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曉明
摘 要:隨著社會文明的發(fā)展,在現階段對人才的需求除了看重人才的能力,也更提高了對人才素質的要求,在校期間,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不僅僅是對學習知識的掌握程度,以及對知識的運用能力,也包含了學生的情感態(tài)度和對待事物的觀念等方面。而初中正是人生觀、價值觀逐形成的階段,物理教學對于學生的發(fā)展以及對大自然的認知和科學思維的探究能力都有著極大的作用,所以在初中物理教學中滲透核心素養(yǎng)教育是很有必要的。
關鍵詞:初中物理;核心素養(yǎng);滲透教育
在日常教學中,雖然提倡要在教育中落實對學生的核心素質教育,但是大多情況往往屬于形式化,沒有真正的在教育中去體現。再者很多教師在教育中更看重學生的考試成績和班級的排名,對素質教育有著很片面的理解,認為取得高分就是完成了對學生教育的目的。而這種錯誤的認知也導致了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只注重對知識技能的運用,忽略了對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教育。但是隨著社會的發(fā)展,有著高學歷的學生并不一定能適應所有的要求,而那些不僅擁有著高智商高學歷還有著極強的社會責任感和正確三觀的人群才能在現如今競爭激烈的環(huán)境中長久地發(fā)展下去。
那么在初中物理教學中如何更好地滲透核心素養(yǎng)的教育呢?在此根據筆者多年的教育經驗,得出以下結論:
一、通過物理知識的美育功能激發(fā)學生學海無涯
美育,又稱之為美感教育。即通過培養(yǎng)學生認識美,體驗美,感受美,欣賞美和創(chuàng)造美的能力,從而使學生具有美的理想、美的情操、美的品格和美的素養(yǎng)。說到這里很多人會認為這些和物理學習相差甚遠,其實不然。物理知識蘊含著很多美育的素材。暴雨后的彩虹、冬天玻璃上的窗花、冬天清晨的霧凇以及很罕見的海市蜃樓這些都是物理中的美。除了這些可以感受到的美,物理中還包含了對稱美,以及學者對物理知識積極探索的欲望美等等,物理的美是無處不在的,他等待著學生們去發(fā)現,去體會。所以在物理教學中可以將美育滲透其中,讓學生在感受到物理美的同時激起學生讀物理知識的探索意識,不斷創(chuàng)新,達到終身學習的
目的。
二、培養(yǎng)學生健全的人格和社會責任感
一個人擁有著正常的情感態(tài)度、正確的人身觀念和健全的人格相比考試取得最高的分數而是個無德之人前者還是更為重要的。雖然在大家看來初中物理教育對于培養(yǎng)學生的各項素養(yǎng)有著很遠的距離,但是仔細觀察不難發(fā)現,物理課程中也是包含了很多的德育素材的。物理教材中的定義公式雖然抽象簡短,可是這個物理知識背后卻是在物理學家們不斷地探索加上無數的實驗才得出的結論,這也很大程度地培養(yǎng)了學生在學習的道路上要不畏困難,勇往直前。
三、在科學探究活動中培養(yǎng)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
物理教學除了讓學生掌握物理知識,認識自然現象外,從這個學習的過程中也可以培養(yǎng)學生很多的能力。比如,在初中物理課堂上不乏會有一些實驗操作,而對于這些實驗,教師完全可以處于指導的地位把學生分成小組的形式,讓學生親自動手去操作,去感受物理的奧妙。這不但培養(yǎng)了學生在學習中的動手能力,還在探究中擁有了團隊意識,讓學生認識到團隊的力量,同時在操作過程中學生之間可以互相學習共同進步。當然學生自己動手必然會遇到一些問題,而面對問題,教師可以大膽地給予學生時間和機會,讓學生自己去摸索、去實踐,最終得出答案,在這個過程中也培養(yǎng)了學生自主解決問題的能力,解決問題的過程也正是學生不斷探索的過程,培養(yǎng)了學生的探索意識和創(chuàng)新精神,從而逐步培養(yǎng)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
四、利用辯證唯物主義引導學生樹立科學觀
在教學的過程中,在學生不斷學習與認知的過程中,逐步引導學生,從認識物質的形態(tài)、結構及變化,到認識自然界中的運動以及相互作用等。讓學生逐漸理解世界是不斷運動著的,運動的過程有其自己的規(guī)律性,有些運動也是相對靜止的等科學理論。同時通過對唯物主義的學習,引導學生理解事物的對立統一性、事物的兩面性等觀念。引導到物理教學中就是科學亦是對立統一的,也是具有兩面性的。例如,科技為我們的生活提供了很多幫助,但同時環(huán)境惡化、資源短缺問題也逐漸凸顯。因此,老師要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科學觀,認識事物的雙面性,關心科技進步的同時也關注其進步帶來的積極和消極的影響。
總而言之,初中物理教學中,教師應該有效地將物理課程和核心素養(yǎng)教育相結合,使學生在充實了物理知識、取得了高分的前提下也能使自身的綜合素質得到很大程度的提升。物理學科的開設是以讓學生掌握物理知識感知真實世界為主要目的的,其中也穿插了不少素質教育的素材,這就需要教師在日常工作中能夠善于發(fā)現,并對學生及時地進行教育。
參考文獻:
[1]陳小峰.淺談物理學科與其他學科的滲透[J].新課程導學,2014(26).
[2]寧宏升.淺析物理教學質量難提升的原因及對策[A].中華教育理論與實踐科研論文成果選編(第3卷)[C],2010.
編輯 李琴芳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