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達+++陳小慶
作為焦作市唯一一家融“焦作山水文化、歷史名人文化、黃河太極文化、市花月季花文化”為一體的月季文化主題酒店——“月季花園酒店”和馮運富的名字是緊緊聯(lián)系在一起的。
很多年過去了,馮運富還會常常想起,如果說在1980年,他剛剛參加工作,來到焦作的時候,單位里的領導沒有考慮他的要求,一定堅持讓他做基建工作,那么現在他一定是個建筑師,而不是烹飪大師了!如果,自己壓根就沒有來到焦作,而是一直在老家的村子里教書,那么自己會不會既不是建筑師也不是烹飪大師而是一個教育家了?再如果,當初自己高中畢業(yè),沒有去村子里學校教書,而是直接當兵走的話,現在會不會是個將軍?
人生的路有很多條,在每一個分叉路口,都會出現多種可能,這可能就是命運的神秘之處吧!
一
世間滋味,馮運富可謂是最能品出那些不同的。在餐飲行業(yè)工作了三十多年,他成了一個可以把普普通通的材料加工成極品美味的人,從餐飲文化的美學角度來說,他創(chuàng)造了美味,實現了原材料與味覺的完美結合。
人生來就是喜歡追求美的,而美味可以說是人最原始最基礎的一種追求,從古至今,人類文明的延續(xù)從來就離不開食物,所以古人云:民以食為天。而美食則是人生最重要的一種享受。
什么年代的美食最多?答案可能很多,但要讓我回答,遠的不說了,我會說,上世紀六十年代美食最多。這是一個很矛盾的答案。上世紀六十年代,很多人都經歷過,年輕人也都聽說過,那是個缺衣少食的年代??烧驗槿狈?,所以才珍貴,那是個只要能吃的東西都會被當做佳肴看待的年代。那個年代可以說產生了數不清的美食家,人們把各種東西換著花樣做,至今仍會津津樂道那時吃過的美味。
可以說是應運而生吧,馮運富,一個注定和美食打交道的人出生在那個年代的豫北鄉(xiāng)下——河南獲嘉縣照鏡鎮(zhèn)照鏡村一個普普通通的農家,那是1961年8月,一個金風送爽的日子,院墻根的一株月季花正開得爛漫。
在鄉(xiāng)下的日子雖然艱苦,可畢竟父親在城里上班,一家人過得還算不錯。童年里母親變著花樣把那些粗糧做出的各種美味至今仍回味悠長!槐花窩頭榆錢飯,高粱面花卷兒玉米面片兒……哪一樣不魂牽夢縈?除了過年,村子里誰家娶媳婦的話,大家還能吃到肉,那肉放了什么調料,馮運富幾乎忘記了,應該只有鹽和蔥姜吧!可是為什么那么香呢?
馮運富忘不了在農村最艱難的一年,那是他上初中的時候,一天母親拿著面袋去隊里領糧食,卻拿著空面袋哭著回來了,他吃驚地問母親怎么了,母親說因為工分不夠,領不到糧食……領不到糧食一家人怎么吃飯呢?馮運富知道母親沒日沒夜地辛苦,已經竭盡所能地去勞作了,卻依然沒能掙夠足以換回全家口糧的工分。母親的無助、難過、傷心可想而知。最后還是拿錢買了工分才有了糧食……
馮運富暗暗下了決心,以后的每一天,在早上上學前,他都五點起來去參加隊里兩個小時的勞動,掙點不多的工分,然后再跑去上學。下學時他每天都會收集樹葉和雜草,運回家撂在豬圈里,再灑上些土,經過日積月累,豬圈里的糞變得越來越高,等冬季的一天,他早上四點就點著馬燈拿著鐵锨下到豬圈里起豬糞,那時畢竟是少年無畏,干不完活不吃飯,母親把荷包蛋端來也不吃,開始穿得厚,干著干著就熱了,到后來脫得就剩個背心短褲和膠鞋了,豬圈的墻開始很低,隨著豬糞的起出越來越高,到后來每一鐵锨都得撂很高才行……
少年馮運富創(chuàng)造了奇跡:一個人一天時間就起出三十六方豬糞!經過生產隊檢驗,列為一等好肥,肥糞換工分!就這一下子,全家一年的工分就夠了,這一年他們家從缺糧戶變成了余糧戶!
