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立影
摘要:提問是誘導學生思考,主動參與教學活動,經(jīng)過自己的分析與爭辯,尋找解答問題的途徑、方法,培養(yǎng)學生思維習慣和能力,激起學生的探討和創(chuàng)新欲望。誠然,提問不能流于表面,有效的課堂提問是一種教學技能和技巧,有效的提問課堂教學氣氛活躍,生機盎然。
關(guān)鍵詞:初中 語文教學 有效提問
一、提問的形式有效
對話式的、互動式的是有效教學主要特征,教學過程不能只有一個聲音,對話式的、互動式的出狀態(tài)取決于教師的有效地提問。提出的問題引導學生回答,主動地參與學習。提問的形式有敘述性、識記性、選擇性、思考性、評判性提問。回答有個人回答、集體回答。
有的問題例如敘述性、識記性、檢查性問答以個人解答為主。教師準確地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集體性問答以評判性、思考性問題為主。有的問題解答需要集體的智慧。
二、提問的方法有效
學生的智慧潛能需要開采、發(fā)掘,“知識即是力量,方法即是智慧?!眱和逃龑W家尼普斯坦說:孩子的表現(xiàn)不如父母的意,老師覺得孩子教不會,其實這是因為大人還沒有找到正確的方法激活孩子的智慧潛能,只要用對方法,即使最頑劣的孩子,也是可以教好的。課堂提問必須有效,注重講究方法。 (一)抓住提問的時機
一般來說教學進行切換處,學生結(jié)合一定的知識結(jié)構(gòu),經(jīng)過思考才能回答。課堂教學,抓住幾個時機:導入新課之前、教學內(nèi)容告一段落、學生顯示疲倦和松懈的時候。
新課導入伊始,提幾個感興趣的問題,課堂氣氛活躍,學生的主動參與,緊緊抓住學生的心,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例如教學朱自清的《春》,法國雕塑家羅丹說過:“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對美的發(fā)現(xiàn)。”接著講授:“那么,請大家說說,春天究竟美在哪里?”學生興趣油然而生,爭先恐后發(fā)言,教師描述說:“春天的美,和巧奪天工的工藝美不同,和繞梁三日的音樂美不同,可是,它卻是一種實實在在綜合的美,我們接著往下看,春是怎樣表現(xiàn)這種美的呢。”學生的興趣盎然,激發(fā)了學習的欲望,主動參與教學活動,度過了一節(jié)課輕松愉快的美好時光。
每一節(jié)的教學內(nèi)容告一段落,必須進行適當?shù)奶釂枴_@樣的提問,可以檢查學生的掌握情況,學生總結(jié)出帶規(guī)律的知識,一舉多得,舉一反三,拓展知識的空間,發(fā)展學生的想象思維。例如教學《我的老師》一課,結(jié)束時提出這樣的問題:“文章有哪幾條線索呢?分別說出是什么?類似的文章還有嗎?請說一說”同學們爭先恐后,一口氣說了十幾篇,教師結(jié)合錯誤進行詳細分析。因此,對于單線、復線、明線、暗線之間的關(guān)系學生一目了然。后來的學習遇到類似的問題,不費摧毀之力輕松解決。
教學實踐證明:必須學會觀察學生聽課的狀態(tài),精神飽滿、滿懷激情、興趣盎然,還是心不在焉、渾渾噩噩、無精打采是非常必要的。學生疲倦和松懈的時候,教師不能滔滔不絕的講,那樣只能徒“講”無功。這時必須進行課堂節(jié)奏的調(diào)節(jié),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進行課堂提問,誘導學生,喚起學生。
(二)注重提問策略
第一、提問的問題促進學生積極探索。滿堂灌不可取,滿堂問不提倡。沒有思考性和啟發(fā)性的提問不能實現(xiàn)啟發(fā)學生、調(diào)動思維和提高積極性的目標。有的教師一節(jié)課竟然提問60—70多個問題,試想:如此的提問,學生哪有時間進行深入思考呢?學生自己提出的問題,也要選擇重點加以解答或引導學生探索,決不能一味按學生的提問講解。
第二、提問的問題具有一定的開放性。如果提問的問題缺少開放性,提問不利于教學,,反而給予課堂教學滿堂問的干擾,就滿堂問與滿堂灌而言,表面上學生參與教學活動之中,實質(zhì)上是一樣的,都否認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沒有從本質(zhì)上改變學生被動接受知識的傳統(tǒng)教學。用過于瑣碎的無意義的問題牽著學生鼻子學習,用惟一答案的問題引領(lǐng)學生朝同一方向走,學生的主體地位沒有了,學習的方向沒有了。這一滿堂問、串講串問的講解,淡化了教學重點,學生讀書、思考、練習的時間被搶走了,學生的思維受到了限制。
第三、提問具有 “三度”。“三度”是指提出的問題:難易度、深淺度、廣窄度。該提問的提問,疑難問題不能讓人難堪。提問的宗旨是誘導學生思維,拓寬學生視野,培養(yǎng)學生能力,提問的問題過深,學生難以解答,如墜霧海,不知所措。提問的問題過于膚淺,走形式,一問一答毫無意義。因此,提出的問題有難度、有價值、有影響,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有助于發(fā)展學生的想象思維。
第四、提問面向每一名學生。提出的問題,優(yōu)秀學生解答游刃有余,對答如流、輕松自如,教學得心應(yīng)手;提問的問題,差等生解答支支吾吾、磕磕巴巴,耗時費力,教學環(huán)節(jié)松弛。兩種情況使學生處于消極學習狀態(tài),阻礙了多數(shù)學生的積極性,不利于每一名學生的共同提高。提問的問題必須讓每一名學生動腦筋,總的來說,中等生先回答,督促全班同學注意,幫助改正;解答不理想,找一名好生來補充糾正,鼓勵差生來試一試解答。這一做法面向每一名學生,大有益處。絕不能一生發(fā)言多次,課堂教學亂七八糟。
第五、提問具有激勵性。教學實踐證明:不僅傳授學生知識,還要幫助學生樹立人生的信念。提問有效的教師受學生喜歡,由喜歡到信任。這一情感建立在教師的語音、語調(diào)、以及每一個身體語言之中。必須善于運用這些方式把自己的求知興趣和求知信仰給予學生。因此,提出的問題親切和悅,調(diào)動學生的求知欲,培養(yǎng)學生的興趣,促進學生積極思考,全身心投入學習之中。
參考文獻:
[1]戚培培.新時期下初中語文教學的有效提問策略分析[J].現(xiàn)代語文(教學研究版),2016,(09).
[2]王緒賢.關(guān)于初中語文教學中有效提問策略的分析[J].散文百家(新語文活頁),2016,(01).
[3]孔晶.創(chuàng)新提問方式,綻放語文之花——探究如何在初中語文教學中進行有效提問[J].課外語文,2015,(22).
[4]于欣.初中語文教學中有效課堂提問策略初探[J].中學語文,2014,(21).
(作者單位:吉林省公主嶺市范家屯第一中學校)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