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第三人撤銷之訴作為一項規(guī)制惡意訴訟、為第三人提供救濟渠道的新制度,雖然通過司法解釋對其進行解讀,實務中也總結了部分經驗,但在適用中仍存在案由模糊、訴訟費用缺乏標準、舉證困難等問題。本文通過分析其立法背景及現狀,深入探討該制度在實踐中遇到的難題,并與其他國家進行比較,為該制度的完善進一步提出解決方案。
關鍵詞 第三人 司法救劑 立法背景 制度比較 司法實踐
作者簡介:丁夏青,西南政法大學。
中圖分類號:D925 文獻標識碼: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7.12.294
一、引言
隨著我國社會主義法治建設的發(fā)展,越來越多的人在自身合法權益遭受侵害時能夠利用法律武器進行維權,我國的訴訟案件數量也在逐年遞增。根據2017年《最高人民法院工作報告》顯示,2016年我國各級人民法院共審理案件數量達2300余萬,直觀地反映了我國公民對利用司法途徑進行維權的迫切需求。與此同時,當事人為牟取非法利益而提起虛假、惡意訴訟,侵害第三人合法權益的現象也時有發(fā)生。加強對第三人權益的司法救濟,成為當今社會面臨的一大難題。為此我國創(chuàng)設了第三人撤銷之訴制度,但該制度在司法實踐中存在不少缺陷,仍需進一步立法完善。
二、第三人撤銷之訴的立法背景
在2012年《民事訴訟法》的修訂過程中,最高人民法院曾對第三人權益的保護問題提出兩點建議:一是在原有《民事訴訟法》中當事人申請再審規(guī)定的基礎上,為第三人提供申請再審的救濟渠道,同時又以第三人通過另行起訴或執(zhí)行程序維護自身權益的可行性為由進行限制;二是在上述修改建議中未對第三人執(zhí)行程序的救濟途徑進行限制,同時刪除2007年《民事訴訟法》第204條中“認為原判決、裁定錯誤的,依照審判監(jiān)督程序辦理。”的規(guī)定。之所以對第三人的權益建議適用再審程序進行救濟,一方面是因為此類案件的性質特殊,在程序構建上屬于對原審裁判的反思與糾錯,符合再審程序所具有的救濟、保障權利的制度功能;二是從審判操作的簡便性、可行性來看,適用再審程序更容易查明案件事實,對原審裁判是否錯誤更方便進行判定,利于整合訴訟資源、提高訴訟效率。最終立法機關并未采納上述立法建議,而是在原有的《民事訴訟法》第56條基礎上增設第三人撤銷之訴制度,作為對1、2款第三人參加訴訟制度的補充,從而創(chuàng)設了一種維護第三人合法權益的新制度。
立法機關之所以創(chuàng)設這一制度,其目的是為解決法院審理案件中遇到的虛假訴訟等侵害第三人權益的問題,從而為案外第三人的權益提供更加周全的救濟。在當前社會經濟迅速發(fā)展的同時,當事人故意捏造事實、惡意串通、提起虛假訴訟從而牟取非法暴利的案件數量也日益增多,嚴重破壞了社會的正常秩序與司法公平正義。虛假訴訟案件中當事人偽造證據和事實的過程通常為秘密進行,因而司法機關在審查時也往往不易察覺、難以知曉,從而錯誤地作出符合虛假訴訟人非法意圖的裁判,這也進一步助長了虛假訴訟的高發(fā)、頻發(fā)現象。2015年10月27日,最高人民法院第二巡回法庭公開審理了“全國虛假訴訟第一案”,并將其作為最高人民法院第14批指導性案例,引起了社會的高度關注。盡管司法機關強調要嚴厲打擊虛假訴訟案件,提高甄別虛假訴訟的能力,但是在2012年修法之前,因虛假訴訟自身存在的隱蔽性,對其進行防范與規(guī)制、從而維護第三人的合法權益仍缺少必要的法律救濟途徑。
