xiàn)在中國有些反革命分子,也跟著學舌,真是‘國家將亡必有妖孽’!”*陳獨秀:《今年雙十節(jié)中之廣州政府》,任建樹主編:《陳獨秀著作選編》第3卷,第531頁。有力地反駁了此類說法。他進而闡明“蘇俄之所以赤,乃因為十月革命是工農階級推翻資產階級與資本主義的革命,一切資本帝國主義者正因此而仇視他;如果他現(xiàn)在也變成資本帝國主義的國家,那還何赤之有?如果他仍舊是赤的,那便絕對不是帝國主義的國家,而正是帝國主義之仇敵了?!?陳獨秀:《什么是帝國主義?什么是軍閥?》,任建樹主編:《陳獨秀著作選編》第4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8—19頁。陳獨秀的辯解從另一層含義而言,體現(xiàn)出對十月革命后蘇俄的贊美與認可。
該時期陳獨秀特別強調論述和詮釋十月革命的世界意義。1924年11月7日,他揭示十月革命對世界被壓迫民族反抗帝國主義的意義,道出十月革命“更有一個重要的主義是:在國內保障全俄人民經濟生活脫離外國帝國主義的宰割而獨立,在世界給一切被壓迫民族反抗帝國主義之一個有力的暗示。”*陳獨秀:《俄羅斯十月革命與中國最大多數(shù)人民》,任建樹主編:《陳獨秀著作選編》第3卷,第392頁。此外,不僅是“暗示”,同時蘇俄也給予世界民族運動直接援助,從事實上而言,十月革命后的“蘇俄實行其立國信條,援助了土耳其的民族運動,援助了波斯的民族運動,援助了阿富汗的民族運動,都是無條件的同情援助,他對于土耳其、波斯、阿富汗不曾有過壓迫和剝削的事實發(fā)生?!?陳獨秀:《今年雙十節(jié)中之廣州政府》,任建樹主編:《陳獨秀著作選編》第3卷,第530頁。在陳個人看來,蘇俄援助的對象皆為世界弱小民族,支持世界民族運動。與陳獨秀早年相較,此時陳獨秀關于俄國的認知發(fā)生急劇變化,列強時代的俄國欺凌弱小民族,現(xiàn)時的俄國“同情援助”弱小民族。如此是否掩蓋了陳獨秀關于俄國的早年記憶,讓他從彷徨與矛盾中解脫,從相關言論看至少表明其記憶暫時“潛伏”。
不久后,陳獨秀將十月革命形容為“世界革命之開端”,十月革命的成功影響到世界革命,自十月革命后“多年不能解決的俄國境內諸小民族問題,得到了徹底的解決,蘇俄更進而援助近東、遠東諸弱小民族與被壓迫的國家(如中國、土耳其、波斯、埃及、阿富汗等),建立了全世界被壓迫者共同反抗壓迫者——國際帝國主義之大本營;這些事已足證明蘇俄十月革命,在民族解放運動上比在工農解放運動上更為成功?!?陳獨秀:《十月革命與中國民族解放運動》,任建樹主編:《陳獨秀著作選編》第3卷,第537—538、537—539頁。陳獨秀認識到十月革命是世界民族解放運動的開端。甚而將威爾遜與列寧比較,強調“列寧的見解正確而偉大和十月革命之世界的意義,都已經不是還有討論余地的理想了”,并且“從十月革命到現(xiàn)在,已經有整整的九年,在這九年中,蘇俄仍舊是繼續(xù)列寧的十月革命工作:援助全世界的民族解放,推翻全世界的軍國主義帝國主義。”*陳獨秀:《十月革命與東方》,任建樹主編:《陳獨秀著作選編》第4卷,第158頁。他認為蘇俄十月革命后一直“援助全世界的民族解放”,關于威爾遜的認知也與以往不同。
