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定遠++周星林
【摘 要】《封神演義》作為我國古代文化的結(jié)晶,一直以來與《西游記》齊名。黃飛虎棄暗投明,滅紂立周的故事被創(chuàng)作成戲劇千古傳頌。常德漢劇名班之“同樂班”曾以演出“封神戲”見長,稱為“一家戲”,是常德漢劇文化的一大特色。本文以常德漢劇劇本《黃飛虎反五關》為主要研究資料,借助前人的研究基礎,探究黃飛虎的人物性格與角色轉(zhuǎn)換的原因。
【關鍵詞】黃飛虎;人物性格;角色轉(zhuǎn)換
中圖分類號:J8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0125(2017)24-0007-02
一、黃飛虎人物簡介
黃飛虎出身顯赫,祖上七代皆為商朝名將,在商朝享有極高的聲譽與威望。父親黃滾為商朝鎮(zhèn)守邊疆,保護一方太平,立下汗馬功勞。黃飛虎文韜武略,無一不長,被封為鎮(zhèn)國武成王。自帝辛繼位以來,荒淫無度,殘暴驕奢,屠殺滿朝忠良,盡喪天下志士之心。商朝末年,邊疆動亂,諸侯皆反,紂王不理朝政,迫害了黃飛虎之妻賈氏,摔死黃飛虎之妹皇貴妃。此時,黃飛虎如夢初醒,高舉起義大旗,協(xié)同家將、二弟、三子投奔西岐,在百姓以及奴隸的擁護下,起義的隊伍不斷壯大,最終于牧野之戰(zhàn)消滅商朝主力,攻入朝歌,殺了紂王。
在此后的戰(zhàn)爭中,黃飛虎于澠池不慎被張奎所殺,周武王感其英勇、忠義,于訃告上寫道“威行天下,義重四方,施恩積德,人人敬仰,真忠良君子。”天下已定,姜子牙論功行賞,封黃飛虎為東岳泰山天齊仁圣大帝,貴為五岳之首,總掌人間禍福。
二、黃飛虎人物性格分析
(一)黃飛虎之忠?!爸摇敝傅氖窃诜饨ㄉ鐣?,為臣為民要忠于國家與君主,古籍中說道“君使臣以禮,臣事君以忠。”
黃飛虎出身將門,家族世世代代為商朝南征北戰(zhàn),開疆拓土,立下赫赫戰(zhàn)功,對商朝可謂是忠心耿耿,肝膽與共。自紂王登基以來,朝政荒廢,邊疆狼煙四起,天下諸侯共反四百,商朝政權可謂岌岌可危。紂王帝辛不思悔改,依舊荒淫無度,濫殺無辜,先是怒殺自己的叔叔比干,后又在妲己的蠱惑下,追殺自己的兩個兒子。在種種悲劇面前,黃飛虎抬頭看見“七代忠良”匾唱道:“一見匾額心頭震,飛虎心中亂紛紛?;柰鯚o道亂朝政,逼死我妻妹在宮廷。我本當面見昏君把罪問,帶兵殺上五朝門。使不得,怎奈是老爹爹他的家教甚緊,豈容我為婦人反朝廷,七代忠良成畫餅,界牌關怎見我年邁爹尊?”其忠心之切,可與后世諸葛先生的《出師表》相提并論。
紂王不識忠良,不聽文王之言,不顧黃門之義,在妲己的蠱惑下,酒后于宮中調(diào)戲黃飛虎之妻賈氏,賈氏不堪其辱,盡節(jié)自盡,黃飛虎之妹皇貴妃聞后,慌忙前去阻攔,無奈為時已晚,滿心憤懣,對紂王破口大罵,紂王大怒,將其摔死。消息傳到黃府,諸將義憤填膺,皆勸黃飛虎棄暗投明,與帝辛誓不兩立。此時黃飛虎依然不忘忠君之情,無論諸將怎么勸說,對商朝依然忠心耿耿。
(二)黃飛虎之義?!傲x”指的是他人危難時,能夠挺身而出,設身處地為他人考慮,幫助他人擺脫困難。