在此之前,我國在維護第三人民事權益方面,主要的法律依據是2007年《民事訴訟法》第56條1、2款規(guī)定的第三人參加訴訟制度、第104條規(guī)定的第三人申請再審制度和執(zhí)行異議之訴三項制度,以及散見于《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在經濟審判工作中嚴格執(zhí)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若干規(guī)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審判監(jiān)督程序若干問題的解釋》等司法文件中的條文規(guī)定。但就維護未參加訴訟的第三人合法權益而言,上述制度的規(guī)定過于概括,實際執(zhí)行中難度較大,尤其是在判決生效到執(zhí)行這段期間,未參加訴訟的第三人的合法權益難以得到有效的維護。因此,立法上迫切地需要一種新制度以彌補對第三人救濟法律制度的不足。
三、第三人撤銷之訴的現狀
由于法律規(guī)定的粗疏與實務經驗的不足,第三人撤銷之訴在實務中常常難以順利運行。就目前該制度在司法實踐中的問題來看,筆者將其歸結為“五個矛盾”:
(一)案由原審與新設的矛盾問題
經濟社會的發(fā)展往往伴隨著新型違法犯罪案件的發(fā)生,而在立案審查時如何對其進行定性,也會存在無法可依的情況。民事案件案由反映的是所涉及民事法律關系的性質,因此立法機關需要在立法上與時俱進,在新型民事案件發(fā)生后對其通過立法的方式規(guī)范定性,以實現立法與實務的銜接。就第三人撤銷之訴而言,由于《民事案件案由規(guī)定》的相對滯后,法院在遇到第三人撤銷之訴案件時,在認定案由方面大致存在四種情形:一是沿襲原審案件的案由,與審判監(jiān)督程序類似;二是以新設的第三人撤銷之訴作為案由,但立法上尚未明確規(guī)定;三是以新設的第三人撤銷之訴作為案由,同時以原審案件的案由緊隨其后作為備注,就目前來看應當是最完善的案由認定方式;四是針對特定的合同類案件,以現有法律規(guī)定的“確認合同無效糾紛”作為案由。面對實務中對第三人撤銷之訴案由認定的難題,迫切需要立法機關通過立法進一步明確并細化。
(二)虛假訴訟防范與滋生的矛盾問題
眾所周知,第三人撤銷之訴自創(chuàng)設以來,一直以遏制虛假訴訟、保護第三人權益作為其宗旨。就現實狀況而言,社會上的虛假訴訟案件涉及離婚財產分割、股東侵權、遺產繼承等諸多方面,由此立法機關設立該項制度勢在必行。但與此同時,利用第三人撤銷之訴進行濫訴、妄訴的現象也在不斷發(fā)生,其中不乏某些惡意拖延案件執(zhí)行的訴訟。這也因而造成了原審案件一直處于懸而未決的狀態(tài),嚴重影響了司法秩序的穩(wěn)定性與司法文書的嚴肅性,使“這個具有打擊惡意訴訟功能的制度也有可能被惡意利用”。
(三)制度功能與適用的矛盾問題
有學者主張,我國對第三人權益進行救濟的制度,已有第三人參加訴訟、執(zhí)行異議之訴、第三人申請再審等,因而第三人撤銷之訴制度應當視為一種備用的制度,其功能是對通過上述途徑仍無法維護權益的受害人提供救濟渠道。筆者贊同其觀點,第三人撤銷之訴制度的創(chuàng)設,更應當視為一種對惡意訴訟人的遏制與震懾,使虛假訴訟案件盡可能少地發(fā)生,讓法院通過事前救濟盡最大程度保障第三人合法權益。但2012年《民事訴訟法》頒布后,部分法院的該類訴訟案件數量猛增,本該發(fā)揮震懾預防功能的制度,卻在司法實踐中被廣泛適用。這既與制度防范震懾的功能相悖,也暗示了我國法院處理案件存在大量缺陷與漏洞。理想的情況下,“讓第三人撤銷之訴的備而不用更能表明民事司法運轉的良好狀態(tài)”。
(四)訴訟費用收取依據的矛盾問題
在實務中,對于第三人撤銷之訴案件,法院存在“象征性地收取50-100元”和“依據訴訟標的涉及財產數額收取”兩種方式,以前者居多。目前訴訟費用的收取缺乏衡量標準,而又因法院將該類案件認定為非財產性案件較為普遍,訴訟成本極低,這也進一步助長了現實中第三人撤銷之訴的“井噴之勢”。該類案件訴訟費用收取標準的欠缺,是法院在審理第三人撤銷之訴時面臨的難題之一。
(五)要件規(guī)定與審查的矛盾問題