出身農村的馮運富還做過民兵,還是獲嘉縣第一批拖拉機手??梢哉f是農村的廣闊天地鍛煉了他堅毅的品質,打造了他結實的身板。
十八歲那年高中畢業(yè),想當兵的馮運富已經領到了軍裝,就在自己從小的夢想即將成真時,卻沒能走成!看著別人跟著部隊走了,馮運富心里那種難過無法形容!
后來馮運富便在村里的學校教起了書。當老師的感覺雖不說像當兵那樣多么令人滿意,倒也算漸漸安下了心。
如果就這樣在村子里教書,說不定還會是個校長,甚至教育家呢!朋友們有時候會和他這樣開玩笑說。
父親的格局往往決定著孩子未來能抵達的高度,用時下流行的一句話就是:.父親決定孩子飛多高,母親決定孩子走多遠!當時,在焦作市某公司搞基建工作的父親,也許是因為在外面見世面多了,覺得讓這么機靈聰明的孩子一直待在鄉(xiāng)下不是長久之計,他應該有更大的天地。也許做父親的知道運富心里還是有朦朦朧朧的理想的,雖然運富并沒有提出什么要求,也并沒有因為沒有當成兵而意志消沉——看得出來他在村子里教書還是比較開心的。可是為了讓兒子進城,父親做出了一個重要決定:提前退休。父親是決定好了以后才通知他的,他以完全沒有商量的口氣通知了馮運富。
就這樣,19歲的馮運富帶著對城市的向往,來到了焦作市。那是1980年1月,一個地凍如鐵的寒冷日子。在馮運富年輕的眼里,城里無非就是比鄉(xiāng)下房子多些,馬路寬些,人多些,還有火車,有煤礦,有劇院,有公共汽車……
父親領著他在焦作汽車站下了車,那個寒冷的冬天上午,天空中飄著雪花,他提著自己的一個裝了兩件換洗衣服的帆布包走在陌生的城市街道上。
“一定好好干,聽領導的話,不要怕吃苦,一定要珍惜來之不易的工作機會,還有在外面要做到四勤一少:腦勤、眼勤、手勤、腿勤,少說話!”有著豐富人生閱歷的父親話不多,只在耳邊交代了這樣幾句。
要知道提前退休各項福利待遇都是要減少很多的,并且父親的同事朋友都在城里,因為平日里熱心助人,誰家房子漏了、門壞了,干基建工作的父親都會利用業(yè)余休息時間去幫忙維修,父親在城里的人緣特別好。馮運富一直記得小時候進城去看望父親的情形:父親在城里,無論是物質生活還是精神生活都是非常優(yōu)越的,同事們朋友們有什么好吃的好喝的都會互相贈送。讓父親在年富力強的時候一下子離開城市回到農村,那種失落感是無法想象的。按那時候的政策,想讓兒子代替父親來城里上班,父親就得回到農村去。但能讓兒子頂替自己來到城里工作,讓年輕人有更好的發(fā)展前途,想想還是比較劃算的。endprint
后來馮運富每次回家,幾乎從來沒有在父親臉上看到過笑意,他感受得到父親在鄉(xiāng)下過得并不開心。父親并沒有那種看到兒子回家的欣喜,父親話很少,更不會和兒子拉家常,每次見面都很嚴肅地對馮運富說:“要想著為社會做貢獻,工作不要計時間,勞動不要計報酬,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馮運富明白父親對他的殷切期望,他下決心不辜負父親的期望。
還有一次馮運富剛進家門,父親就對他說了句非常嚴厲的話:“沒事少回來!”他明白父親是要求他在城里把心撲在工作上。
如果說父親是以嚴厲來約束孩子的行為,鞭策孩子努力奮斗;而母親則是以一顆慈母的心在教導孩子與人為善,她并不要求孩子一定要做多大貢獻,她只是常常對孩子講,不要怕吃虧,吃虧人常在,能多干點就多干點,和同事們要團結好,別人需要幫助就積極幫助,不要和朋友斤斤計較,誰都不容易,能幫別人一把就幫一把,好人有好報!