在妲己的蠱惑下,紂王“怒從心中起,惡向膽邊生”,一心想要除掉黃飛虎,但是黃門七世皆為商朝名將,門生故吏遍布朝歌,勢利盤根錯節(jié)。紂王為了削減黃飛虎的勢利,以各種名義對其身邊的舊部下手。為了拯救自己舊部的生命,黃飛虎直言進諫,勸誡紂王學習堯舜,禮賢下士,體恤百姓。紂王礙于其威望,不敢當場發(fā)作,表面表示接納意見,之后依舊我行我素,最后要黃飛虎親手殺了自己的兒子以表明忠心。此時的黃飛虎知道,如果自己再執(zhí)迷不悟,愚忠商朝,自己舊部的性命將會被自己葬送。最終高舉義旗,沖出重圍,保全了自己舊部的性命。
身在西岐后,黃飛虎知道殘暴的紂王不會饒恕自己在城中的門生舊友,為了保全他們的性命,其每日往朝歌城內(nèi)派去大量密探,一來試圖聯(lián)絡門生舊友,趁守軍不備,將其帶出城門;二來刺探紂王行動,為起義大事奠定一個良好的基礎。此舉不僅彰顯了黃飛虎之“義”,還直接擴大了起義軍的實力,為覆滅商朝、建立周朝奠定了一個堅實的基礎。
(三)黃飛虎之孝。在古代文化中,“孝”指的是對自己的長輩持尊敬、愛護以及關愛之心,對待他們的需求要及時滿足。
黃飛虎反出朝歌后,經(jīng)過臨潼關、穿云關時,遇到自己的父帥黃滾,黃滾不明事情來龍去脈,以為是愚子犯下了過錯,要將黃飛虎綁去送往朝歌,為了不忤逆自己的父親,黃飛虎協(xié)其二弟、三子、四友舉手匐地、束手就擒。黃飛虎對其父親黃滾說:“今日我束手就擒,并非伏法認罪,紂王昏庸無道,百姓苦不堪言,天下勢必不再是其一家。今日父親喝斥,身有勇而不敢動,心有力而不敢出,甘愿跪地,等待父親處置?!?。此時的黃飛虎面對自己的父親,心中有的是那纏綿如海的養(yǎng)育之恩、教育之情。黃滾戎馬一生,面對他們心中豈不憐惜,此時朝歌君令傳來,讓黃滾回朝歌復命,此時的黃滾如夢初醒,釋放了他們,成全了黃飛虎的“孝”之美名。率領守關軍隊,一起前往西岐。
(四)黃飛虎之智。“智”指的是洞察力,觀一葉而知秋,聞一聲而知意。黃飛虎的智慧主要體現(xiàn)在如下幾個方面。
一是順應民心。紂王盡失天下百姓之心,商朝天下岌岌可危。黃飛虎感嘆世事變遷,順應潮流,義無反顧加入了推翻商朝的政權之中,不僅死后被封為東岳泰山天齊仁圣大帝,貴為五岳之首,總掌人間禍福,更是名垂青史,流芳百世。二是善于抓住時機。在黃飛虎聽到自己的妻子、妹妹慘死的時候,心中反叛的想法不是沒有,書中記載:“武成王聞部下勸誡,長久不語,默視眾人。”由“不語”“默視”我們知道此時的黃飛虎心中已有反意。但是對于他來說,如果直接反叛,于國于法說不過去,他在等待一個時機,當妲己拿著紂王的君令,讓黃飛虎殺其子而顯其忠時,軍中嘩然,紛紛要殺進朝歌,救出將軍。此時的黃飛虎知道時機已經(jīng)到了,果斷率領部下沖出重圍,既保全了自己的忠義名節(jié),又實現(xiàn)了反叛商朝、親報血仇的目的。三是采用親情路線打動父親黃滾。在前往西岐的路上,黃滾鎮(zhèn)守的潼關、穿云關是一道無法逾越的門檻,為了順利過關,并且保全自己父親的性命,黃飛虎“跪地伏法”,博取父親憐憫,在親情的感動以及紂王殘暴的激發(fā)下,最終和三子一起前去朝歌。endprint
綜上所述,可見武將出身的黃飛虎有著如同謀士一般的細膩心思,有著“觀一葉而知秋”的大智慧。
三、黃飛虎角色轉(zhuǎn)換分析
(一)民心所向。背叛商朝,高舉義旗是大勢所趨,民心所向。當時天下諸侯八百,已反四百,紂王更是荒廢朝政,誅殺滿朝忠良。西岐位于商朝西北邊陲,在文王姬發(fā)的治理下,百姓安居樂業(yè),生活富足,周圍的百姓、奴隸見到這種情景,紛紛舉家遷移,投奔西岐,幾十年間,西岐的戶籍人口數(shù)增加了數(shù)十倍之多。文王的忠義漸漸傳到周圍諸侯的耳中,他們逐漸轉(zhuǎn)投西岐,西岐也因此開始與腐朽的商王朝分庭抗禮。
