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雯雯,范軍銘,王百娟,楊煜珂(.河南中醫(yī)藥大學,河南 鄭州 450046; .河南省中醫(yī)藥研究院神志科,河南 鄭州 450004)
急性焦慮癥又稱驚恐發(fā)作,主要表現(xiàn)為強烈的心臟和神經系統(tǒng)癥狀,可有心悸出汗、透不過氣、驚慌感、瀕死感、失去控制感等癥狀,每次發(fā)作約15 min左右,發(fā)作時間短但易復發(fā)。急性焦慮癥具有較高的患病率、誤診率[1],患者容易出現(xiàn)心理、社會等功能的損害[2],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因此,對于驚恐發(fā)作的治療迫在眉睫,成為醫(yī)學界關注的重中之重。筆者通過長期的觀察實踐,發(fā)現(xiàn)采用以針刺為主的中醫(yī)特色療法治療急性焦慮癥的思路與方法介紹如下,以饗讀者。
翻閱古書并沒有發(fā)現(xiàn)“急性焦慮”一詞的記載,但有相似的說法,如驚、駭、懼、憂、思、奔豚等。在總結先賢經驗的基礎上,中醫(yī)學認為:本病多由素體虧虛、七情所傷、藥食不當、稟賦異質等所致。由于平時體質偏弱或久病損耗正氣,心陰不足,導致心神失去濡養(yǎng),發(fā)為驚恐。人若長期處于憂思當中,整天悶悶不樂,胡思亂想,杞人憂天,則會導致肝郁氣結,陰血虧耗,不足以養(yǎng)心而驚恐;平素愛吃油膩之品,滋生痰火,擾亂心神發(fā)為驚恐,如“心者,身之主,神之舍也。心血不足,多為痰火擾動”中所言;或因藥物服用不合適,損耗心氣心陰,引發(fā)驚恐;平時膽小怕事之人,一旦受到超出自己承受能力范圍之外的刺激擾亂心神,則不能控制自己而誘發(fā)驚恐,如《濟生方》言:“驚悸者,心虛膽怯之所致也?!敝嗅t(yī)學認為:驚恐發(fā)病的機制不外乎虛實兩方面,虛是臟腑的氣血陰陽的虛損,實是實邪擾動心神。筆者通過大量臨床探索,在治療急性焦慮癥的診治過程中結合中醫(yī)辨證論治體系,總結出了“氣、痰、瘀、虛”的四綱辨證理論。其中“氣綱”為總綱,發(fā)病初期多為七情所傷,氣機運行不暢,氣郁生痰濕,而致痰氣郁結、痰熱內擾;在此病的中后期階段,氣郁血滯不通致血瘀;后期,久病則虛,虛證占據(jù)主要方面。
目前,西醫(yī)學治療以化學藥物為主,主要是苯二氮卓類,其中一線藥物有米氮平片、舍曲林片、帕羅西汀片等。雖然本病治療的藥物種類繁多,價格便宜、使用方便,但西藥有起效遲、性功能障礙、過量毒性大、依賴性、呼吸抑制等不良反應。西醫(yī)除了藥物療法還有先進的器械治療等。經顱磁刺激技術作為一種物理診治方法具有無痛、無創(chuàng)、安全、方便等優(yōu)點, 受到廣大精神疾病患者及醫(yī)生的認可,它主要用于難治性腦功能疾病的治療,其用于治療抑郁癥的療效早已得到了醫(yī)學界的認可。近年來,對于焦慮癥的運用也逐漸增多,但對于能取得最佳療效的參數(shù)仍等待臨床更深一步的探索。中醫(yī)學在治療驚恐發(fā)作方面有其獨特的模式和極具特色的處理方法,且不良反應少,不易復發(fā),較西藥有其優(yōu)勢,現(xiàn)在已經越來越被更多的人接受和關注。