嚴父慈母的教導,可以說是一個人最初期最重要的思想根源。正是這些潛移默化的教育,造成了馮運富的拼搏精神和關懷他人的優(yōu)良品德。
二
在獲嘉老家的時候,已經教了一年書的馮運富,特愛干凈,可他到基建工地一看,不禁皺起了眉頭:工地太臟了,灰天蕩地的,要說泥水匠的活兒他是會干的,他初中畢業(yè)就學會了,獲嘉也是泥瓦匠之鄉(xiāng),這些活兒小伙子都會!不是吹牛,他一個人就可以蓋一座可以住人的平房!但他教了一年書,已經養(yǎng)成了愛干凈的習慣,他心里有些個不情愿。他想:我在鄉(xiāng)下還干干凈凈的,怎么來到城里就要弄一身灰泥?不是說城里比鄉(xiāng)下好嗎?不是說城里人比鄉(xiāng)下人講究嗎?于是就想換個其他工作,單位領導也真不錯,可能也是看這小伙子機靈吧,充分尊重了馮運富的想法,沒有強迫他在工地上干,而是想了想,說那就去食堂吧。食堂?似乎比工地要好很多!雖然他在家基本上沒有做過飯,但再不同意就說不過去了,總不會一來就坐辦公室吧。
馮運富想了想父親交代的一定要珍惜工作機會的話,就點頭同意了。
但說是去食堂上班,具體崗位卻很不好安排——馮運富去的時候,食堂已經分好四大班組了:炒菜、切配菜、面案,還有就是炸油條糖糕的。四大班組都不缺人手,都不想要一個剛剛從農村過來的小伙子,而且態(tài)度很堅決!有些拒絕的話馮運富親耳就聽到了,初來乍到的人心理都很脆弱,當時他就偷偷流下了淚!
看樣子是沒有活干的,但不安排下不行啊,領導找遍食堂,最后發(fā)現倒是也還有一個崗位,就是一直沒有人愿意干的雜活:洗碗、和煤、掏爐灰。這個崗位誰都是能躲則躲,一直沒有長期固定的人干,于是馮運富就被安排在這里了!年輕的馮運富看看給自己新安排的工作,覺得也并不比工地上的活兒干凈!但他知道不能再說什么了,總算是有立足之地了,崗位來之不易??!他又想起父親提前退休的事情,又想起父親交代的話語,覺得不能對不起父親這份心,就認真地洗起了碗。
1980年在食堂洗碗,不像現在是室內的。那洗碗池就是在室外用石棉瓦搭的棚子下,大盆里放了堿面,就那樣在冷風里洗!馮運富去的時候恰值隆冬季節(jié),在那數九天氣,別說在戶外洗碗了,就是什么也不干,人們的手也都不想伸出來!何況那時候的碗也不是現在用的細瓷碗,都是粗瓷大碗,新碗摸上去就很粗糙,用久了碗沿兒還經常有豁口的,當然也不會扔掉,提倡勤儉節(jié)約,還得堅持用。洗的時候一不小心就會劃破手。
三天,僅僅三天,外凍內劃加上堿面的刺激,馮運富的手掌,全是口子,手背是又腫又爛,手心手背沒有一塊好的地方!這和在老家教書比起來,簡直是云泥之別!打退堂鼓嗎?還回老家村子里教書去嗎?不,他想起父親對他說的不要怕吃苦的話了,他堅持了下來。食堂燒火用的煤是需要摻煤土的,那時候每隔一天就要去距離市中心八九里地的中站區(qū)拉煤土,兩天要和出三噸煤,用的煤土自然不少!一個人帶著洋鎬、鐵锨,拉著平板車,掛上擋頭,來回走十多里路去拉煤土,有時候是上午兩趟,下午兩趟……然后燒過的爐灰還要拉出去倒掉……
就這樣,雖然苦、累、臟,馮運富還是咬著牙,堅持著干下來了,他一直告訴自己“一定要堅持”。
干了一年,到了1981年,年底的一天,領導突然通知他去領獎!他感到莫名其妙——自己什么時候獲獎了?
到了大禮堂才知道,自己竟獲得了“新長征突擊手”的光榮稱號,要戴著大紅花上臺領獎!原來自己咬牙堅持干了一年,只知道自己是有工作干了要珍惜,并不知道還有這樣的榮譽,當時就感動得眼圈熱了。
獎品至今難忘:一條毛巾,一個帶蓋子的搪瓷茶缸,上面寫著“新長征突擊手”!