蘇俄政府對中國實行友好政策,且能運用平等原則對待中國,此與西方帝國主義國家對待中國的態(tài)度形成鮮明對比。陳獨秀對此感觸頗深,唯有列寧及其領導下的蘇俄政府才真正同情中國政府與民眾。由此,陳獨秀與當時中國其他共產主義者一樣,對十月革命抱有別樣情懷,將十月革命視為中國革命學習的榜樣,能提供某些經驗。蘇聯(lián)和共產國際幫助成立中國共產黨,陳獨秀任中共中央總書記,個人際運由此改變。陳獨秀在1923年12月1日發(fā)表《中國國民革命與社會各階級》一文,高度褒贊俄國十月革命,將中國國民革命比作俄羅斯革命,俄國十月革命是中國革命值得學習的榜樣。*陳獨秀:《中國國民革命與社會各階級》,任建樹主編:《陳獨秀著作選編》第3卷,第161頁。隨后,陳獨秀更是在類比中揭示出俄國十月革命的啟示作用,敞開懷抱迎接俄羅斯十月革命,充分闡發(fā)與分析十月革命的價值,強調十月革命對中國“最大多數(shù)人民”的意義,主要是“中國的貴族、大地主、大資本家,比俄羅斯更是少數(shù),其余最大多數(shù)的人民——農民、工人、小工商業(yè)家——所受國際資本帝國主義的欺壓,比十月革命前俄羅斯人民所受的更是厲害多少倍;因此,我們以為中國最大多數(shù)的人民,應該接受俄羅斯十月革命的精神,而不應該誤信謠言把他看做洪水猛獸!”*陳獨秀:《俄羅斯十月革命與中國最大多數(shù)人民》,任建樹主編:《陳獨秀著作選編》第3卷,第392頁。他要求中國應學習俄國十月革命的精神以拯救人民。
此后,陳獨秀進一步明晰十月革命對于中國民族革命的意義。陳獨秀詮釋十月革命與中國革命之關系,主觀上“蘇俄十月革命觸動了中國青年學生及工人革命的情緒,并且立下了全世界各被壓迫的國家及各弱小民族共同反抗帝國主義之大本營”。并且“按道理講起來,現(xiàn)在全世界凡是被壓迫的階級以及被壓迫的民族和國家,都應該聯(lián)合起來在這世界革命的大本營援助之下,共同打倒國際帝國主義,大家才有出路。中國民族解放運動,當然沒有例外,也應該順著這個世界革命的大潮進行?!?陳獨秀:《十月革命與中國民族解放運動》,任建樹主編:《陳獨秀著作選編》第3卷,第537—538、537—539頁。陳獨秀還強調十月革命后俄國援助中國的是“民族革命”,而非社會革命。*陳獨秀:《反赤運動與中國民族運動》,任建樹主編:《陳獨秀著作選編》第4卷,第3—4頁。隨著時間推移,他對俄羅斯十月革命于中國革命意義的認識越發(fā)清晰。
正因陳獨秀對俄國抱持好感,才借此選擇馬克思主義?;蛟S蘇俄對中國革命的支持才使陳獨秀選擇俄國,從而選擇馬克思主義。當然,前提是陳獨秀覺得俄國共產黨提倡的馬克思主義為真馬克思主義。1921年7月1日,他在廣州公立法政學校演講,指出:“只有俄國底共產黨在名義上,在實質上,都真是馬格斯主義,而德國底社會民主黨不但忘記了馬格斯底學說,并且明明白白反對馬格斯,表面上卻掛著馬格斯派的招牌,而世界上一般心盲的人,也往往拿德國社會民主黨底主張代表馬格斯派社會主義,這真是世界上一件不可解的怪事?!庇诖吮嫖龆韲c德國提倡的馬克思主義,強調前者應是中國效仿的對象。*陳獨秀:《社會主義批評——在廣州公立法政學校演講》,任建樹主編:《陳獨秀著作選編》第2卷,第349—350頁。陳獨秀主張循俄國社會主義之路。
陳獨秀逐漸認同俄國十月革命及倡導的社會主義道路。1920年9月1日,陳獨秀發(fā)表《對于時局的我見》,認為:“世界上只有兩個國家:一是資本家的國家,一是勞動者的國家,但是現(xiàn)在除俄羅斯外,勞動者的國家都還壓在資本家的國家底下,所有的國家都是資本家的國家。”并“希望法律隨著階級黨派的新陳代謝,漸次進步,終久有社會黨的立法,勞動者的國家出現(xiàn)的一日?!?陳獨秀:《對于時局的我見》,任建樹主編:《陳獨秀著作選編》第2卷,第258—259頁。陳獨秀還表示真誠的歡迎“俄國精神”,中國人最需要的是“將俄國精神、德國科學、美國資本這三樣集中起來。我以為我們倘能將俄國精神和德國科學合而為一,就用不著美國資本了?!?陳獨秀:《隨感錄(俄國精神)》,任建樹主編:《陳獨秀著作選編》第2卷,第261頁。該時期陳獨秀已徹底轉向擁護俄國十月革命后的社會主義道路。