二者在禮法上雖為君臣,但是對于百姓不同的做法,使得中央政權的威信受到了削弱,史書上稱之為“紫氣東移”。古語道“得民心者得天下”,民心所向,乃是大勢所趨。
(二)奪妻之恨,喪妹之痛。黃飛虎祖先七世皆為商臣,替商王鎮(zhèn)守邊疆,平定叛亂,立下赫赫戰(zhàn)功,歷代商王對黃門都是褒獎有加,許以高位。但是紂王帝辛不辨忠奸,使得黃門忠義盡沒,激起全軍義憤。在諸將的建議以及現(xiàn)實的逼迫下,黃飛虎才被逼反。
據(jù)史書記載,黃飛虎當時奉王命外出征討,在行軍途中聽聞噩耗,本打算與姜子牙等人決一死戰(zhàn)的武成王,這時也變得猶豫起來。古語道:“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北驹谲娛律险加薪^對優(yōu)勢,可以一舉消滅西岐部隊的商朝大軍,竟然打開一道口子,放西岐軍隊逃了出去,這也為黃飛虎的離去、商朝的滅亡埋下了伏筆。
(三)憐子之情。紂王殘暴,懷疑黃飛虎有二心,在妲己的蠱惑下,讓黃飛虎殺子以示忠心。古語曰:“虎毒不食子。”黃飛虎雖然對商朝忠心耿耿,不愿破壞“七代忠良”的名節(jié),但是面對年幼的三個孩子,慈父心懷油然而生,實在不愿意見到自己的幼子慘死在自己的刀下,于矛盾之間,猛然看清紂王的真面目,毅然扛起了反叛的大旗。
從人性的角度來考慮,促成黃飛虎角色轉(zhuǎn)變的因素應該是多方面的,其中既有民間百姓的期盼,也有妻死妹殞的刺激,還有殺子的逼迫。從宏觀角度來說,民心所向是大勢所趨,是當時的歷史潮流。而親人的殞命則是黃飛虎愚忠商朝的轉(zhuǎn)擇點,他開始重新思考商朝是否值得保衛(wèi)。殺子以示忠心則是直接的導火索,成了壓垮黃飛虎心中愚忠思想的最后一根稻草。
在翻閱大量歷史典籍和神話傳說之后,由于朝代政治宣傳的需要,商朝大量的歷史被后人篡改,很多今日說的史實已經(jīng)不再符合當年的實際情況,針對那些在學術界存在較大歧義的歷史資料,筆者秉承嚴謹?shù)膶W術態(tài)度,對這些不確定的資料概不涉及。
四、結(jié)語
綜上所述,黃飛虎作為將門之后,對商朝有著忠義之心,但是紂王無視民間疾苦。在發(fā)妻慘死,妹妹殞命的刺激下,毅然站在了人民的一邊,投奔西岐,為建立周朝立下了汗馬功勞。千年以來,關于黃飛虎反商的合法性一直受到學者的質(zhì)疑與猜忌,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礎上,結(jié)合了演員在藝術實踐中的體會,希望能為后人的研究提供積極的借鑒意義。
參考文獻:
[1]郭俊紅.東岳大帝即黃飛虎考[J].泰山學院學報,2015,37(02):19-24.
[2]王篤堃.中國古典小說人物塑造的價值沖突——從《封神演義》黃飛虎出五關說起[J].福建江夏學院學報,2016,6(02):100-106.
[3]金龍.江南大戲院復業(yè)首演《黃飛虎反五關》[J].南國紅豆,2010,(04):45+4.
[4]張勇.塑造舞臺上的黃飛虎[J].大舞臺,2005,(04):70.
[5]張暉.忠孝觀念與革命困境——《封神演義》中的忠孝與武王伐紂的合法性[J].復旦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05):115-12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