中醫(yī)特色療法中,針灸療法尤為重要。在主穴的選擇上,考慮到腦是生命的樞機,是機體極其重要的器官之一,故選擇與腦有關的督脈的穴位、頭部的穴位等,即主穴:百會、四神聰、印堂、內關、合谷、三陰交、太沖。百會與四神聰合用有安神聰腦之效;印堂穴清利頭目;內關通沖脈,瀉之可清心安神;合谷與太沖相配為“四關”穴, 瀉之可疏通全身經絡氣血,疏肝調肝;三陰交調肝補腎、 健脾益血安神。加減:若影響睡眠,躁擾不安者,加神門以清火安神;胸脘脹悶不舒,口苦痰多者,加豐隆、內庭以清化痰熱。針刺方法:選取28號1~2寸的一次性無菌針灸針,定位后用75 mL/L的乙醇進行局部殺菌。對于頭部的穴位如百會和四神聰,采用刺手持針平刺 0.5~0.8寸;印堂為提捏進針,深0.5~1.0寸;其余四肢的穴位均為直刺0.5~1.0寸。根據(jù)患者的虛實選擇相應的補瀉手法,局部得氣后留針20~30 min,頭部的穴位可適當?shù)木昧簦绨贂?、四神聰可? h至幾個小時不等。每日針刺1次,1個月為1個療程。
3.2.1 肝氣郁結證
躁動不安,脘腹脹滿不舒,咽中異物感,納差,舌淡紅,苔薄白,脈弦細。治宜疏肝解郁,理氣暢中,方用柴胡疏肝散加減。若肝郁化火者,煩悶易怒,失眠健忘,大便秘結,小便赤,治宜清肝火安神,方用龍膽瀉肝湯加減。
3.2.2 心膽氣虛證
神情疲倦,惡聞響聲,自汗乏力,不思飲食。治宜益氣鎮(zhèn)驚,寧心安神,方用安神定志丸加減。
3.2.3 痰熱內擾證
性情焦躁,口苦痰多,少寐多夢,胸脅痞悶不舒,大便干,小便赤,舌質紅,苔黃膩,脈弦滑數(shù)。治宜清熱利痰,方用黃連溫膽湯加減。
3.2.4 心脾兩虛證
頭暈,易忘事,四肢無力,臉色蒼白,舌淡,脈沉細弱。治宜補益心脾,益氣生血,方用歸脾湯加減。
3.2.5 心腎不交證
心煩,少寐多夢,夢遺,腰酸無力,潮熱盜汗,耳鳴健忘,或心悸,或咽干,或夜間尿多,舌質紅,苔少或無苔,脈細數(shù)。治宜交通心腎,方用交泰丸加減。
中醫(yī)心理治療幫助患者改變自己原有的認識事物的方式,矯正患者對自身病情錯誤的看法及幫助患者建立新的正確的思維方式以減少發(fā)作次數(shù)。臨床醫(yī)師先通過語言或非語言溝通,運用有關心理學和醫(yī)學的專業(yè)知識,引導患者積極配合治療。然后在特定的環(huán)境中建造正確的情緒體驗,一步一步地消除原有錯誤情緒的來源,幫助患者改變行為習慣、認知應對方式等,使患者原有的恐懼情緒得以緩解。
配合西藥治療可快速控制軀體癥狀,進一步減少發(fā)作次數(shù)。SSRIs類藥物已廣泛用于此病的治療,其中帕羅西汀于1996年被推薦為一線藥物[3],邵阿林等[4]證實:帕羅西汀配合阿普唑侖服用能迅速控制癥狀,減少發(fā)作,實現(xiàn)臨床痊愈。田佩瑤[5]證實:米氮平治療急性焦慮癥有較好效果。米氮平對抑郁癥、焦慮癥均有效,不僅能增強神經的傳導作用以起到鎮(zhèn)靜作用,同時還能改善睡眠質量。筆者臨證發(fā)現(xiàn):米氮平片不僅能快速緩解癥狀,而且未出現(xiàn)過嚴重的不良反應,效果和安全性較好。