根據《民事訴訟法》第56條第3款規(guī)定,第三人撤銷之訴有六大構成要件:主體為第三人;因不能歸責于本人的事由未參加訴訟;有證據證明發(fā)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調解書部分或者全部內容錯誤;損害其民事權益;自知道或應當知道其民事權益受到侵害之日起六個月內起訴;向原審法院提起訴訟。由此可見,我國立法機關在提供維護第三人合法權益的新途徑的同時,也對此規(guī)定了多個要件進行限制。在諸多要件面前,受到不法侵害的第三人往往無法一一滿足,而就筆者搜集的案例來看,在法院的實際審理中,也很難見到將各種要件全部納入司法裁判文書中進行考量的情況。最通常的情況是,法官在法律文書的法院認定部分將第三人撤銷之訴的某一個或幾個要件進行否定,從而做出裁定不予受理、駁回起訴或判決駁回原告訴訟請求或的裁判,勝訴的第三人撤銷之訴的案件數量相對較少。而且即使是原告勝訴的第三人撤銷之訴案件,在法律文書的法院認定部分將六大要件一一確認的情況也很難見到。對于這樣的審理方式,一方面,法院可以通過審查找出訴狀或案件中最容易排除的要件從而快速作出裁判,在每年案件數量驚人的現實國情面前,這種做法無疑可以極大地減輕法院的工作強度,提高訴訟效率。但從另一方面來講,由于我國對第三人撤銷之訴規(guī)定地較為明確的法律法規(guī)僅有2012年《民事訴訟法》和2015年《民訴解釋》,在立法上缺乏依據可循的前提下,法院在審理該類案件時卻不能對各要件進行一一審查,由此也會導致法院在之后遇到該類案件時難免無所適從,難以總結實踐經驗。就筆者了解到的部分法院而言,審理的第三人撤銷之訴案件寥寥無幾,缺乏親身的審判經驗也會使審判人員對如何適用這一制度打上問號。
四、法國及我國臺灣地區(qū)第三人撤銷之訴制度比較
第三人撤銷之訴制度起源于法國。《法國民事訴訟法》第582 條規(guī)定:“第三人撤銷之訴是第三人為保護本人利益免受某個判決的侵害而提起的要求撤銷或變更該判決的訴訟。第三人撤銷之訴針對該判決中已確定的爭點提出質疑,藉此在事實和法律層面上重新作出判決?!蔽覈_灣地區(qū)則在“民事訴訟法”第五編單獨設立“第三人撤銷訴訟程序”,作為對再審程序的補充。不可否認,我國的第三人撤銷之訴制度是在借鑒上述兩種制度規(guī)定的前提下創(chuàng)設的,但與法國和我國臺灣地區(qū)的立法相比,我國的第三人撤銷之訴制度立法仍存在諸多缺陷:
1.在制度保護的對象方面,法國及我國臺灣地區(qū)第三人撤銷之訴制度均承認對第三人程序權益的保障,而我國的第三人撤銷之訴制度受重實體輕程序觀念的影響,從《民訴解釋》第296條規(guī)定可以看出,立法上更注重對第三人實體權益遭受侵害的救濟,對程序權益的救濟缺乏有效的途徑。
2.在撤銷的法律文書方面,法國及我國臺灣地區(qū)第三人撤銷之訴均以侵害第三人權益的生效判決作為可撤銷的對象,而我國在這方面將判決、裁定和調解書均作為可撤銷的對象。從實踐中的虛假訴訟案件來看,利用調解的方式侵害第三人權益的現象不在少數,故本文認為將調解書列入其中并非不妥。但裁定書是否可以作為可撤銷的對象,學界存在較大爭議。本文認為,基于保障第三人實體及程序權益的目的,便于第三人在程序權益遭受侵害時進行救濟,將裁定書認定為可撤銷的對象是合理的。
3.在程序適用方面,法國民事訴訟法將第三人撤銷之訴視為非常上訴制度的一種,我國臺灣地區(qū)將其視為再審制度的補充,并在“民事訴訟法”第507-5條規(guī)定第三人撤銷之訴可以準用再審制度的相關規(guī)定。而我國的第三人撤銷之訴與再審制度類似,且《民訴解釋》第301條也規(guī)定二者可以合并審理,但從其性質上應當是一種全新的訴訟制度,適用普通訴訟程序。
4.在上訴救濟方面,法國和我國臺灣地區(qū)均認為對第三人撤銷之訴的判決,可以適用二審程序。我國雖無明確規(guī)定,但從充分保障第三人權益的角度來看,理應借鑒法國和我國臺灣地區(qū)的做法,承認第三人撤銷之訴的當事人享有提起上訴的權利。
五、第三人撤銷之訴的完善思路