1929年下半年,陳獨秀對十月革命后俄國所走道路的認知和態(tài)度發(fā)生了急劇變化。當時發(fā)生的中東路事件引起了中國共產黨的注意,而陳獨秀的觀點與中共中央有別*馬蔚云:《中共內部應對中東路事件的分歧——兼談陳獨秀被開除黨籍的原因》,《黨史研究與教學》2015年第2期。,他指出“中東路問題,這一問題不是簡單的中俄兩國間的糾紛,而是國際糾紛問題之導火線”,違背了中共中央的“階級觀點”。*陳獨秀:《致中共中央常委同志信——對中東路問題的意見》,任建樹主編:《陳獨秀著作選編》第4卷,第375頁。他還認為中國革命的失敗是因犯了“機會主義”錯誤。*陳獨秀:《關于中國革命問題致中共中央信》,任建樹主編:《陳獨秀著作選編》第4卷,第378—393頁。陳獨秀公開成為中國共產黨的“反對派”,贊同“托洛茨基”相關言論。*陳獨秀:《致中共中央的信》,任建樹主編:《陳獨秀著作選編》第4卷,第413頁。他還發(fā)表《告全黨同志書》、《我們的政治意見書》等闡明政見。1929年12月10日,陳獨秀在《告全黨同志書》中指出:“我們只知道托洛茨基同志是堅決的反史大林、布哈林機會主義政策的,我們不能聽史大林派的造謠,便相信和列寧攜著手創(chuàng)造十月革命的托洛茨基同志真有反革命的事實(只拿中國的史大林派李立三等對于我們的造謠,就可證明)。稱托洛茨基為同志,中央便說我們‘已經離開革命,離開無產階級,走向反革命’而將我們開除了。”*陳獨秀:《告全黨同志書》,任建樹主編:《陳獨秀著作選編》第4卷,第422頁。相比此前,陳獨秀對十月革命相關內容已作出不同的詮釋和理解。此與陳獨秀個人經歷和情感有很大關系,他被開除黨籍,于是重新評價十月革命后俄國所走的道路。
陳獨秀對十月革命后蘇俄的態(tài)度發(fā)生了根本變化,強調要對俄國十月革命后社會的發(fā)展持批判態(tài)度:“十月革命到現(xiàn)在,以列寧之病和死分為前后兩個時期?!鼻耙粫r期在列寧同志的正確指導下值得肯定,但到了“后一時期即史大林繼列寧而執(zhí)政時期的情形就不同了,它的主要的特征,就是二元政權的勢力增漲”。*陳獨秀:《我們的政治意見書(1929年12月15日)》,任建樹主編:《陳獨秀著作選編》第4卷,第443—444、446頁。他將俄國十月革命以來的社會劃分為兩段。同時,該時期陳獨秀依據(jù)列寧的理論將俄國十月革命的經驗歸納為“不斷革命論”,他指出:“列寧始終認十月革命只是世界的社會主義革命之起點,并不是認為俄國一個國家已具備了經濟條件在世界資本主義的包圍中可以獨自建設社會主義。十月革命是在全世界整個的資本主義經濟體系中之部分的突破,是全世界資產階級陣地較弱無產階級主觀力較強的部分之突破,要維持它鞏固它,主要的是在它不斷的向外發(fā)展,即是和全世界無產階級革命發(fā)展成為真實聯(lián)系,在全世界總的階級戰(zhàn)爭形勢上決定最終勝負,這就是‘不斷革命論’的觀點。”*陳獨秀:《我們的政治意見書(1929年12月15日)》,任建樹主編:《陳獨秀著作選編》第4卷,第443—444、446頁。時隔不久,1930年11月10日,陳獨秀發(fā)表《十月革命與“不斷革命論”》,專門論述十月革命的“不斷革命論”,指出:“全世界的無產階級,為擁護十月革命,首先必須擁護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托洛茨基一脈相傳的‘不斷革命論’,因為它是十月革命的靈魂;同時必須打碎史大林、布哈林、季諾維埃夫的‘一個國家的社會主義’和‘階段論’,因為這是傷害十月革命的魔鬼。”*陳獨秀:《十月革命與“不斷革命論”》,任建樹主編:《陳獨秀著作選編》第4卷,第489頁。陳獨秀提出“不斷革命論”系譜意在肯定托洛茨基一派,否定斯大林、布哈林一派,為自己的政治抉擇樹立合法性和正當性基礎。