患者,女,30歲,2017年6月27日初診。主訴:情緒煩躁瀕死感明顯1年,加重伴入睡困難1個月?;颊?年前開車過程中無明顯誘因突然出現(xiàn)胸悶,四肢麻木不能自制,有重物壓迫感,后癥狀逐漸加重出現(xiàn)瀕死感、恐懼感,但未正規(guī)治療,后出現(xiàn)入睡困難癥狀。現(xiàn)癥見:煩躁易激惹,白天煩躁尤甚,大腦緊張不能自控,記憶力下降,入睡困難,平臥數(shù)小時仍無睡意,睡眠較淺且稍有動靜立即驚醒,整夜輾轉反側情緒煩躁,晨起后頭部蒙沉,易惡心干嘔,脘腹痞滿,整個頭部脹痛束帶感明顯,時有心悸不安發(fā)作,數(shù)次發(fā)作,納眠差,大便干,小便調;舌紅,苔黃膩,脈弦數(shù)。西醫(yī)診斷:間歇發(fā)作性焦慮。中醫(yī)診斷:臟躁,證屬氣滯痰凝證。治宜理氣化痰,給予黃連溫膽湯加減結合針刺。處方:法半夏10 g,陳皮10 g,北柴胡10 g,黃芩10 g,茯苓30 g,枳實10 g,合歡皮30 g,首烏藤30 g,石菖蒲10 g,制遠志10 g,膽南星10 g,炙甘草10 g。7劑,水煎服,1 d 1劑,分早晚2次溫服。 針刺取穴:百會、四神聰、印堂、內關、合谷、三陰交、太沖等。二診:患者大腦緊張、煩躁易激惹的癥狀有減輕,因晚上受涼,有些許咳嗽,余癥狀不變。守上方,加苦杏仁6 g,14劑,繼續(xù)針刺治療。三診: 患者自訴仍有煩躁易怒,但可自行調節(jié),心悸不安發(fā)作次數(shù)明顯減少,睡眠也有明顯好轉,昨晚入睡5 h,睡眠不再碎片化,頭部昏沉癥狀大大改善,舌紅,苔薄白,脈稍弦。近2 d大便略溏,守上方,去苦杏仁,黃芩,改黃連6 g、酸棗仁30 g,14劑,水煎服,1 d 1劑。繼續(xù)配合針刺治療。 四診:患者心悸不安、焦慮煩躁癥狀明顯改善,睡眠也有提高,入睡較易,可睡6~7 h,舌淡紅,苔薄白,脈稍弦。守上方14劑,加半個月針刺治療。隨訪半年,未再復發(fā)。
急性焦慮癥的患者除了依靠醫(yī)生的治療外,還應注意自己的飲食,如飲食宜清淡為主,多吃瓜果蔬菜,合理搭配膳食,注意營養(yǎng)充足。同時還應注意在受到外界環(huán)境干擾時,病情會有所變化,這時應能意識到此病的治療是一個長期的過程,病情時好時壞均屬正常,不應過度在意,要能在較短時間內調節(jié)好自己的情緒。綜上所述,急性焦慮癥的中醫(yī)特色處理方法中,針刺療法具有開竅醒腦、調節(jié)氣血的作用;中藥湯劑能夠扶正祛邪,平衡陰陽、整體調理的作用;心理輔助療法具有消除預期焦慮和恐怖性回避的作用;西藥具有及時控制、延緩進展的作用。雖說中醫(yī)藥在治療急性焦慮癥取得了一定得成效,逐漸形成了針藥結合的中醫(yī)特色療法,但對于其他諸如中醫(yī)心理療法、認知療法等綜合治療的研究較少,而綜合運用各種療法可能對縮短治療周期、降低復發(fā)率有很好的幫助,值得進一步的研究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