原來四大班組都不想要的新人,因為吃苦耐勞,踏實肯干,一下子成了最搶手的人,四個班組,一下子變成由小馮任意挑選,他去哪個班組都會受到熱烈歡迎的。
但他選擇了最辛苦的班組,就是炸糖糕炸油條的班組,師傅安排他揉面搓麻花包菜角,每天早上需要揉四袋面粉,都是五十斤那種包裝的面粉,也就是說每天早上他要揉好二百斤面粉!為什么要選擇這個最辛苦的班組呢?后來自己想可能是看見面粉就有一種本能的喜愛吧!因為小時候在農村家里,曾經經歷過種糧吃不上糧的苦,所以看見面粉就覺得親切。
揉面不僅僅是單純的揉面,還要掌握好水溫和加水量,以及放的堿、鹽、面的比例等要素。馮運富按照師傅指導的,從加水放堿放鹽和掌握水溫開始一點一點琢磨、鍛煉,揉面揉的胳膊都是酸疼腫脹的,但他沒有一絲退縮,揉了三個月面,就完全掌握了揉面的各項技術,揉出的面團,做出的成品誰都夸好。
有一次炸油條的其他工作人員的油鍋溫度過高起火了,包括大師傅在內的眾人都嚇得趕緊跑開了,馮運富沉著地拿起一條濕水的被子蓋上,然后端起尚有明火的油鍋,此時若油鍋稍斜一點,大鍋里的油就會倒進火爐里,后果將是不可設想,他忍受著烈火的灼燒,平穩(wěn)地把油鍋放在了煤池里,但兩只胳膊都被燒傷起泡。至今三十多年過去了,馮運富兩只胳膊上都還留有隱隱約約的一條當時燒傷的痕跡線。
幾個月后,領導覺得小馮踏實麻利,是個有培養(yǎng)前途的人才,就讓他去切配菜學技術!endprint
這可是來之不易的機會啊,終于可以學點當時行業(yè)內普遍公認的高尖技術了。在食堂這么久,對于能夠掌勺的大師傅從來都是仰望的!生活里的驚喜,真的來源于你踏踏實實的熱愛和堅持。在那么多的辛苦中,馮運富沒有想過再調換一下工作,沒有想過還回農村教書,每天只是一心一意地埋頭苦干!終于經過一年多的時間就得到了認可,他可以感覺到領導的有意培養(yǎng),心中很是感激。
驚喜歸驚喜,任何一樣工作都不是簡單的,大家都知道,對于廚師來說,刀功直接決定了一個廚師以后能走多遠!別的不說,就說切肉丸吧,切肉丸是那時食堂最日常的工作了,那種放了幾個月的風干了的肉丸,都要用在燴菜或者做湯里,切片兒,聽上去并不難啊,但那種外皮風干、中心還有些空的肉丸,往地上一丟,就會像乒乓球一樣彈一米多高,別說切片兒了,就是切成兩半都很費勁,這結實的肉丸最易滾刀,按不住,刀一上去就彈飛了,但這也沒什么,最關鍵還經常切到手,肉丸一滑,鋒利的刀刃就切在手指背上了,手指破了,流血了,鉆心的疼,卻不敢讓師傅知道,師傅知道的話就不會讓你再動刀了,那就沒有機會學手藝了。馮運富想想,反正要想學做菜,這一關肯定得過,就偷偷把食堂拆面袋積攢的棉線纏了手指,算是包扎,在九十多度的水里快速蘸一下,算是消毒,繼續(xù)默默切……
憑著堅定的信念,在付出大量辛勤的汗水和手指的疼痛之后,馮運富的刀功終于練出來了,作為一個廚師最基本的技能是掌握了!這種技能真是受益終生,直到現在,久不動刀的馮運富還可以把一根黃瓜切得能拉兩米長。由于多年刀功的磨練,馮運富右手手指磨出了老繭。
事情一旦邁開了頭一步,后面的就順理成章了,接下來學做菜當然有很多艱辛,但憑著一腔熱愛,憑著堅強的毅力,經過重重磨煉,一道又一道的難關被馮運富克服了。他也練就了一身高超的烹飪技術。憑著高超的烹飪技術和吃苦耐勞的品質,1983年馮運富被安排到地方國賓館——焦作賓館。
就這樣,從學徒做起,馮運富依次做過廚工、廚師、炊事班長、廚師長、膳食科科長、餐飲部經理,一直做到賓館副總經理。這期間馮運富付出了常人難以想象的艱辛,有一陣經常早上騎著車子趕路就忽然頭暈摔倒在地,頭不知碰破了多少次,去醫(yī)院看病,醫(yī)生檢查后說是因為血糖低,原來,作為一個搞烹飪的,卻常常忙得吃不上早飯,每每空腹出門,造成營養(yǎng)不良。
由于他勤學苦練,又愛鉆研業(yè)務,體現了對美食的非凡天賦,深得領導賞識,曾親自主廚接待了胡錦濤、朱镕基、田紀云、宋平、楊成武、黃震、鄒家華、袁木、李鐵映等黨和國家領導人,受到高度贊揚。
1984年,焦作市工人技術考核委員會頒發(fā)給馮運富第一份聘書:聘任馮運富為焦作市首屆烹飪技術大賽評委成員。從此開始,一直到2016年河南省旅游協(xié)會旅游飯店業(yè)協(xié)會頒發(fā)聘書,聘任焦作月季大酒店董事長馮運富為河南省旅游飯店協(xié)會副會長,以及河南省餐飲與飯店行業(yè)協(xié)會副會長、焦作市旅游飯店協(xié)會會長、焦作市餐飲與飯店行業(yè)協(xié)會會長……
迄今為止,馮運富已經收到十四份聘書。一個聘書接著一個聘書,一個聘書代表著一份榮譽和辛勤的付出!
