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玉平
摘 要:在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化下,基礎教育改革正邁入核心素養(yǎng)的新時代,核心素養(yǎng)成為中小學教育教學研討的主題詞。課堂教學怎樣培育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怎樣提高小學科學課堂的教學效率?結合教學工作實踐經(jīng)驗,對基于核心素養(yǎng)下提高小學科學課堂效率的教學策略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核心素養(yǎng);有效教學;整體化;精準手段;資源
在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化下,基礎教育改革正邁入核心素養(yǎng)的新時代,核心素養(yǎng)成為中小學教育教學研討的主題詞。課堂教學怎樣培育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怎樣提高小學科學課堂的教學效率,是我們一線教師最為關心的。學生能力和知識水平參差不齊,我們要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情況優(yōu)化教材的處理,符合本班學生的水平。另外,科學教師絕大部分都是兼職的語、數(shù)、英教師,有限課時和有限精力下更應該追求課堂精煉有效。
一、整體化考慮教材處理
1.單元的整體化
課本分成四個單元,每個單元有八個課時。我們教學過程一般都是一個單元一個單元完成。我們知道語文課有精讀課和略讀課,雖然科學課沒明確這樣的區(qū)分,但教材安排還是比較容易區(qū)分哪些核心課需要教師帶領學生一起探究認真精講,哪些略講課可以融合到一起進行教學。
2.單個課時教材的整體化
我們還可以對單個課時這樣優(yōu)化教材。課本的課時安排通常都是由若干個小活動組成,比如六年級下冊第四單元第3課《減少丟棄及重新使用》由兩個部分組成:減少丟棄、重新使用。兩個內容安排先后有一定的邏輯但不緊密,如果按課本照本宣科,知識有點碎片化,邏輯性不夠。而且學生對“過度包裝”“重新使用”等術語不陌生,也很好理解,我們不必大費周章在這些詞語的理解上下功夫。所以我們可以重組教材內容,呈現(xiàn)一個既完整的具有邏輯關聯(lián)的一個活動又達成教學目標的教學過程。
二、精準課堂教學手段
一節(jié)課四十分鐘,一個星期兩節(jié)科學課,上課最多上到十五周,扣除節(jié)假日占有的課時,還有比其他科目提前進行期末考核,所以留給科學教師和學生學習的時間非常有限,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非常有必要。結合課堂教學,我們可以嘗試這樣的改變:
1.教師減少占時比,語言精練
在提倡學生主體的課堂,老師作為一個引導者,講課語言要精練,占時比例少。教師滔滔不絕,學生懨懨欲睡的填鴨式教學早已過時,把舞臺還給學生,教師就要讓位,不該說的不說,提問和引導要語言精練精準。
2.小組交流和分享要流暢
我們可以這樣改進匯報方式,在匯報前,把問題前置到各個小組,選舉代表發(fā)言,其他成員不需要站立,不需要整個組到講臺,也不需要口號。減少學生頻繁的走動和各種小動作,能更好地引起其他小組的傾聽和思考。關注小組交流的效率和質量,比每個小組成員為了發(fā)言而發(fā)言更加有意義和效率。
3.教師提問指令要明確
上課時的提問切記泛大而空,會讓學生無向思考,降低回答的時間效率和思考效率,應該根據(jù)具體活動問到點上,思考該提問的指向什么教學目標,這樣才會提高課堂效率。
4.活動情境生活化
情境賦予知識和認識以情和境,從而使知識和認知變得具體化、形象化、生活化、情趣化、生動化、活潑化、背景化、問題化和思維化,從而大大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效果和效率。
三、充分利用家長和課后資源
1.預習的布置
有效的預習可以提高學生的聽課率,增加補充閱讀材料,對課本的理解也會有更好的體會,還可以提高對科學學習的興趣。
2.材料的準備
由于科學教師大多都不是專職的,在材料準備和積累比起別的專職教師來說是不夠的,所以在上課前,非常有必要提前一節(jié)課布置課程需要準備的材料。只要可以從家里找得到,能很輕易準備的材料,都以小組為單位來布置。如,做一個太陽能熱水器、米飯、淀粉和碘酒的變化、蠟燭計時器、做一個擺、溶解、摩擦力等教學內容。學生小組內商量帶哪些材料,既可以提高合作協(xié)調能力,又可以提前知曉課程內容,部分學生還提前自己做了實驗探究等,遇到不懂的,會通過咨詢家長和他人,尋求解決的方式。
3.探究活動的延伸
有些實驗是需要長期跟蹤和在課堂一時是比較難完成或需要多次修改完成的實驗,就開放給學生回家和課后幾個同學一起完成,例如觀察蝸牛習性、種子發(fā)芽,觀測被“種下”的材料,做一個生態(tài)瓶,收集維護生態(tài)平衡的資料,收集沙塵暴資料,關于材料的再利用資料整理等,把時間和空間還給學生。記得做一個生態(tài)瓶,各個小組忙了兩個星期,他們在家長的帶領下準備好水草、淤泥、小石頭,到小溪里捉小魚、田螺、小蝌蚪、小螃蟹等,然后帶回課室展示的時候,他們的神情是那么的興致勃勃。
總之,科學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是一項系統(tǒng)而又艱巨的任務,小學科學教師在開展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應將觀念和理論轉化為實施策略和行動方案,主動把科學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落實到每節(jié)課、每一次探究活動之中,這樣一定可以有效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的科學核心素養(yǎng)。
參考文獻:
余文森.核心素養(yǎng)導向的課堂教學[M].上海教育出版社,2018:192.
編輯 謝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