(一)規(guī)范第三人撤銷之訴立案案由
鑒于目前我國實務界對第三人撤銷之訴案件立案案由不一而足的現狀,本文認為,將該類案件統(tǒng)一為“第三人撤銷之訴”較為合理。直接適用原審案件的案由,在多數情況下與第三人撤銷之訴案件涉及的糾紛存在偏差,并非對第三人撤銷之訴案件進行定性的最佳做法;而將該類案件案由統(tǒng)一為“第三人撤銷之訴+原生效裁判確定案由/爭議基礎法律管=關系案由”的做法又顯得過分贅余,故今后在法律規(guī)定中將該類案件直接以“第三人撤銷之訴”作為案由較為妥當。
(二)統(tǒng)一訴訟費用收取標準
我國關于訴訟費用繳納數額的規(guī)定,主要體現在《訴訟費用交納辦法》的第三章“訴訟費用交納標準”第13-19條。對于財產案件訴訟費用,主要根據《交納辦法》第13條第1款,采取超額累進的收取標準;對于其他的非財產案件及審理程序特殊的案件,則在第三章剩余條款中做出了特別規(guī)定。在司法實踐中,有些法院適用《交納辦法》第13條“其他非財產案件每件交納50元至100元”的規(guī)定,認為第三人撤銷之訴是類似于再審程序的權益救濟程序,對于所有的該類案件只需象征性地收取部分費用即可;而有些法院則嚴格按照原審案件涉及的財產金額按比例進行收取。
本文認為,可以參考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關于審理第三人撤銷之訴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研討紀要》中有關訴訟費用的規(guī)定,由于第三人撤銷之訴的訴訟請求為撤銷原審判決、裁定或調解書,而原審案件中當事人的訴訟請求既包括財產請求也包括非財產請求,因此在審理該類案件時需要區(qū)分對待:原審案件中當事人提出財產性的訴訟請求時,與之相應的第三人撤銷之訴適用財產案件的訴訟費用收取方法;原審案件中當事人不以財產為訴訟標的時,與之相應的第三人撤銷之訴適用非財產案件的訴訟費用收取方法,即交納50元至100元即可。由此既能與原審案件在費用收取上相契合,以原審案件的訴訟標的作為第三人撤銷之訴訴訟費用的收取依據;同時也不會違背我國現有的法律規(guī)定,形成較為統(tǒng)一的費用標準。
(三)強化法院對第三人的救濟,積極行使釋明權
《民訴解釋》第292條規(guī)定,第三人提起該類訴訟時,須提供滿足程序、證據和結果要件的證據材料,而未對主體、時間和管轄要件作出規(guī)定。對此本文認為,管轄要件的審查實際上包含在證據要件的審查之中,因為第三人主張原審裁判文書內容存在錯誤,須以原審裁判文書作為一項重要證據,由此在審查證據要件時可知法院管轄這一要件是否符合;對于主體和時間要件,盡管《民事訴訟法》第56條第3款一開始就列明了該類案件的訴訟主體資格和六個月期間,但是僅在起訴時對上述兩個要件認定的難度較大,需要進入審判階段之后才能確定其主體和時間要件是否符合。故《民訴解釋》第292條對第三人的起訴條件作出了上述規(guī)定。
對于《民訴解釋》第292條明確規(guī)定的三個要件,第三人為維護自身權益,在提起第三人撤銷之訴時進行舉證是其中尤為困難的一點,“如果沒有偵查機關的介入,案外人多數時候很難提供有效證據證明虛假訴訟確實存在”。對此,一方面可以降低第三人申請法院收集調查證據的門檻,通過法院重新閱卷等方式,使法院對原審案件的證據材料重新核實,從而處于弱勢一方地位的第三人能夠更多地通過法院的援助進行維權;另一方面,適當對舉證責任傾斜,使原審案件當事人承擔更多的舉證責任,對第三人民事權益遭受侵害的主張承擔更多的舉證責任;此外,由于我國對第三人權益救濟的途徑有多項法律規(guī)定,法院應積極行使釋明權,保障第三人能夠選擇對其訴訟效益最大的渠道進行維權。
(四)建立與原審案件相適應的配套懲戒機制