從2000年被國家勞動和社會保障部授予“全國技術能手”,并頒發(fā)了獎章;到2001年被河南省烹飪協(xié)會授予“河南烹飪大師”;再到2003年被中國飯店協(xié)會授予“中國烹飪大師”……
那些證書多得數不過來,如果全部摞起來的話,肯定比馮運富本人還高!
一路收獲榮譽無數,這些證書和獎章也見證了馮運富一步一個腳印、踏踏實實走在堅實大地上的辛勤努力!
馮運富在焦作賓館一干就是20年。這20年,也是焦作酒店業(yè)飛速發(fā)展的20年。
三
1994年5月,焦作月季大酒店開業(yè),月季大酒店是市政府投資興建的集食宿、商務為一體的現代化、園林式酒店,以焦作市的市花來命名的接待單位,足見其在焦作的地位。很快,在1995年月季大酒店就成為了焦作第一家三星級酒店,月季大酒店名聲鵲起,不僅在焦作地區(qū)盡人皆知,在周邊地區(qū)也是聞名遐邇。
隨著焦作經濟的高速增長,進入新世紀以后,酒店業(yè)的競爭越來越激烈,很多外地的酒店紛紛進駐焦作。月季大酒店由于長年嚴重缺乏資金投入,設備設施陳舊老化,品牌建設觀念滯后,慢慢失去了競爭優(yōu)勢。如何能夠擺脫困境、扭轉困局?市委領導想到了踏實能干的馮運富。
臨危受命,2003年,馮運富被調到月季大酒店任總經理,開始了對月季大酒店的積極改造。馮運富經過認真思考和分析研究,得出結論:酒店要想發(fā)展,就必須順應時代潮流,依托自身優(yōu)勢,轉變經營理念,重塑月季形象。
說起來容易,實施起來特別困難!首先是資金問題,由于月季大酒店長期陷入困境,嚴重缺乏資金,想要扭轉困局談何容易。
當務之急是進行體制改革,酒店業(yè)尤其需要順應時代潮流,要煥發(fā)生機。馮運富開拓思路,大刀闊斧對酒店進行了一系列的改造,2007年5月31日,月季大酒店易名為“月季花園酒店”,這標志著月季大酒店成功地由國有企業(yè)轉型為股份制企業(yè)。這場改制的成功,對于月季大酒店來說,可謂是力挽狂瀾,從此迎來了真正的春天。酒店改制后,工作繁多,既要穩(wěn)定員工隊伍,搞好正常的接待服務,還要準備籌建二期工程。面對這種局面,馮運富繼續(xù)發(fā)揚艱苦奮斗的工作作風,每天早上6點多就到崗,檢查、部署工作,直到晚上11點多各項工作安排好后才離去。日復一日,不分節(jié)假日,天天如此。
新的酒店誕生了,圍繞品牌做文章。月季這個品牌不能丟!代表焦作的酒店就應該有焦作特色,而加上花園二字更加體現了酒店的特色,讓人有一種置身花叢中的美感!看看,這就是藝術,這就是文化,讓人在花叢中感受美境享用美食,這是一種多么美妙而理想的境界!