為了肯定自己選擇的“托派道路”,陳獨秀否認十月革命造成的“俄國民主社會”,認為十月革命后依然非民主制。1931年3月15日,陳獨秀在《中國將來的革命發(fā)展前途》一文中,指出俄國十月革命后只有半年的“民主”。*陳獨秀:《中國將來的革命發(fā)展前途》,任建樹主編:《陳獨秀著作選編》第4卷,第504頁。他還認為,“十月革命本是政治的成熟,而非經濟的成熟”。*陳獨秀:《我們不要害怕資本主義》,任建樹主編:《陳獨秀著作選編》第5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281頁。十月革命在經濟方面存在明顯局限。1940年9月,陳獨秀在給西流的信中,指出列寧當時也曾經警覺到“‘民主是對于官僚制的抗毒素’,而亦未曾認真采用民主制”,“其余一班無知的布爾什維克黨人,更加把獨裁制抬到天上,把民主罵得比狗屎不如,這種荒謬的觀點,隨著十月革命的權威,征服了全世界,第一個采用這個觀點的便是墨索里尼,第二個便是希特勒,首倡獨裁制本土——蘇聯(lián),更是變本加厲,無惡不為,從此崇拜獨裁的徒子徒孫普遍了全世界,特別是歐洲,五大強國就有三個是獨裁。”*陳獨秀:《給西流的信》,任建樹主編:《陳獨秀著作選編》第5卷,第355頁。陳獨秀此番言論意指十月革命后“半年”的民主都已不得,直指蘇聯(lián)為獨裁。
陳獨秀臨終前對蘇俄革命的相關問題有所反思,認為“應該毫無成見的領悟蘇俄廿余年來的教訓,科學的而非宗教的重新估計布爾雪維克的理論及其領袖之價值,不能一切歸罪于史大林,例如無產階級政權之下民主制的問題?!?陳獨秀:《我的根本意見》,任建樹主編:《陳獨秀著作選編》第5卷,第359頁。他還明確指出評判標準“非擬以馬克思主義為尺度也。倘蘇俄立國的道理不差(成敗不必計),即不合乎馬克思主義又誰得而非之”。*陳獨秀:《致S和H的信》,任建樹主編:《陳獨秀著作選編》第5卷,第367頁。陳獨秀似乎明白了一些原則,回歸到用“科學”評判蘇俄革命及其塑造的社會,特別強調“立國”之重要性。筆者將“立國”理解為國家能立,國家能強,百姓能幸福,不知正確否?
陳獨秀關于俄國十月革命評價和認識的心路歷程,與其人生經歷、心理變化有關,也與中國革命的特殊性和復雜性有關。近現(xiàn)代中國先進知識分子在不斷探尋富國強民之路,尤其是面臨內憂外患之際,中國出路問題的討論更顯得迫切。俄國十月革命爆發(fā)后,作為當時先進知識分子代表性人物的陳獨秀對十月革命的認知也頗為典型。俄國于近代中國充當了列強的角色,此影響著十月革命爆發(fā)后國人對此的即時觀察與認識,此時大多數(shù)先進知識分子也在苦苦地探尋適合中國的革命道路,俄國十月革命式的道路只有經過一段時間的凝練才漸漸成為了國人的選擇項。十月革命后俄國對中國政府和民眾的態(tài)度使中國先進知識分子對其頗具好感,特別是蘇俄政府和人民對中國人民和革命事業(yè)的支持使陳獨秀很感動,從而使他熱情謳歌十月革命。隨著國共第一次合作的破裂,中國革命步入了低谷,當時身為中共中央總書記的陳獨秀也受到莫大打擊。并且以斯大林為首的聯(lián)共中央和共產國際更是將中國革命失敗的責任推到陳獨秀身上,這使他對十月革命后俄國道路的態(tài)度和認識發(fā)生急劇變化。最后陳獨秀對俄國十月革命式的道路進行了全面反思。陳獨秀“十月革命”認知之心路歷程反映出近現(xiàn)代中國人在探尋摸索中國革命道路中的彷徨和艱辛,也是中國革命陣營分分合合,中國知識階層多重面相的具體呈現(xiàn)。
[本文為湖南省哲學社會科學基金項目“民國時期十月革命紀念活動研究”(16YBQ044)的階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