在民事訴訟法上,我國規(guī)定了對妨害民事訴訟的強制措施,根據當事人妨害程度的不同,采取拘傳、罰款等強制措施,保障法院審判權的順利運行;在刑法上,我們遵行“有罪當罰、無罪不罰”的原則,對于民事案件中涉及刑事犯罪的,也要依法追究其刑事責任。在第三人撤銷之訴中,對于原審虛假訴訟的當事人及第三人撤銷之訴中濫用訴權、妨害他人利益的第三人,應當通過事后懲戒制度進行規(guī)制,以保證司法公平正義的實現。根據我國《民事訴訟法》第112條的規(guī)定:“對當事人之間惡意串通損害他人權益的行為,依據情節(jié)輕重適用罰款、拘留和追究刑事責任的處罰措施?!痹谒痉▽嵺`中,可以依據此條款對原審案件中的虛假訴訟現象進行規(guī)制,情節(jié)較輕的,依法使用民事訴訟法中規(guī)定的強制措施;嚴重侵犯他人權益、情節(jié)惡劣的,依法使用刑法上妨害作證罪等罪名進行追究,保障第三人的合法權益。當然,現實中也并非不存在第三人濫用訴權的行為,由此會導致法院的裁判長期處于不穩(wěn)定的狀態(tài),影響司法權威。因此,應當對第三人提起第三人撤銷之訴的權利進行限制,在立案審查階段和審判階段,對第三人提供的證據材料進行充分合理的分析,對不符合該制度要件的起訴予以駁回或者不予受理。對于惡意起訴或濫訴的第三人,準用我國《民事訴訟法》第112條的規(guī)定予以追究。
(五)加強法院人員技能培訓,總結實踐經驗
由于第三人撤銷之訴案件在全國各地法院的實踐情況不一,且部分法院由于未接觸過第三人撤銷之訴案件而缺乏審判經驗,故有必要通過指導性案例、統(tǒng)一職業(yè)技能培訓等方式,總結審理該類案件時的實踐經驗,使法院在今后審理該類案件時有統(tǒng)一的標準和先例可以參考,解決實務界審理第三人撤銷之訴的混亂局面。
六、結語
第三人撤銷之訴自2012年問世以來,不僅在理論界仍存在諸多爭議,且在各地法院的審判實踐中也出現了多種適用難題。有效解決該項制度適用難的關鍵,仍須加強立法,完善這一制度的規(guī)定。除目前已有的《民事訴訟法》和《民訴解釋》外,僅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對這一制度的適用總結審判經驗后予以參考實行。建立一套科學合理的第三人撤銷之訴審判制度,使之成為第三人維護權益的有效工具,才能更好地保障原審案件司法文書的穩(wěn)定性,維護司法權益,實現對第三人權益的救濟。
參考文獻:
[1]奚曉明主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修改條文理解與適用.人民法院出版社.2012.
[2]奚曉明主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修改條文適用解答.人民法院出版社.2012.
[3]鄭金玉.我國第三人撤銷之訴的實踐運行研究.中國法學.2015(6).
[4]劉君博.第三人撤銷之訴原告適格問題研究.中外法學.2014(1).
[5]劉君博.第三人撤銷之訴的程序建構.法學.2014(12).
[6]王亞新.第三人撤銷之訴原告適格的再考察.法學研究.2014(6).
[7]王福華.第三人撤銷之訴適用研究.清華法學.2013(4).
[8]吳澤勇.第三人撤銷之訴的原告適格.法學研究.2014(3).
[9]林勁標.第三人撤銷之訴猛增糾錯需要還是濫用訴權.人民法院報.2013-12-23(006).
[10]許尚豪.程序審查與實體審理——第三人撤銷之訴的二階程序結構研究.政治與法律.2015(12).
[11]陳杰.中國第三人撤銷之訴制度探析——對新民事訴訟法第56條第3款之解讀.中國石油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3).
[12]張艷.我國第三人撤銷之訴制度在司法實踐——以法院已受理的案件為樣本的分析.政治與法律.2014(6).
[13]胡軍輝.論第三人撤銷之訴與周邊程序的協調.政治與法律.20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