中國飲食文化博大精深,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必須積極進取,努力探索新的美食才能立于不敗之地。多年來,馮運富始終堅持工作在第一線崗位,潛心研究豫菜制作,挖掘整理了一大批傳統(tǒng)豫菜名吃,傾心致力于豫菜推廣和發(fā)展,使許多豫菜重新煥發(fā)光彩!憑借豐厚的餐飲理論功底和扎實的廚師管理經驗,馮運富在《餐飲文化》《大河報》《焦作飲食》《焦作日報》等媒體雜志上對豫菜進行弘揚宣傳。同時結合現代飲食特點,對傳統(tǒng)菜品大膽改革創(chuàng)新,積極倡導“藥膳同源”的理念,大力開發(fā)推出了富有特色的“懷府宴”四大懷藥藥膳系列名吃,受到消費者歡迎和社會認可,并被中央電視臺專題播出,成為焦作最具特色的飲食菜品。此舉帶動和推進了焦作餐飲業(yè)的發(fā)展,豐富了豫菜飲食文化內容,對豫菜在焦作的創(chuàng)新發(fā)展起到了積極的影響和重要的作用,受到了八方賓客和同行們的高度贊譽。endprint
在員工管理方面,馮運富大力推行“員工第一、以人為本”的全新管理理念,號召全體管理人員樹立“服務好賓客首先要服務好員工”的新的管理思想,增強了員工凝聚力和愛店意識。馮董常說的對于員工的一個評判標準:第一是忠誠,第二是敬業(yè),第三才是水平能力。馮董解釋說:“只有對企業(yè)忠誠,才能心無旁騖,才能干好本職工作,不見異思遷。業(yè)務水平可以通過學習鍛煉提高,但忠誠敬業(yè)卻是一個人的本質,工作要做到干一行愛一行,而不是愛一行干一行。一個人剛開始可能沒有多大的能力,但經過培養(yǎng)是可以擁有能力的,但如果三心二意,不安于本職工作,那么他也許有比較高的能力,但這樣的人往往是無法委以重任的?!?/p>
在馮運富董事長的帶領下,全體員工忠于職守,盡心盡力做好服務。月季花園酒店連續(xù)多年被評為“河南省最佳星級飯店”“河南省十佳星級飯店”“河南省旅游系統(tǒng)先進單位”,是中國旅游飯店協(xié)會常務理事單位、國際酒店領袖機構副理事長單位,榮獲“國際皇金管家機構創(chuàng)新服務獎”; 2008年和2009年均被市旅游局評為“焦作市旅游飯店五強先進單位”,2009年和2010年均被評為“焦作市旅游協(xié)會先進會員單位”;獲得市政協(xié)頒發(fā)的“服務精細一流、飯菜優(yōu)質俱佳”獎牌;當選為2010年河南省旅游協(xié)會副會長單位及常務理事單位;河南省餐飲與飯店行業(yè)協(xié)會副會長單位及常務理事單位;接連被評為“焦作名店”“河南省名店”;酒店餐飲部被國家旅游局、共青團中央授予“全國青年文明號”。馮運富本人也被評為中國飯店業(yè)優(yōu)秀企業(yè)家、中國旅游飯店業(yè)總經理榮譽證章,全國技術能手,并獲得焦作市“五一”勞動獎章和焦作市勞模、“大寫焦作人”以及市優(yōu)秀政協(xié)委員、市人大代表等多項榮譽。
在金鑰匙國際聯(lián)盟年會上,月季花園酒店被授予“2010年經營品德獎”“管理創(chuàng)新獎”“最佳經營獎”。 2010年12月,月季花園酒店順利通過了國家四星級旅游飯店評定驗收,這標志著酒店步入了一個新的發(fā)展階段。
四
人生是一場盛宴,在馮運富心中有一座花園,人生的盛宴就該擺在花園里,那里四季如春盛開著鮮花,那里的酒杯從來沒有空過!月季花是四時常開之花,月季花園酒店,已然是一座“鮮花月月開,佳賓日日樂”四時客滿的酒店。北宋文豪蘇軾曾寫有一首《月季》詩:
花落花開無間斷,春來春去不相關。
牡丹最貴惟春晚,.芍藥雖繁只夏初。
惟有此花開不厭,一年長占四時春。
世間萬物,唯有美食與愛不可辜負。馮運富沒有辜負美食,也沒有辜負父親當初讓他進城的那份愛子之情。總結這么多年的經歷,馮運富常常說一句話:“苦中有樂,樂中有苦,淚中有汗,汗中有淚!”
回望來時路,不管是一路艱辛還是一路汗水,卻都被馮運富種成了一路鮮花!展望明天,又將是滿園春色!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