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已有的數(shù)學生活經驗出發(fā),讓學生能深入淺出的學會數(shù)學知識,進而提高數(shù)學課堂的教學效率,其好處是不言而喻的。我認為主要可以從以下三點入手:第一,從學生已有的數(shù)學生活經驗開始學習,能迅速引起學生的興趣,激發(fā)學生的學習欲望,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第二,每個知識點都是學生生活中的問題,能更好地促使學生去研究問題、解決問題,鍛煉了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第三,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適時開展小組討論,允許學生結合生活實踐說出自己的意見,有助于促使學生合作交流,培養(yǎng)了合作意識。
一、把導言與學生的生活實際緊密結合起來
(一)充分利用好教材的情境圖
教材的每一節(jié)課都體現(xiàn)了編寫者緊密結合生活實際的意圖,每一節(jié)課都注意到了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fā),提出問題,引起學生學習的興趣。教師要引導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多觀察身邊的事物,感受生活中的數(shù)學問題。
(二)因地制宜地改編教材的情境圖
雖然編寫者在編寫教材時考慮到了學生的生活實際,但是由于城鄉(xiāng)差別、地域差別等實際原因,也需要教師靈活的運用教材??梢愿鶕?jù)當?shù)氐纳瞽h(huán)境,根據(jù)學生的年齡特點和生活實際,將教材中的情境改編成學生熟悉的生活場景,這樣更有利于學生學習新知識。例如在教學六年級《觀察的范圍》一課時,教材中原來的例題是“客車的前方有一座矮樓A,矮樓的后面有一座高樓B??蛙囋谙虬珮切旭偟倪^程中,還能看見高樓B嗎?”。根據(jù)教學目標和學生在教學樓二樓的實際情況,我分別讓三名學生從門口走到窗前,要求他們說出透過玻璃看到的景物的范圍有什么變化。然后出示例題,大家討論:為什么最后看不見高樓B了呢?原來是觀察點不同,觀察的范圍也就不同了。學生有了親身的經歷,很容易就掌握了本節(jié)課的學習目標。
二、靈活運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解決問題
(一)借助身邊的自然現(xiàn)象去探究問題
低年級學生的生活知識還不夠豐富,如果能充分利用他們熟悉的自然現(xiàn)象去探究問題,也是解決問題的一個好辦法。例如在教學一年級《分類》時,我從學生熟悉的小動物入手,給出小狗、燕子、小馬、蜻蜓、小貓、蝴蝶,讓學生分一分,學生很容易地將會飛的分成一類,然后我讓他們說出原因,也就完成了教學目標。
(二)借助生活實踐去探究問題
只有把數(shù)學知識融入到學生的生活當中,讓學生在實踐中去體會,才能更好地解決問題,理解定義,掌握知識。例如在教學《長方體的表面積》一課時,我并沒有按照書中的內容去講,而是直接以教室要粉刷墻壁開始,讓學生幫忙計算一下需要買多少涂料?這立刻引起了學生的興趣,他們紛紛發(fā)言。我不失時機地提示:窗戶怎么辦?門怎么辦?屋地呢?棚頂呢?然后總結出表面積的含義,并且說明在生活中要計算長方體的表面積,不僅僅是求出長方體各個面的面積,還要考慮到是否有不需要計算的面積。
(三)借助動手操作去探究問題
現(xiàn)在的課堂教學要求教師要鼓勵學生動手操作,要讓學生在實踐操作中得出結論。這也對教師的備課提出了新的挑戰(zhàn),即課前要考慮到學生動手操作實踐時可能出現(xiàn)的問題,這樣才能更好地幫助學生解決問題。
例如,在教學《1米有多長》一課時,我首先讓學生在格尺上量出1厘米的長度,并說明100個這樣的長度才是1米;然后在講臺前量出1米,讓學生觀察1米;在門旁的墻上量出1米,分別讓3名身高不等的學生過來量一量,感受1米的高度;再猜一猜門和黑板的長度,量一量門的高度,黑板的長度。通過擺一擺,猜一猜,量一量,在這些活動中,學生既增長了知識,又鍛煉了能力。
三、根據(jù)生活實際靈活編制練習題
當新知識學習結束后,除了書中的練一練和試一試,教師還應該根據(jù)生活實際靈活編制練習題,讓學生在實際生活中去理解所學的新知識,進而去解決遇到的數(shù)學問題。
例如在“百分數(shù)的應用”中學到了利息的計算方法,書中的習題全是根據(jù)“利息=本金×利率×時間”這個公式來設計的練習題,為了能讓學生能更好地掌握這部分知識,我根據(jù)生活實際設計了這樣的拔高題:我們每年9月份都要交保險,為什么要交80元呢?學生立刻產生了濃厚的興趣,經過討論,大家弄明白了原來這80元其實是相當于保險公司要我們付的利息,本金其實就是保險公司給我們的最大保額。相同道理的還有我們日常生活中的房貸、車貸等,都是這個計算方法的另一種形式。通過這樣的練習題,學生不但掌握了知識,還把所學的知識和生活實際聯(lián)系起來,激發(fā)了他們的應用意識。
(作者單位:鳳城市青城子鎮(zhèn)中心小學)
(責任編輯:楊強)